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实际应用段学知关键词:探究 有效学习 创设情境 探索研究 交流沟通 小结成果 课外延伸关于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这几年我们研究得比较多了,我把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应用中的一些想法,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归纳。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观察、实验、模拟、推断充满整个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必然彻底改变教师以例题讲解,示范演示,反复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索研究交流沟通
2、小结成果课外延伸。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数的主动建构活动,是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必要发展,是已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学生自身与环境的同化或顺应过程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求知欲望显得十分重要,诱发求知欲望主要就是集中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
3、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以旧知相连接的新知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新问题急于想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主动开展探究。(二)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的教学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对问题缺少深入的认识与体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问题本身也充满变化,教师开发一个探索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难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不急于告诉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方
4、法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探索研究”。问题情境确定后,学习过程即进入探究阶段。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练而成的。探究性学习与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接受学习比较,需要充足的时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新知的探索。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淡化分析性操作,让机会给学生,使学
5、生具有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的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的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探究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一)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华盛顿图书馆墙上的几句话说道:“我听见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感官参与,动手操作,动口讲述动脑思考,逐步加深认识。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这样做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
6、)因果索因。探究阶段,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果”让学生探究“因”。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印象深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探索精神。同时,也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知识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三)调查研究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一般是直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探索研究而获得。但有些课题教学要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调查统计,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分析。例如:教学统计知识时,可以设计让学生自主开展零花钱使用情况统计调查,收集全班同学一周内零花钱总数,用于购买学习用具支出,用于购买教学辅导材料的支出、用于吃零食的支出等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统计方法。这样
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索研究问题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自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事关教学是否成功。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要尊重学生独立操作实践的情感体验,正视学生个体体验到心理差异和对学习内容的吸收感悟及心理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体验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和张扬,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挖掘。只要教师有耐心,多给学生自信,就会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有独特的办法和模式。(二)合作探究。“探究性学
8、习”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主动的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的探索、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异中求同的结果,对知识的探求、方法的探讨、规律的揭示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内驱力。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明了化,深邃的问题浅表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三、交流沟通是“探究性学
9、习”的重要环节学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比较丰富的主官感受,心中有“意”,胸中“情”,产生强烈的表达意向,不吐不快。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和班集体内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思考其他同学的思路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交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而且丰富了想象力,使能力得到了提高。四、小结成果是“探究性学习”的升华 小结是一节课的尾声。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是
10、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错有对。小结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的予以全面否决。要找出适当的契机给予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是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曾强他们对知识的奥秘探究的信心与决心。五、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生”的迁移与拓展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性活动。
11、课堂教学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探究成果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创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的主体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检验探究结果,有助于强化搜集、处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设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交流沟通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小结成果是“探究性学习”的升华,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和拓展。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密不可分。教学实际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参考文献: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2.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素质教育学习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三联书店,2000年版。4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5.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教师博览编辑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