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在东林祖庭,我们一道来研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亦是诸位同仁宿世善根福德所致。佛经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净土难信,确是真实不虚的。人身之难得,释尊以盲龟值木来比喻。譬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飘浮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小圆孔。而海中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很快又沉下去。当这只盲龟每一百年伸头一次时,正好就伸进那块漫无边际漂流的木板的圆孔里,其概率之低可想而知,而得人身却比盲龟值木的几率还要低,可见人身难得。难能才可贵,人的生命具有深刻的反省思维与超越的意向,又不乏
2、坚韧的意志力,堪为修道的法器。是故十方三世诸佛都在人道中示现成佛,乃至忉利天人都期望命终能生到南阎浮提,行作沙门。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一期难得的生命,在这一生完成了生脱死究竟成佛之大事。 在这个娑婆堪忍的世间,能遇到佛,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没有生在佛出兴于世的时代,这是善根福德的缺乏。然而庆幸的是,我们还能够生在佛的末法时期,还有闻法、诵经、研教、修行的机缘。能够闻信阿弥陀佛的宏誓大愿,此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之善根,乃是于无量佛所种植善根所致,吾人当生希有难遭之想。佛法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是知行合一的践履,是生命本体性的超越。它让我们了解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生命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3、释尊以大悲愿力示现在这个浊染的世间,说法四十九年,给我们留下三藏十二部的智慧灵文,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指陈生命的目的与意义,其现量证悟境界,是吾辈凡夫心力所不及的境界,超情离见,不可思议。 净土念佛往生法门即是大不可思议之事,而且是跟吾辈众生息息相关。每个关注生命价值的人,都应该了解净土法门。一个人有幸能信受念佛法门,生命就会有一个完美的交待,有一个最殊胜的超越。这一生就像一块跳板,由浊恶至净善,由愚痴到智慧,由凡转圣。而这个跳板亦非无因而有,乃是释迦弥陀两土世尊为我等特设的。佛种从缘生,两土世尊为我等众生提供的念佛往生净土的增上缘,实在是一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稀有因缘。 净土法门
4、乃是阿弥陀佛以同体大慈悲心所兴起的圆顿妙法。无量因缘,旷劫难遇。这一近缘由《佛说无量寿经》而发起。在灵鹫山上,释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豫悦,头顶上放出光明,光中有色,光色中显出十方刹土的景像。当时侍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恭问世尊:“今日世尊现出如是殊妙的瑞相,是我自侍佛以来从未见过的。是不是今日世尊住在最奇特的法里面?是否世尊要为一切众生做智慧的眼睛,导引众生到殊胜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何以现出这样的威神光明?”释尊慈悲而又带奖励性地问阿难:“你刚才问佛的话,是很有智慧见地的。这是出于你自己,还是有天人教你的呢?”阿难禀白:“是我自己眼有所见,心有所感,所以便如此向佛请问,并不是诸天
5、教我的。”佛赞叹阿难:“善哉!善哉!你这一问,功德甚深!你这一问把无上圆顿的净土妙法问出来!这一问的功德胜过供养一四天下的阿罗汉、所有的天人的功德百千万倍,能够救度末法无量无边的众生。汝今谛听,今为汝说。” 阿难恭敬地说:“唯然,愿乐欲闻。”然后释尊追述阿弥陀佛的因地。在过去久远不可思议无央数劫——这个时间就非常之遥远了,超出我们的思维,即便地球所有电脑联网也难以计算出这时间的长度。在这悠长时间之前,有一尊古佛叫定光佛,在这个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定光佛又叫燃灯佛,就是《金刚经》里提到的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向前推次第有五十三尊古佛示现世间,教化众生。直到最后一尊佛就是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
6、佛就是阿弥陀佛的亲教师。这五十三尊古佛的示现昭示:诸佛如来慈愍不舍众生,数数出兴,施以教化,无非欲令一切有情出离生死,共证真常。同时也使我们对宇宙与生命的起源、文明的递进发展等,获得一个新的思维参照系。须知我们这个世间出现过多次高级的文明形态,有过种种的生命在这块土地上生息、修道与成就。考古学家面对远古文物,常会觉得不可思议。有些文物表证其所代表的文明程度远远超过现在人类的文明水准。那些古老的文字与符号,比如“卍”字吉祥符号,在释尊出世前的往古文物中也都发现这个符号。史前文明中任一城邑聚落都有神庙,可见宗教作为文明的源动力,至深且广。五十三尊佛所表证的以先觉觉后觉的形态,就不是一般进化论所能解
