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安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第一次周考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第1~30小题每题1分,第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物质均属于蛋白质的是 A.生物膜上的载体、胰岛素、抗体 B.胰岛素、雄性激素、生长激素 C.抗生素、抗体、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 2、现有足量A,B,C3种氨基酸,它们可形成的三肽化合物的种类及形成含3种氨基酸的三肽的种类分别是 A 3,3 B 6,3 C 9,27 D
2、 27,6 3、科学家在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其中植物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离子 K+ Na+ Mg2+ Ca2+ NO3- H2PO4- SO42- Zn2+ 培养液浓度(m mol/L) 1 1 0.25 1 2 1 0.25 1 A. Ca2+ B. SO42- C. Zn2+ D. H2PO4- 4、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
3、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个数为 A.n-m B.n+m C. n+2m D n-2m 6、纤维素,胰岛素,性激素都含有的元素是 A.C、H、O、N B.C、H、O、N、P C.C、H、O D.C、H、O、N、P、S 7、下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加酶前
4、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8、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有DNA。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的关系是 9、下列对酶专一性的研究实验中,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一组是( ) 底物 酶 试剂 实验自变量 A 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 蔗糖酶 斐林试剂 是否有砖红色沉淀 B 淀粉溶液 麦芽糖酶和淀粉酶 碘液 酶种类不同 C 蛋清溶液 蛋白酶、淀粉酶 双缩脲试剂 酶种类不同 D 淀粉溶液和蔗糖溶
5、液 淀粉酶 碘液 是否变蓝 10、一个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的CO2扩散到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至少要通过几层膜 A.3 B.4 C.5 D.6 11、某牧场有一匹马突然得病,并全身抽搐,兽医除对症下药外还要注射? A.食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葡萄糖酸钙溶液 D.青霉素 12、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实验结束时圆形滤纸上形成四个同心色素圆环,则最内圈所呈现的颜色为 A.橙黄色 B.黄色 C.蓝绿色 D.黄绿色 13、“观察DNA和RNA在
6、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接着换上高倍镜观察即可 14、四种生物中除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外,其他三种生物都是具有成型细胞核的真核生物。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⑴到视野⑵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④⑤①②
7、 D.⑤④③② 15、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将此卵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母绵羊 D.白色公绵羊 16.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0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8、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17.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18、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 是 ①叶绿体 ②核糖体 ③线粒体 ④液泡 ⑤内质网 ⑥细胞核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1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由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人体内的酶有的从食物
9、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 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的单位是核苷酸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代谢和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 ⑦ C.④⑤⑥ D.③④⑤⑧ 20、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 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T4噬菌体:5种、5种、1种 B.细菌细胞:5种、8种、2种 C.烟草花叶病毒:5种、 5种、 4种 D
10、豌豆根毛细胞:8种、 8种、2种 2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肝脏研磨液中是否有过氧化氢酶 C.用苏丹Ⅲ试剂可将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D.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2、如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部分,按顺序依次是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23.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的叶绿体
11、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体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C.蓝藻细胞内能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D.蓝球藻、颤藻、褐藻和衣藻等均属于蓝藻 2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菌中,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C.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25.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A.制备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B.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C.作
12、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26、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子体内有B种蛋白质和20种氨基酸。 狼捕食兔子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A. A+B,40 B.A,20 C.大于A,20 D.小于A,20 27.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B.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合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全部的抗体、大多数的酶、部分激素
13、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8、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29、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仓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30、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
14、胞所处的溶液是 A.清水、蔗糖溶液、KNO3 B.KNO3、清水、蔗糖溶液 C.清水、KNO3、蔗糖溶液 D.蔗糖溶液、KNO3、清水 31.下列哪些情况发生渗透作用 ①干种子萌发时吸水 ②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变得硬挺 ③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水 ④水由气孔进人外界环境 ⑤插人花瓶的玫瑰花枝由瓶中吸水 ⑥洋葱表皮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⑦兔血液中的红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皱缩 A.①②③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⑥⑦ 3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15、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33、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罗伯特森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二氧化碳 D.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
16、氧细菌为材料发现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4.如图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酶制剂的量的不同引起的 B.三条处理中b是最适条件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反应底物量的不同引起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处理温度不同引起的 35、如果将1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2 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发现18O存在于下列哪一组物质中 ①周围空气的氧气中 ②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中 ③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 ④光合作用生成的水中 ⑤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
