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一、户籍制度改革的特殊意义 户籍问题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现行户籍制度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影响着外来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影响着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造成贫富差距的基本因素之一。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需要,有利于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有利于农民和其他流动打工经商者这样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融入其所工作生活的城市,有利于流动人口利益诉求得到回应和保障,使他们关心所在城市的发展。 我认为改革户籍制度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改变城乡二元结
2、构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 二、开发区人口构成现状 开发区的人口构成主要为本地户籍人口、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私营企业人员(大部分外来流入人口)。 1、历年来流动人口情况。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2003年登记流动人口数为813人,截止到目前,流入人口已达48000余人。随着开发区龙头企业的不断增多和东扩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数量将继续保持持续上升态势。 2、流入地分布情况。重庆开发区流动人口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XX市内的人员流动,其中以本市几个县市人员居多;另一部份 主要来自全国其他省市,主要以贵州、四次湖北、安徽、河南、湖南、云南等省为主。 3、居住类型。流动人口居住主要以
3、出租房屋、企业宿舍、工地工棚为主。 4、从事行业及生存现状。目前,重庆经济开发区内的流动人口主要以从事企业、建筑业等工作为主,承担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当然也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中层和技术、业务骨干。有相当部分外来人员是出于邻带邻、老乡带老乡出来务工的。 三、户籍制度改革人群意愿调查 通过随机调查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外来流入人口进行了入户重庆的意愿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740份,将调查具体情况统计如下:接受调查人员中有361名男性、379名女性;30岁以下326人、30至40岁269人、40岁以上145人;学历在初中及以下303人、高中256人、大专及以上181人;户籍地在省内的4
4、63人、省外277人;收入情况1500元以下215人、1500元至3000元328人、3000元以上197人;农村户口526人、城镇户口214人;654人认为因户口问题带来过不便;493人认为目前的户籍制度造成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不平等待遇;708人认为目前的户籍制度造成本地户口与外来户口的不平等;689人认为目前的户籍制度户口改动很难426人认为目前的户籍制度成为工作和生活的障碍;255人愿意入户重庆,占34.5%;愿意入户重庆的人中61%的想参加城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四、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保障问题。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政策,中央和地方存在一些不一致,那么我
5、们实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否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 二是户籍制度革的门槛设置问题。门槛是一种事先批准的机制,它的内容包括:规定固定住房中对住房面积的要求,对住户居住年限的要求;规定稳定收入中对收入数额的要求;以及对人们的学历、技术、投资资金、纳税金额等其他方面的要求。设置门槛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城市,在人口自由流动和城市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矛盾中起到一个平衡器的作用,让城市自己表达意愿,让能在城市生存下去的人们生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降低了人口流动的风险。那么如何设置合理的门槛是我们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 三是户籍制度改革办理的责任单位与程序设置问题。户籍制度改革是项程序复杂的工作,所以户籍制
6、度办理的责任单位的落实与程序的设置关系到户籍制度改革的成败与否。 四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户口迁移的限制减少,城市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可能加快,随之给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造成压力。一方面是城市公共资源较难承载过多口人口;另一方面,新进城的人仍有很多相关利益享受不到。 五、兄弟省市值得学习借鉴的成功模式 一是河南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内容包括:直系亲属投靠不受年龄、婚龄限制;规划区范围内人均土地不足三分的“城中村”农民,成建 制地转为城市居民;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可自愿选择就业居住地,先落户再就业。 二是XX市的“农业户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XX市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
7、型户籍管理制度、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和按居住地划分的人口统计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三是XX省XX县区制定了流动人口管理改革办法,对辖区所有暂住人口实行常住化管理,废止暂住证,全部发放与当地居民相同的户口本。 六、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初期,实行公民在现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形成由户口登记、迁移为基础,居民户口簿、公民身份证两种证件和常住、暂住两种户口组成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发展要求的户籍管理制度。 第二,逐步放宽户口迁移的限制。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
8、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的综合承受能力来确定户口迁移条件。 第三,合理设置准入门槛。在设置准入门槛时考虑外来人口的就业年限、社保缴费年限、住房情况、收入情况以及学历、技术、投资资金、纳税金额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对新生婴儿、孤儿收养、夫妻和子女投靠等相关人口的入户设置具体条件。 第四,完善与户籍制度配套的管理和服务制度,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后,在初期阶段,外来落户人员会呈现一次阶梯式的增长,迅速增加的户籍人口规模,对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和退伍安置等政策的落实都将带来现实挑战。如在计生管理方面,由于外来落户人员的基础资料难以全面掌握,过去行政性管理方式又难以奏效,管理的手段、方式都亟待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需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避免重建轻管、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事业滞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