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教学情境1任务驱动法的含义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
2、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这种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一般有六个环节:(1)设计任务;(2)提出任务;(3)分析任务;(4)探索并完成任务;(5)评价任务;(6)教学效果。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现2.1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具有专业“情境”的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
3、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在学习PowerPoint 2003的内容时,面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展示以人体结构为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并重点向学生演示课件中的设置背景、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动画、链接等部分,鼓励和激发学生以自己专业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充满个性的演示文稿。而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则以药方为主题,创作一系列不同概念、不同名称的药主题课件。与专业密切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2.2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
4、,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把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爱好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在计算机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任务,它强调要构造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境,一个曾经发生过、将来还会发生的任务,如果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一系列小的模
5、块或子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1。2.3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再将子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子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作者简介:张颖(1994-)女,辽宁 庄河人,高级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止。在这些子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通过采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以致抵触任务。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在计算机教学中,每一
6、章是一个大任务,每一小节是一个子任务,每一小节中又包含几个二级子任务。如Word的使用这一章,Word的使用是大任务,大任务下有四个一级的子任务:编辑文档、制作表格、插入图片、排版与打印。在四个子任务中又分别有若干个二级子任务。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完成一个个二级子任务,学生可自由发挥,必要时,教师可进行指导。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章节不断完整,结构不断清楚。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然后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Word文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
7、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2.4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探索并完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完成一个个的任务。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所学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熟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于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
8、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Word窗口的组成,文档内容的输入等。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熟悉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这些内容除了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拟、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老师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碰到困难时,教师适
9、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比如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完成 2。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通过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来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行:(1)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进行组合。(2)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计算机基础”
10、课程的学习,例如结合就业思想教育活动,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项任务:上网查找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资料,应用Word 2003制作一份职业生涯专题报纸;应用PowerPoint 2003制作我的未来演示文稿;应用FrontPage制作个性网页。(3)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2.5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在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中进行的相互评价
11、或自我评价,期间,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文档或是一个板报)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爱好,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3。2.6实施效果实践证明实施后教学效果良好,在计算机有
12、关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教学效果比原先的明显要好得多。3需要注意的问题3.1尽力体现“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了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它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以任务的步步展开为主线,以教师组织、引导、调控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13、和创造性,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熏陶。3.2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他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3.3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能力差异,符
