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钻孔桩施工质量控制1、钻机就位的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整平压实。在灌注桩施工中桩位的控制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前建立结构物整体测量控制中的子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且所有测量必须可以相互复核。对拟施工桩位进行放样,并在另一测站进行复核。桩位复核完成后,应用钢尺对前后左右的桩位进行相互校核,引出护桩并保证安全可靠。钻机安装的基本要求是水平、稳固、三点(钻轴、转盘、护筒中心)一垂线,这样才能保证桩的垂直度和桩位偏差符合要求,安装完毕后要用水平尺和测锤校验。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节奏快,钻机安装容易马虎,而在开钻后极易发生倾斜。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钻,重新调平或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施工,否则
2、必定造成斜孔。钻机完成一桩孔后不应直接到邻桩位施工,应实行跳打原则,这是为了防止因钻机荷载或成孔的应力影响到刚灌注完混凝土的邻桩的质量,如不能执行跳打原则时,应停顿24小时以后方可在邻桩上进行施工。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应及时复核钻机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2、泥浆的调制和使用泥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泥浆一般采用水、粘性土(或膨润土)和添
3、加剂按适当比例配置而成。在施工中应注意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泥浆比重和粘稠度这两项是最重要的指标。泥浆的比重过大既影响钻进速度,也使孔壁泥皮增厚;泥浆的比重过小则护壁性能差,容易坍孔。3、钻进过程钻进过程中主要应加强以下事项的控制; 1)、总的原则要快,一个桩的施工时间越短,质量也越不容易出现问题,当然,也不是要绝对的快,该慢的孔段要慢。如开孔时要轻压慢钻以防止发生孔斜,待钻头或导向部位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2、钻进过程中泥浆循环量应根据地层和钻进速度加以调整,若进尺速度快而泵量小,泥浆必定粘稠而且泥块沉渣多,影响成孔质量;在松软易坍地层中钻进时若泵量和压力太大,会造成扩径甚至坍孔。3、
4、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水位和要求的泥浆比重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4、终孔时,需对桩孔的孔深、孔径、倾斜度进行检测,符合要求才能终孔,否则需继续。4、清孔通常用两次清孔来达到规定的砼灌注前的泥浆比重。第一次清孔是钻进至设计深度后直接利用钻具进行的换浆清孔工作。第一次清孔是能否达到技术要求的根本基础,不能因为有第二次清孔而不重视第一次清孔的重要性,因为第一次清孔的冲力(吸力)大,清孔能力强,可以把绝大部分沉渣都返出孔外,而第二次清孔是利用截面粗的导管进行,冲力(吸力)要小得多,不能承担主要的清孔责任,因而第一次清孔一定应达到返出的泥浆中
5、不含有的泥块为止,清孔的时间应大于30分钟。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完钢筋笼和导管以后利用导管进行的清孔,目的是清除这段时间里从泥浆中沉淀到孔底或是被钢筋笼撞到下去的泥块沉渣。在清孔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施工现场绝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替代清孔。5、钢筋笼 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制作一般使用热扎钢筋,材质与焊接要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强制标准。钢筋笼制作的技术要求主要是:钢筋笼直径应符合设计尺寸;每节的长度不宜超过9米,也不宜短于5米,因为过长则吊起时易弯曲变形,过短则增加焊接时间,对成桩的质量不利;使用法兰接头导管时,最下面的一节钢筋笼底端应使主筋向外张开,以防导管挂钩导管造成钢筋笼上浮
6、;制作好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干净的场地,堆高不得超过两层。在验收钢筋笼时还要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横梁上的。因此,吊环长度是根据横梁或护筒的标高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应根据横梁或护筒的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以确保钢筋笼的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
7、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钢筋笼在下笼过程中应从速,一般桩孔应在12个小时内完成。钢筋笼保护层的设置,钢筋笼竖直对准孔口中心后要缓慢下放,尽量避免耳筋刮伤孔壁,但实际上能完全做到是不容易的。和监理站沟通后决定采用预制中间带孔的圆形垫块,垫块半径与桩基要求的保护层一致。钢筋笼一边下放,再一边焊接安装圆形垫块,插入与箍筋同规格的钢筋,点焊在主筋上,安装时注意垫块的方向,要保证垫块碰到孔壁时可以滚动,既能起到保护层的作用又能减轻对孔壁扰动。6、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砂石料、
8、水泥、水等应符合国家标准。此外,根据灌注桩的特点,水下混凝土还需控制:初凝时间。一般要求所提供配比的初凝时间是实际浇灌时间的两倍,否则容易在浇灌过程中出现由于混凝土的初凝而导管凝死等事故。流动性。规范要求坍落度18-22cm之间,当坍落度小时,易堵塞导管,坍落度大时易发离析。防止钢筋笼上浮,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1m之间,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水下混凝土在灌注中应控制以下几个点: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桩底的沉淀层厚度与泥浆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应再次清孔。当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说明混凝土压力已等于或小于其在桩内顶升的阻力,此时应提升导管;若需提高0.5-1.0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则此时应拆除一些导管,减小导管在混凝土的埋深,使动力重新大于阻力。导管的埋深太大或太小都是不利的,埋深太大容易发生砼凝住导管的断桩事故,埋深太浅容易冲翻孔内砼顶面而将沉渣泥浆卷入,造成夹泥至断桩,也容易发生将导管拔出砼的事故,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l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因此,应做到勤提勤拆,不能出现一次拆几节管的情况,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从而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