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社会统计学作业及答案 篇一: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展调查,其中44%答复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答复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拟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
2、的离散程度 D比拟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历法那么说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截了当作为总体参数的可能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点可能 B区间可能 C有效可能 D无偏可能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可能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
3、该比例(?)偏高。假设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那么假设方式应该为( B )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观察值是互相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推断以下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B0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断定系数11.某地区政府想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展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 ) B. 3000户家庭 D. 3000户家庭的年均收入 12以下变量属于数值型
4、变量的是( A ) A工资收入 B. 产品等级 C. 学生对改革的态度 D. 企业的类型 13假设用一个图形描绘比拟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构造性征询题时,适宜选用哪种图形( A ) A环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条形图 14在频数分布表中,频率是指 ( C ) A. 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 B. 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 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 各组频数与最大一组频数之比 15两个定类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能够使用( A ) A. ?系数 B. ?系数 C. r系数 D. Gamma系数 16按照一个样本均值求出的90%的置信区间说明( C ) A总体均值一定落入该区间内 B总体均值有
5、90%的概率不会落入该区间内C总体均值有90%的概率会落入该区间内 D总体均值有10%的概率会落入该区间内 17已经明白某单位职工平均每月工资为3000元,标准差为500元。假设职工的月收入是正态分布,能够推断月收入在2500元3500元之间的职工人数大约占总体的( B ) A95% B68% C89% D90% 18方差分析的目的是( D ) A比拟不同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 B推断总体是否存在方差 C分析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D研究各分类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阻碍是否明显 19关于线性回归,在因变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中,假设回归平方和所占比例越大,那么两个变量之间( A ) A相关程度越
6、大 B相关程度越小 C完全相关 D完全不相关 20正态分布中,?值越小,那么( B ) A. 离散趋势越小 B. 离散趋势越大 C. 曲线越低平 D. 变量值越分散 21.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同时保证总体中每个元素都有一样的时机入选样本,如此的抽样方式称为(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D. 分层抽样 22某地区2001-2010年人口总量(单位:万人)分别为98,102,103,106,108,109,110,111,114,115,以下哪种图形最适宜描绘这些数据( D ) A茎叶图 B. 环形图 C. 饼图 D. 线图 23假设一组数据中
7、某一个数值的标准分值为-1.5,这说明该数值( D ) 24某班级10名同学期末统计课考试分数分别为76、93、95、80、92、83、88、90、92、72,那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 A. 89 B. 72 C. 88 D. 95 25某班级学生期末英语考试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10分。假设已经明白这个班学生的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能够推断成绩在65-85之间的学生大约占全班学生的( A ) A. 68% B. 89% C90% D95% 26已经明白某单位平均月收入为3500元,离散系数为0.2,那么他们月收入的标准差为( A ) A700 C3500篇二:5、陕师大教育
8、学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 教育学作业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征询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究处理教育活动产生、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征询题,从而提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定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 2.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预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消费经历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对适龄儿童、青年、青年进展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阻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9、,都是.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阻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别教育、终身教育等. 3.人的开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包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构造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以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4.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根本政策的
10、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开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开展的战略原那么和行动纲领. 6.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处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征询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7.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8.美育学制:“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施行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制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施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中国,“美育”概念是在近代提出来的。
11、 9.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标准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标准体系所组成. 10.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青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本质是国家按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青年施行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11.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12、,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12.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按照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展教学.13.活动课程:亦称经历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14.教学大纲课的类型:教学大纲:教学打算中的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架。 15.课的构造:是指课的根本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展的顺序和时间分配.一般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稳定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五部分.16.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
