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城县舜天达天然气有限公司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二一四年九月目 录1.管理职责41.1安全管理制度.41.2安全生产责任制.4 1.3液化天然气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61.4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71.5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91.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91.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定期检验制度.101.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制度.111.9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111.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21.11充装资料管理制度.121.1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131.13用户宣传
2、教育管理制度.131.14事故上报制度.141.15接受安全监察制度.141.16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152.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52.1移动式压力容器内介质分析和余压检测操作规程.152.2充装量复查操作规程.162.3低温液体罐车操作注意事项与操作规程.172.4装卸用管耐压试验操作规程.252.5卸载操作过程.272.6事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293.工作记录和见证材料.323.1充装介质成分检测报告(附录一).333.2危化品装卸安全检查记录(附录二).343.3充装记录(附录三).353.4超装介质卸车处理记录(附录四).363.5设备运行记录(附录五).373.6移动式压力容器
3、充装站安全检查记录表(附录六).383.7员工岗位持证上岗和培训记录(附录七).393.8质量信息反馈记录(附录八).403.9充装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的运行、巡视、维护保养、检修、定期检查、 检定记录(附录九).413.10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和讲评记录(附录十).461.管理职责1.1安全管理制度1.1.1本单位总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公司的安全工作。安全部主任负责公司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1.1.2非本单位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对必须进入罐区的人员需经生产运营部或安全部的同意,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进入罐区及生产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规定。1.1.3进入罐区的运行人员或操作人员都应是经
4、过有关部门培训合格,熟悉罐区设备及使用要求,方可操作,否则不准单独操作。1.1.4罐区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罐区应保持清洁。1.1.5运行或检查人员在每次操作或检查后应做详细记录。异常情况及时报告。1.1.6严禁拖拉机、电瓶车和兽力车进站。不准在生产区修车、擦车、放水。外来人员不准在生产区乱走,未经批准不许进入充装台、烃泵房、压缩机房,未经批准不准动用站内生产设备。1.1.7生产区配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维修、更换。消防器材不得挪作它用。1.1.8每年单位至少应进行四次对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下一年的安全培训计划、确定
5、培训内容和要求。1.1.9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巡查,每日作一次巡查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年对重点设备由本单位技术质量部进行一次运行在线年度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存档。1.2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公司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安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2.1管理组织1.2.1.1成立以总经理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为副主任,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1.2.1.2公司安全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负责各部门、班组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1.2.1.3由分管副总经理为领导,安全部具体
6、负责,组成公司安全防火领导组,下设公司兼职消防队,由安全部负责全公司安全防火工作。1.2.2安全生产责任1.2.2.1总经理全面负责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劳动保护工作和消防安全工作。1.2.2.2各分管副总经理,对所分管部门的安全职责负有领导责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是: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令、法规、制度和规定。2)认真做好各自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3)定期组织、检查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情况,协调部门间的工作关系。4)在编制分管范围内各部门的生产、基建、物资、培训教育等方面计划时,应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计划并贯彻落实。1.2.2.3安全部安全生
7、产责任是: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执行情况。2)在拟制本公司安全工作计划和总结。3)定期检查安全防火设施和工作情况。4)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健康知识教育、防止职业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5)督促综合保障部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6)按规定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情况。7)组织好全公司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8)做好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9)负责制订各类应急处理预案。1.2.2.4生产运营部安全生产责任是: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执行情况。2)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在生产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时
