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足县铁山镇中学 贺吉勇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出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学生如何面对将来激烈的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力应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创造”是指人们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而独特的具有某些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过程,而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机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
2、动,以创造性思想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因此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著名的科学家克菜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造,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然而,数学知识如此丰富的内容却被抽象的概念,干巴巴的定义、定理,空洞的符号,大串的公式,严肃的叙述掩盖了
3、,我们应使教材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兴趣和问题是紧密联系的,浓厚的兴趣可引发问题的提出,因此,教师应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刺激学生对学习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教师不是成为一本数学辞典或一盘录音带,而是让学生从书中感受到真理的生命、智慧、情感和力量。(二)猜想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创造的本质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对人们奉信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
4、是1磅重的10倍”产生质疑。当时有很多人觉得这个青年人真是胆大妄为,竞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后来年仅25岁的数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震惊世界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容更改的真理的谬论。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就要解放思想,做到“四破除”与“五解放”。“四破除”就是要求学生破除对书本、权威、古人和洋人的迷信;“五解放”就是要求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超过老师。例如,初中第一册代数(人教版)P183,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5、,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教学中,我通过实验和具体例子后,采用“引导发现”法,抽学生归纳出性质1时,一名学生举手对书上的结论提出质疑:课本上的叙述显得累赘,应将“同一个数”删去,因为一个单独的数也是整式,我当即肯定了学生的说法,表扬了他那种敢于提出相反意见的精神,这样不仅尊重和鼓励了学生与从不同的观点、疑问并且给予了微小的赞扬和积极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诱发了学生创造动机。(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让学生思维真正活起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利条件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灌”,强调教师知识的权威,而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参与意识,课堂结构呆板,死气沉沉,学生处于条件反射地顺着老师的思路、
6、按老师意图回答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多采用“设问挑疑”形式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过手”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标新立异。例如,初中二年级几何(人教版)P60:3.10基本作图之三(2),经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学了课本上的作图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讨论:你还有哪些方法?经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经过片刻讨论后,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一不同于课本上的一种作法如下:1、以点C为圆心,以大于点C到AB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AB于D、E。
7、2、分别以D和E为圆心,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3、作直线CF。则直线CF就是要求作的直线。 随后我肯定了这种作法的正确性,正当我要进行下面的教学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我还有更简便的作法”。我马上抽学生回答,学生叙述了如下的作法:1、分别以A为圆心AC为半径、以B为圆心BC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2、作直线CF。则直线CF就是要求作的直线。我一惊,这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还能证明呢,于是学生还严密证明了CF垂直于AB。所以我们教学中,还应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之平等地进行思想交流。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8、的训练与培养。(四)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陶冶学生数学情操的有效手段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时代,他的数学老师经常介绍古代数学史、科学家们的轶事,谈及数学界的悬而未决的世界难题,特别是老师介绍著名的世界难题“歌德巴赫猜想”时,他对此问题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这为他后来成为当今世上摘取这颗“数学皇冠”最近的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举办讲座或报告会,其内容包括:数学发展史,数学美育教育,数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科学家为科学事业矢志不渝、忘我献身的事迹,数学解题训练和专题讲座等,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同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介绍我
9、国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使学生了解我为数学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总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提倡“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前人已知的数学知识,虽然在客观上是非创造性的,但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探索活动中,包含了创造性思维因素,这其实质上就是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进行这类活动的能力。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活动是一种较复杂的东西,它需要进取的志趣和努力的热忱。因此,它只能在学生创造性动机已形成基础上展开,如果学生只满足于条件反射地接受教师的“灌”,思维处于被动状态,就难以形成创造性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