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范金融风险是国家审计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协同多元主体治理更加复杂隐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值得研究。文章对照考察数字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瓶颈与国家审计能力建设,初步推测国家审计具备参与协同治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能力。基于金融脆弱性及其监管、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协同治理等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借用解释性案例印证国家审计主动参与协同治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家审计能够综合利用监管技术精准识别风险,并通过协同思维与其他监管部门高效配合共同化解风险。国家审计要以协同思维响应监管需求共建金融秩序、优化智能算法探索技术自治、统筹信息资源构建预警平台和协同多元主体形成监督闭环
2、的风险防范策略。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国家审计;大数据审计;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F239:F8 3 2引用格式:张荣刚,李静.数字时代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36(4):51-64.Citation Form:ZHANG Ronggang,LI Jing.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national audit in preventinginternet financial risks in the digital era LJ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
3、inance and econom-ics,2023,36(4):51-64.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互联网金融因参与主体众多、关联领域交叉渗透、业务模式创新、资金来源广泛、深层次场景嵌入、泛社交化等特点和趋势1,其风险更为隐蔽、复杂和多元,致使传统金融监管防控风险手段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国家审计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稳定金融秩序的重要方式,有必要、有价值、有可能主动介人,形成协同多主体、多领域的国家审计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策略。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国家审计在数字时代的作用等理论梳理
4、,是本文探索国家审计与互联网金融内在机理的重要面向。学者较为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的相关研究,针对风险传导及其危害,韩克勇(2 0 18)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可能通过传染性和负外部性两条路径导致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2 。同时,黎来芳、牛尊(2 0 17)认为数字技术放大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3 。针对风险防范困境及对策,向静林(2 0 2 1)认为地方政府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响应较为滞后,可供选择的治理手段有限4。周小梅、黄婷婷(2 0 2 0)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对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5。关于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
5、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叶陈云等(2 0 2 2)通过分析金融风险防范的供需形势,提出金融监管机关需要审计参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6 。针对国家审收稿日期:2 0 2 2 0 7-12;修回日期:2 0 2 3 0 50 9基金项目:审计署重点科研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风险的审计协同防范机制及策略研究”(2 2 SJ01004);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国家审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研究”(2 0 2 1HZ0535)作者简介:张荣刚(197 3 一),男,陕西淳化人,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家审计与绩效审计、风险与危机管理;李静(1997 一),女,河南济
6、源人,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家审计。5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文章编号:2 0 9 6 7 454(2 0 2 3)0 40 0 5114西安财经大学学报计的职能优势,赵丹、张红英(2 0 15)认为国家审计具有强制性和宏观性,能够对互联网金融组织实行再监督,并从宏观层面识别和防范风险7 7。面向大数据背景,陈伟、Wally(2016)提出数字技术赋能的国家审计在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风险中起着重要作用8 。针对国家审计协同防范风险,曹源芳、熊颖(2 0 18)认为由于风险跨领域的传染性和渗透性,巫须建立国家审计协同治理机制防范风险。前述研究中,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本身的研究较为系统和
7、充分;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的研究多关注于风险防范的瓶颈与堵点,防范风险思路的针对性探索受研究视角限制明显;关于国家审计服务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必要性分析上,较少关注国家审计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本文聚焦数字时代下的国家审计与金融风险防控,尝试探索数字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以协同思维自觉介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形成与其他监管主体共同突破风险防范制约的合理路径,更好地促进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总体工程的成效。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是研究数字时代下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的提升,分析审计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分释放价值的现实境况,并试图以协同思维提升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效果,为相关研究