8、,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情况。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对生产班组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4)负责制订生产中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1.2.2.5技术质量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是: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组织对全公司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杜绝隐患,确保安全运行。3)负责制订设备运行的安全操作规程。4)组织对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防范措施,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5)在编制技术培训计划时,
9、应有安全技术知识内容。6)负责制订化验设备运行的安全操作规程。7) 严格按照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工作。8)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1.2.2.6综合保障部安全生产责任是: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2)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工作。3)及时了解、反馈采购物资的安全情况。4)做好车辆的检查工作。1.2.2.7财务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是: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2)编制落实安全资金使用计划,专款专用,保障生产。1.3.液化天然气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1.3.1适用范围1.3.1.1为保证液化天然气装卸过程的安全,特制定装卸过程关键点
10、控制制度。1.3.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LNG充装及丙烷、异戊烷、乙烯、液氮装卸过程。1.3.2装车过程关键点控制1.3.2.1槽车检查。确认槽车有证,人员有证,安全附件齐全有效,检查槽车外观无明显缺陷,是否进行空车过磅,有无提货单等。1.3.2.2安全告知。对槽车人员进行安全告知,避免人的误操作导致危险。1.3.2.3工艺管线检查。确认工艺管线无跑冒滴漏现象,各阀门开关正确。1.3.2.4充装参数设定1)严格检查槽车参数,并熟悉槽车容易,充装系数、工作压力等。2)合理设定槽车充装量,避免槽车过充。3)合理设定槽车排气压力,并确保槽车装车过程压力不超过槽车工作压力。1.3.2.5充装流速控制1
11、)槽车刚开始充装时,由于槽车内部压力低,系统与槽车压差大,先靠球罐压力自压装车,到槽车压力接近球罐压力时再开启LNG装车泵加压装车,装车过程必须随时检查流速,发现流速过快应调节手动阀,减小装车流量。2)装车过程随时观察槽车流速,保证管道流速在流量计的1/32/3之间,避免流速超过流量计量程,流量测量不准导致槽车充装量不足或过充。3)注意槽车排气时流量,槽车排气后压力下降,流速会增加。4)关阀提前量,检查槽车是否在设定的关阀提前量,自动将紧急切断阀开度减小,以保证充装准确。1.3.2.6充装压力控制1)刚开始充装时,槽车压力较低,靠自压装车。2)启动装车泵后必须确保装车管线工作压力1.3MPa。
12、3)检查槽车排气是否正常,压力达到排气压力设定值时,槽车自动排气,槽车排气不正常时,必须手动排气,保证槽车气相空间压力不超过槽车工作压力。4)复检。充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复检,确保槽车不过充,过充槽车不得放行。1.3.2.7卸车操作1)装卸臂连接前必须置换合格。2)检查氧、氮回收气柜高度正常,单体回收装置运行正常,具备单体回收条件。3)汽化回收卸车过程会产生低温,设备管道温度低,人员注意防冻。4)卸车后期,放缓回收速度,使槽车温度逐渐上升到接近环境温度,保证槽车压力0.20MPa,避免卸车结束时压力过低。1.4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1.4.1生产运营部主任岗位责任制1)全面负责LNG充装的各项工作。
13、2)提高安全意识,经常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每天严格检查,作好记录,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汇报。3)经常开展业务学习,提高职工素质,认真管理,发现问题秉公办理。4)熟悉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好安全工作,对LNG充装安全负责。1.4.2安全管理员岗位责任制1)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的强烈的事业心,提高警惕,忠于职守,切实做好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2)要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和各项放火安全规章制度,严格履行职责,准确形式职权,积极、主动地做好放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事故工作。3)监守岗位,工作时间不准喝酒、睡觉、打扑克、下棋和擅离职守,要
14、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手续。4)安全员应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对重点部位要定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并报告领导。5)组织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安全隐患的整改,及时处理涉及安全技术的重大问题。6)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演练。1.4.3充装检查人员岗位责任1)充装检查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汽车槽车检验合格证。2)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3)认真执行汽车槽车检查登记管理制度。4)认真履行职责,对每一次充装严格执行汽车槽车检查操作规程5)检查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做好超量充装的处理工作,装后泄漏的及其他异常情况的要报告技术负责人分析原因及时处理。6
