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8.54KB ,
资源ID:6992302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992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doc

1、(word完整版)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总论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殷商时期甲骨文最早外科病名记载。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

2、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1)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2)肘后备急方 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7、 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8、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正宗派明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

3、为代表“全生派”清 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心得派”以清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基本术语: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

4、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7、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8、五善:包括心善,肝善,在病程中出现,表示预后良好9、七恶:包括心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七种,在病程中出现,预后较差。10、顺证:在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中,按照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六淫邪毒,情志内伤,

5、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淤血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2、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辩证1、部位辨证上部辨证:人体上部包括头面,颈项以及上肢,病因多为风温,风热中部辨证:人体中部包括胸,腹,腰,背,是五脏六腑所居之所,病因多为气郁,火郁下部辨证:人体下部指臀,前后阴,腿,胫,足,寒湿,湿热多见。2、阴阳辩证:八纲辩证的总纲,也是其他一切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 阳证 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 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 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

6、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 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在表位浅,血脉,筋肉,在里位深脓液质量脓质稠厚 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比较短 病程比较长全身症状初期长伴有形寒发热,口 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有虚寒症状 渴,纳呆,大便秘结,小 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 便短赤,溃后渐消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 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3、 辨肿 (1)肿的性质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鲜红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痈疡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无红微热,或轻微疼痛,见于痄腮,大头

7、瘟痰肿:肿势软如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在,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 脂瘤气肿:皮紧肉软,按之凹陷,复手即其,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见于气瘿,乳癖。疼痛原因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4、辨脓确认成脓的方法接触法:两手触摸,一手轻压,另一手有感觉到波动感即为有脓透光法:用手挡住手电筒光线,若看到深黑色阴影即为有脓 点压法穿刺法:为穿刺抽脓的方法B超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1、内治法三个总则: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

8、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治疗法则.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已腐肉成脓由于疮口一时 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留滞。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透托:透托法用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消肿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补托: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出,疮形平塌,根盘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溃疡后期,此时毒势已去,精神衰疲,血气虚弱,脓水清稀,肉芽灰白不实,疮口难敛。2、手术治疗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

9、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域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3、结扎法:又名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远端结扎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一种方法。4、挂线法:采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第七章 疮疡定

10、义:各种致病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1、疖: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直径,下同)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病因: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颜面部疔疮的初期表现:在颜面部某处肌肤上忽起一粟米样脓头,或养或麻,以后逐渐红肿热痛,肿势范围虽然只有36CM左右,但根深坚固,如钉丁之状,严重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有头疖:中心有一脓头无头疖:无脓头蝼蛄疖:多发生于儿童头部,一种坚硬,一种多发型疖病

11、: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2、疔: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颜面部疔疮(眉心疔,印堂疔,人中疔,眉棱疔,眼胞疔,颧疔,虎须疔,锁口疔)、手足部疔疮(蛇眼疔,蛇头疔,蛇肚疔,托盘疔,足底疔)、红丝疔(急性淋巴炎)、烂疔(气性坏疽)、疫疔(皮肤炭疽,有传染性)等.1、特点:(1)发于颜面部(2)疮形虽小,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初起有粟米样脓头。(3)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 2、辨证分型热毒蕴结证证候: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火毒炽盛证证候:疮形平塌

12、,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3、调护注意事项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养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及针挑,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平素不要过食膏粱厚味,患疔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3、痈:发生于体表肌肉之间急性化脓性疾病(颈痈,腋痈,脐痈,委中毒)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鉴别诊断:疾病 痈

13、 有头疽西医病名 浅表化脓性疾病 痈好发部位 体表肌肉 项背部肌肉丰厚处范围 69cm 912cm特点 无头,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 初起有粟米样疮头,肿势迅速扩大,全 身症状明显辨证论治(治以清热解毒,和营消肿)火毒凝结证证候: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皮肤焮红,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发硬;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治法:清热解毒,行瘀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发于上部,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中部,加龙胆草,黄芩,山栀;发于下部,加苍术,黄柏,牛膝4、 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蜂窝组织炎(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

14、背)其发病特定:局部红肿,但中间明显隆起而色深,四周肿势较轻而色较浅,边界不清,胀痛呈持续性,化脓时跳痛,大多发生坏死,化脓溃烂,一般不会反复发作辨证论治:风热毒蕴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咽痛者,加生地,玄参肝脾湿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颈痈: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证型 风热痰毒证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牛蒡解毒汤或银翘散散加减5、 有头疽:发生于肌肤间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

15、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颈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有头疽的病程为4周.按局部症状分为四候“対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6、 丹毒: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由丹毒链球菌感染。凡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腹腰胯者,多挟肝脾郁火: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命名:生于躯干部者,称为内发丹毒,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的,称抱头火丹;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的,称赤游丹。辨证论治

