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彩:始于康熙,至雍正时期最为发达,主要特点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2.古彩:他继承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而发展的彩绘,因为它笔力健劲,所以又称“硬彩”它多用单线平平涂,色彩浓艳。3.珐琅彩:俗称“古月轩”始制年代是康熙,最早是用进口原料,所以又称“洋瓷”至雍正时期,用料已能自己烧制,乾隆时期达到鼎盛,珐琅彩所用的彩料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起之感,4.五彩: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代彩料中无蓝彩
2、,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嘉靖、万历朝五彩施彩特点是:大量采用釉上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5.唐三彩:a、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成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三彩;b、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c、制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1,器皿的种类很多,几乎包括了生活使用的各个方面,有水器、酒器、饮食
3、器、文具以及家具、建筑模型等。各种壶、杯、盘、盒、炉、奁、柜、枕等,都是样式新颖,色彩绚丽。2,唐三彩人物,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大体都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划出其不同的性格和特征。3,唐三彩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等。d、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首先用两千度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度左右焙烧。6.斗彩:又称“逗彩”其制作方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整体,故称“斗彩”7.填彩:先在胎上用苏勃泥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8.法
4、华:又称珐华,是一种釉陶制品,它的特点是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法华器的制作,有人认为与佛教有关,而以万历时期所制最佳。9.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特点及装饰纹样:a、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呈葱绿色,早期多为素瓷,无纹,晚期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造型以盘、碗为多,并有印花,常用莲花、萱草等图案,瓶、奁等器皿少见。b、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片。器形以洗、碗为多,且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c、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哥窑的釉色有粉青和米色等种,在釉中出现大小气泡,称为“聚球攒珠”。也有出现葡萄
5、状斑锈的,称为“葡萄斑”,哥窑的瓷胎呈黑褐色,器皿的边缘往显出一条褐色的边,称为“紫口铁足”品种以盘、碗、洗、瓶、炉、文具等为最多,没有大型过尺的作品。d、钧窑:原属青瓷系统,它的色釉呈乳浊现象,有磷酸和还原铁结合的成分,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钧窑的造型 常见有碗、碟、炉、瓶等,尤以花盆为出色,有圆形、海棠形多种,形式优美,色泽可爱。e、定窑:胎质坚细,作乳白色,器物多碗、盘、杯、盒等,瓶、壶较少。碗、盘之类因器体很薄,为避免烧制变形,多系覆烧,故口部为不施釉的涩边,所以常用铜或金银镶口。定窑早期多素地,北宋
6、晚期多装饰精美的花纹,有莲花、牡丹、石榴、萱草、蟠螭以及游鱼等组合适合图案,或用分格组织法,装饰以折枝花。装饰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和划花,画花的极少,10、宋代五大民窑瓷器特点及装饰纹样:从总体上看,陶瓷的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和尺度适当,陶瓷的式样很多,壶多为流长,流和柄和壶口几成平行,壶身往往作成瓜棱形。并有梅瓶、玉春壶等样式,碗有瓜棱形、葵花形,而已斗笠形最为流行。补充:吉州窑它不仅生产青瓷、白瓷、黑瓷等,还生产彩瓷和绿釉瓷。在瓷胎上,常有木叶和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经烧制形成花纹,这是一种独创。纹样多用凤、鹊、蝶、鹿、梅、竹、芍药、海棠等,而以梅花运用最多,极富民间艺术特色。黑釉则有形