15、)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检查水平。1.4.4充装操作人员岗位责任1)充装操作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证。2)严格执行汽车槽车充装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管理制度。3)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汽车槽车不得充装。4)充装后检查不合格汽车槽车必须协同检查人员做好处理工作。5)及时做好充装记录。6)时刻注意充装台上安全状态,有异常马上报告,认真学习事故预防及事故应急预案,发生异常应立即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1.4.5仪表工位责任制1)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台帐。2)熟悉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状况,负责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并做好记录。3)制定设备
16、的维修、检验计划,并认真落实,做好维修记录。4)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对违反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的现象有权加以制止。5)负责温度压力仪表、安全阀、灌装衡器等的校验、检定工作。1.5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1.5.1本单位总经理是主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年必须组织对本单全体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1.5.2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单位的安全部负责。1.5.3对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有:国家有关汽车槽车充装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本公司质量手册中的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5.4单位内部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培训都要记录,必要时进行有关内容的考试。1.5.5安全员是经
17、过国家有关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在有效期满时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培训换证。1.5.6充装检查人员、充装人员、压力容器在线检验人员是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操作的,在有效期满时必须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培训换证。1.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6.1目的和范围为了掌握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便于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分析特种设备故障原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了解日常管理等。规定对特种设备所涉及有关资料存档、保管、借用等方面的要求。1.6.2职责安全部负责特种设备档案的收集、移交、监管、存档及保管工作。1.6.3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种类:1.6.3.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
18、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查证明等随机出厂文件;1.6.3.2特种设备安装、竣工验收技术资料;1.6.3.3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1.6.3.4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大修、改造记录;1.6.3.5运行情况记录和交接班记录;1.6.3.6事故及故障记录;1.6.3.7注册登记资料。1.6.3.8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及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档案、资料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等事宜,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1.6.3.9生产运营部负责人、技术质量部负责人
19、应监督本部门有关人员做好各种资料记录、汇总,并及时移送安全部保管。1.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定期检验制度1.7.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装卸用管维护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日常维护与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精心维护保养。保证特种设备长期、安全稳定的有效运行。1.7.2必须在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严格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得超出参数。经常检查储罐、压力管道和装卸用管外观检查阀门、紧固件、密封件以及连接部件有无鼓包、变形、裂纹、腐蚀程度和泄露,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装卸用管必须每半年进行不少于1次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5倍的公称压力,试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用人签字。1.7.3压力
20、容器一般应当于投入使用满3年时进行全面检验。下次的全面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确定。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安全状况为3级的一般没3年检一次。安全状况为4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时间不得超过三年。安全状况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使用。1.7.4压力管道检验分为全面检验和在线检验。在线检验是指在运行条件下进行检验,一般每年一次。全面检验是指按一定的周期在管道停车期间进行较为全面的检验。按照基于风险检验(RBI)的结果确定检验周期。1.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制度1.
