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1 ,大小:265.50KB ,
资源ID:701447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0144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怀化市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doc)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怀化市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doc

1、怀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甩开膀子抓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繁荣兴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一、综合 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GDP)为334.07亿元,增长11.6,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超过年初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4亿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

2、为7359元,增长10.6。 国民经济主要结构不断改善。2006年我市城市化率为31.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28.4,提高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2.5、32.7和44.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 物价走势稳中趋涨。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3%,其中服务项目类指数102.0%,食品类指数104.4%,烟酒类指数101.9%,衣着类指数100.9%,家庭设备用品类指数100.4%,医疗保健类指数101.0%,交通和通讯工具类指数101.4%,居住类指数106.2%。零售物价指

3、数为102.2%,其中食品类指数104.3%,衣着类指数101.1%,家电类指数97.8%,日用品类100.5%,体育娱乐用品类100.4%,燃料类111.9%,建筑材料类106.0%。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据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0.93亿元,增长1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60.76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74.62亿元,增长13.2。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41.16亿元,增长42.9;实缴税金9.9亿元,增长24.1;从业人员117.65万人,增

4、长1.2。 为民办实事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全面完成省政府“8件实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新增企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9.8万人,财政安排“低保”资金1417万元;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6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60所、乡镇卫生院75所、乡镇敬老院23所;解决农村1.37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口;解决321个行政村通讯问题,“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 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79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92件,办复率均达100。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行政行为逐步规范。加强“五五

5、”普法工作,全民法制观念增强。加快社区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强化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共突发应急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平安怀化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特别是工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步伐不快,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影响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较为突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乏力;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业基础不断增强,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全面

6、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8273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5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试点工作全面铺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粮食、畜禽水产、中药材、果蔬茶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不断壮大,有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省级9家、市级6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89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市在外务工人员约75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约45亿元。 农业经济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47亿元,增长5.5;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5.14亿元,增长5.5。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38.25千公顷,增长1.4;粮食总产量177.2万吨,比上年增加

7、6.94万吨,增长4.1;棉花产量0.17万吨,增长1.0%;油料产量11.24万吨,增长7.5%;茶叶产量0.15万吨,增长4.4;水果产量79.3万吨,增长17.4;蔬菜产量134.72万吨,增长4.9;中药材产量5.72万吨,增长2.8。 畜牧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出栏生猪387.82万头,增长1.2;出栏牛19.73万头,增长7.1;出栏羊69.2万只,增长1.3;出笼家禽4618.19万羽,增长6.5;水产品产量.18万吨,增长6.7。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总投资1.7亿元,完成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建设17.9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完成速生丰产林建设30.89万亩;投入各

8、类建设资金1.64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1万处,大修小型水库72座,完成小流域治理12条,面积71平方公里;完成农网改造投资1795万元,农网改造入户率达到74.3;投入4100万元,新建沼气池1.5万口;投资2429万元,完成673个自然村和70个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增农村固定电话5.6万门,新增移动电话3.4万户;投资4060万元,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60所,改扩建校舍7.3万平方米;投资2694万元,改造卫生院75所。 扶贫开发事业成效较好。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86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700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2000万元,全市贫困人口下

9、降到42.1万人,减少贫困人口5.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4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791元,增加106元。 三、工业 工业产值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4.87亿元,增长16.2,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79.32亿元,增长18。规模工业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26.15亿元,增长9.2%;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5.97亿元,增长7.5%。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培育壮大电力、林产、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矿业、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7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6.47亿元,增长16.8。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进展,新入园企业41家,其

10、中怀化工业园入园项目16个;湘西地区开发51个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发展后劲增强。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未含大电网部分,下同)4.66亿元,增长3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04亿元,增长6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637万元,下降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3621万元,下降16%;完成利税总额11.56亿元,增长4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税总额4.79亿元,增长5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原煤产量110.04万吨,增长21.4;中成药5915吨,增长553;大米8.63万吨,增长57.3;配混合饲料13.04

11、万吨,增长439.9;布7948万米,增长25;人造板51.63万立方米,增长42.5;机制纸8.79万吨,增长31.7;塑料制品1.43万吨,增长69.9;水泥427.26万吨,增长43.8;日用陶瓷5886万件,增长10.5;发电量85.7亿千瓦时,增长0.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41亿元,增长29.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4.02亿元,增长32.4;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53;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12.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4.12亿元,增长47.9;更新改造投资27.4亿