8、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以解释性案例为研究方法,对审计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实践展开细节研究,寻找审计更好发挥作用的突破口,为引导和监管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提供审计新思路。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数字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契合性(一)互联网金融创新成效与其风险防范的现实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正处于飞速崛起与演变之中,数据显示,截至2 0 2 1年6 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占网民总体的8 6 3%,较2 0 2 0 年12 月增加17 8 7 万。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与跨界性使其在拥有开放性资源的同时也面临法律、技术、信息等诸多风险,加之当前法律规制滞后、技术的强依赖性、数据鸿沟、信息壁垒和监
9、管主体职能分散,难以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防范。本文将依托互联网金融风险演变,从法律、技术、信息和监管四个维度进行剖析(见图1)。1.法律维度:创新迭代与规制滞后。数字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在积极响应技术和业务创新机遇的同时,面临法律规制不足的窘境。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借助高端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动态传递金融产品市场交易规模与收法律维度规制空白技术维度制度滞后科技依赖4系统缺陷技术失灵互联网金融风险益状况,以线上线下“双渠道”实现资金融通,简化了交易程序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与作为监管依据的法律间仍存在“步调问题 10,既有金融监管法律的预见能力有限,创新引发
10、的新情况难以完全适用于现存监管规定,可能存在监管“空白区”。因此,立法的天然滞后性放大了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金融业务创新对法律规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2.技术维度:科技赋能与系统缺陷。在金融科技驱动市场运转与创新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对技术产生强依赖性,继而放大系统缺陷引发的技术风险。由表1可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将技术融人金融应用场景,一方面,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科技研发与应用,技术作为行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影响乃至改造市场结构,自动化、智能化的金融业务流程能够尽量避免人为干预引致的风险;另一方面,作为阶梯式开发从而形成比较静态的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11、NNIC),h t t p:/w w w.c n n i c.n e t.c n/,2 0 2 1年9月15日。52信息壁垒信息维度图1互联网金融风险演变状况的鱼骨分析图表1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技术应用环节分布表应用场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用户身份识别V交易行为监控V合规数据报送法律法规跟踪资料来源:何阳,监管科技(RegTech)前沿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 0 19年第4期。分业监管数据孤岛监管维度核心技术VVVV职能分散表2 数字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张荣刚,李静:数字时代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固有的系统缺陷,可能会导致互联网金融偏离其预设目标从而滋生风
12、险。此外,金融科技具有极强的专业壁垒,使依赖该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更加隐蔽和复杂,在业务运行疏漏和技术不当应用的共同作用下,容易诱发冲击更烈、杠杆更高的技术经济风险。3.信息维度:涉众交易与信息鸿沟。互联网金融借助数字技术更加突出其涉众性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截至2 0 2 0 年12 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4亿,较2 0 2 0 年3 月增长8 6 3 6 万,占网民整体的86.4%。互联网行业巨头以其庞大的信息基础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优势地位,类似于“芝麻信用”等金融机构掌握了用户从转账理财到社交关系等各方面信息。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大量获取个人信息的同时,用户却难以得知互
13、联网金融交易如何进行,其资金流向与风险点不明确,部分企业链而走险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文本过滤技术等谋取不当利益,对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激化信息安全风险。4.监管维度:主体多元与协同困境。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职能分散与边界模糊引致了协同困境。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与其业务运行相关的国家机关几乎均参与了监督管理,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具体涉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然而,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以及缺乏科技支撑的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潜在风险,具体表现为各机构从自身监管目标与职能出发,存在
