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2第一篇 宇宙2第一章 广义宇宙2第一节 宇宙环境:时空无限2第二节 宇宙构成:完美奇点2第三节 宇宙发展:全向全维均势膨胀。终极宇宙规律3第二章 狭义宇宙 我们的宇宙3第一节 宇宙即造物主3第二节 造物主创造宇宙3第三节 造物主即物理规律3第二篇 人类与宇宙4第三章 人类的诞生4第一节 生存4第二节 应激4第三节 记忆4第四节 复制、重复4第五节 社会5第四章 人类存在的目的5第一节 广义宇宙下,与物质实体同质,无任何意义5第二节 狭义宇宙下,本能目的,生存与享乐5第五章 人类与宇宙的具体关联5第一节 认识论,不可完全认知6第二节 博弈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11第三篇 人类社会12第六章
2、社会发展和控制12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12第二节 社会的发展13第三节 社会的控制14第七章 个人身心16第一节 由所记忆下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刺激以及携带基因形成16第二节 结构16第三节 应用17第八章 个人与社会20第九章 实证事物本质21第十章 实证社会历史37第一节 史前社会38第二节 原始社会38第三节 古代社会38第四节 近代社会38第五节 现代社会38第十一章 社会趋势39第一节 从宇宙视角39第二节 从人与自然角度40第三节 从社会角度40序本文意在解释所有世界。第一篇从遐想假说的角度,探寻了宇宙的一些可能性,为整篇文章奠定贴近自然科学的理性基调,近似于本体论。第二篇结合自然科学
3、和理性发挥,奠定了描述世界的前提认识论与博弈论,告诫求知者要尽可能的广范围考察事物,试图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且由于真理的不可能认知,提醒求知者抱有全盘皆错的心理准备,从而谨慎求学。第三篇根据前两篇奠定的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全文以篇章节划分,并之以数字层级标号,目前尚未完成,仅处于纲要阶段,以后也只会扩充力所能及的内容,不可能全数完成。人类存世即充满了悲剧,此作若能启迪有缘者,就算为笔者价值为0的人生增添了正无穷小量。而这无穷小量足以让渺小的个体在整个种群发展趋势收敛于0的悲剧中积极乐观的生存。本文的思想体系,均为时间箭头下的思想痕迹,所以没有很好的自洽。其中,对目标命题使用的
4、主要方法为解构还原法。对于根据自己的各式经验理解所还原出来的理论模型,虽然力图使之贴近原初状态,但实际为当时及当代的社会的共业所致,有其一时的局限性,也有其一代的局限性。尔后对整个思想体系的推翻可能着眼于修改一时的局限性,但也可以借助于模型推演,得到超越当代思想前沿的经验,从而作出更进一步的想象。第一篇 宇宙第一章 广义宇宙 第一节 宇宙环境:时空无限 1.1.1.1时间的本质 1.1.1.2空间的本质第二节 宇宙构成:完美奇点第三节 宇宙发展:全向全维均势膨胀。终极宇宙规律 1.1.3.1平行宇宙 1.1.3.2单向全维差异性展现 1.1.3.3各种基本物质形成 1.1.3.4各维度巨型多样
5、生命形式出现第二章 狭义宇宙 我们的宇宙第一节 宇宙即造物主 1.2.1.1宇宙是造物主的一部分,为造物主解闷所用 1.2.1.2生命是造物主智慧的一部分,被派来体验生活第二节 造物主创造宇宙 1.2.2.1宇宙按照造物主的规律发展 1.2.2.2宇宙的不完善造就了生命 1.2.2.3生命威胁宇宙规律 被造物主处理 1.2.2.4处理低效 生命被集中处理 1.2.2.5无法完全处理 生命形式不断改变第三节 造物主即物理规律 1.2.2.1正反物质隔离 小宇宙形成 维度确定 1.2.2.2按照本宇宙物理规律发展 形成不同物质 包括生命 1.2.2.2.1自然科学1.2.2.2.1.1全球气候 1
6、.2.2.2.1.1.1稳定状态,匀速供应气体 1.2.2.2.1.1.2反常状态,加速或减速供应气体,打破平衡 1.2.2.2.1.1.3现状:持续反常,持续加速供应气体,不断打破平衡,无法重新平衡1.2.2.2.1.2物理常数在广义宇宙中是渐变的,在我们的狭义宇宙中,由于各维度量的限定,大多数处在一个很小的变化范围,故能作为常数,如同高等数学中的以直代曲,忽略无穷小。而所谓没有物理常数的奇点或奇域,依旧从属于广义宇宙 1.2.2.3生命不断接受刺激 不断整合、变异 1.2.2.4受自然选择 留下特定环境下思想正确的生命 即智慧生命 1.2.2.4.1最简单的法则可以推演出复杂的系统,包括可