12、元,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12.5亿元,增长38.5。 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怀化火车站站房改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省道221乐安铺至通道建成通车,国道319文明样板路改造基本完成,以雪峰山隧道贯通为标志、邵怀和怀新高速公路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常吉高速及邵怀高速溆浦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张沅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县到乡镇公路350公里,完成通达通畅工程166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场81个。城区4条主次干道路面改造、杆线下地工程基本完成,44条背街小巷路面硬化工程全面竣工,天星东路路基初步完工,绕城线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重点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中,托口水电站本年完成投资3.88亿元,

13、怀新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2亿元,泰格林纸40万吨纸浆项目完成投资3.25亿元,大洑潭水电站完成投资5.79亿元,铜湾水电站完成投资5.45亿元,清水塘水电站完成投资2.4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显著。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为34.1%。全年新增铅锌选矿能力14.6万吨,锌冶炼能力1.48万吨,新增学生席位1.25万个,新增学校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新增移动通信基站33个。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22亿元,增长6.6;房屋施工面积254.5万平方米,下降5.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55.5万平方米,下降7.3;房屋竣工面积56.1万平方米,下降43.7,其中住宅竣工

14、面积31.4万平方米,下降48.3。 五、贸易、商务和旅游 社会消费强劲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07亿元,增长15,其中市零售额37.32亿元,增长17.4;县零售额38.52亿元,增长15.7;县以下零售额37.24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3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16.84亿元,增长14.9。 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378万美元,下降31.7,其中进口64万美元,下降58.7;出口2314万美元,下降30.4。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1个,合同利用外资6474万美元,增长65.5;实际使用外资1915万美元,增长

15、1.1。全市引进内资项目489个,实际利用内资70.99亿元,增长33.8。 旅游工作开创新局面。主办了首届中国(洪江)雪峰山全国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50多家新闻媒体对我市旅游资源作了一次全面推介。参加了郑州、成都、长沙、宁波旅游产品(项目)推介洽谈会,重点与广州、武汉、重庆旅游界加强了联系,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长株潭、广东、广西地区游客大幅度增加。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2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6亿元,分别增长12和21。 六、交通、邮政和通信 客货运输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34.74亿元,增长8.9。完成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部分,下同)26.12亿吨,

16、增长1.9;完成旅客周转量25.88亿人公里,增长11.5。 邮电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9.7;电信业务总量18.13亿元,增长2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6.96万户,增长6.8%;移动电话用户63.32万户,增长17.5%;国际互联网用户8.68万户,增长26.2%。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4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0.66部/百户,互联网普及率为0.15户/百户。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20.6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3亿元,分别增长19.9和22.9,增幅分别提高4.1个和8.1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速分别

17、高8.3和11.3个百分点。此外,完成上划所得税2.07亿元,增长16.6;上划中央“两税”5.01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2和4.1%,各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9.4亿元,增长27.8。 金融机构实力稳步提升。2006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0.34亿元,比年初增长18.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7.9亿元,增长18.6;居民存款余额243.33亿元,增长16.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73.41亿元,增长14.3。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余额为83.32亿元,增长13.6;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8.79亿元,增长15.1

18、。从贷款结构来看,工业贷款余额12.6亿元,增长2.3;商业贷款余额17.0亿元,增长0.7;消费信贷贷款余额7.98亿元,下降24.9。 证券市场成交急剧放大。全年证券交易成交额58.43亿元,增长207.9。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38亿元,增长2.9;保险业务支出3.2亿元,增长21.7。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市实施了“室内空气净化除菌剂的研究及开发”、“三系杂交水稻亲本提纯复壮的研究与开发”、“电子节能无级控制技术模式研究”等高新技术发展引导资金项目,3家企业、6个产品分别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27

19、.39亿元,上交税金1.27亿元,分别增长21.1和46.9。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98通过省级鉴定,奥优15、奥两优90和奥优136通过南方稻区国家级生产试验,选育“怀2A”、“怀3A”、“奥龙IS”等4个新的不育系,其中水稻淡黄叶突变体黄化标810S的发现具有原创性,居国际领先水平。组织、主持科技成果评价并登记科技成果24项,评定2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2697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56所,普通中学381所,小学1114所,小学教学点926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212所。2006年在校学生数67.