7、释的。同时也表明释尊五眼圆明,照见久远之事。在五十三尊古佛出世的时劫内,唯法藏一人能发超世大愿,庄严净土,普摄众生。 世自在王佛示现成佛的那个时代是太平盛世,众生的寿命有四十二劫之长。每尊佛的名号都有内在深刻的意蕴,比如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寂默的意思,牟尼是能仁的意思。寂默能仁是教化众生的二大科目。因为这个世间众生心绪散乱,剧若猿猴,于是便用寂静沉默来对治;这个世间众生大都缺乏仁慈恻隐之心,所以用能仁来对治。寂默乃无量寿,能仁表无量光,无量光寿即是阿弥陀,即是众生本具的性德,也是众生的佛性。是故释迦牟尼佛名号内涵能有效地对治烦恼,开显佛性。世自在王佛的名号亦具甚深含义。世是指五欲六尘的时
8、空态中的众生世界,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时间亦含摄着空间的概念。这尊佛超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制控,于一切法得最胜无伦的大自在,是故称之为王。这尊佛的示现告诉那个时代享乐的众生,应处尘不染,享乐而不贪恋,以般若空慧修行一切善法,便可于世间得大自在,否则难免六道生死轮回。这尊佛的名称向那个时代的众生传递着这样一个教化的信息。 在那个时代,有一个转轮圣王,名世饶王,因闻世自在王佛说法,欢悦愉快,即发无上菩提心,舍去王位,走上出家修行的菩提正道,号曰法藏。法藏比丘才高德尊,意志坚韧,修行精进,心智明哲,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以偈颂赞叹世自在王如来的功德,并向佛前初发无上菩提正愿:“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
9、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众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其大愿中,以“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作眼目。 吾辈众生由业力所感,总是生存在诸种恐惧不安中。美国《人权宣言》将免于恐惧的自由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而恰恰正是这样的人权难以得到保证。当面临解聘下岗的时候,我们会有没饭吃的恐惧;当非典流行时,我们有染疫丧命的恐惧;在道德风气不良的环境中,我们有受骗上当的恐惧;面对漆黑的夜空,我们有对某种神秘力量的恐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作一家公司,有不知何日会破产的恐惧等等。这些恐惧都是建立在一种无法了解不能把握的状态中。种种物质的、感情的、精神的恐惧,令众生苦
10、不堪言。所以,法藏菩萨要为一切恐惧的众生作依怙,惠以安心安慰与安乐。所以他发起这样的大愿之后,就希望世自在王佛为他讲经说法,能够快速成就清净庄严的刹土,令一切众生快速生到这个刹土,快速圆成佛道。当时世自在王佛赞叹法藏菩萨的发愿,肯定地赞许:“一定可以实现大愿!譬如大海的水甚多深广,一个人想用量斗去把海水全部取干,只要有恒心,经过无量劫,最终可以把大海水取尽,得到大海里的妙宝。假使修菩萨道的人,也能这样有恒心,至诚专一地修道,建构净土,经历无量劫,必然也会获得与他所愿求相当的果报。”世自在王佛为法藏菩萨开示至心精进之修行心要后,接着对他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中种种功德,广大严净之相状。其中有净土
11、也有秽土,令法藏菩萨有所选择,撷其精华,摒弃弊陋,用以成就纯净无秽的刹土。 法藏菩萨听佛开示完毕,又承佛威神目睹诸佛刹土,发起更殊胜的大愿。起初是佛给他讲解,讲解时用神通加持让他看到,好像现代的视听教育。然后法藏菩萨自己发起大心,得到了天眼通,自己随时可以睹见他方国土,对他方刹土善恶粗妙诸情状了然于胸。于是法藏菩萨入一寂静处,专志思维,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如何建造超胜妙严的净土,用何方法度尽一切众生。对此法藏菩萨思维了五劫,用五劫的时间思维建构西方净土的蓝图,足证法藏菩萨恭谨的态度,五劫思维的成果即是从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无上智慧心中流现出四十八大愿。 法藏菩萨思维成熟四十
12、八大愿之后,再到世自在王佛所去禀告,绕佛三匝,顶礼佛足,合掌而住,然后白佛言:“世尊!我已经圆满成就,思维摄取诸佛国土所有清净庄严之行门。”世自在王佛便很欢喜地告诉法藏比丘:“汝今应该将你的愿心大意对众宣说,这是最适宜的时候,可使一切人天大众,发起欢喜好乐的心,又可以令一切众生得大依怙,获大安乐。”法藏比丘禀白于佛:“惟愿慈悲俯垂,听我宣说殊胜大愿,虔请世尊印证我所发的愿是否恰当。”当法藏比丘宣说完四十八大愿后,大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虚空自然发出声音:“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正是因为弥陀大愿乃法界不可思议之大事因缘,才感得如是殊胜瑞相。 净土规划图思维出来后,又经过无央数劫,积功累德,