7、自我复制、具有几何上应激性的生命 1.2.2.4.1.1康威生命游戏 1.2.2.4.1.2欧式几何五条简单公理与复杂几何世界 1.2.2.4.2复杂到我们无法通过物理规律的计算,预测此智能物体的行为,即称之为智慧生命第二篇 人类与宇宙第三章 人类的诞生第一节 生存 2.1.1.1具有有限的物质实体2.1.1.1.1内在精神世界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干涉 2.1.1.2符合外在环境的基础条件,例如属于有氧呼吸的生物,周围有水等等最为基础的条件第二节 应激 2.1.2.1对应外界刺激,有趋利避害的特点第三节 记忆 2.1.3.1细胞能够记忆下外界刺激后的生理反应 2.1.3.2细胞记忆具有足够的容量第
8、四节 复制、重复 2.1.4.1能够通过记忆下的趋利避害形成条件反射,复制以往趋利避害的行为 2.1.4.1重复以前的可行做法,既是理性的“最优化”选择,也会陷入经验、思维的定势,懒于创新,安于现状。只有现状恶化,受苦之后,才会有动力继续创新。 2.1.4.2能够自我修复机体 2.1.4.3能够自我繁殖,形成种群 2.1.4.4通过大规模重复复制,形成单细胞级记忆、多细胞级记忆,或者,记忆碎片、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所组成的意识、记忆、潜意识系统 第五节 社会2.1.5.1当与同种个体协作进行交流,形成语言和各种事件2.1.5.2重要事件逐渐变多,形成重要记忆。当意识容纳不下重要记
9、忆时,开始依靠外界记录,形成文字2.1.5.3随着语言交流与文字记录的发展,生产活动效率提高,计数开始发展。2.1.5.4随着社会活动的推进,社会关系逐渐明确2.1.5.5以语言、文字、数学为基础,知识开始得到发展和传播,社会逐渐形成。2.1.5.6在社会关系中形成本我和超我 2.1.5.6.1将自我的感受对应社会的语言,习得语言,并被语言重塑自我的思维,但仍有言语无法表达的感受第四章 人类存在的目的第一节 广义宇宙下,与物质实体同质,无任何意义第二节 狭义宇宙下,本能目的,生存与享乐 2.2.2.1作为人的物质实体有限,力量太小,环境恶化,不足以延续种族 2.2.2.2即使科技无限进步,人类
10、层面上能利用的有效能量有限,不足以永恒延续 2.2.2.3利用有效能量与无效能量的落差无限生存,但人类形态将发生本质改变,原人类社会信息因失去意义而被废弃 2.2.2.4在人类这个阶段,做好人类的本质,自由意志 2.2.2.4.1自我:兽性、快乐原则、享乐主义 2.2.2.4.2本我:理性,有效克制,基于中期的选择 2.2.2.4.3超我:理想,认知世界,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第五章 人类与宇宙的具体关联第一节 认识论,不可完全认知 2.3.1.1人类认知世界和世界本身的信息不对称,不可能一定完全一致,即便是适应了自然选择的智慧生命 2.3.1.1.1二维世界的枪手。有一个二维世界里有一群人生
11、活,二维世界外有一个三维世界的枪手。枪手每天向这个二维世界的平面上,每隔一米的距离开一枪,打出一堆方形点阵。二维世界中的科学家总结经验后,声称在这个世界有一个自然规律,二维世界被此点阵所确定下的所有距离为一米的点地区很不稳定,未来将会变成“黑洞”,所以大家建造房屋要避开这些点。直到有一天,枪手心情不好,向这个二维世界胡乱开枪,造成了二维世界的惨剧。2.3.1.1.2农场主的鸡。农场主养了一群鸡,每天早上定时打铃,把鸡赶出来喂食。日复一日,鸡中的科学家声称,在鸡的世界中有一个自然规律,每天早上的一个特定时间,会有铃响,而且会有食物吃。规律运行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农场主打铃后,把出来准备吃食物的鸡
12、装上了车,送进了屠宰场。2.3.1.1.3构成本质的本源可为多样,不可知,真理只能近似 2.3.1.1.3.1高等数学,以直代曲 2.3.1.1.3.2中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同样解释一般事物,但本源一个简单且确定,一个复杂且有近似 2.3.1.1.3.3易经、周期、预言的本质 2.3.1.1.3.4高等数学只对特殊问题的研究,由于问题过于复杂,无法展开到一般 2.3.1.1.3.5格式塔转换 经典人脸花瓶线条图 2.3.1.1.3.5.1外虚内有,将线条围成的外部看做虚空,线条围成的内部看做实在,即为一花瓶 2.3.1.1.3.5.2外有内虚,将线条围成的内部看做虚空,线条围成的外部看做实在,即为
13、两张人脸 2.3.1.1.3.5.3空虚实有,将没有作画的空白部分看做虚空,作画的线条看做实在,即为简单无涵义的线条 2.3.1.2人作为有限的物质实体,内存有限,容量有限,接受刺激范围有限,理解深度有限。人类有限的脑容量(神经元数量有限),有限的感觉方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有限的感觉范围(可见光波波长范围,声波波长范围等等),有限的理性逻辑(感性干扰),有限的交流能力(不完善的语言系统),得出人类主体对客体表象的信息获取无法完全,而客体运动的表象背后的动力更是人类主体无法感知的,所以人类认知只有靠经验获取,并加以抽象为理论,并通过不同经验、不同理论思维方式的结合,加以想象,发展新的理
