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52MB ,
资源ID:7184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184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太原石作匠人史料刍议.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太原石作匠人史料刍议.pdf

1、46 4/2023 新建筑|砖、石与木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太原石作匠人史料刍议Discussion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n Masons in Taiyuan Region摘要文章尝试联系历史地理背景,尽可能搜集现有发表成果中的碑刻史料,补充现场调研中的发现,并就此尝试整理史料中长期以来并未得到重视的太原石作匠人名录,借助匠人姓名、来源地、工种等信息勾勒当地石作匠人的基本情况,刍议匠人-匠群、匠人-工艺之间可能存在的对应关系。关键词太原地区碑刻史料石匠姓名石作工种ABSTRACTThe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

2、ing into and digesting extant historical records on traditional masons in Taiyuan region with supplementary on-site investigations against the history-geography network.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names,which has not been well observed,source and expertise of the identifiable masons,fundamental inf

3、ormation including personal lifestyle,relationship between practicing individual and group,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son and masonry could be preliminarily sketched.KEY WORDSTaiyuan region;stele material;masons names;divisions of masonryDOI10.12069/j.na.202304046中图分类号TU-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23)04

4、-0046-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85);清华大学自主课题项目(2017THZWYX05)刘畅LIU Chang朱启钤先生的哲匠录无疑开创了建筑史中匠人研究领域的先河。本文尝试结合笔者近期的太原地区碑刻文献整理工作,摘录所见匠人姓名,并着重考察其中占据最大数量的石匠团体,既为未来结合石作技术的进一步考察与流变分析做一些基础工作,也为木作、彩画、琉璃等其他匠作的人-物对应、社会-匠群关系做出铺垫。1地域交通简说今日的太原行政区划包括杏花岭、迎泽、小店、尖草坪、万柏林、晋源等六个区,以及阳曲、清徐、娄烦三个县和古交市。这个范围对比古代区划有所不同,却是本文连缀周边区域,

5、梳理匠作文化的底图。今天太原的中心是上述六个区外加阳曲县。春秋时期,依次就有盂(今阳曲县之北)、晋阳(今晋源区)和梗阳(今清徐县),晋阳居中掌控。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古晋阳城毁弃迁建新址。中心地带的背景是太原西山。西山有“九峪”之说1,但并非峪峪通达。历史上匠作来往太原和吕梁山中诸县一般不选此道。道路呈经络状自腹地向外延伸,联通方山、静乐、忻州、盂县、寿阳、榆次、太谷,以及汾河两岸的祁县和文水。汾河的角色最为重要。汾河上游两岸陡峻,溶洞深峡,匠人脚步到此绕行今“汾河二库”大坝下游尚有明代晋王府“柴炭之地”古玄泉寺240-42。汾河南下,河流宽阔,反而造成了一定的交通阻隔。舟楫渡河、肩舁涉水的方式至

6、少延续了千年。从小店略偏东经榆次东下或南下,沿着潇河至寿阳,沿着涂河为和顺;南下过太谷也是走向榆社、武乡、长治的山道。自此更连缀起山西与中原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太行八陉”。进一步展开,河流及其流域,如浊漳河故道,加之隘口与河谷及其交通史,成为调查匠作流动的重要线索。本文引用格式:刘畅.太原石作匠人史料刍议J.新建筑,2023(4):46-51.砖、石与木|新建筑 4/2023 47从太原城区北上则是阳曲。细究之,旧时道路西有险要的天门关,沿着凌井河及偏东一些的泥屯河等河谷,通忻州西八县;东有把守官帽垴两翼连接忻定盆地要道的赤塘关和石岭关,通忻州东六县。至于西北的娄烦和古交,归属太原的原因是