13、实施圆成。待到四十八愿圆成之时,法藏菩萨也就法尔自然地成为阿弥陀佛。此时也就揭开了广度九法界众生的序幕。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形成了光磁场力弥散在整个虚空法界,大愿之海托护起法界所有众生,吾辈众生无一不生存在弥陀的大愿之海中。吾人业障所覆,却不知道这桩事情,就好像每日生存在空气阳光里面,却不知道空气、阳光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一样;又如鱼生活在海水中,却意识不到水的存在。所以释尊哀愍我等不知恩不报德的众生,为我们讲述这桩事情的真相。 是故一切众生都应当听闻四十八大愿,就象释尊所说,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生起大火,也应不惜身命穿过大火去听闻这四十八大愿。何以故?因为听闻到四十八愿,生命的尊严与价值才
14、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而未能听闻到四十八大愿,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将有所缺憾不完美,无论世间的事业做得多么辉煌,生命的真正价值亦无由实现。“朝闻道,夕死可矣!”斯语不虚。 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发愿是菩萨修道之要件,愿立则道业可成,愿引导行持。人的任一行为都有相应的动机,菩萨在无量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修行当中,菩提正愿即是其行为的动力机制。业力众生强盛的事业心大多受名利的驱使,如果没有名利,可能就去休闲睡懒觉了。而菩萨受同体慈悲心使然,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这个心愿成为他的行为动力机制,就会引发原子裂变似的巨大力量,令其无量劫捍劳忍苦地精进修行。阿弥陀佛大愿全体地表现出对苦难众生的无
15、缘大慈、同体大悲,四十八大愿没有一愿不是为饶益众生而发的,即使是少量庄严自己福慧的愿,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救度众生。可见吾人生命的升华,智慧的开发,转凡成圣的大利原来全要从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才能达成。自他不二,信非虚语。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愿目,在现存的五种原译本中,数量与内容不一,汉译和吴译是二十四愿,魏译与唐译是四十八愿,宋译为三十六愿。自古迄今,多以四十八愿为准。四十八愿从内容上分,又有摄法身愿(弥陀自证功德)、摄净土愿(庄严依报)、摄众生愿(成熟善根,往生净土,疾速成佛)。这三类大愿目中具有道德的、科技的、美学的、宗教的种种内涵,以圆融妙净的理想性坐标为十方世界的文明校正
16、方向,内蕴着菩萨严土利他的奥藏秘髓。下面将依据莲池大师厘定的愿目名,一一加以讨论。 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摄众生愿。愿文意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阿弥陀佛为什么要首先发起这个愿呢?这是因为法藏菩萨观察他方世界的众生,不信因果及轮回的事实,放纵贪瞋痴等烦恼,造作身口意诸多的恶业,感招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果。自作自受,如蚕茧自缚,实可怜悯。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更为剧苦。畜生意为畜养的众生,这类众生身体横行,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人所畜养。比如猪吃了睡、睡了吃,被人
17、养的肥肥壮壮,到时被人宰杀,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然而猪也有贪生怕死的本能,那杀猪的场面可谓惊心动魄,平日笨笨的猪到了挣扎逃命的时候,倒也十分敏捷了!这些畜生也有佛性,形殊体不殊。现代遗传基因研究表明畜生的遗传基因密码跟人的基本很接近。只是由于一念愚痴蛮横,形体就横了,披毛带角了。而人是有理性的、正直的,所以人形是直立的,相由心转。 鬼者畏也,虚怯多畏,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饿鬼道众生,恶业所感,常为饥渴所逼恼。咽喉冒火,喝不到一点水。饿的要命,却没有饭食充饥,既便饭食到了饿鬼手上,都成为焦炭。饿鬼到达有水的河池,河池即干枯,可见众生业力不可思议。鬼还有畏的意思,饿鬼喜欢阴暗的地
18、方,怕人。因为人的阳气盛。鬼会观察人,如果一个有福德智慧的人,周身有光,鬼便不敢靠近。反之,鬼会欺负无福德的人,时衰鬼弄人。 地狱意为地下之狱,闇冥不可乐。经云地狱有三类:1、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2、近边地狱,即八大地狱之各十六副地狱。3、根本地狱:在二金刚山之间,日月不照,窈窈冥冥。于此有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冰地狱。每一个大地狱有十六个地狱围绕。八大地狱即⑴想地狱、⑵黑绳地狱、⑶堆压地狱、⑷叫唤地狱、⑸大叫唤地狱、⑹烧炙地狱、⑺大烧炙地狱、⑻无间地狱。并且最苦的是无间地狱,又叫阿鼻地狱,一个亦满,多人也满,这是空间的无间;受苦刑没有间断,这是时间的无间,万死万生,地狱众生苦不