14、论。最终人类只有通过原初不完整的经验所演绎出的理论模型去模拟客体可观测到的表象背后的动力, 2.3.1.3重要推论:人类追求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幸福总是夹杂着幻想)2.3.1.4事物的本质 2.3.1.4.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疏漏,割裂了事物联系 2.3.1.4.2一物为本连续贯穿事件,二物在表象的辩证作用 2.3.1.4.2.1学科发展趋势,互相交叉,弥补原先被割裂的连续状态 2.3.1.4.3抓住本质实为化归,其本质在于是否对要解决的问题有意义 2.3.1.4.3.1不同范围的化归,导致理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但都无法完全解释 2.3.1.4.3.2化归的歧化2.3.1.4.3.
15、2.1以简单假设为基石,构建学科基础,进而演绎发展2.3.1.4.3.2.2演绎程度非常复杂,不如重建新的学科,原来构成学科基石的本质假设失去意义.,构建新的有意义的本质2.3.1.4.3.2.2.1物理、化学、生物的研究领域发展和演变2.3.1.4.3.2.2.2每一个理论都有基础,也就是说绝对有理论之外的宇宙,即便是上帝也不例外2.3.1.4.3.2.2.2.1全能的上帝造一块连上帝都举不起来的石头吧 2.3.1.4.3.2.2.2.1.1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全能的上帝造的出来这样的石头 2.3.1.4.3.2.2.2.1.2反驳:上帝可以举起任何石头,但是他可以创造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
16、头,前后矛盾了 2.3.1.4.3.2.2.2.1.3没有错,矛盾了,这种矛盾的存在正是体现上帝全能之处,人类是无法想象的2.3.1.4.3.2.2.2.2请判断我下一句话的真假,“我说的这句话是假话”2.3.1.4.3.2.2.2.3集合论悖论与反证法的谬误。论述:有这样一类集合,他们的元素也是集合,而元素集合没有该集合本身。例如,集合A中,元素为集合A1、A2、An,但是没有集合A。然后把这一类集合都作为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集合B。试用反证法判断,集合B作为元素时是否属于集合B?下面用反证法证明,假设属于的话,那么根据这一类集合的性质可以推出,集合B不属于集合B,因此矛盾了。根据反证法
17、,那么集合B应该不属于B。可是,假设不属于,那么他就符合那一类集合的性质,推出,集合B属于B。矛盾了,根据反证法,那么集合B应该属于B。所以说,反证法错了。反证法的思路是,有一个全集,全集里面只有两个集合,“是”、“非”,如果能证明命题不属于其中一个集合,那么命题就属于剩下一个集合。但是反证法忽略了全集中另一个集合,“既不是是也不是非”,这道题,反证法就错在这,该命题属于这第三个集合。而这个“既不是是也不是非”的例子即是引爆第三次数学危机的集合论悖论。2.3.1.5事物的周期理论 2.3.1.5.1事物发展的最简单轨迹为生、死 2.3.1.5.2生存的本质,是外部环境资源条件的适合,发展的本质
18、是消耗外部环境资源,消耗到一定程度将遭遇发展瓶颈,事物将通过继续消耗资源来突破瓶颈,体现为中期调整,一旦突破瓶颈,则意味着找到了新的外部环境资源,进入新的发展通道,如无法突破,则进入消极萎缩,谋求生存,遭遇发展瓶颈后,再次被迫削减自己,谋求生存,最终走向死亡。 2.3.1.5.3事物发展的复杂轨迹,则为以发展、遭遇瓶颈、突破瓶颈继续发展的上升通道,和遭遇瓶颈,无法突破瓶颈,被迫削减自己、苟延馋喘、遭遇瓶颈的下行通道为基础的,反复交织的发展轨迹。其本质亦可以看做,“使用外部环境资源顺畅和使用外部资源受阻”的上升通道与“通过继续消耗仅存资源主动寻找到新资源和无法找到新资源而被迫削减自身延长资源消耗
19、时间”的下行通道相交织。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的交织,形成周期。 2.3.1.5.4由此可见,周期的时间范围是不定的。中期调整时间的长短与其后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的力度并无必然关系,力度大小取决于是否能够找到充足的新外部环境资源。 2.3.1.5.5寻找新的外部环境资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耗旧环境资源、改变自身去发现新环境资源,即发生质变,如商业文明的历史大翻盘,如个体延续生命;一种是维持自身、消耗旧环境资源去发现新环境资源,此种常见于当外部环境为人类心理时,改变环境,或当外部环境为自然时,发现环境中的新资源,不过也可以将改变人类心理理解成发现人类心理环境的新资源。2.3.1.5.6这两种方式深究其