13、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老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展上课的教学制度.17.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打算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阻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阻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构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8.道德:一种社会认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那么与标准,具有认识、调理、教育、
14、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19.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按照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本人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截了当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20.学校治理:是一种以组织学校教育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 学校治理是学校治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纳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着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的的组织活动. 二、简答 1.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社会消费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脑力劳
15、动和体力劳动的别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到达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历得以传递;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2)教育与消费劳动相别离;(3)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等级性;(4)崇尚书本,呆读死记;(5)教学方式主要是个别教学. 3、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培养全面开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消费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开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方式多样化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
16、化力的教育思潮;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主旨和目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构造和教育治理体制. 5、试述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开展经济是政治的前提.政治是开展经济的保障.教育能提高人的素养,从而推进经济的开展,然而推进政治的开展. 6、教育对消费力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1) 教育再消费劳动力.(2) 教育再消费科学知识.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如今哪些方面?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如今三个方
17、面具有本身继承性、受其他社会认识形态的阻碍、与社会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 8、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开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阻碍比拟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化;(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能够激发和开展被教育者的潜能;(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操纵和利用. 9、老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老师的劳动具有师范性、复杂性、制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10、老师应具有如何样的才能构造? 1)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的才能,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才能 2)组织学生活动的才能 3) 课堂监控才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
18、育机智 4)板书才能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才能 6)对教学效果进展评价和反响的才能. 11、制定教育方针的按照有哪些? 各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关于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提法也各异。有些国家(如法国、苏联)以中央政府公布教育法令或执政党发布指令、决议等方式提出各自的教育方针;有些国家(如美国)没有官方规定的全国一致的教育方针,而由各地点政府以州或县宪法的有关教育条款加以规定;有些国家(如英国)既有政府有关法令政策的统一规定,也参考专家组织或各地教育团体的意见或建议作出规定。 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1)个人片面开展是旧式分工造的,个人全面开展是历史的必定,机器
19、大工业消费为人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 2)个人开展是同共产主义任务相一致的,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开展才能真正实现 3)改变旧的消费方式,消灭旧式的社会分工,努力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教育与消费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个人全面开展的社会条件. 13、国外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A.普及义务教育是涉及面广,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B.制定教育法令,强迫推行义务教育.C.各国普及义务教育中,普遍增拨教育经费.D.各国在普及义务教育中,都特别注重师资培养. 14、世界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普遍经历是什么? 世界各国施行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说明,由政府以法
20、律方式确定在全体适龄儿童青年中普及一定年限的基 础教育,这是世界义务教育最具普遍性的根本内涵。这一内涵反映了义务教育具有区别于非义务教育的三个本 质属性,即普及性、强迫性、公共性。1.尽管世界各国宣布实行义务教育的时间先后有特别大差异,但目的根本一样,即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促进经济社会的开展与进步,强化综合国力。2.通过立法在全体适龄儿童青年中普及一定年限的根底教育,是义务教育强迫性的集中表现。3.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实行义务教育之初,教会等各种社会团体举办的学校占据中小学校的绝大比重。 15、教学的根本原那么有哪些? 尝试指导原那么 预备铺垫原那么 、即时矫正原那么 合作互助原那么 、征
21、询题新颖原那么 民主和谐原那么 16、如何实现理论联络实际的教学原那么? 教学原那么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展有着指导性和调理性的意义. 2,教学原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方式的选择. 3,科学的教学原那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17、教学内容的制约要素有哪些? 18、讲授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老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开展学生的思维才能,开展学生的智力.(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2)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明晰、精练、精确、生动等特点.(3) 擅长设征询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19、学生思想品
22、德构成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1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指导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0、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根本原那么有哪些?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转变教育观念,习惯中小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1、课外活动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课外活动必须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开展. 首先,课外活动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
