1、2023 年 02 月 第 03 期 辽宁青年综合论坛 266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分析古力米热麦麦提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摘要: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区域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学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还不成熟,对区域经济的研究也比较滞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关键词:区域经济学理论;实证
2、分析法;生产力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经济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学理论入手,分析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一、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其基本原理
3、和方法也适用于经济分析,因此,区域经济分析应遵循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传统的区位理论、现代的投入产出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数理分析方法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适用于经济系统的分析,它可以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基本工具。传统的区位理论对区域经济系统进行了严格的描述和假设,建立了不同类型区域之间要素禀赋和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一般模型。但是,区位理论在解释现代经济系统时存在很大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有新的拓展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区域经济系统研究出现了很多新方法、新工具,为区域经济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区际经济联系的一般理论区际经济联系的一般理论主要是
4、通过对区际经济联系的原因、类型、规模和范围的分析,揭示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规律性,并根据这些规律提出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由于研究方法和对象的不同,主要有实证分析法、经济地理分析法和结构功能分析法三种。实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大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研究,来揭示不同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规律。由于区域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因此在实际研究中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经济地理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区之间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状况、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区际经济联系影响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规律。它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在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进
5、一步探讨区际经济联系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区际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三)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涉及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传统的产业经济学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例如,以工业化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经济学认为,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龙头;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部门,是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传统产业经济学认为,在工业化初期,由于技术水平
6、较低、资本相对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工业部门对劳动力需求较大,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技术水平提高以及资本积累增加等因素影响,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逐步增加。区域经济学研究也有类似结论。(四)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兴起的区域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空辽宁青年 2023 年 02 月 第 03 期 综合论坛267间均衡模型,在解释和预测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区位理论主要有三个分支:城市区位理论、交通运输区位理论和经济地理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主要是探讨城市区位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认为这是研究其他区位问题的基础。交通运输区位理论是以一般均衡和
7、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从区域系统的角度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机制。经济地理区位理论是在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各要素的分布情况,以及由此引起区域差异和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两个分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研究对象,但都以城市为分析对象,重点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基本规律,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其他要素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五)城市群与城市带理论城市群理论是一种区域经济学理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群,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大城市作为生产要素集聚和扩散的中心受到了严重挑战。为了减少大城
8、市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城市群。由于大城市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所以它逐渐成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区域。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群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群理论就是关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六)城市化与区域发展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城市化的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劳动创造了城市,并把城市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如果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于某些行业,容易造成产业结构趋
9、同和资源浪费。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即许多城市人口大量离开大城市迁往郊区或小城镇,引起了大城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堵塞、公共服务设施紧张等问题。城市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城市化的意义和负面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应以城市化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化与区域发展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七)新经济地理学理论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的新经济地理学学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例如,马歇尔提出了企业最优生产规模的理论;克鲁格曼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阿格蒙特等人提出了集聚经济理论等。这些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区位对区
10、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学者,如阿罗和德布鲁、库兹涅茨、斯蒂格利茨等人。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1)阿罗和德布鲁认为,经济区位的形成,既取决于个别企业在本地区的生产规模,也取决于该企业在其他地区的生产规模。因此,区位选择是企业行为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阿罗和德布鲁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2)库兹涅茨指出,经济区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同经济区位对不同产业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又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库兹涅茨提出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概念。(3)斯蒂格利茨认为,要素
11、禀赋、技术进步和贸易等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1。二、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诞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区域经济学理论可以从宏观上掌握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策略进行调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东部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2、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一)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定位要想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即该区域应该具备哪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区域优势资源的利用情况,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出符合区域实际的发展战略,使不同区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例如东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经济与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能源产业、2023 年 02 月 第 0
13、3 期 辽宁青年综合论坛 268旅游业等产业;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中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总之,要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二)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是我国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
14、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如对西部地区要注重生态保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东部地区要注重工业转型升级;对东北地区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应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改善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三)加强理论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学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与经济学中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区域经济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研究对象。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切事物,那就必须从每一个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因此,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具有
15、经济性质的区域经济,而不是孤立存在和没有经济性质的单纯地理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中其他分支学科有着根本区别。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创新,以推进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为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区域经济学发展历程和现状的研究,加强对国外相关理论的借鉴,不断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3。(四)提高区域经济学的实践性区域经济学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二是要为区域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在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要深入到我国实际当中去,要与国家政策相结合,研究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时的科学性问题,从
16、而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此,我们在研究区域经济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的需要,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为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区差距过大、资源利用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五)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是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
17、经济发展规律。对于同一种区域而言,由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生产要素等因素不同,所以,它所具有的经济发展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必须对当地的历史、地理、资源、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该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就目前来说,我国在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时主要还是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虽然可以了解到相关信息和数据信息,但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等问题还是缺乏一定的解释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定量研究,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4。结语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经济地理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学
18、科,它以区位理论为基础,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域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区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就业结构等,以这些内容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区域经济学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本文在简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发展两个角度对区域经济学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初步框架。参考文献1 张晶 鞠瑞年 浅析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 J.商场现代化,2017(10):102-1032 张杰.推进区域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08(001).3 孙吉乐,张飞霞.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J.财会研究,2017(10):65-68.4 张晶,鞠瑞年.浅析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 J.商场现代化,2017(10):102-103.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