21、8.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明确安全附件及装置管理的职能部门,确定管理人员,负责安全装置的日常管理,送检、校验、修理更换等工作,做到职责分明。1.8.2安全附件与装置的设备、选型应该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提供的条件,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在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和选型。对于在用容器和工艺系统选用安全附件必须充分考虑其安全效果使用性能。1.8.3建立安全附件技术档案和台帐,绘制安全附件设置位置图,标明每个安全附件的精度、压力等级、灵敏程度和性能,确定检修,校验周期,记载投用以来工作情况。做到集中保管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调校、检修报告。1.8.4安全附件应向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选购,保
22、证产品性能稳定,结构合理,动作灵敏。制造单位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铭牌。1.8.5安全附件在使用中必须保持的完好,灵敏可靠,容器操作人员要加强维护,防止其铅封损坏和发生不能正确动作的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处理。1.8.6安全附件的检修、校验必须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其中安全阀需由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单位负责检调;压力表、温度仪表需由经计量部门认可的单位校验;爆破片由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予以定期更换,对超过标定压力而未爆破的爆破片要及时更换。1.8.7新购置的安全附件投用前应进行校准。1.8.8危害性大或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安全阀或爆破片排出口排出的介质要用管道引出,妥善处理,不
23、得任意排放,污染环境。1.8.9应妥善保管安全附件的备用品和配件,保持完好状态和清洁,1.9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1.9.1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的安装与使用管理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2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表安装前就进行校验,并在刻度盘上标注最高工作压力指示红线,注明下次校验日期。1.9.3压力表校验后应粘贴校验合格标记,校验证书随档案保管。1.9.4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校验工作由仪表班负责。 1.9.5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停止使用进行校验或更换,更换后的压力表安装前也应校验:1)有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回到限止钉处
24、;无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允许误差。2)表盘封面玻璃破裂或表盘模糊不清。3)封印破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4)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5)指针断裂或外壳腐蚀严重。6)其他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缺陷。1.9.6液位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停止使用并更换:1)玻璃板有裂纹、破碎。2)阀件固死。3)出现假液位。4)液面计指示模糊不清。1.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10.1目的:为了保证特种压力容器作业过程的安全,特制定此制度。1.10.2范围:所有参与特种设备操作生产员工、生产管理人员及检验人员。职责:1)生产运营部提出用人计划申请,提出培训以及持证要求;2
25、)安全部负责和外部培训机构联系,组织培训员工参加外部培训。3)有国家强制要求的,必须持证上岗的岗位,只有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人员才可以上岗。4)没有取得相关证件的员工,公司必须组织其重新参与培训考试,对于第二次仍没有通过考核,公司有权调离其工作岗位。5)生产人员上班时间必须佩戴上岗操作证。1.11充装资料管理制度1.11.1资料保管由安全管理员负责。1.11.2资料保管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泄密。1.11.3对保管的资料要登记建档,收发有记录,需借阅的资料要办理借用手续。1.11.4技术资料档案包括:1)仪器设备档案2)学习培训考核记录3)充装前、后及充装记录4)质量信息反馈记录5)设备运行、检