7、今日政治经济发展的策略,更关系到汾河水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古道。古交与娄烦之间,沿汾河不乏人烟,古今皆选此路;从古交到太原,有石千峰推着汾河向东北迂回的阻隔,须绕开石千峰走今天的县道S104一线或是太谷路一线。如清雍正年间太原县志记载:“风峪山,县西十里。路入交城、楼烦。唐北都西门之驿路也。”3城区南下自清徐沿汾河西岸主路连缀交城、文水和汾阳,东岸则是过祁县、平遥去介休;文水-祁县、汾阳-平遥、孝义-介休之间的次要联络道路跨越汾河。平坦的地势使得清徐成为太原南下的交通枢纽。2文献基础本文所依赖的文献基础是仍在编篡出版过程中的三晋石刻大全4-9。这套巨型丛书收录的石刻史料是惊人的。比之清光绪年间山

8、右石刻丛编的720通碑、山右金石记的1 550余通,此大全的序曲三晋石刻总目便已收录存佚碑记共16 046通。除三晋石刻大全之外,本文还着重参考了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10-12等其他文献资料。关于晋源的资料则主要取材于晋祠碑碣13和笔者在晋源老城走访时的读碑记录;故旧言及清徐碑刻,要么感慨曾经的众多,要么感叹那些自动荡年代至今掩埋地下者的幸运,但是说到碑文信息,则要衷心感谢当地文史学者整理出来的清徐碑碣选录14;阳曲之地,除去三晋石刻大全收录的太原市中心和北部各区碑刻之外,走访今天阳曲境内古迹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阳曲县政府曾经委托观中文化有限公司协助整理阳曲县境内各处古迹上现存的古代碑刻,发现县域

9、内现存碑碣逾千通,绝大部分散落野外未得记录,且绝大部分为寺庙营造记事。对比三晋石刻总目收录存佚碑记16 046通15,真正意义上的“大全”或超过十万总量。上述碑刻文献中,碑文识读成果与拓片影像资料共同发布者无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工匠信息往往躲藏在碑阳之末不起眼处,或亦散见于碑阴;在不少收录的碑文中,略去匠人姓名的做法也相当常见;故借助发布影像资料和现场补充调查的工作补充匠人姓名也成为此次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引导和补充碑刻检索工作的专门论著也应在此提及,它们是整理思路理解研究对象的基础。这些研究包括傅宗文先生的宋代草市镇研究16、乔迅翔先生的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17、安介生先生的山西移

10、民史18、徐东升先生的宋代手工业组织研究19等。回过头来聚焦太原地区的现有资料,可以整理出太原地区石作匠人史料分布与来源(表1)。3人名清单现有资料展现了相当丰富的古代五行八作的匠人:联系碑文内容,名字背后的故事则启发诸多联想;联系他们的现存作品则能够把他们衬托得更加立体。本文记下了309位石作匠人、201位木作匠人、128位瓦作匠人、129位彩画匠、16位金妆塑匠、75位铁匠、41位阴阳生的名字。由于名单主要取自碑刻,故本研究考察视野中石匠的名单最长宋辽金时期5人,元代9人,明代122人次、105人,清代247人次、190人。对其中同名同姓者参考史料年代和地理位置进行了归并,扣除那些完全无法

11、辨认的名字,整理出太原地区石作匠人略览(表2)20。对于古代匠人的印象,逐渐不再模糊如昨。4现象观察如果用一句话描述,那就是在跨度1 000年、分布在近7 000 km2上的土地上,曾经活跃着至少309位石作匠人。15个匠人家族密集出现在明清两代,也能折射出明清两代的一些匠作传承和交流信息。大致可以看出以下四个现象。4.1称谓石作分工并不简单,存在造作、雕花、造型和刻字工艺的差别;对于石作匠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造作者体力劳动最重、和其他工种结合最紧密,雕花和造型者艺术素养高、技巧要求高,刻字者在艺术和文化上都有要求,要能够表达文人意念,因此绝非一般匠作的水平。按照这个线索,从碑记中能读到的石匠称

