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苏岐 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对重大的经济决策、重大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建设项目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我们多年期盼和追求的目标。为建立科学决策的机制,近二十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批规章、规范,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组织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专家评审制度;举行决策听证会;国家、省市成立综合性的工程咨询机构;确立了先评估后决策的前期工作程序,有效地推进了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形成。但随意决策,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决策,违背规定的工作程序任意决策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仍是相当惊人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决策失误原因何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急于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愿望。急功近利的思想情绪,容易激起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动力。GDP增长比例的攀比,尽快缩短与临近区域或类似部门经济发展差距的迫切心情,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决策的科学与公正。各类资源禀赋的有限性和追求资源使用的无限性,容易使各类投资主体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做出决策。加之在初级阶段,以道德为核心的社会约束机制逐渐淡化,以法制为核心的公民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各项适应市场
3、经济运行和管理的规范、规章、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或者缺位,随意、任意、盲目决策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当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总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经济人”现象,并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这种“经济人”现象在项目决策时也会经常不断地表现出来。一个建设项目,虽然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但因其工作深度不够,影响项目经营或运转的因素考虑不全,如仓促决策实施,必将难以实现项目预期的目标。为了争取国家、省里的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有时就忽视了深度不够的问题,仓促拍
4、板上马。这种决策,从维护地方、部门的利益讲是有利的,但用科学决策要求衡量就有不妥之处。独立、公正、科学、可靠,是咨询评估机构职业道德提炼的结晶。由于咨询评估机构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委托机关,咨询评估机构在出具评估结论时常常要揣摩委托机关的意图,受委托机关对项目意见的影响和左右。理想的市场状态所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市场参与者拥有完备信息。缺乏这一条件,市场也会失灵。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很难得到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特别是产业化项目,实质上就是建设一个新的企业,一个与现存企业的竞争对手。在前期论证阶段,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信息既涉及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又涉及项目的规模、产
5、品、销售、经营管理等微观问题。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信息可以通过资料积累、网上查询、模型分析判断掌握,但主要竞争对手的许多核心信息,如技术、市场、营销策略等是难于获得的。而这些信息在项目决策时又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占有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也是重复建设成为难以根除的顽症的原因之一。一个建设项目,从策划、投资机会研究到可行性分析论证、评审,需要的投入约为项目总投资的0.51。这对于属“吃饭”靠财政的多数地方,或想上项目又缺乏资金的项目业主,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投入。由于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致使许多项目前期工作无法深入开展。几页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花几千元就想委托咨询机构编上亿元投
6、资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几个工作日就要求咨询机构编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各级地方部门想上项目,动员各方跑项目;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却是前期经费投入不足,盲目跑项目,盲目上项目。招商时都说有一大批项目,深入洽谈时往往是达到深度要求的项目非常缺乏,招商大会轰轰烈烈,招商实际成果大打折扣。发生在科学决策之前的事建立建设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实现的,需要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这次机构改革中新改组的国家发改委,领域更加广泛,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发改委主任马凯说,投融资体制改革时机成熟,改革的方向目标是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设
7、定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用自有资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审批权限,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提高投资审批的科学性,积极推进政府投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完善投资审批责任制。改革思路已经理清,改革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抓好落实。首先,所有者不能虚位,管理者不能缺位。目前的体制,不仅政府直接投资没有真正建立起责任制,国有企业投资也没有建立起责任制,其症结就在于所有者缺位。说是公有,或者国有,但真正的所有者、责任者是谁,理论上清楚,实际上模糊。在所有者、责任者缺位情况下所形成的投资决策,有些是秉承领导部门官员的意志做出的,有些是由企业经理人员自行做出的。第二,健全
8、信息网络。正确的判断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而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对信息的综合整理、归纳和分析。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取决于大量、及时、准确和适用的信息。因此,必须整合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封锁和分割,实现信息畅通,信息共享。依靠准确的信息,具有实效的信息,为系统、准确、及时的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支撑。第三,深化项目前期工作。为什么奥运会一届比一届举办得成功,关键是经过了资深专家的反复论证评估,而且有足够的前期工作时间。北京南池子地处“皇城根儿”,离故宫只一箭之遥。据了解,南池子改造历时两年零十个月,其中规划论证就用了17个月,大小论证会开了几十个,规划方案前后修改了十几次。温家宝总理肯定了对南池子地区的成功改