14、“条块分割”、监管主体利益冲突、部门间信任缺失、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协同度不高,呕须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二)数字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及其特征嬉变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内生制度,在促进重大政策落实、技术合规审查、查处内部交易、凝聚监管力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防、揭示和抵御互联网金融风险。数字时代下,国家审计的信息来源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呈现多源化和多样化趋势,由表2 可知,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逐渐从解决财务财政问题转移到发现体制机制、政策执行等综合层面的潜在风险,审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大量重复的账目核查等基本工作转移到为国家重大战略政策提供反馈意见和决策建议
15、111,其涵盖的政务数据领域更多,监管视角更宏观,覆盖范围更广。与此同时,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断拓展和提升,在经济监督和权力监督的基础上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2 0 2 1年新修订的审计法强调进一步拓宽审计能力边界,强化审计监督手段,明确审计整改目标,增强审计协同作用。数字技术推动审计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审计模式逐渐由数据抽样转向系统筛查,聚焦资源统筹,持续向“集中分析一发现疑点一分散核实一系统研究”的方向演进12 。发展阶段审计定位20世纪计算机80年代辅助审计21世纪持续审计初期联网审计21世纪大数据审计10年代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下同。1.法律维度:政策解构精细化。近年来,国家审计对金融风险
16、较高的交叉领域展开政策解构与趋势预测,以弥补法律规制的滞后性。首先,审计机关通过研究型审计充分解读法律政策,从具体的法律条款入手,透视行业政策的本质要求,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审计事项。例如,在审计金融机构预算执行情况时,能够依据相关条例将政策解构为审核预算是否批准、审批程序是否合规、支出与预算批复是否一致等具体事项13 ,并通过风险预测和基于历史经验的共性判断为新问题新情况提供审计思路。其次,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审计思路形成方法集,关联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数据库,利用信息系统自动排查疑点问题,通过自适应转化系统将行业疑点转化为规范性的线索。最后,在大数据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输人法律法规要求的具体事项,会
17、直审计名称审计工作模式数据抽样、统计概化数据查询、异常检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审计工作重点监督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绩效评估廉洁从业审查国家战略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经济监督经济评价权力监督国家治理数据来源:中研普华,https:/w w w.c h i n a i r n.c o m/s c f x/2 0 2 10 2 10/1512 57 7 8 5.s h t m l,2 0 2 1年2 月10 日。53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接显示与该事项相关的审计项目及其相关疑点,自动关联线索适用的定性法规,形成完整的审计闭环链条。2.技术维度:平台技术智能化。技术驱动审计平台智能
18、化发展,在智能化平台的支持下,审计机关在采集数据时能够关联业务平台运行规则,挖掘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在管理数据时充分考虑保密性与安全性需求而采用专业数据管理技术框架;在分析数据时将机器学习、遗传算法、训练模型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应用到审计平台中。例如,2 0 19 年山东省审计厅成功运用山东省审计“一张图”平台查处违规问题,疑点准确率高达6 0%14,及时掌握风险异动,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当前“金审工程”项目也为国家审计更好识别和揭示互联网金融风险提供了技术保障。审计平台能够将项目现场审计组、技术组与专家组联结起来,收集和共享行业政策、决策数据、历史业务数据等信息,同时通过智能化审计平台实现实
19、时数据的输入、分析与输出,通过训练模型,降低行业领域技术壁垒引致的风险。3.信息维度:多维数据可视化。当前国家审计的数据基础呈现多维化状态,审计机关使用的信息涵盖了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音频、图像等复杂数据。一方面,大数据审计模式下,可视化的数据分析能够直观呈现数据内涵和规律,便于审计人员发现疑点和线索并查证;另一方面,审计机关能够采用仪表盘等形式实时共享审计进展,及时发现所需审计资源并解决审计过程中的问题阻碍。审计组能够结合具体项目,可视化分析往年相关审计报告,将其问题归纳分类,并以图表形式展示问题出现频次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进度。同时,对比分析找出风险演化趋势,为后期审计人员排查和抵御风险提供
20、判断依据。例如,河北省审计厅通过趋势判断、构成分析和疑点分布等维度,多视角研究并图像化展示审计数据,为审计人员全面、快速地形成审计方案提供支撑。4.监管维度:系统监测全景化。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诸多风险和挑战,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进一步拓宽了审计范围15。同时,监管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审计机关对审计客体的系统监测更趋于全景化。一方面,国家审计监管边界在时间维度动态延伸,以大数据审计统筹被审计单位资源,实时获取有效信息,持续监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运行,筛查其中的疑点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国家审计监管边界在空间维度系统覆盖,审计机关统筹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资
21、源,有效整合审计机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同一事项不同角度的数据信息,将碎片化的、看似无关联的信息拼接成完整画面,还原风险产生与扩散的真实情景。(三)数字化背景下存在国家审计作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可能1.国家审计功能定位层面:金融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核心16 ,能够把握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新动向,预防、揭示和抵御金融风险,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国家审计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国家治理的宏观视角,使其监管独立性更高,审计可以充分发挥综合监督效能,评估和筛查金融体制机制层面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二是国家审计比其他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内容更广泛、穿透力量更强。审计是服务于国家治理的一
