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性精神疾病相关信息报告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
2、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镇卫生院*年*月*日 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 我国政府自50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按照
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三、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 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四、加强重性
4、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 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重性
5、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对摸排出的重性精神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 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 1、类病人每月访视一次,类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类病人每半年访视一次,类病人每年访视一次,记录要规范。 2、每季度开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例会;每季度出一期精神卫生宣传板报。 3、每半年对新增的、类精神病人签订监护责任书。 4、每年二月对上一年所有精神病防治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5、每月到居委会了解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病人情况,并对村、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共同访视重点病人。 6、每年节前布置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干部对易肇事肇祸病人进行排摸,并上报。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