20、里,深层次的本质亦是想通的。所谓改变自身,只不过是以一物为本的持续量变,和人类主观观察分类而导致的所谓质变,承载此物的深层次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如主流商业文明从不同国度的转换,不同制度的转换,始终没有脱离货币交易制度,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货币的资本形态。也就是说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中国等国的所谓周期,只不过是从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大周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周期,只不过是从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周期。各简单生命体、复杂生命体的物种存亡周期,只不过是从属于宇宙规律发展的大周期,其本质是生命,再究其里,则是服从宇宙规律的物质。2.3.1.5.7
21、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和社会分工的非普遍性,产生平民与精英对立,使得即便发生全球性资本事件,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受平阶层民拖累,在社会自然发展情况下不可能产生。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如无高科技的突破,在太阳系系统内见顶后,除非发生一定的自然剧变,否则人类社会将以资本主义社会形式进入大的下行通道,不断萎缩。而偶然符合条件的自然剧变如果能够大量削减平民阶层,则有可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理性面对资源稀缺做出的自律选择,但依旧无法摆脱萎缩宿命。2.3.1.5.8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则是全体人类不再过分从属于自然,而从属于非自然的某一物,或是权力资本,或是资本,或是资源资本,或是其它现在无法预见的事
22、物。在下行通道中的人类社会,无论采取严格自律、匀速消耗资源的共产主义社会台阶式向下,还是采取放纵、减速消耗资源的资本主义连续性向下,都各有利弊,但最终无法摆脱死亡命运。2.3.1.5.8.1一千年中世纪的盘整,涤荡出比重微小但数量众多、强有力的知识精英,在文艺复兴时期引领社会爆炸性增长 2.3.1.6分析事物的方法 2.3.1.6.1从实施主体考察,主体之为主体的环境前提,主体的属性,主体的动力,主体的目标 2.3.1.6.2从实施客体考察,客体之为客体的环境前提,客体的属性 2.3.1.6.3从主体客体的联系途径考察 2.3.1.7事物的存在不可知,而人类只能缺陷地感知,产生了事物的属性和本
23、质 2.3.1.7.1物理规律和物质 2.3.1.7.2意识与肉体 2.3.1.7.3真理内核与各种下的定义 2.3.1.7.4概念的创造意义在于分类,包括同类事物的细分,要精确其界限,需要借助多个概念交集。如,天地乃宇宙之乾坤。 2.3.1.8人类认知的途径 2.3.1.8.1君子于学,当以己之力听其名,见其形,仿其法,会其体,察其道,宽其域,精其里,存其义,知其弊,然后并入己学。 2.3.1.8.2人类做学问,首先要听说过它的概念,从主观考察分类的角度见过它的形态,身体力行仿效它的做法,体会它的全貌,从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智慧找到它的道理,通过拓展范围、精细研究的方式推进它的理论,并将它留
24、在脑海中,如果自己的学习领域足够广泛,可以找出它的弊端,这样做后,才可以将它吸收在自己的体系中。 2.3.1.8.3认知是在多个非独立维度下,多方向连续性扩展,包括知识点的深化和结合,过程不可超越,不必超越 2.2.1.8.4论盲目功利主义下理性的机会主义性质以及坚韧意志下潜意识的深度广度挖掘2.3.1.8.5对于理论模型来说,先通过假说确定理论规则、内在力量,然后再进行复杂演绎,就像康威生命游戏一样,到最后复杂到一定程度,从而和现实世界比较,可以在模型内部全面系统的认识事物,包括通过与现实比较而确认的错误认识。 2.3.1.8.5.1利用考试材料熟悉、重新全面审视某一学科,但不死记无用的、死
25、扣小角落、参加考试2.3.1.8.6语言是存在的家。.2.3.1.8.6.1由于人类个体记忆有限,需要对自己的灵感进行记录,此时需要用到语言来描述“自我感知真理”,下次翻阅至此时,可以通过对自己语言的还原得到当初的灵感,但随着自己思想的改变,已有一些经验上、细节上的偏差,但总的方向不会变,因为自己理解当时自己的思维方式。当该个体与其他个体辩论时,则不得不考虑使用大家都懂的语言来描述“自我感知真理”,而由于理解的偏差,需要该个体不断举例、不断澄清,来引导对方理解自己思维方式下的“自我感知真理”。而人类个体寿命有限,对于该个体来说,记录下自己思想的方式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于文献之中。后人研读这些语言
