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3.81MB ,
资源ID:71675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167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pdf

1、第 29 卷第 9 期2023 年 9 月水利科技与经济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Vol.29 No.9September,2023收稿日期 2023-03-16基金项目 湖南省重大水利科技项目(XSKJ2021000-04)作者简介 冯佳宁(1999-),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系统规划研究;吴少霖(1978-),男,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水运设计研究工作;柏 同(2003-),男,安徽马鞍山人,研究方向为水生态与水环境。通信作者 李晓英(1978-),女,江苏徐州人,副

2、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系统规划与动能经济.doi:10.3969/j.issn.1006-7175.2023.09.001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冯佳宁1,吴少霖2,李晓英1,柏 同3(1.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2.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3.河海大学 环境学院,南京 210098)摘 要为了探明地区水资源状况,以西北地区陕西省为例,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水资源压力状况、开发利用效率和生态经济协调性进行分析,并采用 LMDI 模型,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年际变化较小,呈小幅增长态势

3、,农业用水账户对水资源生态足迹贡献最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水资源生态盈亏密切相关,多数地区呈生态赤字状况,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显示地区生态安全性较低。经济效应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有促进作用;相反,技术效应可起到抑制作用。研究成果可为陕西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LMDI 法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75(2023)09-0001-08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Factors of Water Res

4、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FENG Jia-ning1,WU Shao-lin2,LI Xiao-ying1,BAI Tong3(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2.CCCC Shanghai Navigation Bureau Co.Ltd.,Shanghai 200002,China;3.Col-lege of Environment,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

5、na)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taking Shaanxi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the water resources pressure situa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co-economic coordination were an

6、alyzed,and LMDI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change.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annual variation of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the study area is small,showing a slight increase trend,and the agricultural water account m

7、akes the mos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profit.Most 1第 29 卷第 9 期2023 年 9 月水利科技与经济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Vol.29 No.9September,2023areas are in ecolog

8、ical deficit,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water resources eco-economic coordination index shows th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 is low.Economic effect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on the contrary,technical effect can inhibit it.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

9、erence for Shaanxi province to formulat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Key words:water resources;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cological surplus and deficit;LMDI model0 引 言水资源生态安全状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诸多地区面临一系列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2。随着五大发展理念和 16 字“治

10、水方针”的提出,绿色发展逐渐受到重视3。鉴于此,合理规划水资源已成为地区绿色发展的前提4。生态足迹模型可用于评价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以及地区绿色发展的程度5-6,而模型中仅包括六大类生产土地,缩小了水资源用途的范围7。为此,范晓秋等8将水资源账户引入生态足迹模型,确定 3 个关键参数。黄林楠等9构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将其划分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传统水资源评价大多是基于水文学的原理而进行计算,仅考虑某个地区的水文变化规律,而引入生态足迹模型则可将自然界的水资源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使得评价结果更全面。随着生态足迹模型的深入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可持续评价体系也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评价领域。已有

11、的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多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10-14,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的分析较少。本文结合陕西省 2006-2020 年相关统计数据,以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分析陕西省水资源生态压力状况、开发利用效率和生态经济协调性,通过 LMDI 模型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陕西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提高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绿色发展。1 研究区概况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全省纵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其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自北向南大致可划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区。研究区处于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上为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7 16,其中陕北地区

12、7 12,关中地区 12 14;陕南是全省最温暖的地区,主要在 14 16。年降水量 400 900mm,由于地形,降雨分布特征为南部多、北部少,夏季多、冬季少。陕西省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 425.8108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 1 280 m3(2021 年),径流呈明显分带性规律,南部大于北部,径流年内分配也不均,河流含沙量高,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居西北榜首,主要经济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经济总量规模在西北五省(区)中常年保持第一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 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是在一定人口和经济状况下,为维持人类生活生产和自然

13、环境自身发展消耗的单位面积水资源量10。全部用水可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即“三生用水”9。生产用水又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镇公共用水。各类水资源生态足迹公式15为:EFw=5i=1EFwi(1)EFwi=Nefwi=Nw(Wwi/pw)(2)式中:EFw为地区总水资源生态足迹,hm2;EFwi为第 i 类水资源生态足迹,hm2;N 为地区人口数,人;efwi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hm2/人;w为全球水资源均衡因子9,取值为 5.19;Wwi为第 i 类人均用水总量,m3/人;pw为全球水资源平均生产能力,m3/hm2,取 3 140m3/hm216。2.2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14、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空间属性,为某一区域在某一历史阶段和科技、文化、管理水平下,水资源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2冯佳宁,等: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第 9 期良性发展的支撑能力9。水资源承载力至少要扣除60%用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17,故在计算中乘以系数 0.4。其计算公式为:ECw=Necw=0.4w(W/pw)(3)式中:ECw为地区水资源承载力,hm2;ecw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hm2/人;为水资源产量因子,是研究区水资源生产能力与全国平均水资源生产能力的比值,根据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数据,可算得 2006-2020 年陕西省以及各地市(州)的水资源产量因子;W