22、项重要监督手段17 ,审计部门既可以直接参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督工作,也可以对“一行两会”等监管部门展开审查,以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的监督,有效排查互联网金融风险。三是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与国家审计共同作为经济运行的监督者,虽然在权力配置与监督范围等方面各有侧重,但国家审计的监管广度与其他部门的监管深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存在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空间,二者协同配合能够有效提升监督效能。2.国家审计能力建设层面: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而国家审计有能力突破法律、技术、信息与监管维度的风险防范瓶颈。一是审计机关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的精细解构与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互联网金融体系变化做出
23、回应,通过关联数据库与法制案例资源库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提前筛查数据疑点并调取规制证据,缓解法律滞后性对监管部门造成的延岩。二是国家审计的智能技术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壁垒所带来的风险。尤其是面向更加难以预知的金融风险,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技术的同源性会导致系统漏洞的同根性,具有隐蔽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难以被发现,智能审计平台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能够弥补部分金融监管系统缺陷。三是国家审计具备控制信息风险的能力,审计机关通过收集、筛选、分析行业信息,能够初步掌握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此外,国家审计可以直接要求金融机构资料来源:中国审计报,http:/z g s j b s.c o m/z
24、 g s j b/c/2 0 2 2-0 1-19/448 0 8.s h t m l,2 0 2 2 年1月19日。54张荣刚,李静:数字时代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提供业务信息,实施延伸审计获取补充证据,同时治理主体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多维度数据所隐含的规律,国家审计主动参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造成的影响,有效预防信息风险。四是审计监督范围扩展使得国家审计成为互联网风险防范的“第二道防线”。当前金融监管主体职能分散影响互联网金融系统的稳定,国家审计能够通过介人金融监管机构或直接监督金融企业,利用其特有的结果公告制度拓宽社会反馈渠道,协同监管主体、整合数据资源、动态监测疑点
25、,系统把握互联网金融风险。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现实制约与数字时代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的耦合,构建国家审计协同介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理论模型(见图2)。该模型以国家审计参与的政府部门为治理主体、互联网金融风险为客体、协同治理为方法、数字技术为手段、数字时代为背景。一方面,国家审计以“粘合剂”角色主动与互联网金融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整合金融监管信息,统筹金融监管资源,拓宽和优化协同监管渠道,共筑互联网金融监管防线。另一方面,国家审计积极探索并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全面筛查风险因素,揭示风险领域并高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本文基于金融脆弱性及其监管理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
26、、协同治理相关理论,针对前述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在四种维度中的典型现象和国家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嬉变特征,从互联网金融监管需求、国家审计介入合理性与介人方法等层面提出初步的理论假设(见图3)。1.金融脆弱性及其监管理论金融脆弱性之下,数字时代新技术和新业态的不断产生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传统风险与创新业务风险更加隐蔽,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业务的发展在客观上提高了杠杆倍数,降低了业务风险透明度,刺激了基于难以实现的未来收人流和资产价格预期之上的投机性融资,更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金融业务创新有加剧互联网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倾向18 。本文聚焦偏重稳定型的金融监管理
27、论,其倾向于政府直接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该理论探讨金融市场失灵状况下政府外部监管的重要性,认为强化金融市场的外部监管能够弥补市场自身的不足19。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府部门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将风险防范重心下沉、关口前移,防微杜渐、防小变大,能够避免风险扩散外溢2 0 。然而,基于客观存在的监管滞后性,创新主体涌入市场使得事中事后监管压力增大,难以及时处置风险源头,影响政府监管效力2 1。假设H1:政府及时监管能够抑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事后监管则影响风险防范效果。2.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2 2。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在
28、经济领域55合理运用法律维度信息维度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客体介人方法假设:H3协同治理介人合理性相关理论假设:H2审计功能与定位技术维度有效防范合力防范风险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具有预防潜在风险、揭示制度缺陷和抵御重大问题的基本功能2 3 。国家审计能够筛查体制机制中的漏洞,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病害”,并通过研究和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面向数字时代,国家审计对已有数据展开验证和挖掘,审计监督开始转向日常监督,更加主动和全面地筛查被审计单位的疑点数据,促进国家审计更好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审计机关聚焦数据与数字技术二者的有机融合,审计项目由现场实施向线上线下“双渠道”转变,审计人员能够从大
