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高中地理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中特有的语言。它集直观性、趣味性、系统性与一身,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地图和题目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学生的用图习惯、读图和析图能力如何培养呢?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一、读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让读图成为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这种习惯,上课过程中如果遇到书中题中提到某个地区我都会要求学生自己翻地图册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展
2、示出来。同时,在教室前后张贴中国和世界地图,以创造学习地理的氛围。在看图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有序读图。第一步,认真读图名,图名往往蕴含着关键的信息和知识。如鲁教版必修一课本49页“A河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就说明这条河流应该是属于雨水补给。第二步,看图例。如矿产资源、人口和城市、等值线等。第三步,整体观察地图。如“1月中国气温分布图”,找出中国1月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海南和漠河,并计算两者的温差,学生很容易得出: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同样计算两地7月的温差,就可得出,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的特点。进一步观察7月气温分布图可以得出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3、分别在吐鲁番和青藏高原,这个时候叠加地形图学生很快发现他们是我国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从而得出地势的高低是影响青藏高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给学生思考,为什么7月普遍高温。这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来分析)。 二、析图读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所谓析图,即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除了显性信息,如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值线、矿产资源分布、交通线路和人口城市布局等;隐性信息也要分析出来。如看到大陆西部3040,那么我们即可以想到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接着继续联想到该气候类型对应的植被为亚热
4、带常绿硬叶林带。再如看到有河流发育,则想到此处为山谷线,则学生可以想到等高线应该低值凸向高值;如果图中有湖泊,应该是河流补给湖泊还是湖泊补给河流等。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可以针对相关题目进行拓展延伸,从地图中找答题点,久而久之,学生的析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三、画图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教师“板图”效应。最开始,学生自己作图能力肯定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多使用多媒体和板图,带学生去分析如何自己画图。如在光照图中,经常有要求学生自己做出极点俯视图中的晨昏线。这就需要准备计算出特殊经线的地方时,如太阳直射经线
5、(平分昼半球)地方时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18点,画图的时候需要注意。另外一种就是柱状投影图,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如下图,AB为晨线,BC为昏线,则阴影部分为下方的三角部分),这需要学生对晨线昏线的定义有透彻的理解。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四、填图在地理课堂上和课后训练学生填图、绘图,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能确定地理事物在图上的位置、范围和分布,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加深认识,印记牢固,慢慢在学生头脑里形成地理图像,学生对地理事物印象深刻,很容易记忆一些地理规律和原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如中国行政区域图,为了让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区形状有深刻认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省和直辖市名称。五、默图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地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示意图,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气旋和反气旋,冷锋和暖锋等;地理现象分布图,如气压带风带分布。这些图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默写,如风带的形成,需要结合风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一起,还需要强调“带”。 最后,我把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概况为:“左图右书,边看图边读图、析图、画图、填图、默图,图文结合。”地图教学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学生在长期的熏染中,就能做到依图述文、据图释文、凭图忆文,就能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