9、造。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应加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给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必要的工作周期,使项目业主有较充分的时间、有较可靠的财力进行项目市场调研,进行技术的可行性、财务的合理性、经营的风险性论证。只有真正搞好了项目储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才有基础和条件。第四,建立咨询与服务的诚信体系。承担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中介服务单位,有它的特殊性质。它公正诚信的程度,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效益密切相关。有必要从收费上切断与项目业主挂钩的渠道。由政府出资“养”起来,有充足的经费用于调研,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评估论证,使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服务
10、宗旨得到真正落实,才能无后顾之忧,敢于说“不”,敢于否定。为建立激励机制,对综合类工程咨询单位的奖励,可以从经过咨询、优化方案、核减的投资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使敢于说真话的在经济利益上不受损失。综合类工程咨询单位其他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务,完全按市场规则运作。第五,拓宽评估论证的服务范围。我们目前的投融资管理体制,管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有投资、政府投资的项目,对民营投资、个体投资的项目基本处于放任的态度,由民营投资、个体投资者自主决策。总是认为民营投资、个体投资者是花自己的钱,决策时一定会慎之又慎,不愿多花一分钱。这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民营投资、个体投资者投资建设项目,在选择项目时
11、,受信息的局限,常常随“风”跑,同现有的企业争资源,争市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国家,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一定要强化管理,应通过多种方案比较,使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生物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投入产出比最大。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宏观上加强对民营投资、个体投资者的引导和管理,在投融资管理制度、管理范围、服务对象上拓宽范围,对超过一定投资规模的民营投资、个体投资项目,要求也应经过评估论证程序,促使民营投资、个体投资项目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之上。第六,真正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以付“学费”做搪塞,决策时拍脑袋,立项时拍胸脯,砸锅了
12、拍屁股的情况应坚决杜绝。任意决策、盲目决策、随意决策造成的损失,决策者应承担失误的经济损失。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反而升官进爵的情况绝不应再发生。咨询机构、注册咨询工程师违反职业道德造成的决策失误,应相应降低或取消单位和个人的资质等级和执业资格。(作者单位:陕西省工程咨询中心)责编:徐进建立和完善新型科学决策机制研究发布时间:20040907来源:http:/210.76.125.44/ztrd/jcck/yjbg/t20040906_13216.htm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
13、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机制对于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资本、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全球化大流动,各种国际性政治因素、社会因素都将对一个国家、地区政府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决策因素变量不断增多客观上必然要求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适应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 近年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特征的高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进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管理内容不
14、断更新,各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的稳定结构正在被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打破。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新情况、新问题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要求政府决策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才能保证不出现失误。再加之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趋于复杂,决策不当导致重大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而要求不断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三)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适应经济活动市场化的需要 经济活动的市场化需要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财物、产供销按上级计划统一安排,行政决策的自主空间狭小、相对简单容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
15、WTO后要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对于各级政府行政决策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这就要求在作出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经济主体、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以保证行政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四)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适应社会管理法治化的需要 社会管理的法治化需要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过去以“人治”为主的社会制度中,政府行政决策主要是由少数领导者坐在办公室以封闭方式进行的,决策过程无人监督,决策失误无人问津,甚至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往往以“交了学费”了事。进入法治社会,各级政府都必须在宪法
16、和法律的约束下行事,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害的都应承担法律责任,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将受到法律的制约,盲目决策、“拍脑袋”决策将可能使决策者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法治社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抑制决策者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促使其在决策中更注重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二、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 决策科学化是相对于传统的经验决策而言的,它是以科学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科学的技术方法为手段、科学的决策程序为依托、科学的决策评估为保障、规范化的法律制度为纽带而进行的决策活动,其目的在于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成本。决策科学化的主要标志是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
