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区中医院传染病管理及信息报告制度 XX县区中医院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XX县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盐卫计办【2016】 148号)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及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的报告率和报告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宏 副组长:冯艳、肖声远、刘登国 组员。吉各结呷、王英、李平群、谭继勇、杨永艳、刘冰、陈相全、罗义林、夏崇玉、刘正荣、沈久凯、潘德菊
2、、宋学峰、鲁桂芳、黄汉美。 二、疫情的管理: (一)、疫情报告的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1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3、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疾病及死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办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塞卡病毒病、其他。 (二)、报告的时限及方法:甲类: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属
4、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尽快报告公共卫生科,同时填写传染病报2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向县疾控机构报告,并网上直报。 乙、丙类: 1、发现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尽快报告公共卫生科,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4小时内向县疾控机构报告,并网上直报。 2、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等所有的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甲类传染病要求报卡、上报。 注意。水痘、恙虫病、肝吸虫病也要填写传染病疫情卡,及时网上直报。 三、门诊日
5、志的书写、传染登记薄的登记、填卡报卡制度: 1、门诊日志的书写:要严格按规定书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就诊日期和初诊或复诊七项,不能缺项、缺页、错项;字迹要工整、清晰可辩,诊断项明确,特别强调的是如诊断是传染病及传染病疑似病例一定要记录详细地址。 2、发现传染病或及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传染病登记,传染病薄比门诊日志增加了报告人和报告时间两项,不得漏登。 化验室登记。包括姓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和霍乱、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炭疽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检验的病人住址等五项。 3、发现传染病或及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应及时、准确地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
6、,填卡项目包括报告类别、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户口地址、现住地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日期、既往史(病毒性肝炎)、报告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4岁加填家长姓名)等14项。 4、“报病卡”填写应书写清楚,项目齐全,不得涂改。填写不合格者,重填者作“迟报”论处,不能重填者按“漏报”处理,如因迟报、漏报造成不良后果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5、临床科室、检验室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一致,在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例时,必须进行传染病登记 四、传染病报告卡收、存及网络直报制度: 1、公共卫生科在收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后,经核对无误,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归档保存,
7、建立登记簿做好报告卡收卡登记,记录好收卡时间。 2、公共卫生科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后,在网络直报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并记录下网络直报完成时的时间。 注:所有的传染病均需进行网络直报 其具体规定是: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6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进行网4络直报。 3、传染病报告卡的收、存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由公共卫生科完成,传染病报告卡统一归档,按月装订,存放三年,随时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检查。 五、学习培训制度: 1、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辅导; 2、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培训
8、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六、岗位责任人制: 建立岗位责任人制,实行层级管理,职责分明,各负其责,杜绝漏报。 1、凡是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均为法定报告责任人。 2、科主任为科室管理责任人,每周对科室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进行检查、核对和审查,负责督促科室医务人员做好门诊日志登记,杜绝传染病漏登、漏报。 3、公共卫生科为收卡责任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管、存档及做好全院的传染病登记核对工作,并随时对科室传染病登记本进行检查。 4、公共卫生科为传染病网络直报录入责任人,负责日常的网络直报录入工作
9、,并做好网络直报记录。 5 5、公共卫生科为传染病报告主管科室。 七、疫情自查制度: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执行。 1、自查小组每月自查一次,总结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严防漏报。 2、查科室传染病信息专用登记簿;查科室的门诊日志。 3、查检验科检验结果登记簿、传染病信息登记簿。 4、查公共卫生科传染病信息报告卡及存档登记簿。 5、查传染病网络直报登记簿。 6、查漏报各环节的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写出书面处理意见并存档。 7、每月将信息管理自查情况汇总向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小组和院领导汇报。 8、建立医院传染病管理及信息报告管理检查登记簿,记录每月检查及奖罚情况。 八、
10、传染病防治管理奖罚制度: 公共卫生科每月进行统计,对相关人员进行奖罚。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的,根据情节6严重,按如下方案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及以上者,扣除责任人当月超时劳务费,并全院通报,科室主任负连带
11、责任; (3)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及以上者,扣除责任人3个月超时劳务费,并给予警告处分。 (4)传染病信息填报不完善(包括门诊登记薄、传染病登记薄、传染病报告卡、出入院登记薄之一),每例给予20元罚款。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各级医生在诊疗工作中,若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各类传染病,必须按规定报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 2、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公共卫生科,同时填写传染病报病卡,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3、对突发事件与传染病暴发时,不管甲、乙和丙类均要尽快报告,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通知县疾控中心。 7第8页 共8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