19、堪言。悭贪堕饿鬼,蛮横堕畜生,十恶堕地狱,恶因苦果,自作自受。 法藏菩萨观察他方世界三恶道众生所受的苦难,所以起发悲愿,我的国土内不能有三恶道的存在。这样就给予了众生最低限度的安乐底线!即便阿赖耶识中有三恶道业力种子的众生生到了我刹土,也不会遭受三恶道的真实之苦。由于安养净土没有三恶道的境缘,所以三恶道的种子永远不会起现行。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的无量苦难,在西方净土顿然舍离,这是阿弥陀佛悲心偏愍剧苦众生,法尔自然肇立的首愿。从中可感受到阿弥陀佛安乐一切苦难众生的大悲愍心。其救度剧苦众生的威神愿力不可思议。恶业凡夫,按自己因果而言,决定堕三途。然信愿持名,仰凭弥陀悲愿,得
20、生安养。三界恶业至缚,毕竟不再牵制。往生彼土,得不退转,不断烦恼得涅槃分,何可思议。 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此愿意谓: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法藏菩萨考察他方世界的人天,虽享受善因妙乐,然须臾退没,旋入三恶道,于六道中头出头没,是故悲心建立此愿,关闭三恶趣之门。 另有带业往生的凡夫,有大的愿力,比如有一些曾发过大愿──往生到西方净土以后,要立即回来,救度有缘的苦难众生。这类往生者回入他方世
21、界,生死园烦恼稠林中,随分随力弘传佛法,救度有缘众生。在他方世界寿命终结之后,阿弥陀佛给他一个底限的保证,不会再轮回到三恶道中,决定得蒙弥陀慈悲愿力,回到极乐世界。寓示十方凡夫众生往生彼土,亲觐阿弥陀佛,得佛加持,就好比涂了不死药的一粒种子,在水不烂,在火不焦,逢遇生长的因缘,种子则生芽。净土往生者意愿舍净土命,到他方世界三界六道中教化众生,其无上菩提心的种子毕竟不朽,毕竟能得佛加持力生到净土。这说明阿弥陀佛对往生者的法身慧命负起完全责任。不仅在西方本土不入三恶道,就是到他方世界,也保证不令入三恶道,保证于临终时接引当人回归西方净土。唐译无量寿经云:西方净土诸往生者有慈悲愿力分身到他方净刹去,
22、救度有缘众生,皆能不昧宿因,知道自己的身分。唯是回入娑婆世界,由于浊秽厚重,这些往生者大多不知道自己的身分。但这样的往生者,能够临终蒙弥陀愿力加持回到西方净土,这类行人只要听到弥陀名号,便会悲喜交集,对净土生起决定的信心。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决定前来接引,安隐往生。了解这一愿,能解除吾人对回入娑婆的忧惧,有助于生起“还相回向”的大悲心。 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我成佛的时候,刹土中的天人身上的颜色悉是紫磨真金色,如果此愿不兑现的话,就不成佛。法藏菩萨已然成佛,那么往生极乐世界的天人悉
23、具紫磨真金色。法藏菩萨考察他方世界,见到有些国土中的众生,在母胎中,骨肉筋血与粪尿同处;或钟鸣鼎食之家,出生猜狂愚痴之子,或卑贱愚弱之人,生出才华出众之儿。当事者由此常会被人讥诮羞辱,而感到痛苦与遗憾。所以法藏菩萨不忍众生苦,发愿生到我刹土的众生,莲花化生,一律平等,清净庄严,没有善恶好丑,智愚贵贱的差别,获得如佛一样的紫磨真金色,如佛一样的相貌。 这个愿也是不可思议的,大家知道,吾人相貌美丑与当人的业力有关,有福德者便有福相,贫贱者难免一付薄命相。一般来说,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众生的相貌悉皆谈不上庄严,甚或可以说是面目狰狞。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吾人一种都捱不上。其原因是我们的佛
24、心未能现前,福德浅薄。菩萨修行到佛位,为度众生故,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修三十二相。需要百种福才能成就一相。一福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能把一四天下的所有的盲人治愈复明,才算得上一福。可见获得以百福庄严一相殊为不易。而一相都无能具备的业力凡夫,如能信愿持名,生到西方净土,莲花化生,由阿弥陀佛平等愿力加持故,悉皆获得如佛一样的紫磨真金色,如佛一样的相貌,实为不可思议。紫磨真金色表无有污染的实相,黄金颜色表中道,显涅槃常住。有佛相便能趋近佛心,佛相佛心互为增上,便能加持净土天人破除无明烦恼,开发如来藏性,契证自性圆通常,获致中道了义。 第四形色无有好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
25、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此愿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净土中的天人形貌颜色悉皆庄严清净,没有好丑的差异,如果此愿不兑现,就不成佛。法藏菩萨因地看到他方世界的众生,由于相貌美丑的差异,生起或骄慢或自卑或嫉妒等烦恼,并由此引发磨擦、争斗乃至于战争。有一些战争直接是为了争夺某一美女引起。现实生活中也每有由于嫉妒对方的美丽而实施毁容的毒辣手段等。有介于此,法藏菩萨悲心启愿:愿我刹土中的众生无有形貌好丑的差异,人人相貌平等,所有长相差异的众生往生西方,悉皆莲华化生,悉具清虚之身,无极之体;金刚那罗延身,远离病苦厄难。从此愿的意旨可以体会到阿弥陀佛大平等的愿心与果地不可思议威神加持之力。现