15、 为水资源总量,m3;N、w、pw含义同式(2)。2.3 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两者的差值18。其公式为:EDw=ECw-EFw(4)式中:EDw为生态盈亏指数,hm2。当 EDw0 时,为水资源生态盈余,即呈可持续利用;当 EDw0 时,为生态赤字,即过度开发。2.4 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以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来衡量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值越小,表示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反之,越低19。其公式为:ESw=EFw/GDP(5)式中:ESw为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2.5 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程度生态经济协调指数(ECI)反映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两者间的协调程度,其公式

16、为20:ECI=(ECw+EFw)/2ECw2+EFw2(6)式中:ECI 取值范围为1,1.414。当 ECI=1.414 时,生态经济协调性较好,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当 ECI 取值越接近 1,生态经济协调性越差,生态安全性低。2.6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为深入探究陕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评估其潜在影响因素是必要的。因素分解法可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事物变化的影响程度10,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 法)可有效解决分解时出现的“0”值和残余项问题21。采用 LMDI 法进行水资源生态足迹驱动因素分析,具体为:eft=4i=1efit=4i=1SitItRtPt=4i=1efitefte

17、ftytytPtPt(7)efS=lnSitSi04i=1efit-efi0lnefit-lnefi0(8)efI=lnItI04i=1efit-efi0lnefit-lnefi0(9)efR=lnRtR04i=1efit-efi0lnefit-lnefi0(10)efP=lnPtP04i=1efit-efi0lnefit-lnefi0(11)式中:Sit=efiteft;It=eftyt;Rt=ytPt;eft为 t 年水资源生态足迹,104hm2;efit为 t 年第 i 类水资源生态足迹,104hm2;yt为 t 年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Pt为t 年常住人口,万人;ef0为基准年(

18、本文取 2006年)水资源生态足迹,104hm2;I0为基准年(本文取 2006 年)单位 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R0为基准年(本文取 2006 年)人均 GDP;efS、efI、efR、efP分别为技术、经济、结构和人口因素引起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量,104hm2;It为 t 年单位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即技术效应;Rt 为 t 年人均GDP,代表经济效应;Sit为 t 年第 i 类水资源生态足迹占总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百分比,即结构效应;Pt为人口效应。2.7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 2006-2020 年的陕西省水资源公报和陕西省统计年鉴。3 结果与分析3.1 水资源生态压力状况分析3.1.1

19、 水资源生态足迹由式(1)-式(2)计算陕西省 2006-2020 年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见表 1。在各用水账户产生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中,农业、工业、城镇公共、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占比分别从 2006 年的 70%、16%、3%、11%、1%变为 2020 年的 62%、11%、15%、6%、6%。近 15 年,陕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小幅增长的态势,具体年均变化率见表 1。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侧面反映出用水结构的变化。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在 2006-2020 年呈缓慢下降趋势,与省内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和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有关,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资料统计,省内粮食作 物

20、种 植 面 积 持 续 减 少,由3 453.33104hm2减少至 3 001.05104hm2,减少3第 29 卷第 9 期2023 年 9 月水利科技与经济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Vol.29 No.9September,202313.10%;工业用水生态足迹与农业用水生态足迹趋势相似,表明工业逐渐转向高效利用的方式,与陕西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相符。自 2018 年以来,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城镇公共用水生态足迹不断上升,2006 年城镇公共用水量为2.15108m3,2020 年增加至 12.95108

21、m3,增加502.33%,反映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用水生态足迹在 2006-2020 年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表明陕西省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未来生态环境用水可能仍会增加。表 1 2006-2020 年陕西省各用水账户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年份生产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hm2人-1农业工业城镇公共生活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hm2人-1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hm2人-1水资源生态足迹/hm2人-120060.2610.0590.0100.0420.0040.37520070.2520.0510.0090.0420.0030.35720080.2600.0560.0100.0440.0040.37