29、量数据中提取所需数据作为发现风险的线索,更好实现审计的揭示功能;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不仅面向过去的项目整改进展和现在的项目实施情况,还在历史审计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和研判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及时排查相关领域,充分抵御风险发生。假设H2:国家审计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产生正向影响。3.协同治理相关理论协同治理的基础是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权威的分散性、子系统的协作性、自组织的协调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等2 4。协作系统是开展协同治理的重要保障,该系统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与信息联系三要素组成,包含渠道、线路、管理人员以及执行过程的一系列信息联系的原则。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是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多元监管主体
30、之间通过协调合作,形成相互依存、信息流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2 5。假设H3:国家审计协同治理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成效呈正相关。(二)研究设计1.方法选择:案例研究是寻求对一些特定现象的解释,多案例研究在验证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方面具有较高的内外部效度,其研究的深入性、客观性和隐含性有助于研究者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本文采用解释性多案例研究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本文探讨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政府及时监管,研究互联网金融是否呕须审计部门介人监管,以及采取何种方式手段防范其风险,这些关键问题具备解释性特征。二是多组案例对比能够清晰识别不同案例组间的差距和细节,有利于更好呈
31、现国家审计介人监管的优势。故本文选用该方法,旨在解释国家审计介入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尝试为后续探索国家审计协同治理互联网金融风险奠定研究基础。2.案例选取:本文采用“理论抽样”选取个案,需要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形成初步尝试性想法,通过建立个案选取标准(见表3)。案例选取标准S1、S4、S5源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是对国家审计介入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后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效果验证;S2、S3 对应本文的大数据背景和协同治理理论,突出审计与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并利用科学监管手段的作用;以S6作为风险防范效果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选出最适合分析国家审计与互联网金融风险内在联系的三组案例(见表4
32、),为探究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突破口提供资料支撑。分组编号年份省份A组A12016北京最高检、检察院、公安局A22017山东公安厅A32019广东金融监督管理局、检察院、公安局B组B12020江苏南京市审计局、金融监管部门B22021安徽审计厅B32021湖北十堰市审计局、财政局等C组C12016湖南审计署、公安厅、法院C22017黑龙江审计署、省纪委、公安厅C32019安徽审计署、省纪委表3 个案选取标准汇总表选取领域标准编号情景选择S1响应过程S2S3结果效用S4S5S6表4案例选取汇总表部门“e租宝”非法集资59 8 亿余元“乐易金融”全国首例配资类非法经营期货业务犯罪案“团贷网”非法吸收
33、公众存款审计推动多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审计助力贯彻落实“稳金融”相关工作审计监督信息系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审计查处建设银行某行长与企业勾结骗取银行资金并从中收受贿赂问题审计查处黑龙江省医院护士王某涉嫌骗取医保基金问题审计查处徽商银行吴某涉嫌违规人股金融公司问题关键内容国家审计是否介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是否运用科学或合理的监管方法是否联合其他部门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否在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否及时揭示和有效抵御互联网金融风险缺乏及时监管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事件56表5A组案例分析过程及例证结果张荣刚,李静:数字时代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本研究选
34、取多案例形成案例组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同时对每组案例中的个案进行比较。个案的选取遵循“复制逻辑”,如果所选案例经分析后能得出相同结果则属于“逐项复制”,所选案例由于可预知原因而产生与之前案例不同的分析结果则属于“差别复制 2 6 。3.资料收集:本研究尽可能丰富资料来源,以国家审计为着眼点,以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为落脚点,收集整理和分析案例资料,以提升案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一是借助金融安全事件案例库等,筛查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资料,对典型案例展开深入研究;二是查询审计署、各省审计机关门户网站的金融业务报告,搜集新闻媒体信息印证审计报告中的细节,保障资料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三是梳理和归纳金融与国家审计