12、谓种类较多,大致可以归并为以下三个主要门类。(1)石工、石匠、良工石匠,往往兼具泛指石作工匠和特指造作、雕花、造型石匠两种可能。造作工匠是其基本指代对象;此外,视工程内容有可能涵盖雕花、造型工艺;只有在不出现其他石匠称谓的情况下,才可能笼统涵盖刻字石匠。(2)镌刻人、镌匠、镌匠人、镌玉工,指刊刻石碑的工匠,可能涵盖雕花造型工艺和刻字工艺。一如太原尖草坪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新建太和阁碑记中“玉工郭云生镌,石匠刘秀文、于利王刘发元、周子信”,玉工、石工分列;再如太原尖草坪区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创修乐楼碑记中,同时留有玉工刘汉忠、石匠张凤来、铁笔生刘宝国三个匠人的名字,分工明确,各

13、司其职。(3)镌字匠、镌石人、铁笔石工、铁笔匠、铁笔人、铁笔生、铁笔、刻字石匠等,均明确指代专门负责刊刻文字的石匠。更有甚者,在太原娄烦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郝进相墓塔塔铭上,落款本邑“篆字人范景库、男范汝兰,阳曲县刊字人赵迁禄、弟赵迁佑”,区分题额和普通刻字者的差异。4.2文化刻字匠与一般石匠存在差异,与艺术卓越的造型和雕花石匠也不一样。一方面是手艺的独特性,更主要的是自身文化素养。因此,刻字石工也相应地具有独特的基本技术和传承模式21,如武威安瓦族22、房山云居寺匠群23-24;与此平行的,以曲阳石工为代表的石雕匠群则应区分看待由于名声和名声带来的需求,这个群体或者都会自行形成文化素

14、质的入门门槛。表1太原地区石作匠人史料分布与来源统计区域资料来源收 录 营造 碑 刻数量收录匠人人次收录石匠人次杏花岭三晋石刻大全272512迎泽区三晋石刻大全4366小店未录000尖草坪三晋石刻大全6834494万柏林三晋石刻大全155624晋源晋祠碑碣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829263阳曲踏勘笔录15436清徐清徐碑碣选录121148娄烦三晋石刻大全6522293古交三晋石刻大全8224577资料来源:作者绘制48 4/2023 新建筑|砖、石与木顺着前文娄烦地区石匠范景库的线索引申下去,他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的圣水柏塔庙碑记上。随后,范景秀或系同辈兄弟出现在明嘉靖十八年

15、(1539年)娄烦重修太子禅寺造佛垒台之记中,属于从事非刻字工作的本地石匠范畴。时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寨山堡寨石碣上列出的石匠姓名依次是“团城都石匠范景库、王添、江善友、王仲迁”。从圣水柏塔庙到寨山堡寨,范家兄弟的名字一直在石匠书名的第一位,但一直也没明确他们刻字的本领。直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郝进相墓塔上本地石匠范景库则正式署名为篆字人,甚至刊字者另有其人。虽然无从知道是范师傅学习了文化所以地位得到提高,或者仅仅是熬够了年头,还是只不过是前序碑文中并未区分铁笔和普通石匠,但从简单罗列石匠姓名,到专门说明篆字身份,石匠中这种推崇文化的现象对于今人理解古代匠人的世界还是很有启发的

16、。除娄烦范景库故事之外,还有两则“文人石匠”的记载呼应其他地区石匠翘楚的研究,值得特别强调。一则是康熙间晋源地区的石匠段纟辛(亦作“缯”,字叔玉),太原县学生员,得傅山尊重和指导,刊刻作品以太原段帖为代表。另一则是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娄烦授南京嘉议大夫王公墓碑中出现的崞县石匠田仲库的本地门徒闫珩;在明隆庆二年(1568年)娄烦王希曾墓碑中落款“本县儒学生员闫珩书”,从石粉灰尘满头变得书卷之气扑面,憾不知其后学业之途坦荡否。4.3薪火从不同时代的社会关系上看,无论在匠籍严明的明代还是在厂商发达的清代,大量匠人信息都反表2太原地区石作匠人略览朝代石作匠人姓名匠人来源家族追踪宋金时期宇修隆、