7、成各种斑纹的,以玳瑁斑最著名。它常用洒釉的方法,形成活泼自然的独特效果。建窑福建建瓯、水吉一带的建窑,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有的细丝如毛,称为“兔毫”;有点成羽状斑点,称为“鹧鸪斑”;有的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当时由于宋徽宗及大臣蔡襄提倡用黑瓷饮茶,所以被得到重视。产品多为碗、盏等茶具,出土的碗底上刻有“供御”、“进盏”、“才”等字样,是送往宫室的贡品。其碗式,口大底小,成漏斗形。11、“南青北白”:国力强盛的唐代是我国陶瓷工艺蓬勃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达到了成熟的境界。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并以此
8、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北白” 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12、紫砂壶:在明代即著名,正德年间,出现一位卓越的匠师供春,原名龚春,在吴颐山当书童,曾在宜兴湖沱的金沙寺里看到和尚智静炼土制壶,于是仔细研究制陶技术,后专以制做茶壶为业,人们称为“供春壶”。明代是紫砂壶创作的极盛时期,此后名手辈
9、出,著名的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称为四大家。供春也曾带过三个徒弟,即时大彬、赵良壁、陈鸣远。时大彬是时朋的儿子,成就最高,他制茶壶富于巧思,常杂以砂碙土,使紫红陶胎上现出星星白点,形制工整,简洁浑厚。13、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惠山泥塑的总称。因以制作阿福最有特色,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大阿福”或“惠山泥阿福”。它以大胆的夸张和强烈的色彩取胜,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在清代,它的生产的旺季多在二三月的香汛时节,并且远销南洋一带。14泥人张:是清末闻名于世的天津泥塑。张姓一家几代都善彩塑,代代相传,因此得名。第一代是张万全,第二代是张明山,第三代是张玉亭,第四代是张景祜,第五代张铭、张钺。泥人张的彩塑
10、特色,是能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体格动态合乎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再涂以明快的色彩,达到形神兼备,令人爱赏不已、15、舞蹈纹彩陶盆:1973年秋发现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马家窑型墓葬中,彩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的柳叶形宽线。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的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16蜀锦:根据蜀图案组织的不同,可分为方方、雨丝、条花、散花等几类。方方是在等形的方格中饰以圆形或椭圆形图案;雨丝是在锦缎幅面
11、上有四组对称的由宽渐窄的线条,线条空间饰以各种图案;条花是在锦缎幅面上有八条不同色彩的条子,每条再饰以连续图案;散花也称满花、朵花,即在锦缎地上饰满各种不同色彩的花纹,是图案组织中较丰富的一种。这种用几何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形成了蜀锦的独特风格。此外,还有民族缎,是适应少数民族的生活需要的一种锦缎。17、 陵阳公样:多以动物组成左右相对的格式,也有用人物题材的,如骑士、狩猎、饮酒等。对称纹往往中间饰以树纹。因窦师纶封爵“陵阳公”,当时人们就称这类花纹的“瑞锦”,“宫绫”,为“陵阳公样”18、吉祥图案: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所占比重极大。明清时期的装饰图案,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
12、吉祥”。吉祥图案分类有1、表现幸福者,2、表现美好者,3、表现喜庆者,4、表现丰足者,5、表现平安者,6、表现长寿者,7、表现多子者,8、表现学而优者,9、表现升官者,10、表现发财者,19、正则绣:乱针绣系丹阳正则女校的杨守玉所创,故又名正则绣,近又称缤纹秀。它采用长短不一、直斜交错的综合针法,以表现物象的形体和色光效果,富有立体感。20、纳失失:元代的一种丝织品,最为有名的织金,又称为“纳石失”“纳失思”“纳克实”等次名可能是波斯语的讹译,当时波斯也盛产一种称为“纳石失”的金锦。元代在弘州和荨麻林等地都设有纳失失局。织金锦原称为“纳失失”,元代改译为“畏兀兀“。近年曾在乌鲁木齐盐湖元墓中发
