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实习心得 浅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精心的教师实习心得:浅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在“小组建设”的热潮中。在学校众多经验老教师的带动下,本学期我参加了语文教研组的“小组建设”教研活动。每次听课后的评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能力呢? 教学反思主要解决教学问题,是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2、 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无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查缺补漏、吸收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 1、讲课是否适宜。讲课要考虑学情,简单了,学生没兴趣;难了,学生听不懂。 2、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重点即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局部。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分配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以重点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3、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难点即阅读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它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根底来确定。 4、疑点是否找准。疑点
3、即学生易混和易错的知识点。疑点要结合学生的根底及实际能力来找。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1、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确实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不能以老师为主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的交流状态。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的表达,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平安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才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 3、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
4、体系中融会贯穿的能力。 教学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 1、成功的经验。它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更可以是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以后借鉴。 2、失败的教训。对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要进行系统的回忆、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教学的随机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开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要
5、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假设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懊悔莫及。 4、教案的修改。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以外,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局部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并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教师时常进行反思,是教师专业开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开展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必须具备一种自发学习和研究的意识。不管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要自觉反思。总之,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阅,被修正,被强化,被否认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