22、320090.2570.0500.0070.0500.0040.36720100.2540.0540.0100.0470.0040.36920110.2570.0590.0110.0520.0090.38820120.2550.0570.0110.0530.0070.38420130.2540.0590.0120.0540.0100.38820140.2520.0600.0120.0550.0100.38920150.2510.0600.0120.0570.0130.39420160.2490.0580.0140.0570.0130.39020170.2470.0600.0140.0580.0

23、150.39720180.2430.0600.0590.0140.0200.39720190.2310.0590.0590.0160.0180.38320200.2290.0420.0620.0230.0250.381年均变化率/%-0.88-2.2513.24-3.8713.850.11 具体到各市来看,以 2020 年为例(图 1),延安市的首要组成账户为工业用水生态足迹,为35%。其余各市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比最高,其中汉中市农业用水生态足迹为 87%,渭南市和安康市次之,占比分别为 75%和 71%。15 年中,大多数行政区的首要组成账户基本稳定,但延安市的首要用水账户由农业变为工业,这

24、可能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关。图 1 2020 年陕西省各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各账户组成4冯佳宁,等: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第 9 期3.1.2 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陕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选取 2007、2013 和 2020 年作为代表年,分别代表研究时段初、时段中、时段末,以此表示研究时段的变化趋势。由式(3)计算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见图 2。汉中市和安康市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大,其中汉中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平均值为 4.46 hm2/人,安康市为 3.47 hm2/人。而渭南市、咸阳市和西安市等城市的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低,最低的是咸阳市,平均

25、值仅为0.02 hm2/人,与汉中市差值高达 223 倍。近年来,随着黄河入境流量逐渐减小,降水量成为陕西省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在研究期间,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的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市区,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上 3 个市位于陕南地区,地区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充沛,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较大,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低的咸阳市历年来降水量最小。图 2 陕西省各市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 全省各地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各有不同,在 2007-2020 年期间,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下降的是西安市、延安市和商洛市,降幅最大的是西安市,下降 24.82%。其余 7 个市的人均水资源生

26、态承载力则呈上升趋势,宝鸡市上升幅度最大,其次为咸阳市,分别上升 79.99%、33.97%。造成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的原因主要与各地区的降水量有直接的关系。分析发现,西安市、延安市和商洛市的降水量在研究时段呈下降趋势,而其余各市的降水量在研究时段呈增长趋势。3.1.3 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盈亏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关系密切。由式(4)可得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总体来看,陕西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出现水资源透支情况,见图 3。从空间分布来看,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宝鸡市为水资源盈余状态,水资源现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支撑作用,且未来开发利用的潜能较大,其余

27、 6 个地区均为生态赤字,水资源与经济的发展矛盾突出。从时间尺度来看,2007-2020 年水资源生态盈余和赤字地区分布基本稳定。2007 年安康市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最高,达 3.339hm2/人;汉中市和商洛市次之;低值区为渭南市、咸阳市、榆林市、西安市、延安市和铜川市,除渭南市为-0.369 hm2/人外,其余5 个市均小于-0.1 hm2/人。至2020 年,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最高的地区变为汉中市,达 4.113 hm2/人;安康市和商洛市次之;渭南市仍为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最低的地区,为-0.396 hm2/人。西安市水资源盈亏程度有所改善,增幅 45.60%;榆林市有明显降低,降幅54

28、.36%。总的来说,降水较多的地区呈水资源生态盈余,而降水稀少的地区呈水资源生态赤字。5第 29 卷第 9 期2023 年 9 月水利科技与经济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Vol.29 No.9September,2023图 3 2007-2020 年陕西省水资源生态盈亏分布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由式(5)计算,陕西省各地区生态足迹强度差异较大,但呈缩小趋势,见图4。研究时段内,汉中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最大,延安市最小。2006 年两者差值 1.27hm2/万元,2020 年降至 0.14hm

29、2/万元。以上研究表明,自2006-2020 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的区域差异逐渐变小。其主要原因是陕西省各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普遍大幅下降,其中汉中市降幅最大,为 88%;延安市降幅最小,为 60%,表明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较大的地区与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的地区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陕南地区。总体来说,在生态文明的历史新阶段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及“四项制度”实施后,陕西省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显著提升。此外,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渐优化产业发展 22,也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图 4 陕西省各市 2006-2020 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变化3.3 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性分析生

