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33MB ,
资源ID:71872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18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pdf

1、DOI:10.19299/ki.42-1837/C.2023.08.0022023年第8期 总第214期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领导科学论坛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鹿洪莲褚凌王永琪摘要: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涵盖了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维度,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文化的精神内核,体现在“协和万邦”的睦邻友好理念、“兼爱非攻”的和平主义思想、“义利合一”的重要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理念。基于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进了中华和合文

2、化的发展,丰富了和合文化的新内涵,拓展了和合文化的实践途径,提升了和合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文化;继承与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中俄能源合作的作用及影响研究”(19CGJ020)。作者简介:鹿洪莲,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褚凌,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王永琪,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机电工程系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博士(山东 临沂 273400)。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

3、章编号:2095-5103(2023)08-0007-06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产物,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致力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以及对内对外交流中形成的价值认同体系,旨在建立

4、和谐的社会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要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必须在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深入阐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维度291,各要素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一)相互尊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根基面对国际社会的复杂局势,习近平从相互尊重出发,提出坚持主权平等和加强对话协商。首先,坚持主权平等。“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

5、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1中007国始终以主权平等为国际交往原则,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合理化发展。其次,加强对话协商是处理国际分歧和争端的有效途径。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国应通过对话协商增进互信、扩大共识。(二)安全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明确提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当今世界仍面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6、,2023年2月21日,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正式发布,文件写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在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中,核心理念与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安全观包括四个方面:共同安全强调主体平等,确保每个国家的安全;综合安全涵盖传统与非传统领域,保障全方位安全;合作安全倡导和平方式,要求各国共建安全格局;可持续安全关注长期发展与安全并重。这些理念具有辩证统一性

7、,旨在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融。国际动荡对所有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是灾难性的,安全共享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三)经济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动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一体化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时遭遇波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的泛起,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8、”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导向之一,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挖掘合作潜力,分享合作成果,在经济合作中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各国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提升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同时,各国应在寻求自身发展中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各国应与世界保持良好互动,将本国发展与其他国家、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扩大共同发展的利益交汇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

9、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四)文明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多年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和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1。尊重文明多样性意味着认识到各种文明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每一种文明都是各个国家、民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10、尊重和平等对待各种文明,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繁荣。(五)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为此,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成功举办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湿地公约 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到与008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海洋和森林资源保护等合作,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2021年4月,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阐明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11、的六项基本原则。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野,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建设的战略意义,为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合文化的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中华和合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其倡导“协和万邦”的睦邻友好理念,强调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在安全方面,强调“兼爱非攻”的和平主义思想,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友好谈判解决纷争与矛盾,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在利益分配上,主张“义利合一”的重要价值理念,倡导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其他国家的利益,实现共同繁荣;在对待不同国家之间

12、存在的差异时,秉持“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思想,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促进文明交流与融合;在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坚守“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理念,提倡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尊重万物生长习性,保护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倡导“协和万邦”的睦邻友好理念和合文化中蕴含着“协和万邦”的睦邻友好理念。尚书 尧典 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协和万邦”源于此,意在族内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来管理,促进各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历史上,各封建王朝为达到政治稳定,秉持此友好理念,倡导与他国平等交往与贸易合作,从而达成繁荣和谐局面5。和睦的周边环境能为国家社

13、会安宁和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延续了“协和万邦”的睦邻友好理念,主张与各国友好交往,共享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主动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实现和平崛起,为世界进步贡献中国力量,追求全人类共同发展。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增进合作共识,共谋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的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与“协和万邦”理念一脉相承6。平等互信是各国合作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挑战,只有坚持彼此尊重、平等互信、团结协作的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14、。(二)强调“兼爱非攻”的和平主义思想自古以来,和平与安全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华和合文化中,蕴含着“兼爱非攻”的和平理念,把维护世界和平视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在 墨子非攻 中,墨子主张国家间和个人间应“兼相爱,交相利”,意指人际关系和国际交往应互利互爱,爱与利是相互关联的,义利之间呈对立统一关系。墨子提出“非攻”的重要命题,意在反对国家间的侵略、家庭间的不和睦、人们的盗窃等恶行。然而,墨子并非完全反对战争,他主张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是必要的。他认为,只有在彼此关爱、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国家、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从而达到天下太平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兼爱非攻”的和平思想,强调国

15、际合作共识对于繁荣发展的必要性。在当前全球紧密联系的背景下,各国利益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处理纷争时,应通过对话协商,而非诉诸武力,避免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沉重代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珍惜和平,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段充满血泪的历史使中国人更加珍视和平。如今,中国在和平环境下崛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面对全球发展形势,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协商解决冲突,倡导各国维护世界和平。这与和合文化中的“兼爱非攻”理念相一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世界环境,同时,中国正以自身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0

16、09(三)主张“义利合一”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合文化中的“义利合一”理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礼记中庸 云:“义者,宜也。”儒家尚义,将义与仁并列,强调义的优先性,但也肯定通过诚实劳动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8。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承了“义利合一”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追求正义、践行平等的价值理念。“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国与国相处,应当践行正确的义利观,要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需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携手并进,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这需要在各国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寻求最大公约数。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

