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A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物品中,其长度接近20厘米的是 ( ) A.课桌的高度 B.铅笔的长度 C.黑板的宽度 D.物理课本的厚度 2.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5000的是 ( ) A 一只鸡蛋的质量 B 一只图钉的质量 C 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D 一只铅球的质量 3. 下列各单
2、位换算中表达正确的是 ( ) A.7.2米=7.2×100厘米=720厘米. B.180厘米2=180×10-4=1.810-2米2. C.103毫升=103毫米×10-3毫米=1升 D.7.2米=7.2米×100厘米=720厘米 4.将一只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 A 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 B 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 C 听到的声音保持不变 D 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5. 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
3、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6.油漆的黑板会发生“反光”现象,使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看不清上面的字,原因是 ( ) A 黑板发生漫反射 B 黑板发生镜面反射 C 黑板对光不反射 D 无法确定 7. 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
4、起透明板墙 8.通常在教室里我们听不见自己的回声,这主要是因为( ) A 教室墙壁完全吸收声音,没有回声 B 在教室中讲话声较轻,听不到回声 C 讲话的人太多,回声都抵消了 D 回声到达人耳朵比原来的声音滞后小于0.1秒 9.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在水中游动,有时只能看到大雁似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 ) A 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原理相同 B 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原理相同 C 前者是大雁的像,后者是大雁的影 D 前者是大雁的影,后者是大雁的像 10. 小明同学在观看学校的管弦
5、乐队排练时,听到小提琴和钢琴都发出C调的“Do”,他仍能区分开小提琴还是钢琴的琴声,这是依据( )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8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长度的单位是______,质量的单位是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 ,打点计时器是测量 的工具。 2. 运动会上王老师为小红记录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5 秒,由于指针没有回零
6、继续记录小明同学的成绩是27 秒,那么小明同学的真实成绩是______秒。 3.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此原理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发现的。某摆球来回摆动60次所用的时间为2分钟,则该摆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______秒。 4. 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6 毫米,已知课本共200页(100张),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毫米。 5.在下面空格中填上适当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 ______,一支铅笔的直径为8 ,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的质量为0.5 。 0 1 2 3
7、 4 5 6 7 8 9 10 g 50g 图1 6.用托盘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测量前应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动到最______端(填“左”、“右”),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天平调节平衡后,测量步骤正确,右盘内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克,合 千克。 7.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传播,其中在_________中传播最快。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声波在空气(150C)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
8、8.一同学站在平面镜前,镜中的像离他0.5米,当他退后0.5米时,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米,离这位同学的距离为______,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 悠扬的琴声靠的是琴弦的_________;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10.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的.让太阳光通过方形小孔,将产生__________形的像。 11 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
9、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12 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出的结果将比真实值 。. 13.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根据已给出的光线,在图2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度数。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 在图3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A'B' 。 3.如图4所示,MN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作出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
10、′及S点发出的能通过P点的光线。 图2 图4 图3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那么他每次脉动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他从图书馆走到教室脉动的次数是200次,则他从图书馆到教室之间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荷同学在一个山崖前大喊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山崖和小荷同学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 1.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的工具,通电时,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那么连续打2个点的时间间隔就是____秒
11、 2.如图所示,甲、乙、丙纸带是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小车运动的情况。分析三条纸带可知,丙纸带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密,乙纸带上点之间的距离比较稀,那么: (1)丙纸带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纸带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2)丙纸带从图中第一个记时点运动到最后一个记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秒; (3)从三条纸带上看,其中运动最快的是纸带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图1(a)、(b)中所示是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况,要使天平横梁达到水平平衡,则:
12、a)图应 。 (b) 图应 。 图1 图4 图14 4. 如图4所示,拿一张薄塑料片,让它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相同时间内塑料尺的振动次数 (填“多”“少”) 频率 (填“高”“底”) 声音的音调 (填“高”“低”) 快 慢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3、 1 AO 50° 2 CO 40° 3 EO 20° 5.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0点为入射点,ON的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l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0时,反射光为0D;当入射光为E0时,反射光为0F。 1).图中O处是一块________。 2).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实验时,通过前后转动的小门,可以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 6.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在空气中 温度/℃ 声速/m.s-1 0 330 15 340 30 349 100 386 在气、固、液体中(0℃) 介质 声速/m.s-1 氧气 316 水 1450 冰 3160 铁 4900 -5000 在15℃空气中
15、 频率/Hz 声速/m.s-1 2000 340 1000 340 500 340 256 340 结论: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 ; (2) 。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16、 4、B 5、A 6、A 7、C 8、D 9、C 10、D填二、填空题 1、秒、米、千克。刻度尺,天平,时间。 2、12. 3、等时性,伽利略,2。 4、0.06. 5、米、厘米、毫米、千克。 6、左、中央、57,0.057。 7、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不相同,340。 8、0.75,1.5,不变。 9、振动,空气和水。 10、直线传播,倒立,圆。 11、响度,音调,音色。 12、小。 13、120. 三、作图题 略 四、计算题 1、0.75秒;150。 2、680米。 五、实验题 1、计时,0.02。 2、(1)相等(2)0.16;(
17、3) 乙,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 3、(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移动游码。 4、 相同时间内塑料尺的振动次数 (填“多”“少”) 频率 (填“高”“底”) 声音的音调 (填“高”“低”) 快 多 高 高 慢 少 低 低 5、(1)平面镜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 AO 50° 50° 2 CO 40° 40° 3 EO 20° 20° (2) (3)反射线、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对于入射角。 (4)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6、(1)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同种介质中,温度一定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 7 第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