20、47万人,拥有专任教师4.18万人,招生人数21.06万人,毕业生数19.25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为99.9%,小学升初中率99.51%,初中升高中率97.55%;小学辍学率为0.44%,初中辍学率为1.9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物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个。新增芷江受降纪念馆、洪江古商城、会同高椅古民居、通道坪坦风雨桥、洪江高庙遗址等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使我市国保单位达9个,省保单位达29个。考古发掘获得重大突破,洪江高庙遗址考古发现在全国2005年度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中排名第2。全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

21、遗产名录公布,我市有靖州苗族歌鼟、辰溪辰河高腔、溆浦辰河目连戏、新晃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等5项入围,溆浦辰河目连戏还入选了湖南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名单。全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公布,我市又有15项入围。金鹰文化大厦裙楼展厅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主楼即将封顶。怀化市图书文博中心建设已正式启动,印刷科技园的建设报告已得到省新闻出版局的批复同意。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速。“村村通”工作圆满完成,县乡联网进度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展顺利。全市广播电视台11座,电台和电视台分别为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9座,发射功率26.3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7座,发射功率27.9千瓦;广播综合

22、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0.06万户,增加1.6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5400公里,增加316公里;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7.06万小时;全年制作广播节目时间0.77万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28万小时。 卫生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八件实事”项目的7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部竣工,芷江、中方和会同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62.2万人,参合率为72.3。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66个,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329个,采供血机构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

23、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所13个,实有床位1.23万张,卫生工作人员1.55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3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3518人,执业助理医师1794人,注册护士3500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06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62张。 体育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中,我市选派的射击运动员朱美,获得双向飞碟射击银牌,并获得团体金牌。我市派出183名运动员参加省十运会,参加了游泳、皮划艇、射击、跆拳道、举重、摔跤等13个项目,获得40.5枚金牌、36枚银牌、26.5枚铜牌,总分1493.75分,打破2项全省记录,金牌位居全省第9。体育中心完成了主体育场的施工图初步设计及主体钻探工

24、作。大力开展社区体育、乡镇体育、学校体育活动,加强“皮划挺、游泳、射击”等重点项目训练基地建设,积极筹备成立体育总会,发挥体育社会团体的作用,完成数千人的国民体质测定工作。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趋缓。依照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末全市在册总人口为50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人,增长0.3;常住人口为454.50万人,增加1.04万人。在册人口分城乡看,市镇人口155.30万人,乡村人口344.70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256.96万人,女性人口243.0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0,死亡率为6.72,自然增长率为6.18,计划生育率为93.53。 城

25、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2元,增长9.8,其中工薪收入5897元,经营净收入568元,转移性收入2178元,财产性收入97元;人均消费支出6255元,增长8.6,其中交通及通信支出509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58元,医疗保健支出331元,衣着支出744元,居住支出603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42辆,拥有电脑25.65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1平方米,使用面积28.78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02元,增长0.4,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192元,工资性收入739元,转移性收入189元;人均现金支出2166元,下降

26、0.5,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18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60.35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7%。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年新增企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9.8万人。全年发放离退休费5.5亿元,养老金发放率100,月人均养老金653.54元,比上年增加107.24元。全市现有城市低保人员9.59万人,新增低保对象1.33万人,取消1.51万人,调整5.3万余户次,财政安排“低保”资金1417万元。全年发放低保金7932万元,较上年增发1058万元,救助118.18万人次,月人均补助67.1元,较上年提高8.7元。全面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19万人享受了金额不等的低保待遇

27、,第四季度发放低保金191.3万元,月人均救助15.2元,比前三季度的农村特困户救助提高了9.2元。全市投入资金908.4万元,完成农村敬老院改扩建23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746人。 十一、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生态示范市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75%。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7.1%。完成了市区绿地现状调查,初步完成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规划及怀黔、怀芷路入城口两边各20米、全长11.1公里绿化林带的规划设计。对照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26项考核指标,其中17项已基本达标,4项达标率在80以上。湘维公司、辰森公司、金石公司、辰州矿

28、业、金大地水泥等7家市级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典型示范企业已挂牌。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85.63万亩,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3个。申报市级绿色矿山4家。 市区三大环保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完成投资4126.5万元,已经完成厂区主体工程的65,截污干管完成30的铺设任务,其中沿河路完成72,太平溪截污干管设计基本完成。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1450万元,已完成一、二期渣场防渗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主厂房已经建成,主要设备基本安装完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加强。对中心城区燃烧散煤锅炉、散煤大灶