26、,只能将其放在当时时代的语境语义中理解,而无法精确到该个体。从而导致通过文献所还原的该个体的思想与原个体思想产生许多偏差。在以书面语言为正式语言的现代社会,许多重要的、积累性的思想都是以语言方式存在,而非以说话的人存在。对于某一主体而言,其他存在者的存在很大程度依托于对其语言的还原,从而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越粗浅、常见的现象,语言越是作为工具在使用,而越是深刻、越是本源的东西,语言则干扰了人类的认知,成为存在的家。 2.3.1.8.6.2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通过“语言是存在的家”推出使用怎样的语言,决定了此人的思考方式,进一步得出语言优势论。他们认为数学语言拥有逻辑演绎性,作为宇宙通用语言存在
27、,英语拥有清晰直白性,作为地球通用语言存在,有助于完善明晰的法律制度和产权制度,从而有发达的经济。而汉语则为劣等语言,含糊不清,话中有话,属于肮脏的人类政治语言,容易滋生全民性腐败。从而在理论上鼓吹中国人放弃本土文化。 2.3.1.8.6.3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将对“语言是存在的家”的哲学上的原始思考目的“靠记录工具语言理解存在者”,误解为社会学中的“使用怎样的语言,决定怎样的思考方式”。而其推论语言优势论,则将仍处于原初区域文明的中国与现代文明的西方作比较,而当年处于原初区域文明的西方同样是不堪入目。现在的西方文明只是借助了现代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建立了现代文明,而中国目前仍被排斥在科学教育
28、之外。其目的则是断章取义大师的话语,达到其政治目的。 2.3.1.9量变质变理论和事物本质的论述。物质第一性的宇宙,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客观性,而在人类意识出现后,这种意识通过实践去思考宇宙而得到的见解或规律,必然要与人类自身的角度联系在一起,即便有时人类宣称他们的见解或规律是“客观”的。即便有时带着这种无意识的主观,我们的讨论依旧是力求最大程度的客观,但是为了便于理解,则需联系实际事例进行论述,而其客观性体现于最大限度的去除次要问题,把握主要问题,从特殊事物中提炼出一般性。首先对于质变和量变要进行说明。首先要认清本质,本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人类的实践活动能够触及的范围内对人类有意义的那一层
29、物质及其联系,由这一层本质确定了在其之上的所有属性及其变化。也就是说广义来说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最根本的基础是物质以及基本物质的运动规律,但是生物学家在研究细胞时,绝不会考虑到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因为讨论到那一层已经没有意义了,而往往通过实践研究细胞及其内部组成部分的属性,再创立一套理论,试图将其囊括,并在以后不断修正甚至推翻建立新的理论,力求完善。而社会学家连细胞都不考虑,直接是通过实践对社会及人个体本身进行认知,再来创立、完善理论。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说,本质不够“客观”,显然与人类的意识所选取的角度相关。而且本质不可能追求完全的唯物,否则脱离了对于人类的意义,将会被斥责为机械唯物主义论,比如仅
30、凭现有人类的科技,社会学家不可能通过研究组成人的粒子的物理运动来推导此人的意识运动,所以必须要人为的对本质进行尽量客观的筛选。而马克思唯物主义正是与人类自身紧密结合,剔除了对人类无意义的本质讨论。有了人类意识所选取的角度,那么本质将是有对于人类最有意义、最能抓住主要矛盾的那一层物质及其联系,是人为选择的,并且那一层物质与联系也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对于社会阶段的划分,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在研究社会科学问题中便于人类在宏观上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把握是宏大的,马克思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驾驭如此大的根本的理论,而到现在