26、修和安全检查记录6)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记录7)压力容器、气瓶、压力表、衡器检验、检定报告8)年度压力容器、压力表、衡器检验、检定计划9)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手册等。1.11.5其他资料可以长期保存。1.1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1.12.1为了能防范灾害于未然,定期举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以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认识,并加强员工处理发生意外事故的能力。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1.12.2预案演练,每半年举行一次,由安全部及生产运营部统一指挥,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具体配合,全体应急救援人员在岗在位。1.12.
27、3在实施预案演练前,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并事先向演练范围内的群众公告。1.12.4安全部负责演练计划安排,并针对充装作业特性,对充装区危害较大的灾害状况,如管道破裂、阀门泄漏等状况,列为本站演练的重点。同时对演练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演练结果记录在案。1.12.5在每次预案演练后,参练的部门和人员应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预案。1.13装车人员宣传教育管理制度1.13.1初次进入站内的装车人员宣传液体氧、氮安全使用常识.1.13.2向专车人员宣传入场须知: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严禁在站内检修车辆,严禁敲打铁器,严禁在作业现场穿,脱,拍打化纤服装。1.13.3懂预防措施和扑救方法,会报警
28、,会用灭火器材,会扑救。1.13.4对到期未年检的槽车拒绝加气。1.13.5向装车人员说明违反装车管理的处罚办法。1.14事故上报制度1.14.1发生事故,当班人员要立即报警,同时按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扑救,不得隐瞒。1.14.2事故的调查处理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单位安排值班人员按有关部门要求进行现场保护工作和配合事故的调查取证,经同意后方可组织清理现场,恢复生产。1.14.3调查处理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清责任,总结教训,落实防范措施,根据事故情节和严重程度,对有关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求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的法律责任。1.14.4发生事故后,应将事故的经过、损失和调查处理情况
29、,在事故记录中详细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呈报有关部门。1.14.5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方面的事故,按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1.14.6事故上报程序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条查处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2)紧急情况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
30、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1.15接受安全监察制度1.15.1全体职工应积极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安全监察,任何职工不得拒绝、阻碍各级部门的检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1.15.2配合上级部门检查的职工,应当跟踪记录上级领导检查的事项和内容,对提出的问题要热情作答。事后要将上级领导检查的情况向主管人员汇报。1.15.3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当场进行整改的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对当场无法进行整改的要认真解释。1.15.4单位在接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后,应当立即整改,并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完毕;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改的,具体负责人要及时向主管人员报
