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思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本质进行理性分析之后,论述了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结构以及管理体制的新思路,以实现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路体制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已经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金融危机又彰显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基本上还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高校的自主权较小,因而高校的自主性、创新性、灵活性不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因此
2、,按照教育相对独立的特殊性要求和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切实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与高校的良性互动运行价值;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充分给予高校自主权,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法人单位,能够使它们自主地进行改革管理,从而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在高校内部,要切实按照高校的运行机制要求改革高校的管理制度,形成政府管理、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学生参与、社会监督的自由、民主、开放、高效、秩序、活力、发展的高等学校。教育有教育的规律,教学有教学的规律,科研有科研的规律,教师发展有其专业发展的规律,大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也有其特殊的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因此,应该切实按照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
3、制度,通过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来更好地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多样化人才。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动力站,也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也就是说,每一场大的危机必然伴随一场高等教育的改革;每一次经济的复苏,也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创新。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与改革措施应该是全面的。我们要防止机械、被动地跟在“危机”的风向标下转动,而应该充分发挥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反作用,根据高等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4、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一向是重学轻术,人们大都片面地强调高校是学术性的机构,是开展学术研究、培养科学研究人员,为学术研究服务的机构。从而,形成了过分狭隘地集中学术准备,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注重考试、注重学术训练,与社会生活实践脱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经过改革改变了建国后学习苏联所形成的狭窄、单一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但以培养知识型、理论型、专门型人才为主的目标模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对人才类型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已经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不适应性。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的就业难并不是说我国社
5、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过剩了,社会不再需要人才了,而是进一步凸显了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找不到所需要的大批多类型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在不断地培养出和培养着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大量的毕业生。 高等学校既要培养一大批学术型、精英性的拔尖创新人才,更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的职业技能人才。然而,当前我国学术型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对拔尖创新型精英人才的需求,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性差、心智能力低下、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缺失。应用型本科院校本应该培养
6、出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但现实却是这些高校却变成了低层次的学术型大学培养人才类型的复制品,不能根据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来确定培养目标与设置专业、课程。而职业技术高校本应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的劳动者,结果培养的人才却是知识不够用,实际动手能力差,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不专不精,不能满足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2.要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大学生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大
7、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3.要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大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大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次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跨专业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创新大学生、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等学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总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以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教学制度体
8、系的创新 每一种类型的高校都应该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来调整各自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1.学术型大学 应进一步立足于培养拔尖创新型精英人才的目标。从学术型大学的本质特征要求来说,学术型大学应以培养学术型精英人才为目标,以学术价值为本位,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所培养人才应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应该是建立在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上的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学术型大学要树立注重知识、能力、情意等综合素质并重的整体性的质量观,也即人才培养应以通识教育为主,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的发展性质量观;注重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注重学生的心智训练和良好个性特征的养成;注重科学教
9、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和人类终极的价值观;注重文理交融培养通识人才。 2.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按照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注重人文教育,并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情意等素质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广泛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职业技术型高校 在职业岗位技能知识够用的基础上,应强化岗位技术技能训练,以培养岗位知识、技术、技能、情意等全面发展,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强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职业技术技能特色人才为目标。总之,每一种类型的高校都应切实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以与其所要培养的人才目标、人才
10、规格相适应。 就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金融危机将使过去一直存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这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外,金融危机带来了国内外创业投资开始进入网络教育、职业教育,类似动漫制作、软件设计、数字影视、网络工程、环境艺术等传统教育无法提供的专业服务将快速发展,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的空间,但低端人才会受到较大抑制。同时,教育资源的整合,国际、国内合作办学的模式可能将在我国进一步普及。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的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电子信息和物
11、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的经济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行业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含量、促使产业升级和转型,加速改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经济方式,调整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以钢铁、汽车、石化、轻工、装备制造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办公家电设备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环保科技等为主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以商业物流、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体育娱乐为主的公共服务业,以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广告会展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市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关联度逐步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和职业教育共享机制延伸
12、、辐射作用增强,并将引发新一轮的技能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其中对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幅最大。这些都将迫使我国高等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主动调整办学方向、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应对危机,迎接新一轮经济复苏。 唯有注重高校特色个性化的建设,才能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为了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每所高校,应当研究客观环境、社会需求、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办出特色,要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特色、争创一流,切忌盲目随大流与急功近利。比如,同样是注重通识教育,但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结构、层次、编排、实施要求在不同类型的
13、高校都应该是不同的;同理,“学分制”也应该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高校中有不同的运用方式。 四、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改革 经济危机导致国外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失业,尤其是海外华人学者和留学生纷纷回国寻找工作;同时,国内部分企业的停转关闭也使得一批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重新寻找工作。这就为我国高校教师的吸纳与更新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市场。许多重点大学已经开始大量引进海外归来的人才,而许多职业技术院校更应该抓住机遇,大量招聘这些重新寻找工作的工业企业中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弥补高校自身大量“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匮乏。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原有的和新引进的高校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教师职业伦理道德培训,强化
14、高校教师的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创新精神。要使高校教师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学术人、学者、研究者,有其独特的专业发展的规律,应该遵循大学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坚持教学自由、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同行评议的原则来改革目前制约大学教师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制度障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肖化移,韩军.金融危机形势下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应对建议j.职业,2009,(14). 3卢国良.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4). 4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人民日报,2009.第8页 共8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