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1 ,大小:261.50KB ,
资源ID:7000788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0007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参考答案.doc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中间消耗?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 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解答: 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中间消耗时, 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 1) 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 ( 2)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 3) 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2、 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2、 指 标单位 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45262457114306746947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42607459355361262815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95933102398116694136515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6898432025511870073( 1) 什么是增加值?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 2) 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 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 ( 3)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 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解答: ( 1)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创造的

3、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 生产法: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2) 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包括两种: 一个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 一般称为总产值或总产出, 另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 一般称为增加值。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

4、中所形成的全部价值, 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 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 C+V+M) 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全年粮食产量属于全部价值的范畴。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 是指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 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 资本报酬价值。全部工业增加值、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属于新增价值的范畴。( 3)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中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

5、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 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 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 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 积累和消费。3、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解答: 主要统计数据包括: 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 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 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 各地区和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 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 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 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 资金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

6、衡表。从内容上看, 包括生产的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国民储蓄、 投资与资本形成、 金融资产与负债、 产业结构和消耗水平, 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 国际劳务、 国际投资、 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4、 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 解答: ( 1) 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 、 第一象限是由名称相同、 数目一致的若干产业部门纵横交叉形成的棋盘式表格。其主栏是中间投入, 宾栏是中间产品。整个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第二象限的主栏与第一象限相同, 宾栏为最终产品和使用。整个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第三

7、象限的主栏是增加值或最初投入构成, 宾栏与第一象限相同。整个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第四象限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2) 投入产出表主要有以下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某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第二象限总量=第三象限总量二、 计算分析题1、 已知某地区 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 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 单位: 亿元使 用来 源总产出 17106总消费 7716减: 中间消耗 7550 居民消费 5404劳动者报酬 5166公共消费 2312生产税净额 1202总投资 1778固定资本折

8、旧 1178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1810 营业盈余 库存增加 -32贵重物品净获得 0净出口 62 出口 2248减: 进口 2186国内生产总值 9556国内生产总值 9556解答: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 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 =9556-5166-1202-1178= ( 亿元) 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5404+2312=7716( 亿元) 总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净出口=9556-7716-62=1778( 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1778-( -32

9、) -0=1810( 亿元) 2、 某企业 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 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 向政府缴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 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 增加值。解答: 分配法( 收入法) :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 亿元) 3、 今有某地区 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 1) 总产出15000亿元; ( 2) 最终消费8110亿元, 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 公共消费2510亿元; ( 3) 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 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库存增加24亿元, 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10、; ( 4) 出口1200亿元; ( 5) 进口1060亿元; ( 6) 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 7) 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 8) 生产税610亿元; ( 9) 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 ( 1)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间消耗、 营业盈余; ( 2) 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解答: ( 1)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 1200-1060) =10287( 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GDP=15000-10287=4713( 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

11、0( 610-15) =2972( 亿元) ( 2) 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总产出 15000减: 中间消耗 4713总消费 8110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总投资 2037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增加 24贵重物品净获得 3净出口 140出口 1200进口 1060劳动者报酬 5240生产税净额 595 生产税 610 减: 补贴 15固定资产折旧 1480营业盈余 2972国内生产总值 10287国内生产总值 102874、 已知如下中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单位: 亿元 年 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12、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 %) 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 %) 199949722.730701.62248.882673.160.137.1 54600.932499.82240.289340.961.136.4 58927.437460.82204.798592.959.838.0 62798.542304.92794.2107897.658.239.2 67442.551382.72686.2121511.455.542.3 要求: ( 1) 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 2) 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并做出分析。 ( 4) 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

13、产总值的比率, 并做出分析。解答: ( 1) GDP=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计算结果见表格。( 2) 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 中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除外) , 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3) 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 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渐提高, 表明投资的地位有提高的趋势。5、 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解答: aij=xij/xJa11=0.05 a12=0.1 a13=0.1 a21=0.175 a22=0.4 a23=0.3a31=0.025 a32=0.1 a33=0

14、.1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 第四章第六章) 一、 简答题1、 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 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 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 包括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 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 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 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 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 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2、 结合收入初次分

15、配的各个流量, 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答: 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 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 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 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 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 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 由此反映了劳动者、 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 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 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 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

16、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 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经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3、 根据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 指 标单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280686077038472.2 94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253236624762622.4293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237.937.737.1 3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147.746.245.6 47.2 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 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以其经济意

17、义: 解答: 可支配收入: 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 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 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 从去向看, 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常见于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联合国标准: 该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 50%-60%为勉强度日, 40%-50%为小康水平, 20%-40%为富裕, 20%以下为最富裕。4、 试依据资本帐户的平

18、衡项( 净贷出或净借入) 与金融帐户的平衡项( 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 之间的关系, 说明金融帐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解答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之间的关系: 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 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二、 计算分析题1、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 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 上缴生产税85亿元, 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 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 获得国债利息、 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 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 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 上缴

19、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 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 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解答: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 85-6) =345( 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 38-42) =341( 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 0-7-3-43) =288( 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 单位: 亿元) :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 亿元使 用 来 源劳动报酬 256 生产税净额 79总营业盈余 345总增加值 680合 计 680合

20、计 680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 亿元使 用来 源财产收入 42原始收入总额 341总营业盈余 345财产收入 38合 计 383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 亿元使 用 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 53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捐 款 3可支配总收入 288原始收入总额 341 合 计 341合 计 341 2、 (1)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完成 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 元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2271.84 590.88388.68430.08626.04