13、现织金锦遗物,它是采用捻金和片金两种加工方法织造的。所谓捻金,是将薄金片缠在线上捻成金线。片金又称平金,是用薄金片切成极细的片条,织在锦中。由此可见这种加金工艺的精巧。21、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他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图腾演变而来,因而保护他们,使之生活发展,子孙繁荣。这是人们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把自然物人格化,并赋予一种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以企求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这实际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这种图腾,或被黥刺在身体上,或被绘刻在器皿和武器上,成为标志性的表号图案。它是最早的具有实
14、用意义的一种装饰。22餮纹:1,饕餮纹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而且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2,被称为饕餮的兽面纹,应是牛、羊、猪等作为祭祀牺牲的形象的表现,具有祭祀的意义。3,自北宋开始,金石学专家们便以饕餮命名这种纹样,一直沿用至今。4,如虎头与人头在一起,表现出虎食人等等。总之,这类纹样是富有宗教意义。它的社会意义大于其审美意义。23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纹饰的发展演变:夏:夏代青铜器器类相对较少,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就纹饰而言,这一时期的纹饰少,体现出朴素简练的特点,但有些青铜器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
15、一些器物上也出现了简朴的云纹、弦纹和网纹,兽面纹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商朝: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人类社会由蛮荒向文明时代过渡,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青铜冶炼技术逐步成熟。商代人的崇拜神鬼,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纹饰庄重、狞厉之美,并以其精美绝伦的装饰造型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又一夺目的瑰宝。兽面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纹饰,且全是变形纹样,不以雷纹为地。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中期的青铜器器壁相当厚重,接近早期青铜器的器形,鼎、鬲出现三足与两耳对称。周朝:青铜器演变成体现当时社会等级的“礼器”。 本来日用的青铜食器、水器、乐器等,此时又成了“礼器”
16、,用于祭祀天地先祖。器形类别减少,爵、觚等酒器,鬲、方鼎等烹煮器都已消失不见,常见的鼎和壶出现了新样式,产生了很多大型铜器; 纹饰渐趋简单朴实,对称、中点的章法也少见,同时纹面与器面平,颇少突起的粗纹,这是西周时期铜器纹饰显著的风格。铭文占据了主要位置,铭文长篇、铸工精湛、风格华美.24.的发展演变:春秋时期:纹饰绚丽多姿,形态精致灵巧,铸工精美;战国时期:种类繁多,纹饰变化丰富,出现了云雷纹地花叶镜和八叶纹镜。汉代:这一时期的铜镜式样丰富,制作精巧,种类有螭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阶段式镜、透光镜等,汉代铜镜不仅有复杂的纹饰
17、,而且有多种的图案组织,而纹样的变化更是简约而富于程式化。各式铜镜花纹的图案组织可大致分为四方式、放射式、旋转式、同心圆式、对称式、阶段式。:唐镜的形式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晚期还有亚字形:装饰花纹采用自由体,显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可分为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纹、表号纹、图案组织有对称式、散点式、单独式、旋转式、满花式。加工方法有金银平脱、贴金银或称包金银、鎏金、错金银、镶嵌、螺钿、著彩、涂珐琅。宋代:宋代铜镜已不如唐代厚重,镜胎轻薄,早期装饰花纹比较考究,但改变了以前采用的离心式、求心式、对称式等,而流行旋转式。图案题材多为缠枝花草,镜式有圆形
18、、方形、亚形、钟形、葵花形、流行有柄铜镜。元代:这一时期的铜镜制作工艺已不如以前讲究,元代的铜镜有的饰以简略的缠枝牡丹纹、云鹤纹、双鱼纹仍较流行。这时的铜镜多数为素面,制作粗糙,少见有精致产品。铜镜制作日渐衰落。25山炉:烧香料用,原名熏炉,香薰,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因此又通称博山炉,26描金: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26代漆器对西方的影响:清代漆器对欧洲有很大的影响。18世纪英国著名家具工艺家汤姆。齐平特,曾以中国漆家具为蓝本进行设计,风行一时,被称