31、,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本质矛盾发生改变,金融的兴起,以及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等等,迫切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但不是每一个后继者都可以在马克思的基础上进行很系统的细致的发挥。好比人类在研究一个分子,马克思本人研究出了原子物理运动规律,但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模模糊糊的通过这种物理运动规律推演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总体的运动规律,即化学规律,而另一派的研究者干脆从实证出发,先收集分子的性质,直接创立理论,而当这个分子组合后形成了生命,作为这个生命体,它的行为更加脱离了原子的物理规律,马克思主义者变得束手无策,无法进行延续性研究。而另一派研究者继续从实证出发,收集生命体的性质,创建理论。虽然他们的理论还
32、不完善,读完他们的理论也没有像在19世纪历史背景下读完资本论那样豁然开朗,但是他们丰富的研究已经抢占了人们对于这些事物的话语系统,马克思主义几乎被挤出了现代经济学的话语系统,这便是现在流行的“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本质。(事实上,非马克思主义的有很多流派,是多元化的)回到质变和量变,当我们认清本质是人类意识的尽量客观选取的,那么质变和量变的关系需要重新表述。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这一量到底是什么质的量,质又是哪一层次的质?显然,质不是本质,是人们为了便于研究而进行的分类,是一种亚结构,这种亚结构主观性更强。比如水的三态,对于人类的认知来说,分为水蒸气、液态水、冰,是最好不过的了,这种质变就是一种
33、亚结构。而它的量变,乍一看来时温度的变化,密度的变化,追求其本质,则是水分子平均能量的变化。水分子平均能量的降低使得运动激烈度降低,从而水分子之间距离降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降低,水的体积缩小,水从气态变为固态,也就是说,由于本质的量变,导致了质的变化。本质的量变具有连续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介于冰与水之间的冰水混合物,有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当80%冰和20%水时,我们把它视作冰,当有80%水和20%,我们把它视作水。尽管任何社会都无法清除它上一阶段的遗毒和下一阶段的萌芽,在一般情况下遇到的冰总带了那么一点水,水总是要带一点水蒸气,也就是说,我们抓住主
34、要矛盾人为进行质的分类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决不能因此得出质变具有间断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抓住主要矛盾的做法,使得冰水混合物中,冰的含量从1%增加到99%的过程中,含量低于20%的冰被当做了水,含量高于80%的冰被当做了冰,使得中间过程显得很短暂。事实上没有完全的冰,也没有完全的水,本质的量变是一贯连续的,质变仅是人类的意识的尽量客观的分割,而非物质本身质的间断,而不包含在本质内的一些杂质往往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从中产生新的主要矛盾、新的本质。本质似乎与辩证法相违背,没有辩证矛盾的另一面,但是不管怎样的本质,都有其历史或自然背景条件。在这种背景下,本质就会发展,冲破历史或自然的背景条件,而现有的历
35、史或自然背景条件下本质的发展受其约束,我们之所以认定本质是根本动力,而历史或自然背景条件只是由本质影响外部历史或自然环境而塑造的,如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样,其原因在于,我们假定容纳本质的事物是延续它刚出现那一刻的、不断发展的活力,而当历史或自然背景也根本性转变时,该事务则是毁灭,而非发展。 第二节 博弈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3.2.1博弈环境2.3.2.1.1信息获取2.3.2.1.1不变信息,固定的自然事件与人类、社会习惯2.3.2.1.2可变信息,随博弈进展而改变的人类、社会策略2.3.2.1.3不可知信息,超出控制范围的自然事件 2.3.2.1.2空间条件,小中大范围 2
36、.3.2.1.3时间跨度,短中长期 2.3.2.2博弈策略,选定有意义的环境范围 2.3.2.2.1根据不变信息,最优选择 2.3.2.2.1根据可变信息,最优选择,应对选择(心理较量) 2.3.2.2.3根据不可知信息2.3.2.2.3.1常规期望选择2.3.2.2.3.2非常规反期望选择,心理较量2.3.2.2.3.3赌博选择,孤注一掷,背水一战 2.3.2.3大范围长期博弈中,因可变信息作用锐减,或其他不变信息占主导地位的博弈中,若忽略不可知信息,故有凡事业之求成,全在于未着手开办以前。一开办而成败之局已决定,不可复变矣 2.3.2.4应用 2.3.2.4.1empora card 5张
