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对外汉语1班 姓名:林洁洁 学号:10251214114
论语故事
公冶长篇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故事:
黄昏的霞光洒在鲁国的大地上,给人带来洗去疲惫后的惬意和舒适。这样的夏日傍晚总显得那么安静,只听见炊烟袅袅的村子里传出的一声声鸡鸣狗吠,让人在等待晚餐的时光里显得有些慵懒。
孔子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湖面上的那一抹抹的光亮渐渐被黑暗吞噬,他不禁皱了皱眉头,似乎也有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
2、昏”的伤感,黄昏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黄昏的美丽的光亮也总是那么快就消逝,让人不禁有些惋惜,想要留住这美好。
看到老师一个人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外愈加浓稠的黑暗,颜渊和季路走到了老师的身边,也跟着想望一望窗外是什么吸引着老师的目光,使老师这么专注这么入神。
感觉到两个心爱的弟子就站在自己的身后,孔子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这两个弟子都是他最得意的学生。颜渊非常尊重自己,并且学习非常认真,又注重德行修养,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学生。季路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有才艺,对政事都有独到见解,对自己的言论也敢于批评反驳,也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
想到这两个弟子的优点和平时的学习成果,孔子就想知道他们对于个人的道德
3、修养和为个处世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不如就趁这个时候空闲考考他们吧。孔子于是转过身子意味深长地看着颜渊和季路:“趁着这个时候有空,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呢?”
季路与颜渊对视了一下,各自思考起老师的问题。
季路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也是儒家孝道的楷模,为人大方,对待朋友也非常仁德友善,孔子曾经称赞他“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曾称赞他说:“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季路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有仁心厚德的人。所以,在对待老师提出的这个志向问题上,季路说:“我非常愿意拿出我自己所有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就算用坏了我也不会抱怨。”
听到这里,孔子满意地点点头,子路果真具有
4、一下政治家该有的仁心,对待朋友也如同对待家人,这样的人想必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啊,应当继续培养他的这种品质,让他以后好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实际的成绩来。
接着,孔子把目光转向沉默着的颜渊:“你呢,你有什么想法呢?”
忠厚内向的颜渊看到老师正看着自己倒有些不自在了,但是天资聪慧的他还是立刻反应了过来,看着教师坚定地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对于颜渊的回答孔子也是比较满意的,他了解颜渊这个孩子,知道他只是不善于表现自己的聪明,其实是聪敏过人,虚心向学的。他曾经这么称赞过颜渊:“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听到颜渊的这番回
5、答,孔子心里对他的满意也大大加分。
见到老师又陷入深思中,季路忍不住反问了:“老师,那您的志向呢?我们也想听听您的志向。”
这时,弟子们全都围了过来,都想听听老师有什么独到见解。
孔子从深思中回过神来,稍稍停顿一下之后笑着回答:“我的志向非常简单,就是让所有年老的人都安心,让所有的朋友们都能够信任我,也让我所有年轻的弟子们能够得到关怀。”
一语言毕,周围所有的弟子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对老师回答都感到非常佩服。
他们的老师,是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在教育方面也主张“有教无类”,非常注重平等。因此他的回答正好概括了他的这些全部特点,让学生们无不在心中暗暗思考着老师说的那句话,回味着这句话所体现的深刻内涵。
这时,饭菜的香味飘荡在空气中,师母端着一锅食物从屋里走出来笑着看着丈夫和一群弟子们围在一块,她大声说道:“看看你们一个个一有空闲又在研究学问,快过来吃饭休息休息吧!”
弟子们把目光一下凝聚到孔子的身上:“老师,请。”
“大家都饿了,不必拘束,都用餐吧!”孔子说着走向妻子。
夜幕降临,孔家私塾的院子里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这是激情与学问的碰撞之音,这是师生平等的和谐之音,这也是仁德之心的平和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