17、、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各国的先天优势和潜能禀赋充分发挥出来,最终达至国际社会命运与共、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发展目标,彰显了大国担当。(四)秉持“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思想“和而不同”源自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的“和”指和谐共处,而“同”指的是消除差异以实现一致。其具体含义在于,君子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尊重差异并与人和谐共处;相反,小人为追求表面的一致,将意志施加于他人,因不尊重他人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和谐。这一观念强调和平、和睦、和谐,主张允许、承认与尊重差异,通过协调实现和谐统一,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展现了对世界和平稳定和

18、理想大同社会的追求9。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关键在于蕴含“和而不同”的精神底蕴,在面对其他文明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交流互鉴、共存共荣等原则,不仅推动了自身文化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文明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理念能够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消解因历史、地缘、利益、资源、制度、方式甚至误解引起的冲突。为此,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10。(五)坚守

19、“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理念和合文化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含义,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理念。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儒家则主张“赞天地之化育”,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1。人类不应试图征服或支配自然,而是应视人与自然为一个有机整体,追求共生共融。在这一观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基于平衡、和谐与统一,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尊重万物生长习性,反对过度干涉和掠夺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

20、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这些论述,既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精华,也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和合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始终强调作为自然界组成部分的人类应遵循自然界法则,好生以德,与天地万物共生共处,顺应万物生息规律,助其繁荣滋长。建设美丽中国,要认真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中华和合文化智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1、对中华和合文化的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智慧,能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提供思想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汲取中华和合文化的思想精髓,在丰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时代内涵010的同时,不断拓宽中华和合文化的实践途径,提升中华和合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领域的强大实力,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悠久且富有意义的中华文明智慧12。(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内涵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受到广泛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挖掘并丰富了和合文化的内涵,融合了东方智慧和世界其他文明的精华,为全人类谋求美好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理论

22、指引。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了全球共同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在尊重各国特殊价值的同时,体现了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客观要求,展现了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共同需求。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倡新型文明交流。这一思想强调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3。在此基础上,倡导各民族和地区以虚心的态度、包容的精神,互相学习借鉴,实现文明间的和谐共处。这一新型文明交流观深植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之中,强调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摒

23、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了和合文化的实践路径。通过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这一思想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彰显了和合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潜力。此外,这一思想还鼓励各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方案,为全球共同发展出谋划策,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步。(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拓宽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实践途径作为当代中国在国际战略视野中对中华和合文化的新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华和合文化提供了全新的实践平台。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必须着力打造全球共同发展和共赢共享的强力引擎。“一带一路”

24、建设就是通过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构建互利合作的全球网络,携手共筑共赢共享的实践平台14。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15。这一倡议的核心理念与中华和合文化高度契合,体现了中国在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所秉持的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其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入推广为中华和合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和合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弘扬。这些合作项目遍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既

25、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再次,“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接触到并认同中国的和合文化。在此过程中,各国彼此尊重、互学互鉴,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种基于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中华和合文化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为各国携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近年来,中国同二十国集团合作中,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互联互通;在同金砖国家合作中,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大创新投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同非洲国家合作中,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通过人员支持、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帮助其

26、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14。在这一过程中,和合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为人类文明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升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实践,中华和合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和合文化的传011播提供了有力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各国间的相互尊重、安全共享、经济共赢、文明互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这与中华和合文化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思想以其包容性和普适性为中华和合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动了和合文化与现代国际秩序

27、的对接16。借助这一思想,中华和合文化的核心要素,如“协和万邦”“兼爱非攻”“义利合一”“和而不同”以及“天人合一”等得以在现代国际秩序中得到创新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世界各国对和合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有助于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促使和合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随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合文化逐渐成为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精神力量。这一思想使得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和认同中华和合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了国际学术界对和合文化的关注与研究。随着这一理念被多次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越

28、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将研究重心投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学术领域和国际影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代的全球治理理念,为中华和合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各国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层面的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和合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使得和合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促进了国家间的理解与合作,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J.求是,2022(21

29、).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海南博鳌)N.人民日报,2018-04-11(3).4蓝天,邓喜道.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J.广西社会科学,2022(4).5陈立旭.和合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2018(2).6金朝霞,黄亚玲.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理念的耦合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1).7施超.论墨子“非攻”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6(21).8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

30、学的演讲(2014年7月4日,首尔)N.人民日报,2014-07-05(2).9乐爱国.历代对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解读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J.社会科学研究,2021(6).10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3月15日,北京)N.人民日报,2023-03-16(2).11 张涛,户华为.天人合一N.光明日报,2016-10-10(2).12 耿步健,张岩.中华传统和合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神根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3 陈明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多重超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6).14 靳凤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N.光明日报,2021-01-04(15).15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N.人民日报,2019-04-23(7).16 余晓葵,曹元龙.新时代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历史性担当N.光明日报,2018-01-07(1).责任编辑:钟雪01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