17、王延臻、宇照应不详不详路子春不详不详刘章模清徐(本地)不详元代孙福、任祥、连资不详不详安信、安湜政、解居实、张恩古丰(辽金古丰州?外来)安信、男湜政王仲和、赵泉不详不详明代洪 武 成化王良、郭普旺平阳府(本地)不详杨宗交城不详弘 治 嘉靖杨景荣、杨景哲本村(本地)不详段子信、王福永、王相阳曲(本地)不详高聪临县(外来)不详弓孝文不详不详郭朝 i不详不详范景库、刘廷旺、张守秀、张存、张廷、王悦、姚廷用、郝库、郝廷保、郝廷禄、郝廷贵、郝廷仓、刑才娄烦(本地)娄烦本地范家:范景庫、男范汝蘭,范景秀,范朝;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从业于娄烦县赵廷保、郭琦 ii阳曲(本地)不详田仲才、王仓崞县(外来)娄烦(本地

18、)iii崞县(今隶忻州原平市)田家:田仲才、田仲库,仲库男田大成及门徒闫珩;明嘉靖年间从业于娄烦县田仲才、田仲库、刘连旺、范景秀、范朝、王进、王仓、王敖、师公海、王添江、王文、张世国、杨添相娄烦(本地)崞县田家;娄烦本地范家;娄烦本地张家田仲才、师恭海iv、樊守然、王仓、田仲库、田大成、张世谷崞县(外来)崞县田家;本地张家张怀、张朝杰、张朝玘、姚安、姚进v不详不详范景库、王添、江善友vi、王仲迁娄烦(本地)娄烦本地范家田仲库、师公海、张士国vii崞县(外来)崞县田家;本地张家林阳曲(外来)不详田仲库、闫珩崞县(外来)娄烦(本地)?崞县田家,(娄烦本地?)门徒 viii田仲库、王禄崞县(外来)稷

19、山(外来)崞县田家;稷山王家知县糟来宴刻石凤翔(外来)疑非刻石人范景库、范汝兰、赵迁禄、赵迁祐 ix娄烦(本地)阳曲(外来)娄烦范家;阳曲(外来)赵家:赵廷禄、赵廷祐、赵廷璋、赵廷壁;嘉靖间从业于阳曲娄烦一带王禄稷山(外来)稷山王家:王禄,男王文登;嘉靖至万历年间从业于娄烦一带赵廷璋、赵廷璧阳曲(本地)阳曲赵家张世国、张刁娄烦(本地)娄烦张家:张世,男张刁;嘉靖至万历年间从业于娄烦一带隆 庆 崇祯赵廷禄、赵廷祐 阳曲(外来)阳曲赵家张世国、张刁娄烦(本地)娄烦张家王禄、王文登稷山(外来)稷山王家牛孟斈、牛珩、牛玭兴县(外来)兴县牛家:情况不详董海不详不详张现 等不详不详王仲义不详不详杨龙、杨朝

20、登不详不详白聚山、白栋 阳曲(本地)阳曲白家:白聚山,男白梁、白栋;隆庆以降从业于阳曲县崛围山一带范朝忠、王登科、王希娄烦(本地)娄烦范家;娄烦王仓后人?许鹏、许朝英、许程 x阳曲(本地)?阳曲许家赵惠、赵忠、赵应登、满家喜、赵应享阳曲(本地)阳曲赵家后人?白梁、白栋阳曲(本地)阳曲白家王油、王阳曲(本地)不详蔚应秋、蔚玺不详不详闫甫、闫亭阳曲(本地)不详王登昌不详不详白栋、白阳曲(本地)阳曲白家许鹏、许朝英、许朝、许朝宰、许朝xi阳曲(本地)?阳曲许家张延岗、张顺、张车、兴旺阳曲(本地)阳曲张家:张延岗,男张顺、张车;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从业于崛围山一带表中注释i阳曲辛庄开化寺大殿西侧现存重修碑