17、 决策民主化,是指行政决策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集中民智”,反复论证。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要具备论证、协商、审议及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决策民主化的主要标志是在决策过程中,各种决策要素能够畅通、规范、高效、有序地发挥作用。实现决策民主化,关键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决策的参与者,要摆正个人和群众的位置,时时想到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把尊重民意贯穿决策全过程。 (二)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辨证关系 决策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决策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民主化,科学化就没有保证;没有科学化,民主化就失去了意义,二者不可偏
18、废。 决策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也是实现科学化的途径和制度、精神保证。也可以说,决策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基础,离开了决策的民主化就不可能有决策的科学化。推动决策的民主化,首要的问题是要充分吸收社会各方面对政府决策的民主参与。因此,作为领导者在制定科学决策时,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广开言路。只有在高度的民主气氛中,各种意见、方案互相碰撞,才能闪出真知灼见的火花。 决策科学化是民主化的目的和归宿。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所要追求或达到的目标,通过决策的民主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离开民主化,决策科学化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准。仅有决策的民主化并不能保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它必须要遵循科学的程序
19、和方法。决策科学化的意义在于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成本,而决策的民主化则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体制保证,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三、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 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有一定的程序。决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发现问题。问题是决策的起点,其识别在决策制定过程中非常重要。领导者只有发现事情现状和某些标准之间的差异,才能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至于被动地承受没有防范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明确目标。决策目标要含义明确、内容具体、定量化,并且要有衡量现实程度的标准,这样才能对控制和实施决策起到指导和提供依据的作用。 列出可行备选对策。决策在于选优,没有选优就
20、没有决策。因此,拟订尽可能详尽可行的备选方案,是选择最优方案的基础。通过设想、分析和选优淘汰,找出可行的可供备选的方案后,要依靠专家或专门机构尤其是智囊团的力量来制定备选具体方案。 评估方案的优劣后果。在列出备选方案的基础上,广泛利用智囊团的作用,通过一定的评估技术和建立数学模型,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比较与评价,尤其要对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规避对策进行比较和评价。 选择最适用的方案。对评估比较的结果进行总体权衡和最终选择,选择最适用的方案是决策过程的核心环节。可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如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实验法等来选定一个比较能达到目标的对策,以利付诸实施。 执行前的检定和执行中的控制。这
21、是决策的最终阶段。在正式大规模执行决策以前,应先做小规模检定或预先试验,对决策执行结果跟踪、控制,以观其效。同时,选定方案进行贯彻实施时,还要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加强控制。 四、建立科学化与民主化相结合的新型决策机制 (一)政府决策机制的构成 政府决策作为一种由多主体参与、多环节组成的复杂的政务活动,包括多种决策机制。 察觉机制,即能敏锐及时准确地察觉潜在的或已出现的公共问题的机制。当一个问题可能引发一场严重危机时,这种察觉机制便是一种危机预警机制。政府决策的察觉机制主要涉及信息机构和信息搜集、信息传达两个方面的制度,健全的察觉机制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具备较强信息搜集、信息处
22、理能力的信息机构和规范的信息搜集、信息传达的制度。 沟通机制,即能使公众的意见及时反馈到决策机关,同时使决策机关的意图、政策目标等信息迅速准确地传达给政策执行机关和公众的机制。沟通机制主要涉及沟通渠道和有关制度。沟通渠道包括各种传播媒体、热线电话、政府网站、民意测验、信访机构、人民代表大会等。 公众参与机制,即使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包括公众以不同形式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及相关制度。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之分。直接参与方式主要有投票表决、信访、参加听证会等;间接参与方式主要有接受决策前调研、通过媒体和人民代表表达意见等。这些不同的参与方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决策背景、条件和问题
23、。 专家参与机制,即让有关专家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机制。专家参与政府决策有个人参与和组织参与之分,也有正式参与和非正式参与之分。具体参与方式包括:通过公开发表观点影响政府决策;向政府决策者提供研究报告;受政府决策部门委托开展研究并起草政策方案;作为最高决策者身边的智囊人物协助决策。 制约机制,对政府决策的制约包括对决策权力的制约、决策行为过程的制约、决策方案的审查及其实施结果的评价监督。因此,决策制约机制涉及相应的制约机构和制度。 协调机制,即为避免因部门分割、职能交叉、利益取向不同造成的政策冲突或政策缺位,为解决跨部门问题而促进各部门协作决策的机制。它也涉及协调机构和规范协调机构运作的制度。
24、(二)目前政府决策机制存在的缺陷 1、察觉机制。信息传达缺乏制度规范,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哪些信息应传达、应通过什么渠道传达、传达到什么机关、信息传达的时限等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信息传达往往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甚至受到人为阻碍,导致决策机关不能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因而影响正确及时的决策,瞒报、迟报现象时有发生,这与缺乏相应的信息报告制度有关。 2、沟通机制。沟通渠道不够多,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与政府决策机关沟通的渠道较少;一些现有渠道实际作用有限。一些新闻媒体对公众的意见反映较少。有的报喜不报忧,有的甚至受人为困素的影响,报道假新闻,发布假信息。有关制度不健全,包括信访工作、人民代表与普通群
