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14MB ,
资源ID:71109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110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pdf

1、H J S F X Y X B3 6生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刘 飞,马桑妮(汉江师范学院 学生工作处,湖北 十堰 4 4 2 0 0)摘 要 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厘清高校学生心理育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强化学校微系统的主导作用促进个体自助,强化学校中间系统的引导作用促进群体互助,强化学校外层、宏观系统的协同作用促进社会辅助三个方面来探索构建高校心理育人新模式.关键词 生态系统理论;高校;心理育人;探索 d o i1 0.1 9 5 7 5/j.c n k i.c n 4 2-1 8 9 2/g 4.2 0 2 3.0 3.0 0 8 中图分类号G 6 4 7;G 4 4 1 文献

2、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63 7 3 4(2 0 2 3)0 30 0 3 60 5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当前,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模式、知识获取方式等,受到社会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出现新情况.因此,在大健康观和“三全育人”的框架下,充分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趋势,有针对性地探索构建“育心”与“育德

3、”相结合、健体与健心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发展.1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1 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经过调研,大部分高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一些高校在学生大一或大二阶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开设,设置为1-2个学分,学时为1 8-3 6学时,但部分高校尚未达到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的要求.还有一些高校未结合实际,健全符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

4、和辅修课程尚显不足;结合现实案例,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不够;通过线下线上,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等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2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广泛 当前各高校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 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组织创作、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不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支持学生心理社团开展心理健康自助互助活动不多.家校互动较少,未完全形成

5、家校育人合力.2 0 2 3年6月汉江师范学院学报J u n.2 0 2 3第4 3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H a n j 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V o l.4 3 N o.3 收稿日期2 0 2 2-0 9-2 6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育心工作坊高校生态互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索”(项目编号:2 0 2 0 X G J P X 3 0 1 0).作者简介 刘 飞(1 9 7 9-),男,湖北荆州人,汉江师范学院学工处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马桑妮(1 9 9 5-),女,湖北十堰

6、人,汉江师范学院学工处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H J S F X Y X B3 71.3 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 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但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心理问题程度的学生,未能做到分类引导、精准施策,不能切实帮助学生同时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1.4 大学生心理危机难以精准的预防和干预 当前高校基本建立了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心理危机转

7、介诊疗机制和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定期开展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在线测评,并设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反馈,这对于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干预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人数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利用现代化心理健康测评的手段有限,不能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且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存在偶发性、突发性,难以做到精准预防和干预.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1 从教育者角度

8、来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一是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智力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里面作为通识课程设置,特别是在一些工科、理科院校不属于专业主干课程,且相关课程是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学校关注的重点是有没有开设,开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重视.但一些有心理学相关专业的院校就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有专门的教研室进行研究、探讨;二是对贫困生、新生、毕业生等学生群体的关注不够,学校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时,也应该帮助他们解决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三是教育者未完全形成合力,且教育队伍不够,专业人员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兼职人员

9、(辅导员等)掌握心理学知识较少,缺乏咨询技能,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相差较远,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心理辅导体验不佳,后期即使有心理困扰,也不会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2.2 从被教育者角度来看,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系统认知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往往重视专业课程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且觉得自己当时心理是健康的,不需要关注和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容易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个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上相关课程和参加相关活动不积极、不认真,没有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例如某高校近三年通过S C L-9 0自评量表 对每年的新生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有1 4%左右的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异常;

10、经过进一步的心理访谈发现有4%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其中,部分学生当自身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懂得自助,存在不敢或羞于向他人求助,或不知道向谁求助的情况.2.3 从教育内容来看,容易忽略一些个性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集体教育为主,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容易忽略其中的个性差异问题,如男女差异,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对于男生来说,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女大学生更容易敏感、多疑,特别是女大学生容易出现经期身心综合症而导致她们抑郁、烦躁和不适的情况,但针对女大学生的情况单独开设适合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多.再如专业差异,不同专业的学习方式会有所不同,他们所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11、,相关的心理教育内容涉及也不多.2.4 从教育方式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课堂主渠道外,有心理热线、心理网站、“5 2 5”心理活动等,但形式还不够丰富,未能涉及到学生日刘 飞,马桑妮: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H J S F X Y X B3 8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把注意力集中于心理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心理调适技术等方面,对于学生心理的自我发展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学校教育和环境影响外,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当前家校协同育人方式不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是被动的,只有当学生出现危机的紧急情况时才进行沟通,家校没

