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阶教学设计4(公开课)一、教材分析1台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小说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虽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除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 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二、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
2、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2能力分析。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部分词语。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
3、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教学重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研讨法;诵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
4、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二、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小说家,著有小说集台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入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之后迅速成长。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年浙江省优秀
5、文学奖。(二)字词积累(略)三、自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你能简要讲述故事情节吗?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父亲为了造屋付出了哪些艰难?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抓住“台阶”这根主线,文章的题目就是台阶,课文是围绕台阶写的。所以通过分析“台阶”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可以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台阶是父亲的_”的句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互动讨论、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归纳)【参考答案】“是梦想”:“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低”,“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6、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以让学生找细节描写来反映父亲的这个梦想,比如:“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是岁月流逝,身体由强壮到衰弱的证明”: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那石块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
7、三百来斤重。”“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呢,“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写挑水时闪了腰,“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父亲的喜悦”: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是父亲的不自在”:“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
8、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在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2文中父亲一生的追求就是造高台阶,当他实现了最高追求后,内心很失落,你收到什么样的启示?(人活着要不断的追求)五、精读品味,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从文中父亲身上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以“父亲是一个_的人”为内容说一句话。(并在文中找到依据)例如: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1本文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要抓住“本色农民”的特点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根据要求、圈点勾画。)农民本色之一:有愚公移山的精
9、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一年中的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农民本色之二:谦卑和永不想停歇的劳动。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父亲的“若有所失”: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
10、觉若有所失。农民本色之三:对儿子沉默的爱。幼时的“我”跳台阶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会吃苦头的;长大了,父亲能做的,从不让孩子做。父爱是沉默的。1把台阶与父亲联系起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进行品味。比如: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父亲的“头发”:“父亲的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这两处的描写,前处表
11、现了造屋的辛苦,后一处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父爱如山!是父亲,在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为我们趟平路上的崎岖;是父亲,在我们顺利成长的途中,把我们扛在肩上让我们看见更广远的世界;是父亲, 。七、课堂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八、布置作业向学生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