14、合学生特点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和他们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合作学习在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学习;计算机课程 摘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力推的三种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也日益增多。对于一线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学习与计算机教学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集合了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构建起来的学习理论。合作学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15、,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角协调合作方式,达到小组教学的目的。合作教学有利于改善传统的班级教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学习策略。 从上述表述我们可以得看出,合作学习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单元是小组;第二,合作学习是以传统教学要素中协调互助为驱动力的;第三;合作学习效果的考核应该以团体成绩考核为依据。 (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 1.基础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高度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处于信息化社会的学生而言,学习计算机知识是最基础的要求。 2.综合性。
16、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既要学习计算机理论,又要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 3.发展迅速。 从计算机软硬件来看,产品更新换代已经到了以“周”为周期的时代,而从计算机知识的角度看,每天信息都是以几何倍数爆炸式增长,因此在计算机课堂上要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能把过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知识学习中去,以便软硬件更新之后能及时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普及,目前计算机课程已经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普遍开设了。各个阶段的学校基
17、本都配置了设施齐全的计算机机房。虽然硬件上已经有了比较不错的基础,但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不明确 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兴致很高的。因为从计算机的日常使用来看,其娱乐功能对大多数使用者来说是主要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会认为是与游戏结合在一起的,当他们发现计算机课程讲授都是枯燥的理论时,学习兴趣就会骤降。以高职学校为例,由于很多学校规定,计算机水平测试不合格者将不能领到毕业证,这就使得学生在关乎毕业的大问题上学生不得不学习计算机课程。在这种应试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某些考试知识,远远偏离了国家设置信息技术课程的初衷:
18、“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学方式和策略要改变 目前,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着固定的流程。一般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发送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践操作,然后教师针对性的讲解重点和难点,最后学生再操作巩固所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失去了特色,不能强调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无法进行区别教学。有可能会打击差等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利于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大部分计算机课堂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大多是各
19、顾各的,学生之间基本没有合作,没有“动”起来,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考虑到课堂秩序,还不敢把主动权彻底给学生。总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有互动,学生之间无互动。 三、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模式下,小组是学习的基本单元,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动,避免传统教学中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不能均等接受知识的难题。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主动参与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自己延伸学习、探索学习乃至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0、,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更牢固地记忆知识、熟练技能。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方面教师可以便捷的演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形象认识教学内容。但是,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是主要的,学生的主动性被扼杀了。而合作学习模式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应用策略 笔者根据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在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情境导入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引入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情境的导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
21、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 2.任务的可设计性和实用性。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任务的布置要使学生通过互助能够达到,同时设计的任务要具备的一定的实用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实用。 3.教师监督指导的全程性。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对于计算机课程而言,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也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监督指导,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人教期刊,2005,1 关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词:
22、信息;资源;利用 摘要:信息时代怎样有效利用信息,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主要从目前信息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un Xiguo,Yang Linglong (Harbin Pharmaceutical Group Pharmaceutical Factory Harbin150000,China) Abstract:In information age,how to effectively use information, is the most c
23、oncerned problems.This article,from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problems,To propose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effective way. Keywords:Information;Resources;Use 一、信息利用现状 (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低廉的信息获取成本使得用户更倾向于数字文献信息。 (二)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难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大
24、大拓宽了信息渠道。 二、信息利用存在的问题 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从而影响了信息的利用率,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文化生活。 (一)技术力量薄弱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仍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比如设备的采购、系统的维护、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但图书馆技术人员素质不够理想,正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的很少。此外,人才流失严重,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外单位,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捉襟见肘。 (二)用户的信息素质存在差异 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水平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显示,尽管近年