21、记ii阳曲轩辕庙现存重修轩辕圣祖之记iii碑刻重修周洪山普净院记列“崞县崇信都石匠田仲才 石 匠王仓”推测为外地与本地石匠合作iv或亦作“师公海”,参见上条表注v阳曲辛庄开化寺现存开花寺法斋禅院碑记vi结合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太子禅寺造佛垒台之记 石匠姓名,“王添、江善友”疑误vii疑即“张世国”viii 王希曾墓碑有“本县儒学生员闫珩书”,或与此闫珩为同一人ix此处“迁”疑为“廷”,参见下文“赵廷禄、赵廷祐”x阳曲辛庄开化寺现存重修新庄开花禅林碑记xi阳曲辛庄开化寺现存启建重修碑记砖、石与木|新建筑 4/2023 49朝代石作匠人姓名匠人来源 家族追踪清代顺 治 雍正袁旭升、袁旭明太

22、原(本地)不详李遇春、高凤交城(本地)擅刻书法宁极、宁永正、闫义 xii 不详不详段(纟辛)(多次单独出现)太原(本地)石刻名家,少太原生员,后就教于傅山20 xiii白成元、白成善、张一贵、李茂阳曲(本地)阳曲白家?董虎、郭之兴、董作宾、董楼、袁九升 xiv、郭常荣太原(本地)不详张敏不详不详王德、王福岚县(外来)从业于古交一带李守庆、燕风龙静乐(外来)不详牛天业不详不详赵邦用不详不详范豹、范虎不详不详赵林不详不详郝满基、郝抚隆不详不详张奇富 xv阳曲(本地)不详王宰、王正宁、白守贵、白福阳曲(本地)阳曲白家王发、王宁不详不详王登堂不详不详刘维都、刘进禄不详不详白守贵、白珩阳曲(本地)阳曲白

23、家姚太基、邢天崞县(外来)崞县姚家:姚太基、姚长基、姚满基、姚永基、姚弘礼、姚种玉;康熙以降从业于古交、万柏林一带姚长基、姚满基崞县(外来)崞县姚家郝忠贤、兰俊生不详不详李昌英、李昌启、李正不详不详王进达、姚永基崞县(外来)崞县姚家邢天仪崞县(外来)康熙年间从业于古交娄烦一带崔之贵、赵起运不详不详张又良榆次(外来)榆次石匠,从业于崛围山一带姚永基、刘成耀崞县(外来)崞县姚家乾 隆 嘉庆康茂花不详不详姚永崞县(外来)崞县姚家张碧朝不详不详药桂枝、药茂枝徐沟(外来)徐沟药家:从业于晋祠一带姚永基、姚弘礼崞县(外来)崞县姚家苗培泽、康茂花、苗培奉、苗广旺阳曲(本地)阳曲(兰村)苗家:苗培泽、苗培奉、

24、苗广旺、苗玉清;乾隆以降从业于崛围山一带张怀定、张大魁、张大来崞县(外来)崞县张家:张怀定、张怀直、张怀书、张怀元,子侄辈大魁、大来、大会、大良、大舜、大裕,孙辈正川、正仕、正位,辈分不明相关者尔山、尔连、尔同、全同、全福、全通、全哲;乾隆以降从业于交城、阳曲一带苗培泽、白如皑阳曲(本地)榆次(外来)阳曲苗家宁世昌(多次单独出现)稷山(外来)稷山宁家:宁世昌、宁台甫、宁务本、宁务勤;乾隆时期从业于晋祠一带郭生太原府(本地)从业于太原府一带张大魁、张正川崞县(外来)崞县张家张尔连崞县(外来)崞县张家梁申、郭牛不详不详张怀义、张大会崞县(外来)崞县张家张大良、张尔山、张尔连、张全通,河北石匠李祥崞

25、县(外来)河北(外来)崞县张家贺万益岚县(外来)从业于娄烦一带宁台甫(多次单独出现)稷山(外来)稷山宁家张怀直、张怀书崞县(外来)崞县张家于利王阳曲(本地)不详伐天锡平遥(外来)从业于晋祠一带王天昭不详不详李立节、李枝 xvi不详不详焦滋泉清源(外来)从业于晋祠一带樊生盛、樊生会不详不详巩珥、巩凤仪娄烦(本地)娄烦巩家:巩珥、男凤仪,巩万年;从业于娄烦一带映出父子相承的从业模式,也同时明确记载有异姓师徒薪火相传的情况。在太原地区,现有文献至少能够确定存在15个匠作家族。时代上,这些家族主要集中在明代和清代。通过碑记所成年代可以判断他们的从业时间;但通过碑记上匠人来源地的简约记录,无法准确得知他