31、告,公司将向上级部门提出整改延期的申请。隐患未消除前不得投入使用。1.15.5在隐患整改期内,要做好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1.16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1.16.1本单位工作人员对用户直接、间接、当面口头、电话、书面及其他形式提出的意见分类登记。1.16.2记录人员对记录的反馈信息应及时告知本单位责任人员。1.16.3要本着用户利益高于一切、用户就是上帝的理念正确对待用户的要求,有关责任人员立即着手处理,并尽快处理,能当场答复解决的,立即解决,涉及重大问题的,要马上召开质量会议研究处理,尽快回复,要有记录。2.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1移动式压力容器内介质分析和余压检测操作规程2.1.
32、1适用范围2.1.1.1为确保槽车充装的安全生产,避免充装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特制定槽车罐内介质分析和余压检测规程。2.1.1.2槽车在充装过程中随时注意压力的变化避免压力过高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2.1.1.3进行充装站槽车必须时行内部介质分析和余压检测。2.1.2人员规定2.1.2.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易燃易爆区域作业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保护用品不齐全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禁止进场。2.1.2.2进入充装区时人员必须先消除人体静电。2.1.2.3充装作业区人所有人员禁止接打手机。2.1.2.4充装作业人员必须两人以上,作业时需有监护人员。2.1.3槽车进站程序2.1.3.1检查槽车移动式压力容器
33、使用登记证书(主要针对外单位来充装车辆),以及罐内介质是否符合充装液化天然气。2.1.3.2槽车进站前,检查槽车“四证”驾驶员证、押运员证、危险品准运证、使用登记证齐全,四证不全禁止入场。2.1.3.3检查槽车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不全或不在监检有效期内禁止入站。2.1.3.4检查槽车是否佩带阻火器,未佩带禁止入站。2.1.3.5检查槽车装卸臂处于归位状态,充装操作人员引导槽车停放到指定位置。2.1.3.6槽车熄火,拉上驻车制动器,避免发生溜车。2.1.3.7将静电消除器与槽车相连,消除静电。2.1.4介质分析2.1.4.1检测工具及用途,便携式氧含量分析仪,用于检测槽车内含氧量。2.1.4.
34、2取样工具,用于从槽车内取样并送至分析室进行分析的工具。2.1.4.3取样时管路与取样器要充分置换防止带入空气影响检测效果。2.1.4.4液氩、液氮中含氧量高于3%时,槽车正式充装前要进行置换,如是液氧,其浓度低于97%也要进行置换。2.1.5余压检测2.1.5.1充装前槽车内必须保持不低于0.1MPa的压力。2.1.5.2槽车压力检查利用槽车上的压力表进行检查,并与装卸臂气相管上的压力表的数据进行对比。2.1.5.3槽车充装温度为不高于50。2.1.5.4在雷雨等不适合充装的天气禁止充装。2.2充装量复查操作规程2.2.1液氧、液氮槽车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为保证槽车安全,严谨过充,为避免过充
35、,必须进行复检;本规程适用于阳城县舜天达天然气有限公司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对槽车充装进行复检;2.2.2低温液体槽车复检工艺流程2.2.2.1低温液体槽车充装量复检工艺为地磅进行称量复检;2.2.2.2充装前进行空车过磅,充装后二次过磅,然后核算充装量;2.2.2.3槽车复检过程从空车过磅至充装完成二次过磅,核算充装量后结束2.2.3地磅秤要求2.2.3.1复检所有地磅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强制鉴定合格,并在鉴定有效期内;2.2.3.2地磅操作必须严格执行地磅房管理规定;2.2.4槽车复检操作规程2.2.4.1槽车充装前必须检查空车过磅单,空车过磅单车号与槽车不符或无空车过磅单的槽车禁止充装;2.2
36、.4.2空车过磅时人员必须下车,避免误差;2.2.4.3槽车过磅后由专人引导至充装站,避免槽车司机排放槽车内介质;2.2.4.4槽车充装完毕,由专人引导至地磅房进行过磅,过磅人员必须下车;2.2.4.5核算充装量,充装量合格的槽车方可进行放行;2.2.4.6槽车空车过磅到复检过程必须由充装站人员专程负责监督,确保复检质量,全过程不得存在漏洞;2.2.5复检结果处理2.2.5.1复检充装量合格,槽车不过充,由充装站人员签字放行槽车;2.2.5.2槽车复检充装量不合格,禁止签字放行槽车,专人负责将槽车引导至氯乙烯充装站,必须按规定程序向上级领导汇报;2.2.5.3严格执行槽车卸载规程进行卸载;2.
37、2.5.4根据充装量选择合适的卸载量,随时观察槽车液位计;2.2.5.5卸载后复检合格方可放行槽车;2.2.5.6按时做好相关记录。2.3低温液体罐车操作注意事项与操作规程2.3.1低温液体罐车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3.1.1低温液体罐车概况:容器安全阀:在气体出口管道上安装两支安全阀和两支爆破片。当储罐压力高于安全阀或爆片的设定压力时,安全阀泄放或爆破片爆破,确保贮罐的安全运行。安全阀和爆破片的安装三通换向阀上。使用三通换向阀便于将安全阀拆下进行校验,爆破片仍能正常使用,确保贮罐的安全运行。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安全阀每一年校验一次,爆破片每二年更换一次。在容器正常工作情况下安全阀始终保持一支常开状