25、来我国的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的信息能力应当成为当今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三)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网络资源 网上资源每日都在更新,面对海量般信息,许多图书馆网站建设信息量小,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一些数据库的质量不高,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读者有效查询、利用文献信息的难度,当打开一个网页,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用户检索到中途就离开从而影响到读者对信息的利用率。 三、如何提高信息利用率 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因特网的发展是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26、,信息用户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信息服务内容,即得到关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事实说明,要提高资源利用率,仅靠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增加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品种是不够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获取能力,是当今信息用户必须具备的信息能力。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
27、步所影响,在这样的社会中,信息素质将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作为图书馆的信息工作人员来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订信息制度,可以约束他们的信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二)加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用户信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信息能力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师生进行外语水平的教育,而且更要加强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信
28、息意识、信息道德,从而使他们能通过图书馆主动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改变那种遇到问题就向老师或父母请教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文献检索教育,这项工作,应该从小学开始,因为文献检索教育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三)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信息资源、信息人员、信息设施、信息用户的需求一起构成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的建立、维护、发展与开发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读者检索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读者有效利用信息的程度。现代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载体
29、越来越多样化,除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有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和各种数据库,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图书馆应冲破传统的藏书体系,针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精心筛选各文种、各类型、各专业、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对各类知识的需求。 总之,要想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兼顾人力、物力、财力,掌握信息技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加强馆藏建设的力度,真正实现为读者服务,为有效利用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小溪.科研人员信息素质调查报告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3 2蔡曙光.论信息能力与信息资源利用率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 3何斌,张立厚.信
30、息管理:原理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川乌与白芍的不同制备方法关键词:川乌;白芍;制备;方法 摘要: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与制川乌单煎液相比较,制川乌白芍1:1,2:1配伍组含量降低,而2:3,1:2配伍组含量升高。在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大小为制川乌白芍2:3>1:2>2:1>1:1。在制川乌配伍白芍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为不同配伍关系在临床使用的减毒增效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制川
31、乌与白芍配伍在临床上是一常用治疗痹证的配伍药对,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乌头汤“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制川乌配伍白芍可以增强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积液等。本实验通过测定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器材 (一)药材制川乌(Radix Aconiti Preparata)。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购自四川江油恒源药业有限公司,经产地采收、加工而得,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严铸云副教授鉴定。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为毛
32、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购自成都五块石中药材市场,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唐声武教授鉴定,产地为四川省中江县。 (二)仪器与试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 instru-ments Lambda 35 UV/Vis spectrometer;pHS-2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Sartorius BP211D电子天平(德国);R501旋转蒸发器(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乌头碱(Aconitine 0720-9807)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溴甲酚绿等。 二、方法 (一)pH 6.10.1溴甲酚绿染料的配制取27.1
33、6 g醋酸钠(NaAC•3H2O),加入900ml水使溶解,用冰醋酸缓缓调节pH至6.10.1,加水至1000 ml,备用。取溴甲酚绿约100mg,用0.05mol/L氢氧化钠3.5ml充分研磨溶解后,再加入pH6.10.1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至200ml,过滤,取滤液备用。 (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乌头碱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用二氯甲烷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三)最大吸收峰位的确定取溴甲酚绿与乌头碱形成离子对的氯仿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从200-7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其最大吸收峰位在414-416nm,与文献报道一致。 (
34、四)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量取乌头碱标准液0.00,0.50,1.00,1.25,1.50,2.00,2.50ml,分别置于分液漏斗中,并精密加入氯仿至20.0ml。以第1份为空白对照,然后各加入10mlpH(6.10.1)溴甲酚绿染料,充分振摇,静置1h,氯仿液过滤至25ml容量瓶中并用氯仿稀释至刻度。于415nm波长处,分别测定空白、供试液的吸收度。以生物碱量与吸收度值作图并经直线回归处理,得线性方程式Y=3.0931X-0.0231,r=0.9994。结果表明,乌头碱在51.0-255.0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五)制川乌配伍白芍样品溶液的制备 1.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粉碎成粗颗粒,称取1