25、众间的联络沟通、人民代表与政府决策机关间的联络沟通、以及政府信息的发布等。 3、公众参与机制。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利而言,我们尚缺乏一套能使其得以实现的有效机制。主要表现为:公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和机会较少;公众间接参与决策的渠道不畅,间接参与难以真正落实。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 4、专家参与机制。在政府机构人员编制中,为参与决策的专家设置的正式职位很少。除了各级政府的“研究室”是列人正式编制的智囊机构外,为其他辅助政府决策的专家设立的正式职位很少。因此,在进行决策时,专家的参与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辅助决策的智囊机构不足。 5、制约机制。决策权限划分不明确。立法机关和行政机
26、关的决策权限划分不明,往往导致政府部门越权决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不明,同级政府不同行政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划分不明,导致了不同部门在有利可图时争权越权、有责无利时推诿扯皮。对决策程序缺乏制约,导致决策执行中出现随意性。对政策方案的审查不够。在实践中,有些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与国家的法律相违背,有些政策则与国家宏观政策或其他部门的政策相冲突。对政策实施结果不做评价。往往在颁布政策后,便宣告决策过程的完结,对于政策实施的效果很少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政府决策者缺少改进其决策的动力或压力。 6、协调机制。因政府部门分割、职能交叉、追逐部门利益的倾向造成政策冲突或政策缺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我们的
27、协调机制不够完善有关。首先,由于政策审查制度不健全,不能及早发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冲突,因而只有在政策冲突或政策缺位引起较严重的问题时,才成立协调机构。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种协调机构的产生、性质、组成、运作规则和具体工作方式,没有相应的制度。因而,一旦出现需要协调决策的间题,临时设立的协调机构运作住往不够规范,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决策机制的主要措施 1、改革和完善察觉机制的措施。一是在酌情适当增设信息机构的同时,重点充实现有信息机构,增加信息机构的人员编制,调整其信息搜集范围,加强社会信息的搜集,从偏重搜集经济信息向经济社会信息并重。二是加强信息机构的能力建设,特别是
28、要改进信息搜集的方法,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并将这种方法与填写汇总统计报表、典型调查等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信息搜集的成本,提高信息搜集的效率。三是加紧建立相应的信息传达制度,对于哪些信息应传达、应通过什么渠道传达、传达到什么机关、信息传达的时限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2、改革和完善沟通机制的措施。一是拓宽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例如,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民意测验、通过设立网上论坛等形式让公众可以就有关事项发表意见。二是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已有的传播媒体、信访等渠道,发挥其在公众与政府决策机关之问的沟通作用。三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使政府信息披露规范化、法制化。逐步尝试实行政府决策公
29、示制,使公众能够对政府的决策事项、决策意图、决策目标、决策措施等尽早知悉、广泛议论、及时反馈。 3、改革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措施。一是通过立法,确定公众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范围。二是建立并逐步实行票决制度,特别是在基层政府,要扩大公众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范围。三是建立政府决策的听证制度。应扩大实行听证的政府决策的范围,把公众听证作为政府决策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四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适当的制度建设,规范人民代表与民众、政府决策机关的联系以及人民代表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序和方式,使民众能真正通过人民代表间接参与政府决策。 4、改革和完善专家参与机制的措施。一是在政府
30、首脑机关中安排专门的编制,为辅助决策的专家设置正式的职位,诸如顾问、助理、咨询专家等。二是加强智囊机构的建设。通过调整政策研究机构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明确其职能,大力提高其参与决策的能力;通过委托民间咨询机构开展政策研究,加强与民间咨询机构的联系,听取和采纳民间研究机构的合理建议,鼓励和支持民间咨询机构的发展。三是建立相应的制度使专家参与规范化。主要是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和政府决策论证制度,要求所有的政府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专家参与论证、向专家征询意见,并对专家的选择方式、专家参与的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 5、改革和完善制约机制的措施。一是通过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人大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
31、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明确划分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在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相应机构,对包括决策在内的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构建对政府决策权力进行制约的机制。二是制定法规,规范决策程序,减少决策行为的随意性。特别要通过建立和实行人大质询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制度、政策评价制度等,将人大制约、公民参与、专家咨询与论证等确定为政府决策必不可少的环节。三是建立政策审查制度,在政策付诸实施前,加强对政策的审查,以减少乃至杜绝政府政策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地方和部门政策与国家宏观政策相违背、各部门政策相互冲突的情况。四是建立政策评价制度,对政策效果、成本、产生的各种影响等进行系统的评估研究。 6、
32、改革和完善协调机制的措施。一是建立政策审查制度,加强对各部门政策的审查,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成立跨部门的协调机构。也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建立部际协调委员会。二是制定相应的制度,对这种协调机构的性质、组成、运作规则和具体工作方式等做出明文规定,使其规范化。建立科学决策机制访广东省茂名市市长林雄代表本报记者 吴春燕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是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来自南粤基层第一线的广东省茂名市市长林雄代表。 林雄代表认为,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政府决策水平体现着政府的“综合素质”。科学的决策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实践证明,保障正