35、交叉领域的案例资料,从文献中获取更多详细数据。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收集的资料展开研究:一是对三组案例的综合分析,A组、B组、C组案例的主要区分标准为国家审计是否介入、是否协同介人,通过分析三组案例研究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审计介入的必要性以及协同参与的合理性;二是依据本文设定的标准对每组案例的个案展开深人研究,探讨国家审计在治理互联网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方向。4.案例分析A组案例分析:A组案例背景为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期,其创新业务极易处于监管盲区之中,A1案例中公安机关表示其案情复杂、涉及投资人众多,经营交易数据量庞大,侦查难度系数极高;A2案例乐易金融非法经营获利,诱骗投资者绕开期货经营机构参与期
36、货交易;A3案例中追缴冻结资金57.0 1亿元,案发后公安局紧跟团贷网非法集资主线,查处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由表5可知,A组案例中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趋向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置,对风险的查处和追踪更具针对性,但难以全面筛查和发现源头风险,可能会错过预防风险的最佳时期。案例编号标准编号A1S1S2S3S4S5S6A2S1S2S3S4S5S6A3S1S2S3S4S5S6B组案例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全覆盖有序推进,B1案例中审计人员向小微企业普及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融资、供应链金融、转贷基金等创新融资方式和普惠金融政策,精准拓宽融资渠道预防风险;B2案例中审计机关核查2 0 余项风险隐患,并针对风
37、险提出多项审计建议,进一步落实“稳金融”政策的执行;B3案例中审计机关摸清互联网金融企业底数,全面排查金融疑点,切实做到对全市金融风险的全面预防。由表6可知,国家审计在金融领域具有提前筛查风险数据,把握审计线索,研判与预测风险领域的优势,能够有效预防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防范成本。57典型例证2015年案发至2 0 17 年宣判,案件未提及国家审计及时查封、扣押、冻结资金并持续跟踪案件进展最高检部署成立专案组,同步介入侦查并引导取证2015年监管部门发现经营异常并展开调查各地公安机关对该平台及其关联公司依法立案侦查涉案金额巨大,退还覆盖率在2 0%2 5%之间2016年初案发至2
38、0 17 年,案件未提及国家审计该案系首例配资类犯罪案件,相关监管经验不足主要由山东省公安厅查处案件具备特殊性,难以提前察觉苗头性风险案件查处后山东证监局发布公告提醒非法期货活动非法获利3 0 0 0 余万元,客户损失高达1.8 亿余元自2 0 19年初至2 0 2 0 年3 月,案件未提及国家审计及时追缴冻结的57.0 1亿元,未提及对风险的持续监测由金融监督管理局、检察院和东莞市公安局共同参与2019年,团贷网实控人投案时风险已渗透和传染监管部门及时清算投资人损失,追缴资金归还超过50 万元(不含本数)的部分按3 0%的比例清偿例证结果是是否是是否是是否否是是是西安财经大学学报表6 B组案
39、例分析过程及例证结果案例编号标准编号B1S1S2S3S4S5S6B2S1S2S3S4S5S6B3S1S2S3S4S5S6C组案例分析:C1案例中审计发现建设银行某支行行长隐瞒重大风险,贪污受贿并骗取金融票证,将线索移送公安部调查,由法院最终审理;C2案例中审计核查线索,与纪检部门联合对117 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追究,追缴违纪违法资金2 6.3 万元;C3案例中审计机关与纪委联合办案追缴非法所得8 445万元,审计机构与其他互联网金融部门协调合作,共同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由表7 可知,审计参与协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能够利用信息优势和技术手段及时核查疑点数据,将其移送至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40、。同时,能够在审计项目中揭示风险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抵御风险再次发生。案例编号标准编号C1S1S2S3S4S5S6C2S1S2S3S4S5S6C3S1S2S3S4S5S6典型例证审计介入金融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核查苗头性风险主要通过审计调查和普及金融知识展开相关工作审计机关联合地区金融监管部门,协同人员实地走访落实供应链金融等创新融资方式和普惠金融政策及时预防风险,未使其演化为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审计机关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审计积极推动“稳金融”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未提及使用先进的监管技术等对线索进行监测与预防审计机关牵头,未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展开核查工作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41、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及时预防了金融风险,未进一步发挥揭示抵御功能审计关注企业执行政策的情况,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审计对金融机构开展调查摸底,有序推进金融工作审计局建立了日常监督信息共享系统加强了与财政局、地方金融局、银保监局等协作力争实现金融机构审计全覆盖,系统评估和预防风险及时预防,风险未进一步演化将担保费率降至1%,返还10 家企业担保费6 3 万元表7 C组案例分析过程及例证结果典型例证2010年至2 0 12 年国家审计介人查处骗取银行资金案审计人员将发现的重大线索移送由审计署联合公安厅及法院等监管部门参与核查审计调查该问题时风险已传染扩散,排查其他风险审计发现隐瞒抵押不实等重大事
42、实,揭露倾向性风险该公司套取信用证资金,最终造成银行垫款2.46 亿元国家审计介入2 0 17 年5月黑龙江骗取医保基金案件审计利用双渠道搜集线索,筛查被篡改的数据省纪检公安机关根据审计部门发现的线索核实风险审计提前发现线索,为预防风险发生提供了可能有关部门共同揭露被审计单位问题,严肃追究其责任审计为抵御风险奠定了有效基础,追缴资金2 6.3 万元审计介人查处徽商银行吴某涉嫌违规人股金融公司案揭发问题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技术手段审计署联合省纪委,及时将发现的问题移送核查发现风险线索时,风险已经发生,未能及时预防风险审计机关联合安徽省纪检委追责并共同抵御风险向涉案人员追缴8 445万元,阻止风
43、险进一步扩散例证结果是香是是否否是否否是香是是是是例证结果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是是是否是58表8 A组案例验证结果张荣刚,李静:数字时代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三)研究发现A组案例研究结论:由表8 可知,A1案例完全符合H1假设,该案例中监管机构在风险发生后采用合理的监管手段、协同其他部门对风险造成的后果进行后续处理,有关部门极力挽回损失;A3案例比较符合H1假设,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检察院协同揭示和抵御该案风险,但“团贷网”至今仍未清偿所有公众损失;A2案例基本符合H1假设,公安部门揭示和抵御了其存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然而风险已经发生,作为全国首例配资类非法经营业务犯罪