26、代人大多好乐美容,殊不知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是最上无伦之美容。毋须百劫修相好,往生净土即如佛,何其庆哉! 第五生者皆得宿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此愿意谓: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中的天人,能够了知自己与他人多生多劫的宿命,最低限也能知道百千亿那由他诸劫所发生的事,如果此愿不能兑现,我终不成佛。 往昔消逝之事为宿,往昔之法的相续为命。对此了了照之便为宿命通。宿命通是众生本具的六种神通之一,然因被无明烦恼的遮蔽不得现前。“那由他”是梵文,意为亿。吾人在无尽的生命轮回中或生人道、或升
27、天堂、或下地狱、或入畜生道。就象从一间屋子进入到另一间屋子,在生死苦海中头出头没。我们今生相貌、职业、寿命、福报等都跟吾人前世的业力相关。宿命就是往世业力因缘和合的命运,并非如随风飘散的树叶落花那种偶然的现象。每个人生命轮回的每一世经历,都在阿赖耶识(档案)中留下记录。阿罗汉观察他所在八万劫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转状态,观知自己在地狱里所受的剧苦,浑身都出血汗。二乘果人极远能知过去八万劫事,净土菩萨所知宿命的时劫无限。自知宿命,知他宿命,能令他人知己宿命。其宿命通的宽狭、粗细、速迟等均超胜二乘。止恶防非,知恩报德,悉由此愿所赐。净土往生者宿命通智现前,便可现量了达善恶因果律的真实不虚。
28、 经典告诉我们,人降生伊始,就有二种俱生神相伴,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记录恶行,同名男在左肩上记录善行。善恶记录都存储在阿赖耶识里,临命终时就算总帐了。吾人对已行的可不凛凛然?且阎罗王殿上有业镜,照显当人一生善恶行为。最不可告人的隐密,在业镜中悉皆展露无遗(基督教称为末日审判)。善业力大便生到三善道,恶业力大便生到三恶道。如果善业力中有往生净土的净愿,便可蒙佛力加持生到安养净土。了知这些生命真相,我们对于善恶因果才能生敬畏感,由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改过迁善。可见宿命智通,对修行甚为重要。在此土修行凭自力开显宿命智通甚难。往生净土仰靠佛力加持,自然而得宿命智通,何其庆哉!
29、 第六皆得天眼彻视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生到我刹土的天人(即带业往生者),悉皆具有天眼通,最低限度也能见到百千亿亿诸佛刹土之事,如果此愿不成就,不取正觉。我们由于业障烦恼,本具的天眼通不得现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墙壁隔碍便不知墙壁外的景物。到西方净土,由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诸往生者便自然得到天眼通,念头一动,想看哪个世界即可了了现前。在安养净刹的任一地面上、墙壁上、宝树间都能见到愿意见的他方刹土。真可谓坐地参学,不劳奔波。极乐国土天人的天眼通,远胜于二乘贤圣,能普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
30、数国,并明照众生生死去来种种之相。且极乐天人得天眼即能圆满具足慧眼、法眼、佛眼与本具的肉眼,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见到他方世界畜生、饿鬼、地狱之途的苦果,生起同体大悲心,见到他方净土殊妙庄严,油兴赞叹效仿之念。厌苦欣净之心,自然成就。可见,由阿弥陀佛悲愿加持而获得天眼通,乃极乐天人修道之增上缘。虽然现在的望远镜电视台等也能令我们端坐一隅而遍知世界各地的信息,但是却要借助硬件媒体,须有电视发射台的信号,我们才能接收到。而射电望远镜、电视等的发明,正是吾人本具天眼通的物化。现在种种高科技即是神通,乃由自性本具神通的性德中显现出的。且这种显现只是性德外显的百千万分之一,是故搞科研要
31、专心致志,契入宁静的状态,才能有所发明。而往生到西方净土,本性具有的天眼通显现出来不由修得,足证阿弥陀佛予以众生的恩德至深且广。 第七皆得天耳彻听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净土中的天人,都能得到天耳通,最低限度也能听闻到百千亿亿诸佛所说的法音,悉皆能信受奉行,如果此愿不成就,就不取正觉。我们的耳根本来可以彻听他方世界一切音声,然受业力所拘,闻力受到限制。我们只能听到有限分贝内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就听不到,对天籁之声更是麻木。然而,一经往生到西方净土,耳根的功能即得
32、现前。六道众生的苦乐音声乃至他方世界诸佛如来讲经说法的声音都能闻到,这就非常殊胜!不动道场,无量法门即能遍学。只因吾人本具天耳通,所以才有电话、手机、网络等通讯设备,这些现代通讯设备虽然高妙,然需借助机械性装置,难免有其局限性。而在西方净土,念头一动就能听闻,不想听闻便寂尔无声,随心所欲。且听到三恶道众生剧苦声音,能增进大悲心,听到诸佛如来讲法的音声,能增上福慧;听闻菩萨对谈讨论佛法,平添渴仰之忱。证知阿弥陀佛令往生者具备天耳通,为往生者的道业修行提供增上缘,用以成就菩提道果。 第八皆得知他心念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