12、有形成合力.有的学校思政工作者容易混淆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采取思想教育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但这种方式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无法产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心理负担加重.3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段.按照生态系统理论中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理念,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受到的教育更广博,接触的人群、环境更复杂,受到的影响就更多样,其个体心理发展也

13、就会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好与大学生发生交互作用的环境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学生与学校环境系统、家庭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子系统共同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学生与同宿舍、同班级同学之间的生生关系和与辅导员、专业教师之间的生师关系构成微系统;与其他辅导员、专业教师等老师之间,与其他班级或其他学院同学、老师之间构成中间系统;与其他机关、图书馆等教辅部门老师构成外层系统;与校园文化、当地社会环境构成宏观系统.这四个系统是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学习、生活环境系统,教育者只有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其对学生的影响力

14、,使其朝正确、良性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1 强化学校微系统的主导作用,促进个体自助 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激发情感、确立价值,解决“知道”“认同”“践行”三个问题,提高心理素质.3.1.1 从“知”上下功夫,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向认知 “知”是“行”的先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心理专业知识最直接、有效、系统的途径.高校要规范课程设置,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

15、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切实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2.提高认知需要把理论和知识讲深讲透,高校心理教师要努力做到“三个讲清楚”.一要讲清楚“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懂、学会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让其能够“知其然”.二要讲清楚“为什么”.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能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理论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什么状态是心理健康的,什么状态是心理不健康的.三要讲清楚“如何做”,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这

16、一环节,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案说法,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深刻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用积极、成熟的方式加以解决.3.1.2 从“行”上下功夫,努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 “行”是“知”的目的.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约瑟夫墨菲曾说:“不管你的意识做出任何的假设和默许,你的潜意识都会接受,并且会实现这样一个意向.”当一个人不断地运用积极的信号来暗示自己时,他就会刘 飞,马桑妮: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H J S F X Y X B3 9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且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心理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外,还需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7、,要以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规律为指导,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为中心,以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为内容,通过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提升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的评估能力和认知能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力求帮助学生积极适应环境,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自助能力,塑造完善人格;加强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传授缓解情绪的方法,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等.3.1.3 从自身上下功夫,努力帮助学生“关注自己、关怀自己”C.鲁宾斯坦在 心理学原理 中指出个体心理发展的外因必须

18、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个体系统即学生个人的人格结构,包括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增强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让学生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身的长短优劣,不自欺欺人、怨天尤人,积极地悦纳自我;通过意识调节、语言调节、注意转移、行动转移、释放法、自我控制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不被压力所束缚,正确处理负面情绪,提高自己的控制情绪能力,学会转移注意力,适当发泄自身情绪,从而有效控制自我.其次是要教会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在群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有着不

19、同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交往要有“度”,真心的微笑、坦诚的眼神是消除矛盾、化解矛盾的钥匙,学生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和宽容来维系.碰到挫折、困难,可以与亲朋好友沟通、倾诉,让真正关心你的人替你分忧解愁.3.2 强化学校中间系统的引导作用,促进群体互助 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互助的有效模式,健全心理互助组织体系是基础,提高心理互助员的助人技能和素质是关键,规范心理互助工作机制是保障3.3.2.1 搭建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协助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学在网络、玩在网络、沟通在网络,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网络具有开发性、主体性、便捷性等特点,可提供良好

20、的交互空间.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时融入到网络中去,搭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有效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心理辅导,开设线上心理健康专栏、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等,提高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主动性,为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有效载体.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要在线下不断完善“四级网络体系”,在宣传教育、心理筛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努力拓宽方式,提高和完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功能.3.2.2 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辅助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试验”已经向我们证明了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影响的巨大.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动机,最终取得了进步.教师的

