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侯松涛毛概重点题型:材料分析(分析出涉及的主要问题,条理清楚1、2、3)辨析题(先辨后析) 2个 答题4行左右简答题(不能列举,组成有头有尾,写4至5行)论述题 (完整,思路清楚)第二、十三、十四章完全不用看 第五、六章一定会出题(掌握程度标记 死记硬背R 关注一下A 看看就可以L )涵盖A、B卷所有重点1 3 5 6 7 8第一章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时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
2、理论指导实践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第一,马克是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P7第三段 “两次历史性飞跃”L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
3、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P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几个主题)P1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LP2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LP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P30主要内容+P31第一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在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P32科学发展观(第一段)L及提出背景、P36主要内容R(分述4点L)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局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三章P67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材料分析)P6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材料分析)总路线R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 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 动力是工人阶级、农
5、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 领导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4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R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主导
6、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P8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每个摘出来做材料分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四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P93 (1953年6月开始下数两段)1953年,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P95可能性5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6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要求。7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
7、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8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针。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第五章P117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简答R)+科学内涵本质: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
8、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格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强调消灭剥削阶级、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第六章P1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三段)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指出,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阶段。P1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材料分析)P14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R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
9、创业(党的优良传统,是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十七大:加入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P1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简答 R)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1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2 构建社会主
10、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P155“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七章P162第二段 (辨析)P167判断改革成败与否的标准(简答)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11、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P16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简答)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八章P17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材料分析)P18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简答 A)13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14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12、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15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P1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简答)16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17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8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P187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辨析)1) 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
13、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与“三个有利于”结合着看P199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材料分析)第九章P22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系第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 人民当家作主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第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227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四,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五,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4、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十章P2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R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十一章P276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P27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掌握 三个方面(辨析)19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0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
15、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21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P281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第十二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基本内容:22 一个中国23 两制并存24 高度自治25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6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7 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28 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29 坚决反对任何台独的言行30 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
16、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重大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同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随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十五章P37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A)第一, 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P375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则(A)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得利益关系。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