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习指要江苏蒋国成A名师导学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人的实践方式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打开了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创新实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成了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4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
2、践的推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5原理: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B知识发散1正确理解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1)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基本的思维方式有三种:与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古代科技相对应的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与近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形而上学
3、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理论自然科学相对应的辩证的思维方式。(2)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2怎样才能实现创新?(1)思想上:要实现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思维,不迷信权威,要敢于突破旧思想、旧理论、旧观念、旧制度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具有怀疑精神;必须反对凝固的、僵化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发展创
4、新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敢于坚持真理,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2)方向上:创新必须具有现实的或长远的意义,既要能够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3)行动上: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创造性思维,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实现创新不是要否定一切,更不是臆想揣测,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要按规律办事,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把创新与继承有机地结合起来。3创新与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的关系。(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
5、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只有提倡创新精神,扶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联系在一起的。C重点讲解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创新,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加强知识创新。(2)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当代社会
6、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的作用,创新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影响,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创新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由于理论、科技、文化都受制度的制约,故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必然会受到制度创新的制约,所以,大力加强制度创新能为其他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3
7、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2)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正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D素材集锦(一)热点分析材料:2004年1月,我国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将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一号”工程。绕月
8、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各承担研制任务单位的科技人员先后突破了奔月轨道设计、三体运动控制、远距离测控通讯、月食影响应对等多项关键技术。2007年8月10日,国家航天局负责人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分析:坚持自主创新,发扬创新精神,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推动和实现事物的发展。我国的第一个绕月探测工程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正是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创新精神,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从而使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使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圆指日可待。(二)考题赏析(2007
9、年政治海南卷第22题)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 B C D解析:答案:A。欧几里德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创立了具有一定知识体系的新几何学,是几何学的质变问题,而不是量变问题,故的说法不正确;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但创新并不是要否定一切,我们必须要把创新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故的说法绝对化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创新
10、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辅助于其他的知识,即可排除错误的选项,获得正确的答案。(2007年政治山东卷第25题)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 B C D解析:答案: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其中也涉及到了创新的有关知识。从题目的设置来看,这道组合式选择题是四选三,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认识只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性的反映,并不是直接现实性改造,所以
11、可以排除。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考中的很多题目并不只涉及单一的某个知识点,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融会贯通,及时地挖掘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将各个知识点孤立开来。(三)备考指南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靠钱是买不来的,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对本课的知识内容及涉及的热点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能联系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等)和政治生活
12、(国家的职能、党的领导、国际竞争的实质等)的相关知识点加以全面掌握。(四)巩固演练经过反复实验,袁隆平在实践中研究出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面对水稻单产从600公斤到800公斤再到即将实现的900公斤的飞跃,袁隆平这位农学界的大师在被问及经验时说:“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但我有一种认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据此回答13题。1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仅全中国年增产的稻谷就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3、这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ABCD200703272经过反复实验,袁隆平在实践中研究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从600公斤到800公斤再到即将实现的900公斤的飞跃表明A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要不断地发现和改造自然界的规律C要不断变革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袁隆平强调“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是因为A依靠科技创新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价值量B科技创新能实现社会发展C现代化农业生产使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的价值量日益起决定作用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参考答案:1A2D3D完稿日期:200794考试报高二新版通联地址: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蒋国成邮政编码:224005电话:13961999803信箱:yhdd_12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