37、对5张 2.3.2.4.1.1赔率并不像电影说的那样是1:10,而是1:5,前提是每一张牌出的概率相等 2.3.2.4.1.2对游戏双方加入风险偏好a、b两个参数后,a与b差值的绝对值越大,赔率越大,或者说,游戏时,皇帝一方需尽量与奴隶风险偏好拉开差距,而奴隶则应尽力去贴近皇帝的风险偏好第三篇 人类社会第六章 社会发展和控制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 3.3.1.1由人和各种社会关系组成 3.3.1.2社会的源动力,由人类兽性中趋利避害的社会化形成的对幸福的追求 3.3.1.2.1由于认识不完全,幸福是夹杂着幻想的,实际所追求与理想所追求有差别 3.3.1.2.2例如对幸福的追求,异化为对生存追求,对
38、地位追求,进一步异化对财富、权利追求,进一步异化为对金钱追求 3.3.1.2.3现实与理想或追求精确度的差别大小由个体认知水平决定 3.3.1.2.4论述:那么人类历史的最深层的本质是什么?个人认为是人性。首先我们来分析人性的本质。探讨作为人类历史本质的人性,首先要跳出社会的框框,放在自然界中研究。人类之所以会存活下来,必须趋利避害、有求生的本能,因为,若不趋利避害,将会在自然界中承受过多伤害,最终种类灭绝。被自然选择下来的人类在社会的发展中必然会出现以趋利避害为基础的,对安全和幸福的追求,并由此衍生出对美、权力、财富、未知的追求。这是人类的普遍追求,这便是人类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
39、生产力会不断发展,并且先进的生产力终将代替落后的生产力。即便上层建筑有再多的阻挠,历史证明,不是从上层建筑的内部进行改革,就是底层人民爆发革命重新建立一个新世界,人类的这股动力是永不停息的。而这种贴近本能的意识,会在后天的社会教育中进行发展和限制,既可能朝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道德标准得到发展,也可能走歪道,而在思想运动中,这种意识上的限制将会体现的更明显,但如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样,对幸福的追求是根本的动力,而意识限制的例子比如革命战争年代的顽固派和当代的封建意识残留的官僚。但是,会不会出现不追求幸福的时候呢?比如当人类经历灾变,自然资源枯竭,生产力被迫倒退而残留的后代,个个饱读历史,
40、发现已经发展无望,追求幸福的信仰正随着现实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时,人类将会放弃,此时人类历史的能够体现时代意义的最深层本质将不再是追求幸福。人类逃避,消极避世,自杀,而逃避苦难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追求幸福,但此时,人类的实践活动开始宣告了人类的灭亡,其本质只能从比人性更深层来考虑,这就完全脱离人的意义,进入了自然环境的背景下的单纯生命存亡的活动范畴,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本质的变化不予考虑。 3.3.1.2.5论述: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由于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即人类追求幸福、趋利避害的天性与幸福目标异化之间的矛盾。人类追求幸福、趋利避害的天性由历史所决定。因为不趋利避害的生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生存下
41、来。而幸福目标异化,是因为人自身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局限,导致在为追求幸福而制定并追求具体目标的过程中使得其反。例如为了追求幸福提高生产力,拼命赚钱、谋权,最后发现自己并不幸福,然后又会继续寻找实现幸福的具体目标。而现阶段贫富极端分化数千年的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幸福基础便是物质基础,即生产力的发展。 3.3.1.3人类社会的存在依赖于对物的有效运作,而有效运作则必定包含重复,从而使得部分人走向物化,失去先天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沦为平民。而由于对经验连续性的无知,以及现实中对知识划分学科以划界,从而隔断知识之间联系性,增加知识获取障碍(如各种术语),最终打击平民后天通过自由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动机