33、确的决策就要树立现代的法治观念,建立一套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呢?林雄认为,应当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方面着手。所谓“软件建设”,就是加强对政府官员的选拔和教育,把一大批社会精英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来,并且坚持不懈地加强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既有讲政治、讲大局的政治素质,又有成就大事的胆识和才干;既有勤政爱民之心,又有勤政为民之力。所谓“硬件建设”,就是建立一整套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形成一个科学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这一机制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人大常委会、监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制衡作用。只有加强监督制衡,才能有效地防止人为的决策失误。因此,政府在决策前要实行
34、政务公开,发扬民主,尤其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吸纳意见时从大局出发,避免受小团体利益影响;决策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通过集体讨论,尊重客观、尊重科学,从多种决策方案中,优中选优;决策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督促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决策实施后实行决策错误追究制,决策实施终结时,要由决策监督机构进行客观的决策效果评价。成功的加以表彰,失误的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不让轻率决策者“一拍屁股,一走了之”。 最后,林雄说,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要充分估计到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35、题。怎样建立科学决策机构,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而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也不行。因此,我们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冲破阻力,大胆创新,努力加速科学决策机制的形成。浅论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急需根据当前社会形势的新变化,针对公共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一、建立和谐社会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的必要性、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类型的变化要求有效供给利益均衡的公共政策。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一些社会群体贫困化、边缘化。世纪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
36、类型发生了足以引起公共政策选择发生变化的诸多深刻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问题产生多元化和复杂化,公众民主意识增强。客观上来讲,我国的利益代表、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机制建设滞后于汹涌而来的社会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民主政治要求改变传统官僚体制的公共决策机制。在民主政治下,公共政策作为公共产品应该是社会各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一切现存的秩序都需要合理化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解说而被相关方接受和认可的过程。只有综合发挥利益协调、良性冲突和合理解说的作用,才能在利益分化和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认知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社会和谐。在一个民主和稳定的社会,大量的社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
37、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公共决策上广泛参与、公开表决的决策机制,必然取代黑箱操作、部门垄断的决策机制。、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要求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既得利益集团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阻碍改革的进程。由于改革政策制定上存在问题,有的领域的改革没有展开,产生“滞后”,而在另一些领域急于求成,导致超前。公共政策要体现公共利益导向必须保证决策者不受组织中某个利益体的束缚。目前一些为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群体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利益失衡导致的心理失衡也是诸多社会矛盾突出的诱因。各社会阶层都要求分享改革的利益和成果,因此,分权机制和分利机制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转变政府
38、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需要。党和政府要从“与民争利”中超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上。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开性,真正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当前迫切需要搭建建设性的政策架构,由国家制定公共政策和发展社会事业,发挥政府作为各种利益群体中介人和协调人的作用,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方式,促使社会财富适度转移,扭转差异扩大的趋势,缓和利益矛盾。二、现行公共决策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政策问题的提出主要不是来源于公民的政策诉求,而是来源于决策机关内部建立的制度性信息收
39、集系统。、政策方案的拟定过程缺乏公众参与的途径,公民缺少了解和影响政策的途径。对某些政策问题有利害联系的个人和组织由于社会地位和活动能量的大小不同,对政策的影响力不同,从而导致公共决策偏离公共性立场。、决策程序和制度设计的欠缺,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随意性强,决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体现民意,特别是某些明显有利于决策者的政策容易受到公众质疑。三、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针对目前公共决策机制中存在的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问题,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应提上各级党和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民主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是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党代会、人代会
40、、政协会以及信访、传媒这些基本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表达机制。要扩大党内民主,积极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空间,形成社会的自组织机制,建立更多的经常化、制度化的利益协调和表达渠道,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政府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搭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话机制和协商平台,大力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的第三部门,以此来整合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形成“公意”。第三部门作为政府的“外脑”发挥智囊作用,把分散的个人意见和利益诉求以集中的、制度化的、理性的、和平的方式向政府反馈,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