33、念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净土中的天人悉皆具备他心智通,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亿亿诸佛国土众生心之所想,如果此愿不实现,便不取正觉。人世的阅历告诉我们,要深刻了解一个人很难,原由就在于人大多会本能地掩藏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展示出来是给别人看的往往不甚真实,戴着厚实的人格面具来生活。所以了解一个人很不容易,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我们有他心智通,了知他人的念头,那么就不会被其外表的造作、表演所迷惑。现在政界、企业界用人都非常谨慎,不经过相当时间的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所安,便可能看错人、用错人。权力交给一个道德品性靠不住的人,将会导致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不仅
34、世间的用人要看准人,佛法度众生更是要了知对方的根机,如果不了解众生的心里情况,善恶好乐,那么说法便不对机,所以首先要观察众生的根机。佛陀讲经说法时,首先要入定观察众生的根机,然后施设教法,对症下药,可见他心智通非常重要,比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正是建立在他心智通基础上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包括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官得官、求财得财,求菩提得菩提,都要满足众生内心的愿望。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满足一切众生世间的愿望,令其对菩萨产生感恩的心理,然后次第讲说佛法的智慧。譬如开示世间一切有为法的梦幻虚假,涅槃的常、乐、我、净的真实无妄。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往生成佛,
35、这些都要建立在众生对佛法的信心基础上。所以了解众生的根机,应机说法,开启信心,悉皆需要他心智通,才有可能。如欲广度众生,如果没有他心智通,就难以措手。后得智差别智就是知道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应众生种种的差异而施设的。从本源自性来说,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这些都需要他心智通。阿弥陀佛很慈悲,带业往生的凡夫凭着自己的道力显现不了他心智通,佛便将果地上的心智恩赐给我们。不是仅仅知道众生的心思,而且遍知他方世界所有众生的念头。所谓善心、不善心、广心、狭心、天心、声闻心、菩萨心、饿鬼心等,悉能分别。 吾人的念头众多且复杂,一弹指之间有九百个生灭的念头。生住异灭,极为
36、迅猛,念念不休,都是八识虚妄心中变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为何难以产生诚信的关系?其原因就在于心的虚妄。世间的虚妄心所产生的一切承诺,大都靠不住。因为他自己都把握不了心念,他人更无从了知,所以人际交往中常布满陷阱,而他心智通能明了众生心之所想,这就好办了。我们初入佛门时,很难理解如来怎么会悉知悉见我们的念头,然依据现在的通讯技术,却可以比量而知,电视台知道收视率的多少,电信局能知道我们打了多少电话,而且随时可以监听、记录,连世间的技术都能知道通电话的次数与内容,如来怎么不会知道一切众生的念头呢?当了知起心动念如来悉知,那么作一个诚实的人,是最明智的选择。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心口不一,果
37、报难逃,骗得了凡夫骗不了天龙护法,更骗不了佛菩萨,欲得佛法实益,要到诚实恭敬中求。带业往生的凡夫,能够遍知无量刹土无数众生的心念,乃是阿弥陀佛大悲弘愿加持所致。 第九皆得神足飞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皆得神足通,于一念顷,最低限度也能飞行百千亿亿诸佛刹土,如果此愿不成就,不取正觉。法藏菩萨考察他方世界,见到有些国土的众生,虽天眼彻视,天耳远听,然身体欲飞行至彼方时,或不如意。山川隔绝,海陆途塞。或风帆冲波,葬身鱼腹,或车马跋
38、涉,丧命虎口,于是以大悲心,兴起此愿。神足通又称如意通,大略有四类:一者身能飞行,如鸟无碍。二者,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者,此没彼出。四者一念转变,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或坐卧空中,随意自在。身随念至,分身散影他方世界,广做佛事等。一念中能分身到他方世界去,能够超过百千亿亿诸佛国。爱因斯坦讲速度的极限是光速(30万公里/秒),然西方净土的往生者却是超越光速──在一念顷,飞行到很遥远的国土去,这就不是光速所能比拟的。所以西方净土的菩萨圣众报身安住安养刹土,分身到他方国土去,示现种种的身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或作佛的上首弟子、或作影响众,或作国王大臣,或作护法檀越,供养诸佛,深植
