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力教学案例及分析(夏明莉)【教学目标】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具学具】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乒乓球、石块、橡皮泥、空饮料瓶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配着轻松悠扬的钢琴曲播放人们在死海里看书、打牌的录像片段。学生活动: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重温死海不死中的描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二、
2、进行新课:1、浮力的概念感知浮力的存在:学生活动:让学生拿一个乒乓球,用手把它按入水中,放手后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和交流,体会浮力的存在。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会他们应用身边的现象来解决物理问题。测量浮力的大小:教师活动: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分组动手试做。设计意图: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师活动:回顾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引出浮力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定性分析。学生活动:边回顾上一章内容边分析浸没在水中正方体受到水给它的压力
3、,从而归纳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给它的上下表面的压力之差。并观看浮力产生原因的视频,再次体会浮力的方向及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情境,引导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物理知识走向生活。2、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活动:(游戏)造“船”装物体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以及谁装得货物更多(不下沉时)?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体验)将空饮料瓶慢慢压入水中,通过压力的变化来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
4、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按要求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结论。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验评价。3、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课题、目的、仪器、步骤。设计意图: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把实验探究引入到课堂中,把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求知的欲望在教师的点拨下萌发出来;让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起来;让探究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起来;让反馈的信息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及时解决;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开来。下面列举本节课的几个亮点:1、在新课的引入中,很好地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想、做以及对浮力的计算等,很好地贯穿了“从物理走向生活”。2、在测量浮力的大小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把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3、用空饮料瓶自制学具,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及节约意识。4、在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由压强到浮力,教会学生把最基本的知识在教学的行进中不但延伸不但拓展,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知道到理解,进而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过程,让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起来,并教会了他们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