26、们留下的家乡地址是他们终究要返回的定居地点,还是已经在现在的从业地点落脚生根,又或者刻下的籍贯只是对于遥远家乡的深深牵挂。只能大体归纳,这15个家族在原籍从业的有娄烦范家、娄烦张家、阳曲赵家(阳曲本地与外乡兼有)、阳曲白家、阳曲苗家、娄烦巩家,异地从业的则有崞县田家、稷山王家、阳曲赵家、兴县牛家、崞县姚家、徐沟药家、崞县张家、稷山宁家、稷山岳家、崞县王家;其中,崞县和稷山无疑是两个代表性的石匠来源地,碑文中反应出来的群体中的地位也相对较高。此外,从碑记中也无从得知异姓师徒之间是否存在姻亲、养父子关系,或是纯然社会化的师徒关系。石作技术中体力劳动特质与文人特质对技艺传承的深层影响也暂时无法得到揭

27、示。关于匠作传承的另一个话题匠作流布,在此无法展开。对于中国版图而言,甚至对于山西地区而言,太原还只是一个点。虽然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大量来自现在隶属于吕梁的兴县、运城的稷山、忻州的崞县的石匠,但是若要编制匠作流布的立体网络,则需要远超今日工作的数据积累。期待未来数据的开放和人工智能的助力能带来新的成果。4.4厂商从典型的厂商角度扩大一些说开去,现有太原地区史料最早暗示匠作团体存在的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水泉寺碑记中“石匠李玉朝、孙永定,鉄笔工头杜元镆监”的记载;其次便是清道光四年(1824年)范家村修路碑中提到的“本县经理石匠巩凤仪、崞邑石匠张大裕、姚师,刻石郭世洪、张永春”。如果说“铁

28、笔工头”“经理人”算是传统的必要角色,并不能代表固定或半固定匠作团体的存在,那么至少可以说这样的角色续表1表中注释xii阳曲三藏寺现存重修碑记xiii参见文献6和20第496页xiv疑为“袁旭升”之误xv阳曲轩辕庙现存轩辕圣祖庙重修碑铭志xvi阳曲辛庄开化寺现存重修山门碑记50 4/2023 新建筑|砖、石与木受到了清代以来厂商发展的导引。应当不是巧合。现存于晋祠的靖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芳林寺碑记落款的“铁笔”“德玉石厂”是太原地区的一通以厂商名号落款的碑记,配合其他地方的调查,周边地区的榆次“仁义石厂”“万和石厂”“万盛厂”“兴盛石厂”、太谷“同心石厂”、文水“三和厂”“德顺石厂”、孝

29、义“义盛厂”等史料线索,侧面说明清代晚期石匠从业模式的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也是研讨其他匠作社会服务角色的重要参考。5匠作刍议太原的石匠是太原诸多匠作中之一斑,太原匠作更是中国匠作文化史之一斑。把正史中匠人的职掌和赏赉等大事放在一边,匠人的生活是他们作品的土壤,是他们的本来面目。寥寥的文人说匠的史料描绘的匠人面貌虽然模糊,但轮廓可辨。5.1人-群刍议管子小匡中说,“处工必就官府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辩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利,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必安焉,不见异物而颉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

30、,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跳过柳宗元梓人传、沈括梦溪笔谈等因匠喻世的名作,就匠说匠的记录更加直接。典型的例子是梦粱录里的说法:“市肆谓之团行者,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为团行,虽医卜工役,亦有差使,则与当行同也。然虽差役,如官司和雇支给钱米,反胜于民间雇倩工钱,而工役之辈,则欢乐而往也。其中亦有不当行者,如酒行、食饭行,而借此名其他工役之人,或名为作分者,如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钣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25作坊里的样子或许如此。最为生动的是,照相术发明以来,清末民国初期的老照片

