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外交成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外交成就,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其核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提出的背景、内容和重大的历史是意义。本课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外交工作的成就。二、教学目标1、目标: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重大进展等史实,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2、分析: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就是指通过分析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的原因达到掌握知识点
2、的目的三、教学过程问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师生活动:学生看书讨论,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问题1: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怎样?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问题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1)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3)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问题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确立下来的。(尼赫鲁、吴努)(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3、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问题4: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访问印度;1954年访问缅甸;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问题5: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有什么根本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新中国的外交是独立自主外交,旧中国外交是耻辱外交。旧中国国力弱,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对内压迫劳动人民,内忧外患严重,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而新中国是在推翻蒋介石反动政府后建立的新政权,人民当家作主,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内依靠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4、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问题二: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美建交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师生活动:学生看书,利用一些历史图片掌握重点知识,教师讲解并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内容,并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1: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原因和意义有哪些?(1)时间: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问题2:建国20年的中美关系怎样?(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2)美国政府敌视
5、中国,对新中国实行长达20多年的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3)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美国的敌视不屈服。问题3: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事件(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中美关系改善的时期19711978年(3)1971年4月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问题4: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一)上海合作组织(二)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2003年朝核问题六方会议在北京举行(四)上海经合组织会议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增强,在国际外交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时间:2001年10月 3、地点:上海4、成果:与19位领导人会晤;发表讲话;讨论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上海共识;宣读领导人宣言等5、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在国际影响增强、作用巨大。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外交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50多年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强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课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