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状元源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编号(7)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人:张宗立 日期:10. 4. 2【高考考纲】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1)不同.KS5U.COM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专题要点】 1.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 3.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4.环境
2、人口容量; 5.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原因; 6.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 7.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8.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9.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探究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判断“高高低”模式特点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生产力水平低“高低高”模式特点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生产力水平较高“低低低”模式特点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生产力水平高( 发达国家:西欧 美国 大洋洲) 【高考再现】(2008山东文科综合)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济的发展推
3、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分) WWW.KS5U.COM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KS5U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3-4题。3、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KS5U述,正确的是(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4、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4、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WWW.KS5U.COM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2008江苏地理)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6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
5、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区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产生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容易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缓解了人口压力缓KS5U解就业压力容易导致劳动力匮乏(2008江苏地理)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56题。5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6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
6、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见潍坊题纲)(2008江苏地理)7、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2分)(2)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3分)(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3分). 【课堂检测】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l3小题。1A地区和.KS5U.COM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脉2该地区
7、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3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 A人口增长率低 B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C人口死亡率高 D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4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5.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城市规模扩
8、大 A. B. C. D. 6.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 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蔬菜种植基地 高新技术开发区 大学城 美术馆 A B. C. D. 图7是某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图,图中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10米。回答79 题。 图7等高线R7. 该城市的风频图应是( )A. B. C. D. 8. 最不宜在R 地布局的是A. 化工厂 B. 家具厂 C. 机床厂 D. 食品厂9. 影响该市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和市场 B. 河流和交通 C. 地形和交通 D. 市场和交通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1012题。10.有关甲、
9、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11.引起上述KS5U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12.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13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宜选择在( ) A城市中心商务区 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C市区商业街 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14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愈发达,家庭
10、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5-16题。15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水平16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
11、、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读潜水位等值线图,右图表示甲图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从北向南18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C滥砍乱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D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二.综合题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
12、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w w w k s 5
13、 u c o m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w w w k s 5 u c o m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编号(7)答案高考题: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
14、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A 4.D 3.B 4.C 5.AC 6.AC 7.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组团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课堂检测:一、1-5:CBBAA 6-10:CCDDD 11-15:ABDCB 16-17:CD二、综合题(本题14分)1. 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2. 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3. 图3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4. 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