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 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拉深件的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材料的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毛坯尺寸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冲压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拉深间隙的确定 错误!未定
2、义书签。 4.4 冲裁件的排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拉深凸凹尺寸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圆角半径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模具的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模具的类型及定位方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推件零件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模具的总装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模具的装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结束语 3 致 谢 4 参考文献 4 摘要 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模具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模具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计算公式、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系数、盒形件角部的第一次拉深系数等,然后再集结了自己平时的所学,还有通过对工件的零件、模具工作部分(凸凹模、拉深凸模、落料凹模)、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我的绘图功底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主要设计
4、尺寸的计算;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的总体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模具的总装图;模具的装配等。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落料拉深冲裁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关键词:冷冲压 落料 拉深 前言 冲压是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利用冲压模具
5、对板料进行加工。常温下进行的板料冲压加工称为冷冲压。冷冲压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是大批生产同形产品的工具,同时也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模具可保证冲压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稳定,而且在加工中不破坏产品表面。用模具生产零件可以采用冶金厂大量生产的廉价的轧制钢板或钢带为坯料,且在生产中不需要加热,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重量轻、成本低且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是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使用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现代制 6.加工顶件块时,外圆按凹模的孔实配,内孔按拉深凸模的外圆实配,保持要求的间隙。装配后,顶件块的顶面须高于凹模
6、而拉伸凸模的顶面不得高于凹模。 7.安装固定挡料销和卸料板,按凹模板上的孔套在凸凹模外圆上应于凹模中心保持一致。在用平行夹板夹紧的情况下,按凹模上的螺孔引作卸料板上的螺钉过孔,并以螺钉固紧,其它零件的装配均符合要求后打标记。 结束语 经过近两个月忙碌又紧张地设计,我终于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题目:盒形落料拉深件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困难。首先是计算的复杂,计算毛坯直径时,涉及的尺寸很多而且还带根号,计算量很大;还有计算拉深力、压边力时得查阅大量的表。其次是知识的完美结合,在设计模具时,很多知识以前都没有学过,这就需要我查阅手册、资料,然后与我们平常所学结合到一块,做
7、到融会贯通。对于盒形件,还得校核角部的拉深系数。同时在设计中,我也总结了许多: 1.选择模具结构(根据零件图样及计算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模具结构方案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结构) 2.采用标准零部件(应尽量选用国家标准及工厂冲模标准件,便模具设计典型化及制造简单化,缩短设计制造周期,降低成本) 3.其它 (1)定位销 冲模中的定位销常选用圆柱销,其直径与螺钉直径相近,不能太细,每个模具上只需两个销钉,其长度勿太长,其进入模体长度是直径长度的2~3倍 (2)螺钉 固定螺钉拧入模体的深度勿太深,如拧入铸铁件,深度是螺钉直径的2~2.5倍 (3)导柱、导套 模具完全对称时两导柱的
8、导向直径不易设计得相等,避免合模时误装方向而损坏模具刃口,导套长度的选取应保证开始工作时导柱进入导套10mm~15mm (4)模具行程 设计拉深模时,所选设备的行程应是拉深深度(即拉深件高度)的2~2.5倍。 致 谢 转眼间,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记得老师刚给我们布置题目那会儿,我心里充满了紧张与激动。因为我很期待自己的那份题目,我想做好它来验证这两年多的所学是否真的为我所有,但同时我也很紧张,因为我害怕题太难,我驾驭不了。终于在我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我收到了我的题目。一看题目,我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是盒形件落料拉深模,还好难度不大,老师还捎带给了一些资料。在接下来的日子
9、里,我白天跑图书馆、上网查资料,晚上则计算里面的一些尺寸,我一个人当然不可能完成这么繁杂的程序。在此之间,我的组员、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在一起商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论文更完美,经过大家一番缜密的研究之后,终于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方法。 在这里我还得特别感谢张老师——我的指导老师,他总是细心地、不耐其烦帮我们找出论文中的缺点与不足,还帮着想解决的方法。 赵林
10、 2006年12月 参考文献 [1] 郭景仪,陈炎嗣.冲压模具技术手册.北京出版社,1992 [2] 模具实用技术从书编委会.冲模设计与应用实例.1986 [3] 肖景容,姜奎华.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4] 熊南峰,石其年.冷冲模具设计.科学出版社,2000 [5]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6] 机械设计编写组.《实用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7] 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 侯维芝,杨金风.模具制造工艺与工装.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 张鼎承.冷冲模的设计与制造.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10]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11] 孙凤勤.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12] 陈万林.实用模具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3] 黄健求.模具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4] 李德群.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5] 郑可.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宇航出版社,200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