19、为“齐平特时代”。这些家具制作还用最好的福建漆,饰以龙、花草、佛像、塔等花纹,以表现东方艺术特色。27朱杨成:张成与杨茂:雕漆历史上的非凡巨匠,嘉兴府志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陶宗仪南村缀耕录中记载“杨茂善戗金戗银法,凡器用诸物,先用黑漆为底,以针刻山水、树石、花竹、翎毛亭台、人物完整毕肖。”杨茂的传世作品中,在大陆仅见的有观瀑图八方形剔红盘两件和花卉纹剔红尊,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成雕工浑厚、圆润,其留存的作品稍多有栀子纹剔红盘、曳杖观瀑布剔红盒、云纹剔犀盒等传世。杨茂、张成的漆器作品不仅在中国极富盛名,还传到了国外。尤其是日本,据日本国志记载,雕漆技术很早就传入日本,被称为“
20、堆朱”。由于当时日本人特别推崇西塘的剔红漆器,所以分别取杨茂、张成的姓和名,把雕漆工匠称为“堆朱杨成”。28髹饰录 :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间。全书共分乾、坤两集,分利用、楷法、质色、纹麭罩明、描饰、填嵌、阳识、堆起、雕镂、戗划、偏斓、复饰、纹间、裹衣、单素、质法、尚古等十八章。是一部漆艺的创作实践总结。它系统地阐述了漆艺的创作原则,如“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称为三法。也就是创作的基本原理,要以自然条件为设计依据;其内质犹如人体的结构,骨肉相连,肥瘦得体;其纹饰则以阴阳呼之,虚实相生。29.家具: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的兴起。2
21、、木材的丰富,热带成长的花梨、红木、紫檀等材料,得到了较充裕的供应。3、木工具的提高。明代家具的材料,多用紫檀、红木、花梨、杞梓(鸡翅)、楠木、樟木、胡桃木、榆木、柳木等。榫的种类很多,有明榫、闷榫、格角榫、半榫、长短榫、燕尾榫、夹头榫等多种。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她做工精巧,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明代家具的特色:1,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2,充分体现木材
22、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3,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例如方或圆的脚好似建筑的柱,横档撑子好似梁,在脚与档交接处用牙子连接并加固。边框则多用卷口,以表现出曲线的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明式家具多用榫,而少用钉或胶。30清代玉器:清代玉器的原料,除了明代常见的白玉、青玉、碧玉外,还有黄玉、翠玉、水晶、紫晶、玛瑙、蜜蜡、青金等。品种有玉壶、玉瓶、玉洗、玉炉、玉碗、玉盘、玉盒、玉罐、玉蓝、玉插屏、玉花插,玉笔架、玉笔筒、玉水注等,还有各种玉制动物以及巨型的玉山子。清代玉器工艺在乾隆时达到了极盛时期,乾隆时期玉器的特色玉器的特色多巨型玉雕,多精巧作品。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禹治水图玉山及白玉嵌
23、金红宝石碗是其代表性作品。3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特点:此时东汉式动物云气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饰纹样可归纳为如下各种类型:一,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 ,此类纹样盛行于东汉、紧凑流动的变体山脉云气间分列奔放写实的动物,并于间际嵌饰吉祥文字,二,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 ,此类纹样在汉代虽已有之,但未成为最主要的装饰形式。且汉代填充的动物纹造型气势生动,南北朝填充的动物纹多作对称排列,动势不大,多为装饰性姿势。汉代填充的花叶纹多为正面的放射对称型,南北朝填充的花叶纹则有忍冬纹等外来的装饰题材。三,圣树纹 ,是将树形简化成接近一张叶子正视状的形状,四,天王化生纹 ,纹样由莲花、半身佛像及“天王”字样组成,五,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纹 ,圆圈与点子组合的中、小型几何纹样及忍冬纹,此类花纹对日常服用有极良好的适应性,对后世服饰纹样影响很深。从形式上看,也是秦汉时期所未见过的。南北朝时的忍冬纹比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但变化多样,这种纹样有人认为出自近东,我国汉代铜镜边饰称为卷云纹,就是这种纹样的前身,唐朝时演变成为繁复的卷草,从莲花纹和忍冬纹可以看出,这时从商朝到南北朝以动物纹为中心的装饰题材接近尾声,即将过度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