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学校:漯河市第三中学学科:语文姓名:盛培教学任务分析:本文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本文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本文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教学目标: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二、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教学准备: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
2、风及本文写作背景。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梨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看到它,我们会想到纯洁,会想到美丽,会感受到它带来的融融春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充满温馨的文章驿路梨花。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茅屋,小屋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一段怎样美丽的故事,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解开疑惑吧。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与意图 :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学法指导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
3、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文章,开始时阅读速度每分钟400字,以后逐步提高。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教学活动二:品读课文,精巧构思任务与意图 理清小说的记叙顺序,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学习小说精巧的构思,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1、作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并没有直接把事情告诉我们,而是巧妙构思,层层设
4、置悬念和误会,请找出文中所设悬念和误会,并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法指导2】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第一个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教学活动三:赏读文章,情感升华任务与意图: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
5、语句,分析梨花的象征含义,进而理解标题的妙处以及主题。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边读边思考,探究“梨花”含义,进而理解文章主题。之后交流展示,教师总结:驿路,在文中指行人所走的道路,具体是“我”和老余在西南边陲所走过的路。在作者笔下,梨花既是大自然中的花,又指梨花姑娘,也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更是西南边陲广大地区淳朴民风的象征。用“驿路梨花”为标题,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人物的心灵美和梨花的自然美融为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给全文增添了文化的韵味,也暗示雷锋精神在西南边疆广大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啊!教学活动四: 实战演练,当堂练笔本文的题材并不是很新颖,可是作者写来却引人入胜,原因就在于文章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并且把美好的情感寄托在美丽的梨花上,整篇文章清新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请同学们学习这种笔法,写一个150字的片段。学生写完后诵读交流,互相欣赏。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略读的方法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学习了本文巧设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最后根据梨花的含义和题目的作用探究了文章主题。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雷锋精神发扬广大,传承下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让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开遍神州大地,开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