44、案,消费者遭受了巨额损失。通过A组案例分析证明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身具有脆弱性,呕须政府部门及时监管,抑制其外部性影响。分组编号A组A1A2金融脆弱性及其监管理论A3B组案例研究结论:由表9 可知,B3案例完全符合H2假设,案例中国家审计介人风险全过程管理,与其他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在风险发生之前,运用监管科技排查苗头性风险,及时阻止风险演变为金融安全事件;B1案例比较符合H2假设,国家审计提前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展开核查,范围涉及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南京市审计局与金融监管部门合力排查疑点,精准预防了风险发生;B2案例基本符合H2假设,安徽省审计厅通过实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确保区域内互联网金融
45、安全,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B组案例验证了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产生正向影响。分组编号B组B1B2B3C组案例研究结论:由表10 可知,C2案例完全符合H3假设,该案例中国家审计利用大数据筛查疑点,重点联合其他监管部门共同揭示互联网金融重大风险,最大程度缓解和降低了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C3案例比较符合H3假设,该案例中审计署协同安徽省纪委查处互联网金融违规案件,审计机关运用科学的监管方法虽然未能有效发挥预防功能,但及时揭示和抵御互联网金融风险,未造成严重损失;C1案例比较不符合H3假设,国家审计协同公安部门介入案件调查,虽然发挥了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仍未完全
46、阻止风险传染,其经济损失较为严重。C组案例验证了国家审计参与协同治理能够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成效。分组编号选取理论组C1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协C2作系统论与协同治理理论C3通过综合对比分析案例组,得出以下三项研究发现:1.国家审计介入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互联网金融风险通常具有联动性和传染性,呕须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国家审计作为政府领导的职能部门,能够发挥预防功能从源头上发现风险,及时核查并阻止风险演化。同时,国家审计能够通过揭示、反馈问题和纠正偏差,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平稳发展。2.国家审计参与协同治理能够与其他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提升风险防范效率。协同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47、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有效配合,为国家审计充分发挥预防功能提供客观条件,使其在风险演化为金融安全事件前介入疑点核查,提升风险防范成效。3.国家审计能够借助监管技术提升论理效果。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利用科学的监管方法与技术,能够揭示更加隐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助力审计机关在查找线索、搜集证据、揭露风险和监测整改等环节精准发力,缓解和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造成的后果。59选取理论选取理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共性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发生后被相关部门查处表9 B组案例验证结果共性国家审计提前介人,筛查互联网金融疑点问题,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进一步扩散表10 C组案例验证结果共性国家审计介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发
48、挥揭示和抵御功能,协同相关部门化解重大风险符合标准S2,S3、S5,S6S5,S6S3、S5,S6符合标准验证假设验证结果S1,S3,S4H2S1,S4H2S1,S2,S3,S4H2符合标准验证假设验证结果S1、S3,S4,S5、S6H3S1、S2、S3、S4、S5H3S1,S2,S3,S5H3验证假设验证结果H1完全符合H1基本符合Hi比较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符合比较符合国家审计协同治理策略探究思路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基于研究发现,数字时代下国家审计能够利用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优势,发挥预防、揭示、抵御功能,综合监督互联网金融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其运行机制,一是国家审计通过相关
49、审计经验积累与反馈金融政策执行效果,以协同思维参与互联网金融秩序的共建共享,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与法律滞后引发的风险。二是审计部门借鉴和运用新兴监管技术,全面筛查隐蔽、复杂的互联网金融疑点,同时关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行平台、系统安全等方面,有效揭示和化解技术风险。三是国家审计通过协同其他金融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获取数据信息,与多元主体精准识别、系统评估、共同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四是审计机关以协同思维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强化成果互用和监测整改情况,防止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再次发生。四、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策略基于前述研究,由A组案例的分析结果可知,政府部门在恰当时间介人能够有效减轻互联网金融风险,当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已经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很难挽回损失。国家审计可以发挥“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反馈政策执行情况并为其修订提供参考依据,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平台全面筛查风险,最大程度预防金融风险发生;由B组案例的研究结果可知,国家审计能够主动参与互联网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