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治法,执业医师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专卡和传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除,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俩小时内报告防疫科,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六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疫科。 四、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五、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2、。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 1、发热门诊应独立设区、有独立通道、标识明显 2、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掌握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类病种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3、坚持首诊负责制,仔细作好流行病学调查,认真作好胸片、血象等检查及体温的监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市疾控中心,确诊后及时转上级有关医院并做好各种登记备查。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自我防护操作规程,
3、医护人员进入发热诊室,穿戴复核要求,接诊每位病人后及上班前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5、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消毒2次,发热病人的排泄、呕吐物、分泌物处理复核要求。 6、运送留观人员及疑似病人的救护车、推车、担架等工具随时消毒。 7、各类污物、污水处理符合要求。 8、诊室内通风良好,定期清洁消毒。 9、疑似病人及确诊病人转院后,必须作好诊室消毒工作及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第二篇: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丁振国诊所
4、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丁振国诊所医务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丁振国担任负责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和报告办法。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网络直报,特殊疫情根据要求立即电话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四、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好快的通讯方式向卫生院防疫科报告,再由卫生院防疫科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对其他
5、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六、配合疾控机构做好传染病流调、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七、人员配备及要求 (1).有一名分管主任具体抓传染病报告工作。简历中心(站)传染病报告自查小组,每月定期对站(中心)该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2).设有至少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等级,报告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并专册登记传报的病例,督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3).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
6、的学习和培训.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4).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处理。 八、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1).做好门诊登记工作,定期检查填写门诊工作日志,凡发现确认为传染病时,要在门诊工作日志表上等级患者的详细家庭地址和病名.(2).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发病卡,转归卡,死亡卡的报告.(3).传报卡要求填写准确,完整,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4).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工作;无直报条件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收到报告卡后,按报告病
7、种和报告时限的要求先将卡片内容电话报告所在辖市(区)疾控中心,再将传染病报告卡寄出.(5).卡片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九、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穿让步和按甲类穿让步预防控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进行报告.(2)对其他一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如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进行报告.(3)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4)一旦出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和人感
8、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或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他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的传染病疫情,需立即电话告知所在辖区疾控中心.(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a.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b.甲类穿让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c.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6)每月5号前检查追踪上月已报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7)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生的
9、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丁振国诊所 2014年11月12日 第三篇: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 【制度】 1.门诊各科室(包括急诊科)必须建立门诊日志。 2.每天当班的接诊医生必须依接诊顺序在门诊日志上认真填写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与处理情况,不得漏项,并应妥为保存备查。 3.门诊的接诊医生和住院医生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必须逐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报送医院预防保健科。 (1)发现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接诊医生或实验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和医院总值班,以便尽早采取疫点处理措施,及时做好抢救病人的工作。医院预防保健科接到鼠疫、霍乱病人,疑似鼠疫、霍乱病人或相应的阳
10、性或疑似阳性样品,应立即以电话报告所在的区级卫生防疫机构,并将传染病报告卡于6小时内报到所在地的区级卫生防疫站。 (2)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应于小时内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3)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人应于12小时内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医院预防保健科应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所在地的区级卫生防疫站。 4.发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接诊医生应于12小时内报医院预防保健科,医院预防保健科应于24小时内报所在地的区级卫生防疫站。 5.接诊医生当发现短时间某局部地区或某单位发生多例传染病的暴发疫情时,必须及时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医院预防保健科必须深入科
11、室了解疫情,并在24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区级卫生防疫站。【监督检查】 1.各临床科室的主任每月必须组织本科室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登记填写、报告质量进行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的现象和行为予以纠正。 2.医院预防保健科每月必须对门诊部和住院部各临床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报、漏报和迟报的行为予以纠正,并报请医院领导按有关规定处理。 3.门诊部、住院部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病案室、信息科必须接受市、区卫生防疫机构的疫情管理指导检查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4.对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无漏报的每月相应奖励。 第二节住院病人传染病管理制度 【制度】 1.住院
12、部各临床科室必须建立“住院病人登记册”,逐项填写,妥为保存备查。 2.在住院病人中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时,分管的住院医生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逐级上报。 3.收治科室应依据国家有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做好确诊工作。如在收治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的诊断与入院诊断不符,经治的住院医生必须于24小时内向医院预防保健科填报传染病订正报告卡,医院预防保健科必须于48小时内向所在的区级卫生防疫站发出订正报告。 4.如在收治的非传染病病人中发现患有传染病,应转传染病科或传染病医院治疗。 5.对住院的传染病人必须做好传染病隔离和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生,防止传染源扩散。 6.病人出院时,经治
13、医生必须填写传染病出院报告卡,并于48小时内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医院预防保健科应于收到报告24小时内报至所在地的区级卫生防疫站。 7.未获批准的单位不准擅自收治、截留传染病患者。【监督检查】 1.各临床科室的主任每月必须组织本科室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登记填写、报告质量进行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的现象和行为予以纠正。 2.医院预防保健科每月必须对门诊部和住院各临床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报、漏报和迟报的行为予以纠正,并报请医院领导按有关规定处理。 3.门诊部、住院部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病案室、信息科必须接受市、区卫生防疫机构疫情管理的指导检查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14、和考核。 4.对擅自截留传染病的医疗机构将依法查处。 第四篇: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教职工身体健康和寄宿制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青少年中发病率高,必须加强预防的要求。同时师生必须记住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共39种。甲例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例传染病26种: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等;丙例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风疹、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成立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梁洪 副
15、组长:王海金闫艳 组员:杨淑香刘德双王德民村校校长学年组长 (2)、工作任务: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例传染病乙例传染病中的非典肺炎、人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7n9流感以及疑似病人、2小时内报当地防疫部门。 2、发现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和疑似病人24小时内上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 (3)、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视、板报、图片等进行传染病知识宣传、 2、严格执行学生用品、餐具、水果、环境、卫生间等消毒制度。 3、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随时掌握学生情况。 4、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登记
16、记录。 5、坚持晨、午检制度。 第五篇: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士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专卡和传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防疫科,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六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疫科。 四、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五、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
17、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
18、督管理。 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所辖区域内的疫情报告工作。疫情管理人员在报告疫情的同时应及时向单位负责疫报的科主任(组长)或分管领导进行通报。 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或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 三、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填写人上交单位疫情报告责任人员或由单位指定的疫情报告人统一到各科室收集,统一通过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四、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
19、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软下疳、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五、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后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 六、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报告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应用电话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简单的报告。第13页 共13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