16、湿热毒蕴证五神汤合萆薢分清饮加减7、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又名癀走。病因: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功脏腑。8、内陷:是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病因 火陷: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分为:干陷,病因为气血两亏,正不胜邪虚陷,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干陷:发生于有头疽的12候毒盛期的称火陷病因为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发生于23候溃脓期的称干陷,病因为气血两亏,正不胜邪。;发生于4期收口期的称虚陷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

17、衰.鉴别诊断发(蜂窝组织炎) 丹毒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溶血性链球菌部位 全身各处 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 头面、小腿 皮内网状淋巴局部症状暗红、中央明显、边界不清、 鲜红色,中央较淡,边界清楚、肿 较明显、大于炎症范围 轻度、边缘稍高于正常皮肤痛 持续性 烧灼样,面部剧痛化脓 常有 无复发 无 常有疾病 走黄 内陷原发病 疔疫 除疔疫外病因病机 火毒炽盛为主 正气不足为主并发火毒起病缓急 较急 较缓虚实 实证为主 虚证为主治则 驱邪为主 扶正为主预后 较好 较差第八章 乳房疾病&乳房触诊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

18、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1、乳痈:相当于西医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病因1、乳汁郁积 2、肝郁胃热 3、感受外邪.(2) 气初起临床表现: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排泄不畅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或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3)切口:应以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形成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乳晕旁小弧形

19、切口乳房-放射状切口深后部脓肿-下褶皱处弧形切口,不要切入乳晕内,以免伤及乳络而成瘘2、 乳癖:一种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以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临床表现:(1) 好发于2545中青年女性(2)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和牵涉痛(3) 乳房溢液(4) 乳房肿块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多位于外上象限辨证论治:内治肝郁痰凝证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和四物汤加减6、乳核(乳腺纤维腺瘤):其特点好发于

20、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7、 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病因:情志失调 饮食失节 冲任不调第九章 瘿1、瘿病的病因病机: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部,逐渐形成瘿病。气滞 血瘀 痰凝 痰火郁结 冲任失调2、肉瘿:甲状腺的良性肿瘤。特点: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瘿,随吞咽上下移动,发展缓慢。3、气瘿:特点:多发生在青春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

21、动,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4、石瘿:病因病机: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亦有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来。第十一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定义:发生于皮肤,粘膜,皮肤附属器的疾病为皮肤病病因病机:风:发病迅速,游走不定湿:疱疹,瘙痒,糜烂毒:掀红,肿胀,糜烂血虚风燥:皮损干燥,肥厚,粗糙肝肾不足:皮肤枯槁,色素沉着,脱屑外用药剂型: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鉴别跖疣鸡眼1、蛇窜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特点时: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疹,累累如窜珠,排列呈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

22、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有 核肿大4、脚湿气:相当于西医的足癣,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水疱型,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丫化脓。5、湿疮: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疮,慢性湿疮 接触性皮炎:指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所引起的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7、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特点: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8、牛皮癣特点: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脊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9、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鉴别诊断 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

23、体感染引起。其潜伏期较长;尿道炎症较轻,尿道分泌物少;分泌物查不到淋球菌,有条件的可做衣原体、支原体检测。11、二期梅毒皮损特点: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梅毒疹、毛囊疹、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疹等。这些损害可单发也可合并出现.第十二章 肝门直肠疾病1、齿线:肛瓣与直肠柱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称为齿线,齿线的上下组织结构明显不同,是临床上的重要标志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辨症状便血是肛门直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见:内痔 肛裂 直肠息

24、肉 直肠癌等便血: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者,多为直肠息肉肿痛:常见于肛旁脓肿,内痔嵌顿,外痔水肿,血栓外痔等病脱垂:是II和III期内痔,息肉痔,直肠脱垂的常见症状流脓:常见于肛痈或肛瘘3、辨部位: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赘皮外痔多发于6,12点处;环形的结缔组织外痔多见于经产妇;血栓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肛裂好发于6,12点处4、肛管直肠指诊:了解直肠下部、肛管以及肛门周围病变。5、内痔其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内痔分度: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分为三期I度 便时带血,滴血或呈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II度 常有便血,排便时有

25、庤脱出,便后自行回纳III度 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换纳4度 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6、血栓性外痔:其特点是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点处。7、肛漏:分类:单纯性肛漏和复杂性肛漏复杂性肛漏(指在肛门内外有3个以上的开口;或管道穿通2个以上间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横生;或管道绕肛门而生,形如马蹄者,称为马蹄形肛瘘),也可分:低位单纯性肛漏,低位复杂性肛漏,高位单纯性肛漏,高位复杂性肛漏8、肛裂:其特点: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9、切开疗法适应症:低位单纯性肛漏和低位复杂性肛漏:高位肛漏切开应配合