42、。而平民的存在留下了通过社会控制获利的漏洞,从而必须有人从事生产工作和社会控制(愚民、人为生产力低下),造成社会群体由多数认知水平低下的平民和少数认知水平高的精英组成。 第二节 社会的发展 3.1.2.1借助源动力,对幸福的追求,确立相近的信念或价值观 3.1.2.2将源动力具体分工细化,形成组织,具有极强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具体由主要矛盾推动,但随着自然历史环境变化,主次矛盾同样变化 3.1.2.2.1党组 3.1.2.2.2价格对经济的锚作用 3.1.2.3将常见博弈能够制度化的制度化确定下来,明确游戏规则,减少交易成本,使得边际潜在交易者参与交易,扩大整个社会的发展范围 3.1.2.4建立
43、新制度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各方利益,权衡利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3.1.2.5将生产经验归类,系统的积累下来,以此归纳总结和教育下一代,从而实现社会科技稳步的增长,提高生产力 3.1.2.5.1语言和可记录的文字为此奠定了基础,故有仓颉造字鬼哭神泣一说 3.1.2.5.2记录语言的载体的发展,如造纸技术的发展使得记录信息成本大为降低,复写纸、标准化格式、打字机、档案橱柜、邮政服务使得记录信息精确、快速、可复制、可查询、快速交流,包括而后的电脑、互联网的诞生,使得信息的记录、交流以至于创新变得十分方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 3.1.2.6社会规则与超脱社会之外的自然之间的矛盾,社会中期理性选择,
44、对未知自然事件的应急预案 3.1.2.7个体差异造成的矛盾,平民与精英的终极矛盾,精英向平民的表面妥协 3.1.2.7.1缓解矛盾的途径一:在资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不危及生存的情况下,在精英圈中形成保护平民的基本价值观,领导平时训练有素的平民保护其他平民。 3.1.2.7.2缓解矛盾的途径二:全面民主与自由,个人理性。物竞天择,公平竞争,让平民输的较为心服 3.1.2.7.3终极矛盾无法化解:一旦资源紧缺危及生存,部分平民转化为暴民,加剧社会混乱与衰落第三节 社会的控制 3.1.3.1社会控制原理 3.1.3.1.1扩张型组织中的最大笨蛋原理 3.1.3.1.2对异化的幸福追求的动力输出 3.
45、1.3.1.2.1创造信仰 3.1.3.1.2.2偷换概念 3.1.3.1.3对目标的异化,掠取资源 3.1.3.1.3.1民主与富强 3.1.3.1.3.2GDP与富强,异化的选择,分数与教育水平 3.1.3.1.3.3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 3.1.3.1.3.4圣人之为圣 3.1.3.1.3.4.1尧舜禹与诸子百家 3.1.3.1.3.4.2孔子、孟子、汉儒、宋儒 3.1.3.1.3.4.3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3.1.3.1.3.4.4现代学术权威 3.1.3.1.3.5精神生活与文化娱乐生活,现实中则充斥着文化作品的低水平重复和刻意低水平浅层次导向 3.1.3.1.4舆论与学术导向 3.1
46、.3.1.4.1正面宣传,价值输出,占据学术制高点,煽动组织内部抵制与反抗 3.1.3.1.4.2掩盖沉默,湮灭事实,或者故作掩盖,从而达到未知恐惧,夸大自身力量,震慑对方的效果 3.1.3.1.4.3反向宣传,批判某一观点,提出另一观点,实则支持其本质 3.1.3.1.4.4终极力量实证违背了逻辑的学术观点 3.1.3.1.4.5十句真话夹杂一句假话,严密推理的亮点不能说明整套理论的每处细节正确 3.1.3.1.4.6利用当局美化历史作为论据,将过去与现在对比,造成反差,从而得出结论,误导大众 3.1.3.1.4.7追赶猎物,宰杀向左逃生的动物,留下向右的道路,埋藏更大的陷阱,虽然可能有第三
47、条道路,但是,没有向右的道路那么多动物,那么安全,那么清晰可见,那么不用费心思寻找,那么不冒风险,于是懒惰地跟风,去了右边。并且第三条道路不是想当然的中间道路(同样是因为思维懒惰),而是某些漏洞,某些另辟蹊径。 3.1.3.1.5.8在对手信息匮乏的情况下,奖赏对手的错误做法,满足对手当前需求,激发更进一步的欲望,让他去进一步冒险,最终惹来倾覆之祸 3.1.3.1.5.9当代微观社会科学,如资产定价理论的作用么。理论研究者通过研究对象得出理论,接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象接受了理论,使得理论研究者的理论越来越可靠,最后颠覆性的改变了环境。 3.1.3.1.5媒体舆论,有影响力的人物、报刊、杂志塑造出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