23、开展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课外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必须围绕育人总目的,结合社会、学校、班级、学生的详细情况,有的放矢地展开活动;其次,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将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纳入班主任工作打算,通过打算调控,以提高课外活动的教育效率和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率,而有组织地开展,那么是防止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的重要保证要富有吸引力.课外活动有无吸引力,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与制造性,能否使课外活动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虽无人催促,亦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能习惯不同层次学生的
24、需求,且具有兴趣性、竞争性、新颖性. 22、主要的家庭教育经历和方法有哪些? 小孩学什么,是教育的内容,小孩如何学是教育的方法。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将小孩学习的兴趣、情绪、感情和智慧都投入到学习之中,获得最正确学习效果。方法是打开小孩知识大门的钥匙。父母在坚持正确的教育内容前提下,要到达料想的效果,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独立探究法。这是指以小孩本人独立实践、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教育小孩也是如此的道理,让小孩本人去吃一堑,本人去长一智。没有实践就特别难猁真知。父母应该做到小孩本人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小孩本人去做,做的过程,也确实是
25、实践的过程,长知识的过程。二是以身示教法。这是指父母用本人的行为长期阻碍小孩的方法,包括有认识和无认识的。 23、学校治理中的根本原那么是什么? 民主化原那么,全面质量治理原那么(以教学为中心),科学化原那么,责任制原那么,有效原那么,精细 化原那么,系统性性原那么,人本化原那么,开放性原那么.或者:1)方向性原那么 2)系统性原那么 3)民主性原那么 4)教育性原那么 5)标准性原那么 6)效益性原那么篇三: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阐述题组成,共15分。作
26、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以下分布中哪一种是单峰对称分布?( C ) 2、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全距 (差异量) B.四分位距(差异量) C.方差(差异量) D.标准差(差异量) 3、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D ) A.二项分布 B. F分布 4、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纳:( C ) A. Z检验 B. t检验 C.2 检验D. F检验 5、对两组平均数进展差异的明显性检验时
27、,在下面哪种 情况下不需要进展方差齐性检验?( B)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n2小于30。 6、以下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A.假设r1=0.40,r2=0.20,那么r1确实是r2的2倍; B.假设r=0.80,那么就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到达80%; C.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7、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C.点二列相关(一个是
28、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二列相关 (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8、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展明显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9、比拟不同单位材料的差异程度,能够采纳何种差异量?( A ) 10、教育统计学科的根本构造是 ( C ) A. 描绘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C. 描绘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 11、统计分析包括 ( D ) A. 多元分析与方差分析 C. 方差分析与区间分析 B. 回归分析与区间分析 D.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B. 描绘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D. 描绘统计学、多元统计、量化统计学 12、从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去可能因变量
29、的相应取值的完好分析与计算过程称为 (B ) A. 多元分析 B. 回归分析 C. 方差分析 D. 区间分析 13、回归分析的根本原理是 ( A ) A. 最小二乘法 B. 点二列相关 C. 二列相关 D. 标准差 14、当一个测验屡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时,它就被认为是可靠的,这一个概念指是统计学中的 ( B ) A. 信度 B. 效度 C. 一致性 D. 精确性 15、可能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指的是 ( C )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 答:特点:(1)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后,这批标准分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标准分数大于
30、0时,表示测验成绩在平均数之上;标准分数小于0,表示测验分数在平均分之下;标准分是等于0,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数相等。(2)标准分数量表的单位是相等的,其零点是相对的。因而,不同科目的标准分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 (3)标准分数本身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而,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4)在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数的取值范围在-3+3之间。标准分数的意义能够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比例做出最好的解释。 意义:第一,各科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第二、标准分数的正负和大小能够反映出考生在全体考分中所处的地位。 2、请说出平均数差异的明显性检验的根本原理。 答:首先对两个样本相应的
31、总体平均数之间提出没有差异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然后以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为理论按照(该抽样分布为以零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来调查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否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也确实是看样本平均数之差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如何。当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大,大到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足够小时,就能够从实际可能性上否认零假设,因而应当接受备择假设。这就意味着,样本平均数是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也确实是说,两个总体平均数之间确实有本质差异,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两个相应总体平均数不同所致。假设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小,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较大,那么,应保存零假设而回绝备择假
32、设。这意味着,两个样本平均数是来自同一个总体或来自平均数一样的两个总体,而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抽样误差所造成的。 二、计算题(每题5分,共2题) 1、某市中学某项测验成绩平均数为70.3。该市甲校15名学生该项测验成绩为:68、70、65、72、60、62、68、75、70、60、72、62、65、62、68。 (1)求甲校该项测验成绩的区间可能。 (2)甲校该项测验成绩与全市是否一样? 答:(1)95%的区间可能为:64.2,69,99%的区间可能为63.4,69.8 (2)t=3.03,=0.01,df=15-1=14, ,因而有极其明显性差异。 2、在教学中甲乙两班采纳不同的实验方法进展教学。现从两个班级中各随机地抽取10名学生,后期用统一测验结果如下,征询两种实验方法是否有明显性差异? 甲班:20 20 16 12 19 13 16 16 20 16 乙班:18 17 16 16 12 9 7 15 13 7 答:t=2.39,=0.05,df=10+10-2=18,,因而有明显性差异。F=1.20,=0.05,分子自由度为df=10-1=9,分母自由度为df=10-1=9, ,因而两组总体方差没有明显性差异。因而两种实验 方法有明显性差异。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