31、捕捉了一些匠人的生活状态。从中可以朝代石作匠人姓名匠人来源家族追踪清代乾 隆 嘉庆郭云生、刘秀文、于利王、刘发元、周子信不详从业于太原府一带张大舜崞县(外来)崞县张家张尔同、张全同、张全福崞县(外来)崞县张家焦履中清源(外来)从业于晋祠一带陈廷玉、陈利用不详陈廷玉书,子利用镌王福宁不详从业于晋祠一带张正仕、张正位崞县(外来)崞县张家刘秀不详从业于太原府一带宁务本、岳钟明稷山(外来)稷山宁家稷山岳家:岳钟明、岳钟才;嘉庆以降从业于晋祠一带王正山、王正旺崞县(外来)崞县王家:王正山、王正旺、王寅贵、王梦兆、王梦玉、王梦龄;嘉庆以降从业于万柏林一带张怀元、姚种玉崞县(外来)崞县张家崞县姚家王作银、于

32、立斌xvii、王贵仓不详从业于太原府一带苗玉清、王福泉阳曲(本地)阳曲苗家王植、王守国不详王植、苗鹏柱、郭廷泰、于利斌、王守国、郭廷柱不详李秀美(多次单独出现)阳曲(本地)从业于崛围山一带南海长不详李玉朝、李永定、杜元镆不详道 光 宣统李秀美阳曲(本地)从业于崛围山一带任昌贵不详岳钟才稷山(外来)稷山岳家王贵、温昌不详王正山、王寅贵、温恒昌、王梦兆、王梦玉崞县(外来)崞县王家巩凤仪、张大裕、姚师、郭世洪、张永春娄烦(本地)崞县(外来)娄烦巩家崞县张家宁务勤(多次单独出现)稷山(外来)稷山宁家王贵仓不详王存仁崞县(外来)稷山玉工(姓名、人数不详)稷山(外来)张成鳌不详贾府民不详巩万年娄烦(本地)

33、娄烦巩家张全哲、王正旺、郝山宝、王梦龄崞县(外来)崞县张家崞县王家宁构不详王梦龄崞县(外来)崞县王家程合珠、张锡义不详牛万有、牛万富、牛万贵岚县(本地)德娃、曹克温不详王梦龄、郝山宝、王道亨崞县(外来)崞县王家王兆喜、何清远不详张永年、程鹤珠、王、张祥不详侯俊山、王怀德不详来阳不详德玉石厂不详清代厂商高应禄、柳志和寿阳(外来)赵之汉不详郝山宝不详刘成发、宿登瀛崞县(外来)巩应德不详郝士耀、梁修仁崞县(外来)刘汉忠、张凤来、刘宝国不详赵达成、赵达全、陈有例不详田纬、田绂、宁永康不详张大江不详郭维泰原邑,不详唐林、张如鹏不详赵达成王作干崞县(外来)崞县王家?崇学不详赵和不详李发年、于丕厚、赵泰和不

34、详王羡义崞县(外来)崞县王家?注:括号中注明内容为碑刻所在地与匠人来源地之关系资料来源:作者绘制续表2表中注释xvii疑为“于利斌”,参见下文砖、石与木|新建筑 4/2023 51刊1985年第4期,第48-51页;李广洁,秦汉时期的山西交通,晋阳学刊1991年第2期,第16-21页;李广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交通,晋阳学刊1989年第6期,第54-57页。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为西八县。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属于东六县。石作匠人一类,含碑刻中出现的不同称谓或细分专业,诸如石匠、刻石人、玉工、琢玉人、镌刻人、刊字人、铁笔匠等。木

