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由给老师让座所想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必斯营子乡必斯中心园 李晓艳内容提要: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与冷漠,越来越缺乏感恩的心。出现这种状况有家庭的原因和学校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还在社会。而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知恩。家长与老师应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恩情。其次,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同身受,一切都来之不易,维系一个人的生命,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奉献,因此要会感恩!第三,要让孩子学会报恩。我们应当教育学生首
2、先从尊重他人做起。其次,要教育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知道回报恩情不只是物质的,还包括情感的回报,回报从学会感谢做起,然后为施恩者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小事。施恩才是感恩的最高境界。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施恩意识,实施施恩行动。当我们施恩时,不能期待回报。还要让学生记住,施恩于人,最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尊严与平等。关键词:感恩、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文内容: 一次,一位老教师在办公室聊起一件事,说着说着便义愤填膺!他说他在公交车上望见他以前教过的一位高足,忙挤过人群,想询问一下这学生的近况,没想到这学生坐在座位上瞥见他,忙转过脑袋装作看窗外的风景。他只好没趣地退到这学生看
3、不见的人群中站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失败的感觉弥漫周身我自己也曾在所教班级进行过这样的调查,班上65位学生(八年级),竟有51位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相反,有58位学生的家长每年都给孩子过生日,其他几位的家长也断断续续给孩子过过生日。面对这些状况,我不由得思考:是什么让现在的孩子如此冷漠与自私呢?是什么让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有感恩之心?我想出现这种状况跟中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及毫无原则的溺爱有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的要求无限制地满足,结果是“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当然,我们的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试教育使教师
4、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他们成长中更为重要的品质因素,把学生看成自己完成学校考核的媒介,师生关系日趋淡漠。另外,学校的德育工作滞后,理论上谈得多,付诸实践少;在教育中缺乏人本思想,不切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其实,深层的原因还在社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向商品经济转型,原有的社会价值观随之坍塌,而新的社会价值观又尚未建立健全。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与美德被抛弃,其中包括感恩的思想。思想断层中的人们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为了生活,可能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资源,自私与物欲不断膨胀,大家以利益作为权衡人际关系的标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和谐。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必然
5、会折射社会的影子,变得自私自利,只知获取,不知回报。古人说得好:“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禽兽犹且如此,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呢?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别人的付出不一定必让你回报,但至少要懂得知恩、感恩,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对生活现状心存感激,对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怀敬意,才会感受生活的美好,才会有更多的热情去帮助别人,达到施恩于人的至高境界,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开心快乐。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呢?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挽救这些“冷漠的一代人”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就是让孩子学会知恩。这一点我们要有意识
6、地去做。开家长会时,我们要告诉家长,平时应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因为爱他们,付出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努力,让他们感受父母的恩情。教师也要经常和自己的学生沟通,告诉他们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所有的科任老师都很辛苦。还要告诉他们,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自身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奉献,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总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给予生命,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社会给他们提供的资源与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其次,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当然,
7、让孩子们真正感受恩情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有的家长在这方面做到得挺好,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往往在周末安排孩子烧烧简单的饭菜,或者打扫一下室内的卫生,农村的家庭还可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农活。当他们感到劳累时,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做父母的为了养育他们,每天都必须辛苦地工作、劳动,无可推脱。教师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让学生上上体验课,要他们知道上好一节课其实不容易,要作许许多多的准备工作。学校也应当适当安排一些社会实践课程,如带领学生参观农场、工厂,参与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操作,让学生感同身受,人的一饮一食均来之不易,一丝一线均物力维艰。维系一个人的生命,需要多多少少人的奉献!更何
8、况,除了物质,人还得享用国家、社会提供的文化艺术和精神财富!孩子只有打心眼里知恩、感恩,才会去报恩与施恩。为了引导孩子报恩,我们应当教育学生首先从尊重他人做起。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帮助,尊重别人的感受,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不怨天尤人,不挑剔环境,对他人的善行心怀感激之情,从而对他人充满爱心。其次,要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知道回报恩情不只是物质的,还包括情感的回报。回报从学会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表达谢意等。然后为施恩者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小事。如帮父母干家务活;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课间帮老师擦好黑板
9、,上课遵守纪律不扰乱老师讲课等。施恩才是感恩的最高境界。在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施恩意识,实施施恩行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充当两种角色施恩者和受恩者。我们要告诉学生:当我们受恩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感激,知道那是一份难得的恩遇,要知恩图报;而对无恩于我的人,我们要善于充当施恩者,当我们是施恩者的时候,最好很快忘掉它,更不要期待回报。忘记所受之恩,我们会被人不齿;忘记所施之恩,我们会得到意外的满足与快乐。就像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于屈尊于万物之下,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
10、报答。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大爱心的人。有一点我们教师要特别告诉学生:施恩于人,最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尊严与平等。施恩时,要给施与受双方都留一个游刃有余的空间,不至于让接受的人徒增一份心理负担,让施舍的人又平添一份优越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人活着是有尊严的,连乞丐都不愿为一箪食、一豆羹而折腰!善行的一步之遥是恶行,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记住:人与人之间最根本、最质的法则就是平等与尊重。当代学生,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平的种子!愿我们洒下无数和平的种子,去执着追求光明、快乐、和谐的人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