30、态经济协调指数表示水资源和生态经济之间的协调性。根据式(6)计算生态经济协调指数,陕西省各市 2006-2020 年的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见图 5。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性最佳的地区为宝鸡市,平均 ECI 为 1.40,表明宝鸡市工6冯佳宁,等: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第 9 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使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相对较稳定。其次是西安市,平均 ECI 为 1.30。咸阳市最差,平均 ECI 为 1.04。分析发现,咸阳市人均水资源量为 264.6m3,远远低于最低绝对缺水线 500m3,属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体系不完善,节水工程严重

31、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水量会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会更加突出。其余各市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性处于较低水平,平均ECI 在 1.14 左右。因此,陕西省应注重协调性较差地区的水资源生态安全性,完善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水资源和生态经济之间的协调。图 5 陕西省各市 2006-2020 年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变化3.4 水资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以 2006 年为基准年,由式(7)-式(12)对陕西省 2006-2020 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见图 6。由图 6 可知,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经济效应和技术效应。

32、研究时段内,经济效应大于“0”,表明促进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技术效应小于“0”,为抑制作用;结构效应和人口效应趋于“0”,影响较小。陕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效应,2006-2020 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技术效应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表明减少单位 GDP 用水量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减少有明显效果。结构效应即“三生”用水结构,其变化较平稳,对陕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起微弱抑制作用。人口效应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小。2006-2009 年人口因素大于“0”,对水资源的增长起促进作用,此时人口增长率为正;2010-2013 年人

33、口因素小于“0”,为抑制作用,相应人口增长率为负;2013 年后人口开始回升,人口因素为正。由此可见,人口效应与陕西省人口增长率密切相关。近年来,人口政策的实施使人口数量变化较大,因此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得到重视。图 6 陕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4 结 论1)2006-2020 年,陕西省的水资源生态足迹7第 29 卷第 9 期2023 年 9 月水利科技与经济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Vol.29 No.9September,2023缓慢增加。其中,对水资源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的是农业用水账户,但其占比逐年减小

34、;生态环境用水的贡献较小,但呈增长趋势。经济效应是陕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发挥抑制作用的因素为技术效应,抑制水资源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方法是减少单位 GDP 用水量。2)陕西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差异显著,汉中市和安康市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大,咸阳市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宝鸡市处于盈余状态,其余地区处于赤字状态。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基本一致,主要受自然禀赋及水资源消耗量的影响。3)各市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逐年下降,主要由于国家颁布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及全省产业结构的转型使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陕西省水资源生态经济协

35、调性较差,平均 ECI 为 1.14,陕西省应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各市区水资源和生态经济之间协调的目的。现阶段,陕西省水资源分布不均,一方面,可采取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均衡分配;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转型、节能减排和水资源再利用等措施,促进水资源供需平衡。参考文献1 陈莎,吕鹤,李素梅,等.面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水足迹评价方法J.水资源保护,2021,37(4):22-28.2 LARSEN T A,HOFFMANN S,LUTHI C,et al.Emer-ging solutions to the water challenges of an urbanizing wo

36、rldJ.Science,2016,352(6288):928-933.3 夏军,刁艺璇,佘敦先,等.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承载力分析J.水资源保护,2022,38(3):1-8,24.4 李菲,张小平.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特征J.干旱区地理,2020,43(6):1486-1495.5 REES W E.Ecological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Urbanisation,2017,2(1):66-77.6 VOET E.Books:

37、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1999,3(2/3):185-187.7 王文国,何明雄,潘科,等.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555-1565.8 范晓秋,姜翠玲,陈星,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评价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C/2005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2005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597-602.9 黄林楠,张伟新,姜

38、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28(3):1279-1286.10 邵骏,卢满生,杜涛,等.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因素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38(12):19-24,32.11 王刚毅,刘杰.基于改进水生态足迹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1):80-90.12 贾诗琪,张鑫,彭辉,等.湖北省水生态足迹时空动态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2,39(3):27-32,37.13 李允洁,吕惠进,卜鹏.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33(12):22-2

39、6,32.14 朱振亚,潘婷婷,杨梦斐,等.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变化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38(6):160-166.15 焦士兴,王安周,陈林芳,等.河南省水生态足迹测度及其驱动效应分析J.水文,2020,40(1):91-96.16 雷亚君,张永福,张敏惠,等.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5):142-150.17 张岳.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 李玉平,王晓妍,朱琛,等.邢台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227-230.19 王先庆,李博,李

40、进,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人民长江,2019,50(5):107-112.20 YANG Yi,CAI Zixuan.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an adapted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60):120973.21 朱正如,湛雅琪,曹永强,等.辽宁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2,39(11):29-34.22 岳晨,刘峰,杨柳,等.北京市 2010-2019 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3):291-295,304.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