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位转移技术一、 概述1. 定义: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位与坐位、坐位与站立位、站立位与行走之间的相互转移。2. 目的: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 。分类: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移三大类。1) 独立转移: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2) 辅助转移: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3)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二、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一) 床上转移活动1.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
2、者仰卧,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健上肢带动患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双手Bobath握手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二) 床上卧位移动1.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三) 由卧位到床边坐位1.独立从健侧坐起:2独立从患侧坐起:3.治疗师辅助下坐起:患者侧卧位,两膝屈曲。治疗师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
3、然后一手托着位于下方的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着患者位于上方的骨盆或两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治疗师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四) 由床边坐位到卧位1.独立从患侧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手从前方横过身体,置于患侧髋部旁边的床面上。患者将健腿置于患腿下方,并将其上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患侧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 2.独立从健侧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置于患腿后方。躯干向健侧倾斜,健侧肘部支撑于床上,用健腿帮助患腿上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并依靠健足和健肘支撑使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 3)治
4、疗师辅助躺下:(五) 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1 独立转移:(1)由坐位到立位:患者坐于床边,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足跟落后于两膝,患足稍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双手Bobath握手,双臂前伸。躯干前倾,使重心前移,患侧下肢充分负重。臀部离开床面,双膝前移,双腿同时用力慢慢站起,立位时双腿同等负重。 (2)由立位到坐位:从椅子或轮椅上站起和坐下的方法同上。2.辅助转移(1)由坐位到立位: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躯干尽量挺直,两脚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患者Bobath握手伸肘,治疗师站在患者偏瘫侧,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节尽量屈曲,并注意引导患者体重向患腿移动。治疗师进一步引导患者将重
5、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重心转移时帮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对侧臀部帮助抬起体重。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起立后患者双下肢应对称负重,治疗师可继续用膝顶住患膝以防“打软”。 (2)由立位到坐位:与上述顺序相反。(六)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1. 独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上。轮椅置于患者健侧,与床成45角,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移开近床侧脚踏板。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患手支撑于床上,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患者向前倾斜躯干,健手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双足为支点旋转身体直至背靠轮椅。确信双腿后侧贴近轮椅后正对轮椅坐下。2.辅助下由床到轮椅转移(七
6、 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1独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 :3. 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八) 进行浴盆1. 独立的由坐位进出浴盆:2. 辅助下由坐位进出浴盆:三、 四肢瘫与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一) 床上翻身1. C6完全性损伤患者急性期全辅助下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翻身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侧,一人固定住患者头部 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移向一侧,将翻向侧上肢外展 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翻向一侧,在背后、头、双上肢、双下肢间垫上枕头2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翻身(向右侧翻身)患者仰卧,头、肩屈曲,双上肢伸展上举、对称性摆动,产生钟摆样运动。向左侧甩动,使右上肢越过身体左侧,以获得下一步向右翻转所需的
7、动力。再屈曲头、肩,双上肢迅速从左侧甩向右侧。借助于上肢甩动的惯性使躯干和下肢翻成俯卧位。将左前臂支撑于床面并承重,右肩进一步后拉,使两侧前臂同等负重。将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3.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的翻身训练 同上翻身方法或直接利用肘部和手的支撑向一侧翻身。4.四肢瘫患者辅助下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的翻身动作(向右侧翻身) 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患者的左侧,帮助患者将左上肢横过胸前,将左下肢跨过右下肢,左足置于右侧床面。治疗师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腰下,另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髋部下方,腹部抵住床沿作为支撑点,用力推动患者髋部向上,使患者右侧卧。最后帮助患者调整好卧姿。 (二) 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1.
