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型教学途径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Task-basedapproach in English classroom practice宋其亮引言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模式, 是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David Nunan在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一书中明确指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为了
2、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目的,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和合作,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生活全球化,外语已成为走向世界、通往未来不可缺的通行证。新的形势使我们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要求我们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中学生。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任务型教学的学习,并切实身体力行地大胆实践。全
3、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这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尽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
4、中更好地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呢?笔者认为正确理解何为任务、何为任务型教学途径,把握住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真实性原则,明确任务的设置必须具有阶梯性原则,是实现任务型教学途径的三个要点。一、任务和任务型教学途径1所谓任务,通常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有目的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国外有些学者从语言学习认知法和交际法的角度去讨论“任务”这一概念,他们把任务或交际任务看作是外语(英语)教学的一种活动,特指通过理解目的语或非语言信息输入之后所从事的活动或行为。在执行“任务”时学生必须使用目的语(targetlanguage)来解决交际中的实际问题。我国新英语课程标准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
5、,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实际中,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2. 任务型教学途径在英文中被称为Task-basedapproach。所谓“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6、。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等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以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认为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经过学习者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显然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即课堂上老师的单纯讲述和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
7、中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就能进入很好的状态,学习的效率就能事半功倍。二、任务的设置和实施应遵循的原则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懂得如何设计任务。标准提出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8、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这说明了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习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细读这几条注意事项,可以理解任务的设置应遵循目的、语用、真实、阶梯等原则。其中真实性原则和阶梯性原则是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的。1.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熟悉的情景及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
9、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活动时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语言情境。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活动,在不能直接选用真实生活的任务时,教师应该对来源于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使之能在课堂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比较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索,比如,为了教学用Would you mind doing?这个句型进行有礼貌地请求时,我让学生想象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文明的行为,让他们进行小组活
10、动,对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提意见,并记下对方的道歉语。这个情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熟悉,属于真实的情景,因此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并且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真实的交际任务越多,学生使用现实生活语言的机会也就越多,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也就越强。2.任务的阶梯性只有语言的输入才有语言的输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进行语言的输入,让学生熟悉所需要的语言,使之成为任务前的一个准备工作。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也决定了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明确任务型教学途径中的任务不可能是单一的任务,单一的任务无法实现任务型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我们在一节课中所设计的任务应
11、该包括几个小任务,这几个小任务不是单独存在的,前一个任务的完成应该要为后一个任务的展开做好铺垫,几个任务层层推进,最终使我们能完成一个综合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所设置的任务应该是一种阶梯型任务链(The task-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 principle),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数个微型任务循环构成大的“任务链”。这些大大小小的任务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呈现阶梯式层层推进。三、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课堂实践新目标英语教材就是以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地使用教材,并根据需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任务活动。篇
12、幅所限,下面我仅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九单元Section A粗浅的教学设计,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出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且层层相扣的任务。第九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谈论过去的经历,用现在完成时Have you ever been to?来提问是否曾经去过某地。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首先是导入。利用图片,复习表示地点的词汇,如公园,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等。同时引出本课的新词汇,让学生读熟。然后教师问学生是否旅游过,喜欢旅游吗?教师拿出自己带来的旅游照片,告诉学生:I have ever been to Beijing. What about you?以此导入本课句型,提出本课任务。任务一
13、:让学生拿出他们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的照片介绍自己曾经的经历,进行两人或者三人小组对话。也可以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上台指着地图告诉大家他曾经去过某地。接着老师再拿出自己在海南的照片告诉学生:I have ever been to Hainan.I went there in 1998.问学生你去过海南吗?你什么时候去的?如果你没有去过,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对比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同时复习了一般将来时,操练和巩固了各种时态。任务二:学生做听力训练,完成教材的听力任务。以上的几个小任务完成了语言的输入,此时再设置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了。任务三:教师设计问题表格wherewhatw
14、hohowwhen由学生就他们曾经的经历(去过哪里,看见了什么,什么时候去的,和谁去,怎么去的,那里天气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填写表格。然后先在小组进行汇报,再推出小组中说得最好、最全面的一位同学在全班面前汇报。(这里体现了评价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总的来说,这堂课的设计能遵循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真实性和阶梯性原则,几个任务层层相扣,是为了完成最后的综合性任务,完成了综合性任务也就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四、结束语任务型教学途径是适合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教学思想,运用这种教学途径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正确理解任务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内涵,并且牢记任务的真实性原则和阶梯性原则,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任务型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学会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情,从而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罗少茜,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和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罗少茜,陆锡钦解读任务型教学途径,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11期.- 7 -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