29、进行治理,应治理的1吨以上锅炉60台,已治理58台;应治理的1吨以下锅炉79台,已治理47台,应关闭11台,已关闭8台;散煤大灶20台,已取缔2台;城区6条主干道占道经营整顿到位。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规范了户外广告,全面清除“牛皮癣”,完善市区环卫基础设施,清除乱摆乱放灶台152户,完成市区临街建筑物美化亮化工作。创建市级绿色学校39所,创建市级绿色生态小区10个,创建市级绿色医院10家,创建市级绿色宾馆10家、绿色机关40个、绿色家庭260户。 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累计679起,同比减少99起,下降12.7%;死亡257人,减少35人,下降12%。其中交通事故404起

30、,死亡208人;工矿事故17起,死亡30人;建筑事故5起,死亡12人;火灾事故248起,死亡4人;农机事故9起,死亡11人。 注:1、GDP、各产业增加值均为初步统计数。 2、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怀化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区域性“双中心”战略目标,抢抓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湘西地区开发等重大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加快增长、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繁荣兴旺的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

31、GDP)为408.30亿元,增长12.6%,是1987年以来我市最高增长率,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6.3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5.36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6.57亿元,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为8971元,增长12.3%。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6:33.2:43.2。全市城镇化率由上年的31.1%提高到33.1%,工业化率由上年的28.4%提高到29.3%。 物价指数涨幅偏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5.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类指数104.3%,食品类指数114.1%,烟酒类指数103

32、.5%,家庭设备用品类指数102.3%,医疗保健类指数99.9%,交通和通讯工具类指数10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指数100.4%,居住类指数105.1%。零售物价指数为105.0%,其中食品类指数115.1%,饮料和烟酒类指数103.2%,服装类指数99.1%,家电类指数98.2%,日用品类100.3%,体育娱乐用品类100.5%,交通和通信用品类97.0%,燃料类100.2%,建材和五金电料类111.1%。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新建了天星东路、湖天南路等骨干路网,亮化了迎丰路、人民路、红星路等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新修了天星广场等市民休闲设施,启动了太平溪综合治理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场投入使

33、用,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运行。市区建成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648公顷,城市人口增加到42万,城市管理力度加大,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建设有序推进。有3个县城获得国家和省级卫生县城称号,建制镇发展到87个。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全面取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效展开,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以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为重点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大为减少。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城区规划与土地实行高度统一管理,城市综合执法与公用事业管理实现分离,城市建设融资能力大为增强。要素市

34、场不断完善,土地、矿产、技术、产权等交易行为逐步规范。培育资本市场取得突破,辰州矿业成功上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4.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50.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14.8%。 落实“8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全市落实省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23项考核指标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各级人大积极履行立法和监督职责,各级政协和民主党派

35、、工商联积极参政议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审计工作,试行行政问责制,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勤政廉政建设取得实效。大力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村民自治,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国防教育不断深入,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怀化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

36、难和问题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节能减排形势较为严峻;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政府及其部门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91亿元,增长5.1%;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6.37亿元,增长5.2%。全市大宗农产品优质率达到52%,比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28.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总体上进一步提升,粮油、畜禽、木材等大宗

37、农产品特别是名优特新农产品价格涨幅达10%以上;非农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非农收入占52.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5.7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81.52万吨,比上年增产4.3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36.26万亩,油料产量11.69万吨,增长4.0%;棉花播种面积26.1万亩,棉花产量1879吨,增长10.5%;蔬菜播种面积129.08万亩,蔬菜产量147.05万吨,增长9.2%;中药材播种面积15.32万亩,中药材产量5.59万吨;茶园面积8.27万亩,茶叶产量1585吨,增长6.7%;果园面积128.27万亩

38、,水果产量91.21万吨,增长15%。 畜牧业平稳增长。全年出栏生猪396.53万头,增长2.2%;出栏牛20.53万头,增长4.1%;出栏羊66.29万只,下降4.2%;出笼家禽4971.6万羽,增长7.7%。肉类总产量40.25万吨,增长3.9%。 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全市投资1.66亿元,完成水利工程18940处,改造中低产田8.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2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63万亩,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12.33万人。完成县到乡公路改造18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361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390公里,组到户道路硬化184公里。全市共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183万元,完成工业

39、原料林造林面积43.2万亩,新建沼气10180户。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危房改造如期完成年度任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14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教材费。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346.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456.2万元,中央信贷扶贫资金2800万元,农民小额贷款3335.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3754.9万元。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开发、扶贫培训和农村能源建设等四大扶贫开发项目,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达到1876元,比上年增加140元,增幅为8.1%。共有4.08万人脱贫,其中1.16万人解决了基本温饱,2.92万人稳定脱

