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马保忠 (单位:贺兰县如意湖中学)浅谈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阅读任务,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更加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偏少,缺乏阅读兴趣,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好的阅读环境 ,对课外阅读非常漠视。有家庭和各人的原因,也有学校和老师方面的因素。指导学生学会课外自主阅读,从阅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铺平道路,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环节。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自主阅读正文字数:3700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七至九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人教版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每册的 “名著导读”都介绍两三本中外经典名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笔者中发现,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一、“起点低”,课外阅读不受重视。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偏少,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习惯。我曾分别于2007年、2010年、2014年,在任教的贺兰县金贵中学和如意湖中学过三次关于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两所学校都是农村中学。以2010年的调查为例,七年级两个班116名学生,作了两份调查,统计读哪些书,填写
3、书名、作者、人物、阅读的记忆;订阅了哪些报刊杂志,订阅的年份、时间。这是一个很粗浅的调查,然而反应出的现状令人担忧。首先,从阅读量来说,学生以前的课外阅读量很小。经常阅读报刊杂志的学生百不存一;常读书的学生也很少。就算是推荐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绝大部分的书,学生也是闻所未闻。2011年秋季的调查显示,教辅之外的订阅为零;至于单行本著作阅读,有3人读书超过15本,读过5到10本书的有9人(这算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了),而大部分学生读书在3到5本之间(其中还包括一两本小学生作文选),13人只读过1到2本书,还有4名学生则是一本也填不出来。虽然这中间也有学生读过但记不住的情况存在,但反应出的大体情况
4、应该是真实的。其次,从阅读的内容来说,名著的阅读非常少。绝大部分学生所填的书名中,只有一两本名著;在另一份调查表中,列出了适合于青少年阅读的中外经典名著100本,让学生在“读过”或“知道”的选项上打对勾,情况也是不容乐观;询问学生四大名著的作者和人物,全答对的不超过一半。第三,学生的对课外阅读非常漠视。“想到了”要在初中学习的三年中阅读一些书的学生很少,至于“计划要读”某些名著的学生则是一个也没有。二、原因分析造成学生课外阅读不够理想的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肯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比如说贪玩,学业负担重,不喜欢等等。然而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发现,其实不爱读书的学生真的是很少。我曾好多次发现那
5、些贪玩、学习成绩不好的所谓“学困生”在课上、课下偷偷地看书。我相信,学生们不是不爱读书,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书罢了。所以,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好的原因,更多的不在学生身上。(一)、家无藏书,父母不读书。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家庭没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父母不读书,也不会订阅报刊。他们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打工或者做小生意;也有一部分从事出租、商店、饭馆、理发、修理、贩运等行业,与“文化”不太沾边。工作之余,很少有人把阅读当作消遣。经调查,有藏书的家庭很少,经常读书的家长更少。家长不读书,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二)、无书可读,借书犯难。学生的家里没有书,只能借书。学校的图书馆有书,但因为各种原
6、因,并不能很方便地借阅。小学的具体情况不知道,以金贵中学为例,标准化学校建设之后,配备的图书着实不少,但只有一名图书管理员。全校18个班800多名学生分五天借阅图书。每天准许三个班的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去借书、还书,只有40分钟时间,过期不候,而且每次只准借阅一本书。这样,一来要借到书有点难,二来一旦借的书不爱看,只能等更久,渐渐地许多学生失去了兴趣。至于从其他地方借书,则较为麻烦,学生也没这个意识。(三)、得不到理解,畅快地读书难。课外阅读毕竟是要在课外去读的,也就是说借到的书要回家去看,而家长允许的读书范围太小。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如果不是“优秀作文”之
7、类的书,沉迷进去,很可能会被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而遭到训斥。(四)、关注引导不够,课外阅读走上“邪路”。大部分学生的手中有手机且能上网,许多学生有机会接触网络和电脑。实体版的图书是很少看了,但各种网络文化、娱乐文化、甚至恶俗文化悄然流行,长读这些东西的危害自不待言。最明显的一个害处就是学生告诉你名著“没意思”,部分学生迷上言情、恐怖等低俗小说。三、指导学生学会课外自主阅读 (一)、巧作引导,让学生来读书单纯地给学生讲述阅读的意义,作用并不大。阅读可以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等,“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可以讲,但不能指望这样就让学生来读书。至少还要作好名
8、著推荐的工作。经典名著都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基本涵盖了人类生活、情感和想象的方方面面。总有一本会适合某个学生,满足他的阅读需求。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推荐适合的书,就能让他“来读书”。 (二)、解决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1、集体借阅。前文说过,从学校借阅图书比较麻烦,集体阅读可以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我校的做法是每班每周一张借书单,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检索书目,集中填写,然后由班干部去把所有的书都借回来。这样既减轻了图书员的工作压力,也缩短了借阅周期,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大部分的借阅需求。2、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寻找自己喜欢的书。我校设有两个电子阅览室(2014年之前)、两个图书阅览室、两个报刊
9、阅览室。七八年级学生每周有一节电子阅览课,四个图书报刊阅览室晚自习向学生开放,轮流上阅览课。这个时间内,读报刊还行,读书明显不够。但可以让学生粗略地浏览,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然后考虑从图书室借阅。3、积累自己的藏书。不论是那种借阅,总是不方便的;有些书不厌千遍去读。那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书应该买几本放在床头、桌边。建议家长利用节日带孩子买书,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替代压岁钱。4、班内借阅。当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书时,可以互借。50个学生,人手一本,除去重复的,也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三)、作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有个宽松的读书环境。告诉家长阅读的意义,并请家
10、长督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方面保证不读“坏书”,二来不过分沉迷,误了其它事情。 (四)、教授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培根的阅读准则就比较合适。“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1、珍藏的书读过了也要放在手边,闲了,无聊时,随手翻翻,既是读书,也是一种享受。2、喜欢的书要精读,品味、摘抄、赏析、作笔记,甚至可以写一点读书心得;3、不喜欢而又重要的书,比如鲁讯先生的朝花夕拾、冰心女士的繁星春水,拿到手发现不爱读,怎么办?一是可以大略地浏览,了解主要内容及特色;二是挑其中喜欢的部分来读;三可以去读百度百科和360百科的词条,还可
11、以去读一读各类“名著导读”,殾能对书有个大体的认识,勉强也算读过了。4、对于实在读不下去的书,我的建议是干脆放弃。书是读不完的,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做学问,初中阶段不过是读书的起始,不必过于勉强自己。5、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读什么、读多少、什么时候读,要定了大体的计划。完全地随心所欲或者“随遇而安”式的阅读收获不会太大。这方面的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为学生搭配好“阅读套餐”,并指导学生尽量读完。 (五)、组织活动,让学生爱读书。这方面的活动比较多,根据条件可以举办故事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由教师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 上课内阅读指导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板报
12、、手抄报;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比赛,评选“年级读书之星;读书笔记评比活动等等。总之,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数,学生读过一定量的书之后,组织活动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保持、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困难。四、担忧和期待作为一线教师,我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看问题的高度与广度。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粗陋,还有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使学生受益更久,这是第一个思考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育人”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可以说,既是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读一些“经典”,更是为了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最终结果无法保证,学生会不会从此“爱读书”无从知道。到九年级的时候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课外阅读明显开始下降;至于以后还会不会爱读书根本得不到保证。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的规律是怎样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效果?这是第二个思考的问题。教学中我只是去作,少了理性的研究。期待看到更多的同事、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预期与变化、阅读环境的现状与改善、阅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课外阅读与学习任务的冲突与协调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教学。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