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 企业文化起着分界线的作用,表达了企业成员对组织的一种认同感,它使得企业员工视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能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企业文化源于历史,重在建设,贵在落地。只有认真把握好这三个环节,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感性;理性;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历史的文化积淀,不仅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理念,而且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
2、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海尔、白沙等一些国内和行业内的企业集团将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率先实施文化管理.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进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说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能激励与支持创新活动,是企业增强凝聚力的保证,将能进一步增进创新产品或服务商业化的机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要办好企业,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普及好企业文化。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企业能流传下来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源于历史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成功归功于
3、该组织固有的、由悠久传统所继承的文化。因为文化影响行为,影响企业的目标与策略,继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因此如何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适合当前企业的文化价值,是形成现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一)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感受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它。企业文化亦是如此。我们通过深入挖掘企业历史发展的文化底蕴.将企业与员工中许许多多约定俗成的、大家认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归纳、总结、提炼和创新,并融入现代企业理念,最终升华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这个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一个理念体系,但这个理念体系又必须是建立在符
4、合企业实际和员工共同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是知与行的统一。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基础,才不是空中楼阁,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合理结合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而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历史,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理念总结和升华。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借鉴和弘扬企业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传统。但历史的变迁。使企业生存的外部、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需要我们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企业历史的传统的文化采取“扬弃”的精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做到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只有
5、这样才能避免走入“只要一个公司内的大多数人认可一种价值观,它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一成不变”的误区。“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说,员工是否认可与是否遵守价值观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须从企业内员工身上体现出价值观,才能说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正因为走入了这些误区,才导致很多企业尽管写出了一大堆的东西,也有人赞同.但从员工的行为却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使写出的东西成为摆设。 二、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一)内容与形式要匹配 企业文化建没既要有一定的形式.也要有一定的内容,内容与形式要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作用。我们倡导和推行的企业文化没有具体实际的内容就是花架子、形式主
6、义,同样企业文化的推行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否则就难以推行。 (二)处理好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避免走入以文化“治”企业的误区。作用于企业的无形的手有两只制度和文化。谈到“治”,只能寄希望于制度,企业制度是约束机制,保证正常的经营秩序;而企业文化是激励机制.使员工白发、自觉地热爱企业、忠于企业.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当寄希望于企业文化来“治”企业时,是需要有一定的人文背景,对员工的内在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果完全把企业文化制度化;这时它将变成僵化的东西,失去了文化本身的活性和生命力;但是完全脱离了制度的企业文化.又是不现实的,是无法推行的。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
7、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制度化管理要完美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工具,也不是无条件的、自然而成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企业制度众多,而影响的企业文化却并不多的缘故。制度化管理在这里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到员工认可”。任何人都千万不要将这个条件简单化,因为它正是从制度化管理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步,而通向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握制度文化效力点所在的问题.也就是把握企业文化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如何把握这个问题,
8、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观的问题,因为制度的最终效力在于人的认同,也就是“员工的认可”,制度文化的效力点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灵。所以把握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要审视各种制度是否是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与企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制度并不是越繁琐越好,也不能为严格而严格,制度必须体现对人有高度的约束和规范,但又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这就要求制度
9、的产生必须是立足于需要之上的,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严格也是乐于被人接受的。 2.要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制度在其形式上是对人的利益的制约。既然是制约,对于相对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限度,决定这种承受限度的是制度内容的公正和公平。同时,制度制约下的每一个成员既是受约束者。又是监督者,如果制度的内容是不公正的,就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3.要审视制度出台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规范。制度管理如果设有一个公正的出台程序就有可能陷入强权管
10、理范畴。而强权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这就提出了制度创设程序的重要意义。制度文化客观上排斥强权.主观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倚重强权、彰显强权。在当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中渗入强权成分的情况屡见不鲜.试想.朝令夕改、出口成规的情况.在多少企业真正得到了彻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规范,这种情况就越严重.而越是这样,就越与企业文化建设背道而驰。 4.要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 的.这
11、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所以,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柔”和“刚”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整个过程是否真正体现出了公正的内涵,是否体现了企业的根本需求,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那么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企业环境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技术力量和经营方向等;外部环境对企业文化影响非常大,不同的企业环境必然导致企业行为的差异,形成针对性不同的企业文化。环境是变化的.组织文化也就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
12、而变化,一定要避免“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经常故老相传,虽然事过境迁、环境改变,大多数企业却仍然恪守前人的失败经验,平白错过大好的机会。任何试图追求完美企业文化的做法都是在否定企业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导致管理气氛的压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对企业文化不应该试图约束,而应采取引导的方式。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性的发挥,人性无法管理而只能引导。 三、企业文化贵在落地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是决策层的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因为企业文化确实是由领导者或决策层、管理者倡导、提炼、总结、实施和推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者、决策层和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但
13、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再科学、系统、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一旦脱离开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践行,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取得任何实际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文化落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导倡导、管理推行与群众践行的关系。把领导的意志、管理的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企业文化在群众中人脑人心,进而实现真正“落地”。 (一)内抓素质、外树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主要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所以.企业文化的推广要突出抓好企业员工队伍的行业共同性建设和企业性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一,抓培训。
14、对员工普遍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岗位培训的同时。同样要注重对员工理想、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t的文化业务水平。第二,树典型。很多企业都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而且通常与企业创始人及企业的发展历程有关。这些故事不仅把组织的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还可以让人明了目前事态的来龙去脉。大多数的故事都是自然发生而流传的,企业却可以刻意地将其纳入管理,好让其成为员工学习组织文化的教具。培养树立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这是提高员工素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好典型,树好榜样.把员工的价值观建设引向深入。第三,严惩不当行为,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文化建设。
15、一旦发现个别员工消极怠工、以权谋私等行为,必须严格按制度处理。处理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其他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度、忠诚度。所以,严惩不当行为同样是企业文化推广的重要一环。第四,建立完善的cis系统。cis系统有三个管理系统,分别是理念管理系统、行为管理系统、视觉管理系统。 (二)广泛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动和吸引员工广泛参与。实践证明,员工在活动中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效果截然不同,只有员工积极参与,他们才会对企业取得的成绩更加珍惜.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精心设计。组织各具特色的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使员工在广泛参
16、与中受到教育,必须克服形式主义.防止搞“花架子”。 (三)强化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有效的机制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任务。因此要有一套适合企业文化推广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制订企业文化的培训规划,并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坚持时间上阶段性、内容上连续性地进行,规划要明确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针、措施、原则、规范。为企业文化建没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规范操作规程、明确职责.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下有效运行。三是要有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
17、的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弘扬企业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员工.组织部门予以重用。四是要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以制度来保证:要建立起监督检查制度,从监督检查的原则、内容、方式、途径、奖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明确,保证各项t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拓宽监督检查渠道,切实加强职能部门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督导,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监督检查。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本身的需要,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其次是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企业中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再次是人才竞争的需要。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t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最后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光丽.卫林英.段兴民.文化是真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协同学的解说j生产力 研究,2007.(15). 2杨年东企业文化建设在于“落地”n福建工商时报,2008-0222.第10页 共10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