8、 由仰卧位坐起:(1)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2)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患者利用向两侧翻身,完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重心左右交替变换,同时变成手支撑,完成坐起动作。(3)C6完全性损伤患者利用上方吊环由仰卧位坐起:(4)由坐位躺下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患者在床上取长坐位,双手在髋后支撑,保持头、肩向前屈曲。身体向右后侧倾倒,用右肘承重。屈曲左上肢,将一半体重转移至左肘。仍然保持头、肩屈曲,交替伸直上肢直到躺平。 (5)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与由仰卧位坐起的方法顺序相反。(三) 床上直腿坐位(长坐位)移动1支撑向前方移动:2 支撑
9、向侧方移动(向左移动):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四) 轮椅与轮椅之间的转移1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1)独立转移:(2)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行转移:轮椅与床平行靠近,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将双下肢抬到床上;将滑板架在轮椅和床之间,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置于轮椅坐垫上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撑于置于床垫上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 (3) 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后方转移:轮椅从后方靠近床沿,制动,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练或卸下靠背;在轮椅与床之间架上滑板,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并固定好;患者用双手支撑于床面将身体抬起,向后移动坐于床上;再用双手将下肢
10、抬起移至床上并摆正;最后撤除滑板。 (4)利用上方吊环由轮椅向床的转移(左侧身体床): 轮椅从左侧平行靠近床,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先将双腿移到床上,再将左手伸入上方吊环,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在右手用力撑起的同时,左手腕或前臂向下拉住吊环,臀部提起,向床上转移。 (5)一人转移四肢瘫患者:(五) 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六) 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转移1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一端转移:2.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轮椅从右侧接近浴盆,与浴盆成30角。卸下轮椅右侧扶手,移开右侧脚踏板,制动。用双上肢帮助将双腿上抬置于浴盆中。屈曲躯干,右手置于浴盆远侧边沿,左手置于浴盆近侧边沿,双手用力支
11、撑上抬躯干越过浴盆边沿。进一步支撑并转动身体面向浴盆一端,慢慢放低身体进入浴盆中。 3.辅助下由轮椅到浴盆的侧面转移:轮椅从侧面接近浴盆,制动,移开脚踏板。治疗师帮助患者脱下衣裤,半蹲,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以免患者膝、足向前滑及屈曲。然后治疗师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部。患者双上肢抱住治疗师肩部。治疗师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以双下肢为支点,治疗师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身。当患者双腿的后侧贴近浴板后,治疗师帮助患者坐于浴板上。治疗师协助患者将双腿放进浴盆,然后帮助患者坐到浴板中间。 (七) 轮椅与地板之间的转移1. 独立的由轮椅到地板的转
12、移:2 独立的由地板到轮椅的转移:四、 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一) 脑瘫患儿体位转移技术1从卧位坐起 患儿俯卧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扶住其胸部或背部,一手转动其髋部成侧卧位,然后向下向后按髋部,使患儿能用一侧上肢支撑身体坐起。 2从坐位站起 患儿坐在椅子上,治疗师面向患儿,将其双脚平放于地面上。治疗师一手按住患儿膝部,使其身体向前倾,另一手放在患儿臀部稍稍向上托起。当患儿臀部抬离椅面时,治疗师扶住患儿肘部,保持其身体向前倾,并帮助患儿伸直髋部站立。患儿站起后,治疗师扶着患儿胸部和膝部,避免其向后倾倒。3从跪位站起 患儿先由双膝跪位变为单膝跪位:治疗师跪坐于患儿身后,固定一侧下肢,使患儿重心转向
13、固定的一侧下肢,抬起一侧下肢使该侧足平放于地板上,成单跪位。治疗师帮助患儿身体前倾,并把重心移至前腿。治疗师一手扶着患儿下胸部帮助站立。站立后,治疗师一手固定双膝,另一手固定腰骶部,保持髋部伸直,并使重心前移,保持平衡。 (二) 脑瘫患儿的抱法1基本原则:怀抱患儿时要注意抑制其异常姿势、保持良好姿势。将患儿从床上抱起和放回床上时应注意抑制异常姿势反射,而不是强化之。怀抱患儿应使之感觉舒适和安全。头控制差而双手能抓握的患儿,可令其双手抓住抱者的衣服,环搭抱者的颈、肩部,并且不要把这种患儿背在背后,这样会使他的头部后仰或倾倒。怀抱患儿时,应尽量避免其面部靠近抱者胸前,要让患儿能观察周围环境。尽量让
14、患儿学习控制自己身体的方法。2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扶抱方法: 高张型(痉挛型)患儿的抱法: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一手扶住肩背部,将患儿竖直抱在怀里,将其两腿分开,分别搁置在家长两侧髋部或一侧髋部前后侧,从而达到牵张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目的。 低张型(软瘫型)患儿的抱法:要使患儿头、躯干竖直,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使其背部依靠在家长胸前,以防患儿日后发生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也有利于训练患儿的正确的躯干竖直姿势。 高张型 低张型五、 被动转移技术(一)人工搬运1.标准式或椅式搬运 患者坐直,双臂伸展。两位治疗师分别立于患者两侧,面向患者背侧,两腿分开,髋、膝微屈,头与腰背伸直,用肩抵住患者侧胸壁,患者上肢落在帮助者后背上。两帮助者一手通过患者股后部互握对方之腕,另一手置于患者背部,保持搬运时患者的躯干正直,然后两人同时伸直腰腿将患者抬起。2. 穿臂搬运法 患者直坐,双前臂在前面交互互握。一治疗师站在患者椅或床的后面,身体贴近他的背部,两手穿过患者腋窝伸至患者胸前,分别握住患者两前臂,另一治疗师站在患者的侧面,双手分别置于患者双侧大、小腿之后,两人同时将患者抬起并搬到需要的位置。 (二)机械搬运 即借助器械的转移,是利用升降机提举并转运患者。有固定与移动升降机之分,除动力装置外,还有配套的吊带及坐套。(三)常用升降机的种类有:移动式升降机、落地式固定升降机、上方固定式升降机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