40、贫,超额完成了确保4万人脱贫的任务。 三、工业 规模工业增长提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7.22亿元,增长22.1%,比上年加快4.1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9.24亿元,增长12.7%。其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7.89亿元,增长31.3%;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23.89亿元,增长9.4%;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4.87亿元,增长15%。 综合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20.59%,比上年提高34.76个百分点。规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2亿元,增长4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3.0%;亏损企业亏损总额7151万元

41、,增长1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6863万元,增长16.3%。实现利税总额16.73亿元,增长53.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23亿元,增长30.8%。 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原煤产量130.74万吨,增长22.8%;大米16.35万吨,增长59.3%;配混合饲料21.16万吨,增长62.3%;人造板75.15万立方米,增长31.9%;机制纸10.22万吨,增长16.4%;水泥460.51万吨,增长7.9%;日用陶瓷6638万件,增长19.7%;发电量110.29亿千瓦时,增长30.9%,其中水电107.60亿千瓦时,增长31.5%;黄金4

42、341千克,增长20.9%;有色金属6.19万吨,增长20.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社会投资增长迅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72亿元,增长30.5%。其中,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74亿元,增长31.5%;农户固定资产投资7.98亿元,增长15.7%。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更新改造投资41.70亿元,增长52.2%;房地产开发投资15.58亿元,增长24.6%。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显著。怀化火车站站房改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站前广场正在改建。邵怀和怀新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完成县到乡镇公路建设459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294公里。芷江机场公路路面安

43、装工程、大伏潭电站首台机组、华中电网有限公司5000伏输变电工程、芷江正和水电公司长泥坪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已经竣工投产。 重点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中,托口水电站本年完成投资5.30亿元,怀新高速公路完成投资7.78亿元,泰格林纸40万吨纸浆项目完成投资8.11亿元,大洑潭水电站完成投资5.07亿元,铜湾水电站完成投资4.10亿元,清水塘水电站完成投资3.39亿元,泰格林纸原料林基地完成投资6.91亿元,20万吨PVA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完成投资5.32亿元。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9亿元,增长11.9。房屋施工面积382.36万平方米,增长50.2,其中住宅施工

44、面积306.97万平方米,增长97.4;房屋竣工面积62.75万平方米,增长1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61万平方米,增长29.3。 五、商务、贸易和旅游 社会消费屡创新高。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33.34亿元,增长17.9%。分地域看,市零售额43.38亿元,增长16.2%;县零售额46.81亿元,增长21.5%;县以下零售额43.16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9.84亿元,增长18.1%;餐饮业零售额20.08亿元,增长19.3%。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3841万美元,增长61.5%。其中,出口2595万美元,增长12.1%;进口1246万美元

45、,增长1846.0%。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2652万美元,增长38.5%;引进境内投资项目230个,到位资金88亿元,增长24%。全年到位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40个,其中过亿元的10个。 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洪江古商城、会同高椅古村分别入选首届“中国十佳古城”、“中国十佳古村”,芷江、通道、新晃入榜“中国最佳旅游休闲县”。成功策划组织了“穿越高速画廊、寻梦古韵怀化千辆自驾车畅游怀化”主题活动,中新社、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30余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引爆了长株潭旅游客源市场。芷江结合20周年县庆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会同举办了粟裕大将

46、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靖州结合20周年县庆活动推出了苗族歌鼟等民族文化精品,沅陵、溆浦举办了国际龙舟大赛和“中国首届屈原文化节”,这一系列活动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8.5万人次,增长22.6%;实现旅游总收入27.3亿元,增长32.4%。 六、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运输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不含铁路部分,下同)35.18亿吨公里,增长34.7%;完成客运周转量27.13亿人公里,增长4.8%。 邮电业务迅猛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23亿元,增长34.2%。其中,完成邮政业务量1.72亿元,增长21.2%;完成电信业务量24.51亿元,增长35.2%

47、。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攀升。全市财政总收入26.43亿元,增长28.3%,比上年加快8.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17.21亿元,增长27.2%,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国税部门入库2.65亿元,增长30.2%;地税部门入库7.36亿元,增长27.1%;财政部门入库7.19亿元,增长26.2%。上划所得税2.68亿元,增长29.6%;上划中央“两税”6.54亿元,增长30.5%。全市财政支出68.92亿元,增长39.5%。 金融运行平稳健康。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98.19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4.86亿元,比年初增长35.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1.47亿元,比年初增长15.7%。各项贷款余额202.51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4.51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商业贷款余额19.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