41、谋,使政府决策更加透明、规范。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一些社会组织来解决某些社会利益冲突,而不是总处于社会矛盾的旋涡中不能自拔。、以社会公示和听政制以及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为重点,建立民主、科学、专业的公共决策机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共决策方面的改革将主要集中在政务公开和扩大参与两个方面。提高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程度,参与要早、广、深。要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决策的预公开制度,要求决策咨询委员会作为一个必经环节,政府重大决策过程公开,鼓励涉及各方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内部辩论和公开讨论。同时要建立谈判协商制度。年月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中,突出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问题,明确规定,国务院在作出重大
42、决策前,要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避免决策的部门利益化要设立专门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实行公共决策论证制。要改进政府政策分析机构,建立非官方、独立的国情社情民意调查和政策考察机构及网络,对重大政策进行考察和评价,提供重要的知识信息,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专业性,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通过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制度来确保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果没有公开辩论和民主表决的程序,没有真正的民主决策程序,那么民主决策就可能流于形式。比如行政决策听政会各方的地位不平等,代表结构,代表比例不平衡,没有公正的程序保障行政权利实体设置的合
43、法和公正,那么貌似民主的听政会就很可能是非均衡的对话,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以控制行政权力,保障当事人正当权益。要积极探索政策和法律之间的衔接途径,要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通过政策来加以落实,同时通过立法程序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年月日实施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从立法角度确立决策的预公开制度,即要求政府在重大决策前必须开展专项社会咨询活动,举行论证会或听政会,将政府重大决策过程公开,并以此作为决策监督的重要依据。这是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的涉及这一问题的第一部法规。要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公共决策的“公共性”,真正满足国家和公众利益。建立公共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将
44、责任落实到决策者个人身上,以免以“集体决策”的名义使一切责任落空。必须弄清决策主体以及其中每个人权重分配的大小,并按权重分配的大小明确相应的责任。在现行制度下,分管领导就是分管工作范围内的重大决策责任人,主要领导就是各综合性决策责任人。根本性的责任约束制度应当是所有行政首长以直接形式向地方公众负责。这完全可以由地方人大完善监督机制或地方政府自己建立决策信息通报,行政首长问责制,包括引咎辞职制度等来逐步落实。每一个公共决策者必须承担政治的、法律的,有时还包括经济的和道义的决策责任。通常政治责任是最有效的制约机制。决策者能否真正承担政治责任还有赖于政治体制上端的改革。重大顶目决策机制探讨正确决策是
45、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决策机制对于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重大项目事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后劲,它是我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并且重大项目动用的资源多,牵涉到地方、部门和各种经济主体的不同利益,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成败影响深远。本文所称的重大项目是指国家和地方出资、融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使用财政预算和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国有资产投资或参股建设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建设项目。目前在重大项目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
46、题:一是决策者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进行充分论证,就盲目上马。主要表现为经验型决策、跟风决策和“唯长官意志”型决策。二是项目论证深度不够,工作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一般论证多,权威论证少;事后论证多,事前论证少;部门论证多,全局论证少。三是工程咨询机构处于政府机构的从属地位,缺乏独立的真知灼见,常常以“可批性研究”去应付政府部门,投其所好,获得立项。以上诸种非科学的决策方式带来的直接影响和后果,其一就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或是推倒重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造成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半拉子”工程,重复性建设。其二就是决策失误过多,决策成本过高,都会直接损害决策部门在人民心中的形
47、象,削弱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影响社会稳定。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决策者的素质外,主要是我们的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想使投资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决策性失误,必须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重大项目决策机制。所谓科学化,是指每一项决策都要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上,要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建立决策咨询制度,经过充分和详尽的论证,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成熟经验,使决策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符合科学的要求。对重大项目的决策必须坚持“先论证,后决策”的原则,必须做到先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然后进行决策,杜绝“边投资,边论证”,更不准“先决策,后论证”。所谓民主化,主要指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按照民主程序决策,避免长官意志、拍脑袋工程、“首长工程”等,尤其是要注意一些干部为显示自己的政绩,追求短期效益,而随意和盲目地乱上项目,造成遗患。所谓法治化,是指政府的各项决策必须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在重大项目决策上,就是要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规范和程序,使决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笔者认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一个多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