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皋市如城小学 一年级语文 教学计划( 2013 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一(2) 班 语文 科 任课教师 陈小烨目 标 要 求1学习习惯。(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2汉语拼音。(1)读准声母、韵母。(2)能准确地拼读。(3)读能说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255个生字。(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9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
2、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4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累的话回答问题。(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5阅读。(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3)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教 学 安 排周次 教 学 内 容备注11222-333444-555666-777888-99910101011111112
3、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a o e2、i u 认一认13、 b p m f4、 d t n l5、 g k h6、 j q x认一认27、 z c s8、 zh ch sh r9、 y w认一认310、 ai ei ui11、 ao ou iu12、 ie e er认一认413、 an en in14、 un n15、 ang eng ing ong认一认5f x识字1识字2识字3练习11、 人有两个宝2、 升国旗3、 江南4、 我叫“神舟号”练习25、 家6、 东方明珠7、 秋姑娘的信8、 看菊花练习3识字4识字5识
4、字6练习49、 大海睡了10、 冰花11、 北风和小鱼12、 怀素写字13、 小河和青草练习6复习教 学 措 施1. 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的精神,明确本册的教学目的,刻苦钻研教材,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上课之前,认真备好课,力争做到精讲多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说话等能力,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就的大事。3.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儿
5、童爱动、爱唱、好奇的心理特点及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事物的认知特点,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采取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汉语拼音。4. 课文教学以朗读和背诵为重点。多读精讲,知道学生把课文正确、读连贯。识字教学在语言环境中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5.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习语文的情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阶段性的特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恰当、丰富、有效的学习语文情境,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6.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藏息相辅”,也就是课内与课外、
6、劳与逸相结合。课内知识固然重要,但课外知识也同等重要,有时发现课外知识的增加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增长,如果课外阅读从一年级抓起,对以后学生的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7.与家长积极沟通,毕竟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在学校的时间也有限,如果家长能在旁边辅助,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以及拼音、识字的认识会有很大帮助。8.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差生,对学生的作业做到面批,热爱关心差生,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他们共同进步。附一:个人教研专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附二:培优补差计划培优名单 补差名单 培优补差措施1、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2、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3、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4、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5、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6、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7、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8、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9、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阅读能力。10、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11、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