26、挂线第十四章 周围血管疾病1、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症状1疼痛(间歇性疼痛,持续性疼痛)、2皮肤温度异常、3皮肤颜色异常、4感觉异常、5肢体增粗或萎缩、6溃疡和坏疽2、股肿 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及生命。 并发症:急性股动脉痉挛(疼痛性股蓝肿)和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早期治疗原则多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3、筋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状4、臁疮:主要发于双小腿内外侧的下三分之一处.5、脱疽: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临床表现:一期【局

27、部缺血期】二期【营养障碍期】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辨证论治:【寒湿阻络型】证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则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阳和汤【血脉瘀阻型】患趾(指)酸胀疼痛加剧,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暗紫,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减弱,色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湿热毒盛型】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暗紫,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数。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药:四妙勇安汤

28、【热毒伤阴型】皮肤干燥,毫毛脱落,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指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方药:顾步汤【气音两虚型】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久不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淡尖红,少苔买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方药:黄氏鳖甲汤第十五章 其他外科疾病1、烧伤(1)烧伤面积计算 1、手掌法 2、中国九分法3、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法 烧伤深度的判断一、烧伤面积估计一、烧伤面积的计算: 所谓烧伤面积是指皮肤烧伤区域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临床上常用的计算方法两种,一种叫“手掌法”,即不管男女老少,伤者五

29、指并拢,一侧手掌所占的面积为其本人全身体表面积的1%;另一种方法叫“中国九分法”,即头、面、颈各占3(共9%),躯干前、后面和会阴部各占13%、13和1(共27%),双手、双前臂和双上臂各占5、6%和7(共18),双足、双小腿、双大腿和双臀部各占7、13、21%和5(共46%),但女性和小孩有点不同,成年女性双足和双臀各占6%,小孩头部为9(12年龄)、双下肢为46(12年龄)。二、烧伤深度的判断: I度:伤及表皮浅层,局部轻度红肿,灼痛,无水泡形成,不需特殊处理,35天自愈,不留瘢痕。浅II度:伤及表皮及真皮浅层,剧痛,红肿明显,形成较大水泡,泡壁薄,泡液较清,泡皮剥脱后见基底潮红,如果处理

30、得当,10天左右可以愈合,愈后早期有色素沉着,一般无瘢痕形成。深II度:伤及真皮深层,疼痛较迟钝,肿胀明显,水泡不大,泡壁较厚,泡液较浑浊,基底较苍白或红白相间,如果处理得当,34周可以愈合,愈后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III度: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感觉和疼痛消失,无水泡,冰凉、无弹性呈皮革样,苍白、焦黄甚至炭化,理论上,III度烧伤直径超过5公分,则需要手术植皮才能愈合.三、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一)轻度烧伤:总面积9以下的II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1029或III度面积10%以下的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III度面积1019%的烧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

31、上或III度面积20以上的烧伤. (二)小面积烧伤:相当于轻度烧伤. 中面积烧伤:相当于中度烧伤和重度烧伤. 大面积烧伤:总面积5180或III度面积2150的烧伤。特大面积烧伤:总面积81%以上或III度面积51%以上的烧伤.2、肠痈属于内痈范畴,相当于西医急性阑尾炎等临床表现:脐周或上腹部疼痛,转移性右下腹持续性,加重性疼痛辨证论治:(1)内治 瘀滞证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湿热证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热毒证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3、毒蛇咬伤(1)毒蛇分类*神经毒类: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类:蝰蛇,烙铁头蛇,五步蛇(尖吻蝮蛇)、竹叶青混合毒类:眼镜蛇,蝮蛇

32、,眼镜王蛇备注:一般神经毒损伤局部无症状,二血循毒和混合毒局部症状明显,伤口剧痛,肿胀,起水泡 毒蛇咬伤为风火邪毒,为阳热之邪,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的特点,其传变规律与温病类似,故辩证施治可借助温病理论为指导(2) 毒蛇咬伤紧急处理答:(1)早期结扎:被毒蛇咬伤后,即刻用柔软的绳子或布带,或就近拾取适用的植物藤或茎叶等,在伤口上方超过1个关节结扎,结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的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2)扩创排毒:常规消毒后,沿牙痕纵行切开1。5cm,深达皮下,或作“+”切口,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3)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在野外被毒蛇咬伤以后,可立即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上点燃烧灼12次,以破坏蛇毒.(4)封闭疗法:毒蛇咬伤后及早应用普鲁卡因溶液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封。第 10 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