35、0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水10倍量,浸泡30min,回流,煮沸后煎煮2h,趁热过滤,用适量水洗涤残渣3次,合并洗液和滤液,置于旋转蒸发器中,在70下减压浓缩至1:1体积,备用。 2.制川乌白芍=2:1配伍水煎液称取制川乌粗颗粒10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水10倍量,浸泡30min,回流,煮沸后1h,加入已用10倍量水浸泡30min的白芍颗粒50g,共同煎煮1h,趁热过滤,用适量水洗涤残渣3次,合并洗液和滤液,置于旋转蒸发器中在70下减压浓缩至1:1体积,备用。 3.制川乌白芍=1:1配伍水煎液称取制川乌粗颗粒100g,白芍粗颗粒100g,煎煮及浓缩方法同“2”项。 4.制川乌白芍=2:3配伍水
36、煎液称取制川乌粗颗粒100g,白芍粗颗粒150g,煎煮及浓缩方法“2”项。 5.制川乌白芍=1:2配伍水煎液称取制川乌粗颗粒100g,白芍粗颗粒200g,煎煮及浓缩方法“2”项。 6.含量测定方法取制川乌水煎液、制川乌白芍2:1,1:1,2:3,1:2配伍水煎液适量,用氨水调PH=9,用乙醚-氯仿(3:1)的混合液萃取3次,混合液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残渣加适量氯仿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氯仿至20ml,即得。自“4”项“加入10mlpH(6.10.1)溴甲酚绿染料”起至“415nm波长处”依法测定,计算求得总生物碱含量。 三、结果 与制川乌单煎液相比较,配伍白芍后能够部分降低或增加各组中总
37、生物碱的含量,制川乌白芍1:1降低6.5%,2:1降低4.4%,而2:3则升高18.7%,1:2升高13.4%。 在各配伍组中,制川乌白芍2:1比1:1组的总生物碱含量略高(2.2%),但二者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制川乌白芍2:3比1:2组的总生物碱含量略高(4.7%),但两者基本在同一水平;各组总生物碱含量大小为制川乌白芍2:3>1:2>2:1>1:1。 四、讨论 川乌、草乌配伍白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可以防止郁而化热,且能监制温燥伤阴;其二是既可以增强宣痹通经之力,又能防止寒凝伤络;其三是形成了寒热配伍、增效减毒的配伍结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发现208首川乌与白芍配伍
38、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川乌配伍白芍1:1的方剂占59.96%,川乌配伍白芍1:2,川乌配伍白芍2:1和川乌配伍白芍2:3的方剂共占15.29%。乌头配伍白芍配伍地位也有君臣佐使不同,大多是用于风湿病关节疼痛、中风麻木疼痛、跌打损伤疼痛等证。所以本实验选择4个配伍比例(2:1,1:1,2:3,1:2)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绍海.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1:26 2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2:111 3钱邦平.加味乌头汤内服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新疆中医药,2000,18,2:25 4陈立富.增
39、效乌头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J.河北中医,1995,17,1:27 基于光谱技术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鉴别机油品种的研究摘要:利用光谱仪测得三种品牌共150个机油样本的光谱数据,再借助数据处理软件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机油品种进行定性分类,然后利用小波变换技术提取光谱特征信息,把光谱特征信息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机油品种识别模型,对机油品种进行定量鉴别。从每种机油50个样本共计15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120个样本(每种40个样本)用来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剩下的30个机油样本用于预测。品种识别准确率达到100%。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
40、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机油的品种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可见-近红外光谱;信息处理;机油;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 机油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减少机件间摩擦的必需润滑剂,其内在品质的检测及品种鉴别一直是机油生产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已在机油品质对减少机械磨损方面做过大量研究1,也有学者在机油添加剂技术及测量机油粘度方面进行了研究2,但对机油的品种鉴别方面研究还很少。研究一种简单、快速的机油品种鉴别方法,在目前机油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市场中防止假冒产品,避免劣质机油进入市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基础研究了机油的品种鉴别,相对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具有容
41、易实现、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便于此项鉴别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实验使用美国ASD(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公司的Handheld FieldSpec光谱仪,其光谱采样间隔(波段宽)1.5nm,测定范围3251075nm,扫描次数30次,分辨率3.5nm。光源是与光谱仪配套的14.5V卤素灯。光谱数据以ASCLL码形式导出进行处理,分析软件为ASD(View Spec Pro, Unscramble)和DPS(data procession system for practical statistics)。 1.2 样本来源及光
42、谱的获取 从市场买来三种机油,浙江壳牌化工石油有限公司生产的壳牌白喜力(Shell oil),中国石化公司润滑油分公司生产的长城福星(Great Wall oil),广西玉柴高级润滑油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玉柴牌机油(Yuchai oil)。为保证实验样本的均匀性,每种机油选用了10个不同的生产批次和日期。机油用直径65mm高度14mm的透明器皿盛装。装满1个器皿作为一个实验样本。三种机油按不同生产批次和日期各取50个样本,共150个样本。全部样本随机分成建模集和预测集,建模集有120个样本(每个品种40个样本),预测集有30个样本(每个品种10个样本)。光谱仪预热20分钟经白板校准后进行测试。光
43、谱仪置于机油样本的下方,探头距离样本底部10mm,探头视场角为90度,光线自上而下经过机油样本垂直透射在光谱仪探头上,光谱仪对每一个样本扫描30次,取其采样透射光谱平均值,并分别保存。 1.3 计算机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可以使用计算机领域的总称3,包括数据处理、数据通信、过程控制、模式识别等。信息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对表示信息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工,确定数据的含义和形式,从中得到有用信息。信息处理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应用领域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等操作。计算机处理数据时先是把数据变换成计算机内部熟悉的二进制代码,当数据处理后输出时,计算机自动将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形式。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
44、.1 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 三种机油典型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机油在600nm700nm光谱范围内有很大的差异,在700nm1075nm范围光谱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但是存在较大的基线漂移,运用二阶求导消除基线漂移,使不同品种的谱线差异更明显。所以,不同品种机油的光谱图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这一差异为机油的不同品种鉴别奠定了数学基础4。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space=15 vspace=5 src=:88/rewriter/LONGYUAN/http/hlf9phj-m9bnl9bm/qkimages/rjgc/rjgc201005/rjgc20100515-1-l.jpg 2.2 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机油进行聚类 主成分分析不仅能够对降低数据维数5,将多波长下的光谱数据压缩到有限的几个因子空间内,使数目较少的新变量能最大限度的表征原变量的数据结构特征,并不丢失信息。而且能够通过样本在各因子空间的得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