39、善本。在此世间吾人悉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然而欲实现这个愿望颇有困难。无论是乘飞机坐火车,还是去步行,都有诸多的障碍。可是往生到西方净土冀欲周游世界,念头一动即可到达,那才算得逍遥自在。而现代人类所制造的飞机、卫星与太空探测器等即是吾人内具神足通的物化外显。 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取正觉。贪计身谓于自身妄计执取,爱、憎、违、顺之情执,属思惑的范畴。有这个坚固的自我就会产生我所占有欲,追求高知名度为我作荣耀,摄取财
40、富为我作感官的享乐;娇妻美妾满足我贪欲的快意等等。由于这种我执的贪恋,便导致不择手段地占有,宠辱皆惊。可知贪计身是一切烦恼罪恶的根源。然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身心都是众缘和合的假象,是吾人坚固妄想的产物。然而这个假象却很难破,也正是由于我执的坚固,起惑造业,遂令我等轮转三界六道无有休止。破了身见,即是阿罗汉,进一步破尘沙惑得法我空即是菩萨,人空法空究竟破尽就圆成佛果。如是修因证果在此土万难万难,而往生到西方净土,得阿弥陀佛智慧光的加持,便可照见五蕴皆空,知一切法,皆悉寂灭,见思烦惑,伏断无遗,诸往生者,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
41、情无所系,无彼无我,无竞无讼,随意自在。在此土难以破除的我执,一经往生彼土,便以智慧剑予以破除,何其幸哉! 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必定能安住于大乘正定聚,必定能证到大乘涅槃佛果,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就不成佛。这一愿表明阿弥陀佛启建净土的终极目标,以一佛乘度脱众生,欲令一切众生速疾稳妥地圆成无上涅槃果。这条愿对修行人非常重要,当我们通过佛的遗教与善知识的开导,知道本具佛性,发心修行,指向的目标就是成佛。然而吾人以通途法门依自力断惑证真,其过程可谓险象环生。《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
42、可资佐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凡夫众生自力怯弱,离却佛功德力的加被,将何以堪?! 一般来说,吾辈凡夫在修道的过程中,有三关难以透过。第一是脱离三界生死轮回难。修行通途佛法破见思惑方可长揖生死,不堕轮回。这对末法众生来说,难得其人,而净宗信愿持名,乘托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即可横截生死急流,由凡圣同居秽土生到凡圣同居净土,不再遭受轮回之苦。第二是不取证偏真涅槃难。自力修行,勇猛精进,如救头然,或可证人我空,得阿罗汉果。这时,往往得少为足,取证偏真涅槃,堕无为坑,饮三昧酒,对严土利生不生好乐,这在大乘菩萨道看来,是焦芽败种,中止化城,永不得成就佛果。这是通途修行的一大陷阱。然念佛往生西方净
43、土,得阿弥陀佛欢喜光注照,生得庄严净土饶益众生的大悲心,不会滞留化城。进趋大乘佛果,修大乘菩萨行,不以小乘自了汉为满足。第三是得到阿惟越致成就佛果难。通途佛法修行,首先关注的位次是获得阿鞞跋致(不退转位),这相当于破一品无明之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水平。如果一个修行人未能获得不退转位,便如空中柳絮,进退无据,属轻毛菩萨,动经尘点劫,进进退退,难成道果。譬如舍利弗在六信位时,因乞眼一事退失大乘心,六十小劫堕在声闻位,不能进趋佛果。然往生到西方净土,即是入大乘之门,靠阿弥陀佛大悲光明愿力加持,即可安立于大乘正定聚(有如是决定成佛之因),决定圆证大乘佛果。菩提道上无有迂曲弯路。 《无量寿如来会
44、》云:“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证知,我等众生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即是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能到彼岸涅槃处。这一愿还向法界众生提供了这样的信号:一个生命体的最高价值是成就佛果。在这样的崇高的生命目标面前,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梦幻泡影,都是流沙上的高楼,终究会塌陷的,惟有自性涅槃之常乐我净是真实永恒的。阿弥陀佛给予一切众生成佛之真实大利,亦可谓慈悲之极。 第十二光明遍照十方愿: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光明无
