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继承先烈遗志 实现民族复兴参考演讲稿
亲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标题是《继承先烈遗志 实现民族复兴》。
伴随着浓浓的春意, 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我们一起走进了四月。4月4日确实是清明节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站在艳丽的国旗下,我们想起那些可亲可敬的革命先烈们,从鉴湖女侠秋瑾,到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邱少云;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的革命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绚丽的爱国乐章。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漂亮的校园,嬉戏于崭新的塑胶操场上时,有一个人,不由得让人思念,他确实是在我校建校初期曾给予大方捐助的著名爱国将领
2、西安事变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存亡面临新的严峻危机,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而蒋介石接着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围歼”红军。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蒋介石停顿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回绝张、杨的要求,反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逼张、杨进攻红军。张、杨在苦谏、“哭谏”无效后,遂于1936年12月12日清晨,决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拘留了蒋介石,同时扣押了陈诚等来陕的
3、几十名军政要员。这确实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的当天,张、杨通电全国,说明被迫发动事变是为了敦促蒋介石进展抗战,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顿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等八项抗日主张。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应张、杨邀请,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会谈。通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顿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25日,蒋介石被释放并由张学良亲身护送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处理,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场面根本完毕,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制造了条件。 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令辞职“出洋调查”,回国后被囚禁,1949年9月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
光阴荏苒,先烈早已逝去,但他们的爱国情怀镌刻于史册,铭刻于我们心间。至今,漫步于校园,大概依稀还能闻到当年杨虎城将军亲手在学校西院种下的那棵海棠树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儿童,该用怎么样的行动来缅怀先烈呢?我想,我们不应该只是思念,更重要的传承先烈的遗志,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人。在家做孝敬父母、关心别人的美德青年;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创新进取的好学生;在社区做讲究文明、保护环境的好公民。同学们,从即刻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