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会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够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物理教学中,老师过多的注重概念和规律的运用,而不是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物理逻辑方法的角度去引导学生真正的理解和领会。经过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摸索,我发现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老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一、感性材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
2、础。根据人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这是其形成概念的基础。如在区别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概念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飞机以100m/s匀速飞行10s;蜗牛以在20s中速度从0增加到0.2m/s;比较两者的末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通过计算比较体会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概念准确理解。二、科学抽象,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关键。物理概念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字抽象”的产物,抽象的过程,就是用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等抽象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
3、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加工,将非本质的东西摒弃掉,从而把握其本质属性的过程,这时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如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变化与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一个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这个比值怎么就能反应速度变化的快慢呢?这就需要老师将这个数学定义与反映的物理含义讲清楚:即该比值表示在相等的时间内“1s”钟速度的变化量,所以它反应了速度变化的快慢。三、理解意义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保障。教学中学生对有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得出结论后,一般说来,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往往仍然是表面的、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为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着重理解其物理竟义。这是
4、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根本所在。那么学生怎样才能顺利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呢?第一,对于概念的文字表述,不应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重要的是要及时地将其“返回”到具体的事例中,使抽象的东西“物化”,并在具体与抽象反复结合的过程中,使之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第二,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明确其区别与联系,以加深理解。例如学生对速度与加速度、电压与电动势、功和能等的区别搞不清楚。对于这些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以弄清其区别与联系。以电压与电动势来说,电压是反映静电力做功,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的物理量,电动势是反映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变成电能的物理量;这两个物理量都是以移动
5、1C正电荷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且其单位都是“伏特”。所以,电压与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第三,从相似概念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和学会形成概念的某些方法。在物理学中,对于概念的定义,特别是物理量的定义常用一些物理量相除或相乘的方法来表达。例如速度、加速度、电势、电场强度等是用有关物理量相除来表示的;功、动能、动量等是用相关物理量相乘来表达的。总之,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初步理解,再经过具体与抽象的反复结合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其顺利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其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