17、①③正确 C.除④之外都正确 D都正确 36.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 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 氧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发酵 37、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3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
18、在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小时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下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C点表示光合速率相等,细胞呼吸速率也相等 B.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C C.在AB区段,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D. CD段CO2浓度的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39、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一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组成如下表,则该细胞器中独立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 T C G U 30 20 15 25 10 A.CO2+H2O→(CH2O)+O2
19、 B.氨基酸→蛋白质 C.丙酮酸 +6H2O+6O2→6CO2+12H2O+能量 D.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0.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0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02(mg/h) 0.50 0.75 1.00
20、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0分)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⑨ · · · · · 甲 密
21、 封 线 乙 ⑴ 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根据甲图所示的细胞填写下表: 产生ATP的场所(填编号) 对应的生理阶段(文字表述) ⑷
22、 如果乙图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则15N依次出现的结构是 (填编号)。 42、(10分)右图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⑴ 以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
23、义 甲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① 细胞呼吸时O2的消耗量 乙 ② 等量蒸馏水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⑵ 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 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甲 乙 上升 不变 ③ 不变 下降 ④ 上升 下降 ⑤ 密 封 线 乙 43、(6分)取甲、乙、丙、丁四支洁净的试管,按照下表中顺序依次
24、加入有关物质并进行有关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甲 乙 丙 丁 浆糊3 mL + + + 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溶液2 mL + - + 35 ℃的水浴5分钟 + + + + 碘液1滴 + + - 斐林试剂2 mL - - + 沸水浴加热5分钟 - - + + 注:“+”表示加入物质或相关处理,“-”表示不加物质或不做处理。 ⑴ 用甲、乙试管做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则乙试管中还应加入 ,甲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 ,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
25、 。 ⑵ 用 丙、丁 试 管 做 验 证 酶 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则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 (从下面的①~⑧中选择序号填空)。预计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 ,丁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 。 ①碘液1滴 ②斐林试剂2 mL ③1% HCl 2 mL ④1% NaOH 2 mL ⑤浆糊3 mL ⑥蔗糖溶液3 mL ⑦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溶液2 mL ⑧清水2 mL 44、(24分)(Ⅰ)下图是光合作用过
26、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A代表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 。⑵ 图中B来自于 。图中C在叶绿体中形成的部位是 ,其生物作用是 。图中D物质所含的能量最后贮存到 。(图中的字母)。 ⑶ 如果将一株在光下的植物,突然转移到黑暗的地方,则图中哪一种物质的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
27、增加 。(在下列供选项中挑选) A.F B.D C.J D.G ⑷ 由⑶可以看出H阶段与I阶段的联系是 。 ⑸ 图中物质F是 ______化合物。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G的浓度比F的低,原因是
28、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G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 (Ⅱ) 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⑴ 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⑵
29、图甲中的“a”点表示 。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⑶ 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 ⑷ 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⑸ 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
30、M1________M2 N1________N2。 ⑹ 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安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第一次周考生物参考答案 2012.10.21 一、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1分,第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ADCBB 6-10 CAABD 11-15
31、CDCDA 16-20 DABDB 21-25 CDCDA 26-30 DDBAC 31-35 DCDAD 36-40 BCAC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0分,每空1分) ⑴ 吸水膨胀(或大小基本不变);吸水涨破 ⑵ 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 ⑶ 产生ATP的场所(填编号) 对应的生理阶段(文字表述) ④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或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 ⑥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⑷ ⑦⑤②① 42、(10分) ① (适量)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 ② 一定浓度的葡
32、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③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分) ④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2分) ⑤ 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CO2的无氧呼吸 (2分) ⑥ 不变 ⑦不变 43、(6分,每空一分) ⑴ 清水2 mL, 溶液变蓝, 溶液不变蓝 ⑵ ⑥⑦②, 产生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44、(24分,除标注分,每空一分) (Ⅰ) ⑴ 叶绿体中的色素 捕获光能 ⑵ 水的光解 ; 类囊体的薄膜; 还原CO2
33、 J ⑶ A ⑷ 光反应(H)是暗反应(I)的基础,即为是暗反应提供[H]和ATP ⑸ C3; 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 和C5 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2分)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Ⅱ) ⑴ A ⑵ 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向右 ⑶ 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D ⑷ 低; 高 ⑸ =; > ⑹ 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后为农作物提供CO2;提供矿质元素;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答出任意两项即可2分) 10 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