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郭家坝中心小学 向仕军 一、教材分析 : 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完了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加减法及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 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
2、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前游戏 师:刚才的游戏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我们每天在这样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同学们知不知道,在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有的用着破旧的课本,有的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他们眼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 欣赏图片:山区孩子学习的图片
3、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1:这些山区的孩子太可怜了,条件这么艰苦。 生2: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们还刻苦努力,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生3: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和他们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 生4:老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捐钱捐物,让他们用上新的课本和文具。(这个想法一提出,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说要给捐钱,有的说要给捐文具,还有的说要给捐书。)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许多上不了学的孩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望他们,我们应该尽
4、我们的所能去帮助他们,我们要和他们“手拉手”。(板书课题“手拉手”)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先带你们去超市选购一些学习用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仔细阅读图上的文字,看图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给学生留一分钟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生回答师板书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一:小组间互相提数学问题,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谁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有选择性的板书个别问题:他俩每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如何解答呢? 请同学们针对这
5、个问题列式解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什么好方法? (复习学习过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 活动二:解决“买三个练习本和三个文具盒要花多少元?”验证小数的乘法分配律。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简单,老师给你们提个难点的“赠送给这3名同学每个一个练习本和一个文具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要求:每四人学习小组,各自列式解答,争取做得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不一样) 生:列式解题,请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引出乘法分配律律。(多让学生自己说) 活动三:连连看(巩固练习)练一练的第一题,同桌交流,再
6、汇报 活动四:学习大闯关(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有几道题,请同学们做一做。 1.计算下面各题 (8+0.8)×1.25 2.8×3.6+2.8×1.4 2.5×2.8×4 师:先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题,看一看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做。 生2:这些题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这几道题,看哪些同学的方法最简便。指名上台做(学生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看谁的方法最好?) (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会用简便方法做)
7、 小组汇报交流,说出各自的意见。 2.计算。 2.5×13+0.9 22-1.6×7 0.25×13.7×0.4 0.89×4.8+0.89×5.2 师:要求学生能用简便方法的尽量用简便方法做。做完后同伴两人相互交流。 (三)解决问题课本练一练的第2、5题 课本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 生1:我学会了在小数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2: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学到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
8、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去帮助人和关心人。今后,我们也要向实验小学的同学学习,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献爱心。 作业:书本45页第3、4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说课稿 郭家坝中心小学 向仕军 一、 说教材 【教学内容】《手拉手》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内容,这一课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验到学有价值的
9、数学的态度观,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与过程:1.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迁移应用。 【教学关
10、键】在比较归纳中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二、 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实际,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1.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这节课中,我从生活问题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将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师教学的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联系更密切。这一做法打破了旧教材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2.将类比、迁移思想渗透其中,在两个比较中总结归纳。
11、 本节课的小数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计算是整数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的延伸,所以学习过程中,我注意比较讨论、迁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引导学生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第二次引导学生比较2.8×3+6.1×3和(2.8+6.1)×3两个算式,归纳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 运算中也适用。通过这两次比较,使学生在类比、迁移中适时延伸知识的应用,达到本节课的技能目标,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的引路人。因而本节课中,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习题板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体验数学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渗透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离开良好的思想行为教育,那么更多的技能培养都将毫无价值。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只是为了掌握技能,他们还将从中学习如何去做人!因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我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的渗透,促使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这
13、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比较、迁移、归纳法。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将整数混合运算、简算与小数的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迁移类推,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得出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适用。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法。 数学的教学,精讲多练是根本。因而我在新课学习后,精心设计了一部分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四、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遵循这一主旨,我在本节课中,着重以下
14、学法的指导: 1.敢于质疑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所以,在出示生活情境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2.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法。 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想在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怎么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他们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法。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才有想法可说。因而课上我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使他们在独立思考与解决中得到逐步锻炼和成长! 3.合作、交流、探究法 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作为前提,合
15、作、交流、与探究在学习中更必不可少。这其中不仅培养的是一种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体验多方位思考的学习观。这节课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体验探究、比较归纳,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程序。 课标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中,为他们提供实现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五个大环节: 一、 复习旧知。 出示复习题:42×90+50 65×64+65×36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感知
16、贫困山区的学生学习条件的恶劣,从而向学生发起手拉手爱心捐赠的号召,渗透爱心教育。随机板书课题:手拉手。 2.根据图片的感知,课件接着出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三、尝试解决,交流总结。 1.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答。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师板书列举。 3.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4.教师出示2.8×3+6.1×3=(2.8+6.1)×3 5.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四、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脱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交流并指导纠正。 五、拓展延伸,升华教育。 课件出示拓展延伸问题: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计算。 (2)组间交流计算结果及从这道题中受到什么教育。 (3)师生交流计算结果。 (4)指名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教育?(渗透环保教育)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手 拉 手 方法一:(学生口述解答过程)方法二:(学生口述解答过程) 方法三:(学生口述解答过程) 小结一: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2.8×3+6.1×3=(2.8+6.1)×3 小结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