45、量无边,最低限度也要照百千亿亿的佛刹,如果照不到这么遥远,就不取正觉。法藏菩萨建立这一方便法身愿,乃是大悲普度众生最究竟的妙法。阿弥陀佛契证了心性寂照理体,从体起用显发的光明,也就无量无边。光明是悲愿的载体,阿弥陀佛悲心无量,功德无量,然而何以将此悲愿功德传递给众生呢?依凭两个载体。一是光明,二是名号,光明遍一切处,并深寓于名号中。光明有弥散性,虚空法界任一地方光明无不渗入,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就有慈光的护佑。所以众生无尽,愿力无尽,光明无尽,度化众生无尽。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法界,摄受有缘众生往生西方净土。弥陀光明内蕴着十二种功德,阿弥陀佛又称十二光如来。第一是无量光,阿弥陀佛称性光明
46、广大如虚空,究竟无边际,光明彻照。无量光能拓宽众生狭劣的心胸,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恒常关顾任一众生。其光明妙法,或可对治众生颠倒的知见;或可穿越时空,穿透无明烦恼的硬壳,转烦恼为菩提;或可对治懈怠放逸,将吾人自性中不疲不厌的精进心显发出来;或可对治众生的贪欲;或可对治众生的瞋恚烦恼;或可对治众生的贪恋执著;或可予以恐惧众生安心与安乐;或可治愈众生种种身心疾病。弥陀光明妙德无量,吾人至心念弥陀名号,即是称扬赞叹弥陀光明功德,即能获致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握持往生净土的左券。何以故?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捨。 第十三寿命同佛永久愿: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
47、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若我成佛时,寿命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有百千亿亿劫。如果此愿不能兑现,便不取正觉。寿命的经历,有长有短。一切天人,乃至诸佛住世利生,亦有限量,唯阿弥陀佛的寿命,至为久远,非数量所能计算,故云“无量”。寿有纳受、不隔、相应等义。佛的法报化三身具相应的三种寿命。法身以真如纳受本觉之理为寿,无始无终。报身以始觉之智纳受本觉之理为寿,故报身佛寿有始无终,这是佛佛道同,皆名无量寿。应化身以悲愿领受机缘为寿,一期报得,酬愿度生,有始有终。法藏菩萨发愿所成的法报身与诸佛相同,寿命是无量的无量。下至百千亿亿劫,是指所成的应化身寿命说,乃有量的无量。这是诸佛所没有的愿,今如
48、愿成佛,所以称名无量寿。克实而论,法报化三身圆融,三身寿命亦无碍。即长即短,报身寿即是应身寿,即短即长,应身寿即为报身寿,无长无短,报身化身寿即乃法身寿,长寿短寿并存,法身寿即是报身寿与化身寿,三身三寿,一一圆融,何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愿,表面看来,是为庄严自身功德而发,实则由悲愍众生之心而发起。因为教主住世时间短,则摄化众生的机缘也就短促,众生难以逢遇。若教主长久住世,则予以众生得度的机缘无穷,饶益众生的功德便无尽。我等净业行人了知阿弥陀佛寿命无量,自然心安快慰,不至有佛涅槃不得亲炙之忧虑。称理而言,自性常照即无量光,自性常寂即无量寿。阿弥陀佛彻证心性奥藏,是故光寿无量,
49、利生广普。 第十四声闻广多无量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若我成佛时,净土中的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众,广多无量,以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教化的刹土),所有的有情众生,及所有的缘觉、辟支佛,经过百千岁的时间,一共来计算校量极乐世界声闻圣众的数量,都不能完全数清。如果此愿不成就,就不成佛。 闻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证小乘四果的是声闻。观十二因缘而开悟证果的是缘觉。极乐净土的声闻,悉具菩萨种性,只是从断惑程度来加以界定。阿弥陀佛平等救度九法界众生,十方世界中修小
50、乘戒行愿往生者,阿弥陀佛亦平等摄受往生,但到西方净土先证小乘果位,证小乘果位已,即可转向大乘,一转向大乘以后,更不起二乘自利之心,并不是说二乘种性人不得往生。所以天亲菩萨偈云:“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安乐净土声闻众多,表明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声闻人证得我空,便以为所作已究竟,可以涅槃安息了。此等声闻本不应再能生起成佛的根芽,可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怀,欲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故以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到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净土,既生已,阿弥陀佛复以神力,令彼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最终皆当成佛。从此愿亦可深刻感知阿弥陀佛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之悲愿神力。声闻无数,菩萨及天人的数量亦复如是,表证阿弥陀佛愿力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