38、态一支备用。压力表:指示容器的压力,一只装在阀门舱内,一只装在罐车的前端,便于驾驶员观测与监视,每半年检验一次。2.3.1.2定期检验与修理:1)罐车的定期检验与修理按液体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和JB6893-93低温液体贮运设备使用安全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2)罐车的年度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每六年进行一次,罐体发生重大事故或停用时间超过一年的,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检验。3)罐体及其安全附件按劳动部颁发的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置换和检验。2.3.1.3罐体年度检验的内容1)罐体技术资料档案检验;2)使用情况检验:包括使用频率和工况,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蒸发率变化情况,外壳体有无结霜、冒
39、汗等情况发生;3)罐体的绝热层真空度检查;4)安全阀、液面计、压力表等安全附件的检验或校验;5)罐体与底盘连接螺栓、紧固件的检查;6)必要时利用合适的介质进行内容器气密性试验。2.3.1.4罐车全面检查的内容:1)年度检查的全部内容;2)测定容器壁厚(经监察人员同意,可以免测);3)耐压试验。2.3.1.5罐车的修理:1)罐车的修理应由原制造公司进行,阀门登记表由专业人员修理;2)罐车外壳上大面积结霜或日蒸发率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和修理;3)对罐体进行修理,应编制修理工艺,应有详细的修理记录,并经有关人员签字。4)对罐体的维护检查在每月月底25号26号分两天进行。2.3.1.6日常维护及保养
40、的规定:项 目维护检查内容期 限挂 车检查罐体外观,漆层有无划伤每月进行管路系统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每月进行检查挂车后桥板簧压紧螺栓是否松动,轮胎紧固螺母是否松动,轮胎气压是否充足;如发现异常及时修理更换。每月进行灯具是否能可靠工作每月进行牵引车按其使用与保养说明书进行抽动系统气抽动接头连接处是否密封每月进行检查挂车动系统的气密性,各连接部位元件不得泄漏。每月进行放出贮气筒内的积水。每月进行牵引连接装置牵引销与牵引座连接是否可靠每月进行检查牵引销的磨损情况,如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检查牵引座表面的润滑情况,及时补充钙基润滑脂。每月进行安全附件支承装置灭火器、静电导除、阻火帽、检查摇把工作情况,摇
41、把转动应灵活。齿轮、轴承定期注入润滑脂润滑。每月进行安全阀1. 检查连接密封面是否泄漏。2.检查安全阀有无漏气现象。3.检查关倒阀铅封是否完整。每月进行爆破片1.连接法兰密封面是否泄漏检查连接密封面是否泄漏。2.是否需要更换爆破片1.每月进行2.每2年至少一次压力表1.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泄漏。2.压力指示是否正常。3.用标准表检验。1.每月进行2-3次检验2.每年至少2次液位计1.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泄漏。2.液位指示是否正常。3.校验1.每月进行2. 每月进行3. 每年至少1次截止阀1.检查连接部位及阀体二无泄漏2.截止阀各密封面二无泄漏2.3.1.7罐车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
42、理方法罐体出现结霜或压力上升过快1.真空绝热性能下降。2.珠光砂下沉。1.测量夹层真空度2.返回制造厂补充珠光砂及抽空管路系统各法兰密封面漏气,漏液1.低温液体引起冷缩。2.密封垫冷流失效。1.对紧固件补充拧紧2.更换密封垫低温截止阀外漏1.低温液体引起冷缩。2.密封压紧力不足。1.按有关规定补焊或更换阀门。2.更换密封垫。低温截止阀内漏阀座密封垫泄漏拆下阀杆,研磨阀体密封面,更滑密封垫。安全阀低于开启压力,开启或出现漏气现象1.弹簧力小,达不到规定密封比压。2.密封面划伤,裂纹或颗粒状杂物1.拆下安全阀送安全阀效验站修理并效验,安全阀开启。2.压力应符合产品图样要求。压力表指针不归零或工作不
43、正常压力表内部机构损坏更换经标定的同型号压力表罐内有液体但液面计无显示1.高、低压阀关闭或平衡没关闭。2.液面计内的测量机放大机构损坏,指针无法动作。3.截止阀各密封面无泄漏。1.按正常方法操作高、低压阀或关闭平衡阀。2.更换同型号差压计。3.排尽罐内液体升温2.3.1.8低温液体槽车技术操作规程1)主要技术参数内容器外容器设计压力 MPa工作压力 MPa设计温度 容 积 m主体材料内直径 筒体名义厚度 充装介质2)装车前的准备认真检查装车现场,确认附近没有明火;按指定位置停车,关闭汽车发动机,并用手闸制动切断汽车电源总开关。接好罐车的静电接地线;检查罐车所有的管道和管接头连接是否牢靠,阀门的
44、位置是否正确,确认安全阀、压力表阀、液位计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阀为关闭状态;用金属软管分别与充罐站气液相管接口接通;如果用法兰连接,法兰面之间应使用密封垫密封;新罐车或检修后首次充装,必须对容器抽真空并氮气做置换处理,对液氧罐车内的液氧应定期进行乙炔含量分析,乙炔含量不得超过0.110,否则,不准充装。3)充装液体罐车工作前,应测定容器中气体的纯度,如果容器内含的气体纯度是不可接受的,那么需净化产品以减少杂质。采用以下步骤:把液体净化产品源接到罐车的充装连接口上,产品的供给压力接近0.3Mpa;关闭除了液面计截止阀、增压器入口阀和增压器出口阀以外所有阀门;打开排气阀使容器的压力在压力计上的指示为0.035Mpa,关闭排气阀;轻轻打开底部充装阀,使液体慢慢流入罐底部,流速必须平缓以使液体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