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队院校两种人力资源制度比较分析 摘要。军队院校作为军事力量构成的重要部分,为军队发展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由于体制编制调整,军队院校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形成了以现役军官制度和文职人员制度并行的运行状态。本文通过对军队院校这两种人力资源制度的梳理,分析军队院校人力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勾勒出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应有的发展走势。 关键词:军队院校 现役军官 文职人员 人力资源制度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也是国家、军队建设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而军队院校目前作为军队各种人
2、力资源的培养和提供者,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军事斗争准备大背景和军队编制体制的不断调整,现役军人编制逐渐缩减,军队院校的人力资源构成目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职人员制度就是近年在军队院校开始推行的一种新的用人方式。随着这一新的人力资源制度的推行展开,为军队院校建设带来了新气象,但是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目前主要包括现役军人、文职人员、职工、聘用人员等,由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构成了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的运行状态。这些人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履行职务,享受相应待遇。本文主要对军队院校现役军官制度和文职人员制度两种制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军队院校现役军官人
3、力资源制度优势 一是现役军官职务晋升渠道畅通。军队院校现役军官目前主要分为行政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两种类型,中下级军官和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下职务晋升基本没有阻碍,而且到达一定职务和年龄之后,可以实现人员的“转岗”,在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进行调换,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之后,甚至可以同时兼任两种职务类型,这就实现了军队院校现役军官在职务上的有序合理晋升。 二是现役军官福利待遇保障从优。军队院校一般都处于大城市,又不担负作战任务,但是按照现行的军队人力资源管理规定,一切薪酬福利待遇都是依照现役军官本身的职务和技术等级确定;再者,军队院校大都为现役军官提供完善的住房等保障体系,依照目前的军队薪酬标准
4、,现役军官的薪酬足以维持日常的体面生活。一旦进入现役军官体系,特别是在军队院校,基本上可以终身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三是现役军官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军队院校是为部队培养各类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机构。军队院校现役军官特别是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的军官一般都有军队师职以上的军衔职务,这一职务在作战部队已经达到个人职务晋升的“天花板”,他们同时也具有教授技术资格,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军队院校现役军官在军地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受到普遍的尊敬和推崇。 二、军队院校文职人员人力资源制度的特点 文职人员人力资源制度作为军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变革,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外军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文职人员不受服役年限、军衔晋升等
5、限制,可以灵活便捷地使用社会人才。实行这一制度,既可以把一些现役军人从机关或业务部门中替换出来,充实到作战部队,又可以有效吸引保留优秀人才,因此世界各国军队都把广泛吸纳文职人员作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随着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也为了使地方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部队建设,我军开始对编制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不断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和部队发展需求,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从2005年正式颁布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军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文职人员制度。 条例规定,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
6、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对这一规定进行深层次解析,主要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文职人员聘用到军队编制岗位工作,是军队力量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文职人员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相同岗位职责;第三,文职人员没有军籍,是军队使用的社会人才;第四,文职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聘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约束相互之间的行为。 三、合理利用军队院校两种人力资源制度 军队院校在编制体制调整的形势下,人员结构呈现两大趋势:即以现役军官为主体的人才数量逐步减少,中坚骨干人才有断层现象出现,而以文职人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逐步扩大,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人才队伍结构和市场需求的不平衡,对军队院校的
7、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军队院校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了机遇。 面对不同编制体制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在军队院校中越来越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各级管理者的目标相同,都是使各类人力资源在军队院校中发挥最大的潜能,各尽所能为军队院校带来贡献,但是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增强战斗力为根本目标,通过规划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激励等管理活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优化系统结构,提高整体效能的活动。加强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积极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完善军队院校人力资源政策制度。 纵观世界军队院校人力资源制度,军队院校显现的多元化
8、人员结构特征,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创新管理理念,探索两种人力资源制度并行的管理模式,促进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的称谓改变,而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即从“以事为中心”的监督、控制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激励、开发管理转变。 一是要有各种人力资源“为我所用”的战略眼光。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统揽力度,依据我军军事变革大背景和军队院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军队院校内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尤其要关注人力组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行动方案,在稳定现役军官队伍的同时,在提高
9、聘用文职人员质量上下功夫。要力求在最恰当的时候、最恰当的地方,选聘最合适的人才,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产生最理想的效益。 二是坚持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坚决破除传统的粗放式的人事管理思维方式,将注重于管人事向开发人力资源效能转变。严格树立分类管理思想,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的政策措施,在尽量规范军队院校现役军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职人员管理制度,从而注重人力价值的创造与产出、保护与引导、配置与激励,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和人的潜能开发与培训。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将被动管控向主动实施人文关怀、激发各类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实现自我价值转变。努力创建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
10、度环境,把军队院校的发展目标与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立岗成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围绕人力资源社会化超前思维。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的深化,文职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军队院校主要依靠现役军官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会逐渐被取代,依托社会资源将成为军队院校发展建设的趋势。因此,人力资源制度必须树立社会化的理念,面向社会广揽人才。要主动与社会人才市场接轨,广泛及时地掌握社会人才动态信息,与重点院校联系开辟稳定的人才补充渠道,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曼,陈全明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务院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005年11月23日第6页 共6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