35、作匠人一类,含碑刻中出现的木匠、木工、木泥工等。瓦作匠人一类,含碑刻中出现的不同称谓或细分专业,诸如砖匠、瓦匠、琉璃匠、窑匠、券窑匠、泥匠、泥水匠、水泥工等。匠人信息除特殊注明者,皆提取自文献46-7。参考文献1 山西河湖编纂委员会.山西河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2 刘大鹏.晋祠志(抄本)M.影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3 沈继贤.太原县志(雍正版)M.影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4 刘泽民,李玉明,魏民.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杏花岭区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5 刘泽民,李玉明,李文清.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古交市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

36、2012.6 刘泽民,李玉明,苗元隆.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尖草坪区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3.7 刘泽民,李玉明,张新.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万柏林区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4.8 刘泽民,李玉明,王雅安.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迎泽区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5.9 刘泽民,李玉明,梁俊杰.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娄烦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6.找到游方匠人孤独的背影、木匠作坊和长久需要照看的庙堂(图1,2)。真正随着时代脚步、末代匠师悄然远去的,则是师徒口耳相传的规矩,以及几乎已经完全隐身在存世作品中的匠作基因。5.2人-物刍议要切身体会匠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便还要回到正史,考

37、察其中典章制度及其对匠作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本文不对此展开讨论,仅就一点细节引发一些共情的刍议。在与太原地区匠作碑刻相关性最高的历史典章制度大事中,元明匠籍的严格管理、清代匠籍制度的废除无疑是影响匠作民生的重要因素。细观之,洪武朝仿照隋唐代番匠制度的轮班、住坐制度中,尤其以隶属工部的轮班匠轮流赴京或存留本府的制度对于匠人生活影响最大;而随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始逐渐放开“代役银”,允许以银代役,直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范定型,“班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行赴部投当”26。以往的视角往往关注上述制度对于匠人生计的解放;本文的视角则希望讨论人-物对应角度的解读,关注匠人赖以生存的“技艺共情

38、”地方匠帮手法很可能因此趋于惰性,或者从更宏观的角度考察,匠作的流动性更大,而匠作交流反而可能因此降温,同时官方工艺制度的推行可能因此削弱。未来这个方向的研究重点,便是关联匠帮指纹特征的存在及其分布,以及历史不同时期匠帮分布之于社会典章制度之间的关联。笔者谨在此表达对研究团队赵寿堂和迟雅元的感谢。赵寿堂在探讨宋金时期晋城等地石匠从业地点分布上所做出的研究,以及迟雅元在明代代役银对于匠人生产生活方式潜在影响的探讨,都是本文借以索隐阐发的基础工作。感谢夫人赵芳女士在史料校核整理中所提供的帮助。图片来源:所有图片均由西德尼甘博(Sidney Gamble)拍摄。注释“太行八陉”之说首见于晋代郭缘生的

39、述征记,关于“太行八陉”与古代建筑遗存之间关系研究近年来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代表性的有:王尚义,刍议太行八陉及其历史变迁,地理研究1997年第1期,第68-76页;周学鹰、张伟,山西南部早期建筑奏响中国土木工程保护华章,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第2期,第22-37页;张祖群,“太行八陉”线路文化遗产特质分析,学园2012年第6期,第27-31页。参见:聂磊,浊漳河流域的文化遗产,文物世界2012年第3期,第44-48页。参见:李广洁,先秦时期山西交通述略,晋阳学10 张正明,科大卫,王勇红.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11 张正明,科大卫,王勇红.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续

40、一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12 张正明,科大卫,王勇红.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续二 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13 太原晋祠博物馆.晋祠碑碣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14 李中,郭会生.清徐碑碣选录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15 张崇颜.三晋石刻总目 太原市卷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6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17 乔迅翔.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8 安介生.山西移民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19 徐东升.宋代手工业组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 傅山,刘贯文.傅山全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21 阚铎.金石考工录M.北京:中国书店,1993.22 曾毅公.石刻考工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23 刘汉忠.石刻考工录续补J.文献,1991(3):248-280.24 程章灿.石刻刻工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5 吴自牧.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26 申时行.明会典(万历版):卷一八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收稿日期2023-04-07编辑:明星1木匠的背影2木匠铺内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