21、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和智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始终把专兼职工作队伍的胜任力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核心保障,不断提升专兼职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形成一支由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评估专家、精神科医生、注册督导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构成的专业队伍.积极促进辅导员队伍与专职心理教师队伍融合联动,使辅导员队伍成为心理育人和危机干预的重要依靠力量;加强班主任等群体的能力培训,引导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心理育人的有生力量.3.2.3 发挥朋辈引领功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党员、“青马工程”学员、学生干部等先进青年,走进班级、宿舍,走进新生群体,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完成角色转

22、变,尽快融入班级集体,推动班级学生群体形成互助、关怀和支持的氛围;通过策划、组织、实施心理班会课、团体心理辅导、校园心理情景刘 飞,马桑妮: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H J S F X Y X B4 0剧、手语操展演等,提升身边同学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通过“倾听、陪伴与转介”的朋辈帮扶工作,发挥危机预警的功能,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精神疾病和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3.2.4 创新团体活动内容,扶助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生群团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故事演讲、心理知识竞赛等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调

23、节情绪、释放压力、培养兴趣、增强信心,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聘请心理专业教师,以心理健康发展的共同领域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团体辅导的内容和形式,组建学业、就业、人际交往、婚恋等不同主题的团体,把具有相同或相似心理疑虑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通过团体紧密的联系起来,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反馈来更好地调整自己和适应环境.3.3 强化学校外层、宏观系统的协同作用,促进社会辅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高校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的合作模式,采用各种工作方法和机制,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3.3.1 加强校地

24、合作协同,提升无缝链接的保障作用 高校要结合实际,坚持开放合作理念,深化学校、政府、医院之间的合作协同,构建“心理筛查-心理咨询-门诊治疗-危机干预-住院治疗-全程跟进”的临床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帮扶、干预和康复途径.在学生心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心理中心的专业人员在讨论案例时,心理咨询人员、精神科医生以及法律人士共同参与,共同商议问题解决方案4.不断拓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式,从个体干预、小组干预,发展为协同效能更高的“家、校、医”共同参与的多元会商小组形式.在校内开设心理门诊,聘请专兼职精神科医生和心理评估专家提供“不出校门”的心理专业治疗,对各种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紧急危

25、机干预和转介.3.3.2 加强家校合作协同,提升人文关怀的支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家庭系统密不可分,良好、和谐的家庭系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家庭系统中,学生与父母之间构成微系统,相互作用,父母给予学生物质和情感支持,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父母正向的情感支持,容易与学生形成信任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会起到正向作用,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时,父母能成为学生最好的“疗伤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惑,接纳自己,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合理机制,将家庭给予学生的情感支持与高校的理性教育职能形成互补,相互配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独立性,进

26、行自我探索,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变幻莫测的环境.参考文献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 的 通 知E B/O L.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 1 2/m o e_1 4 0 7/s 3 0 2 0/2 0 1 8 0 7/t 2 0 1 8 0 7 1 3_3 4 2 9 9 2.h t m l.2 马前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 0 1 3,(1 0):7 1-7 5.3 张敏生.心理互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 0 0 8,(8):

27、8 2-8 3.4 李兴华,李志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会协同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 0 1 3,(1 2):6 2-6 5.【编校:胡军福】O nC o l l egeP syc h o l ogi c a lE d u c a t i o nM o d e l f r o mt h eP e r spe c t i v eo fE c o l og ySys t e mT h e o ryL I U-F e i,MAS a n g-n i(S t u d e n tA f f a i r sO f f i c e,H a n j 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28、e r s i t y,S h i y a n4 4 2 0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t h i sp a p e r,t h ea u t h o r sh a v e,c o m b i n i n g w i t he c o l o g ys y s t e mt h e o r y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p r o b l e m sa n dd i f f i c u l t i e s i nc o l l e g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s

29、t u d i e dt h en e wm o d e l o f c o l l e g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s u c ha s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t h eg u i d i n gr o l eo fu n i v e r s i t y m i c r o-s y s t e mi np r o m o t i n gi n d i v i d u a ls e l f-h e l p i n g,t h eg u i d

30、 i n gr o l eo f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 y s t e mi np r o m o t i n gg r o u pm u t u a l h e l p i n g,a n d t h e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r o l e i np r o m o t i n g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K eyw o r d s:e c o l o g ys y s t e mt h e o r y;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y;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e x p l o r e刘 飞,马桑妮: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探索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