21、902.28624.36195.84( 2) 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消费率恩格尔系数解答: ( 1)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 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30(元)( 2) 消费率为: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7703=78.28%( 3) 恩格尔系数为: 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271.84/6030=37.7%3、 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 在该核算期内, 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 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

22、元, 同时政府部门对其它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 另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 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 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 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解答: 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 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 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 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 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

23、净额935-455480( 亿元) 4、 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 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 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 银行存款860亿元, 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 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计算: ( 1) 居民储蓄额( 2) 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 3) 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 4) 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 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 1) 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 亿元) ( 2) 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 亿元) ( 3) 居民的金融负

24、债额( 存款+股票+保险) 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 1050440( 亿元) ( 4) 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总储蓄 1850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 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净贷出( +) /净借入( -) 1050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 亿元资产变化负债变化银行存款 860股票和债务 350保险 280负债 440净金融投资额 1050合计 1490合计 1490资本账户和金融账

25、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 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5、 已知如下机构部门的资料( 单位: 万元) ( 1) 期初资料 非金融资产 现金和存款 300 证 券 400 其它金融资产 300 长期贷款 800 商业信用 600 其它负债 400( 2) 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 200 金融投资 其中: 黄金和存款 1680 证券 160 其它金融资产 200 金融负债: 其中: 长期贷款 1160 其中: 负债 160( 3) 重估价资料 非金融资产 220 证券 200 其它金融资产 220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解答: (

26、1) 非金融资产期初非金融资产+期内实物投资+重估价非金融资产 2002202420( 万元) ( 2) 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证券+其它金融资产( 30016800) ( 400160200) ( 300+200+220) 1980+760+720=3460( 万元) ( 3) 负债总额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它负债( 80011600) 600( 400+160+0) 1960+600+560=3120( 万元) ( 4) 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2420346031202760( 万元) 期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 万元资产负债和净值变化非金融资产2420金融资产3460 现金和存款 19

27、80 证券 760 其它金融资产 720负债3120 长期贷款 1960 商业信用 600 其它负债 560净值2760合 计5880合计58806、 设有如下资料( 单位: 亿元) : 有形资产4000, 非金融无形资产400, 金融资产320, 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解答: 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 全国合计) 中, 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 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 亿元

28、) 期中测验下面是中国1999-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 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年份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底总人口数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万人) 199980579.41447240557.835087.25470.627037.74460.36910.3125786 8825414628.244935.339047.3588829904.65408.67316126743 95727.915411.84875042374.66375331535968.37918.8127627 103553.616117.35298

29、0.245975.27005.436074.86240.38476.7128453 116603.217092.161274.153092.98181.338885.76715.69238.1129227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1) 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 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 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 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 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 结合中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 计

30、算1999- 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解答: 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年底总人口数(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外净要素收入(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1999 80579.4 125786.0 82067.5 -1488.1 6524.4 17.6 49.4 32.9 88254.0 126743.0 89468.1 -1214.1 7059.0 16.4 50.2 33.4 95727.9 127627.0 97314.8 -1586.9 7624.9 15.8 50.1 34.

31、1 103553.6 128453.0 105172.3 -1618.7 8187.6 15.3 50.4 34.3 116603.2 129227.0 117251.9 -648.7 9073.3 14.6 52.3 33.2 ( 1)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各年度结果如上表。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的生产成果有: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 2) 1999- 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 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即中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中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32、4) 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 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 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 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 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 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 5)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或者写成: GDP +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 6) 1999- 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17251.9/82067.5)1/4=109.33%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能够看出

33、, 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 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第七章第十章) 一、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答: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 ( ) 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 范围、 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 ) 在核算层次上,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 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 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2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内容? 答: 人口核算

34、包括三部分内容: ( 1) 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 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 迁移) 变动统计。( 3) 人口构成统计。包括: 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 人口的经济构成; 人口地区构成统计; 人口的社会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包括两方面: ( 1) 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 将人口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 2) 按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提供者分为: 雇主、 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3 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包括按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内容设置的各方面物价指数, 主要有投入产出方面的物价指数、 最终需求方面

35、的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采用紧缩法编制。采用紧缩法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的两项基础工作。二、 计算分析题( 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某国 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 万美元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经常项目 货物与服务 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净误差和遗漏 -6599.25-6669.756614.25-22.507.50424.50342.007116.75 90 7.507023.757011.75 502.50 112.50 -( 1) 填出上表中带? 处的数字。( 2) 根据上题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 计算该国 的国际收支总差额、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资本和金

36、融项目收支差额, 并简单分析该国 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解: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6670.50+0.75+45.00+25.5=-6599.25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贷方金融项目-借方金融项目=7116.75-502.5=6614.25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净误差与遺漏 项目差额 =-6599.25+6614.25+7.5=22.5 该国在 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顺差,在数额上前者稍小于后者,使储备资产略有增加。该国经常项目有大额的逆差, 说明该国在这一核算年度进口的商品远远大于出口的

37、商品, 这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来说很不利; 资本和金融项目有大额的顺差, 说明该国吸引了很多投资, 或者是借了很多的外债。因此, 从长远看, 该国必须注意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 注意所吸引外资的合理利用, 而且密切注意外债的规模和偿还能力。2某国有如下资料: ( 1) 劳动报酬 0亿元, 生产税21000亿元, 所得税6000亿元, 生产补贴16000亿元, 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 营业盈余9260亿元,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 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 总消费36000亿元, 总投资11000亿元, 进口1380亿元, 出口1440亿元, 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

38、 净额-30亿元。要求: ( 1) 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总收入、 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 2) 计算总储蓄、 净金融投资指标。解: (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 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47000-12800=34200( 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储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14000-30-11000=2970(亿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