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讲班第18讲讲义 安全评价报告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电子版本中能容纳大量评价现场的照片、录音、录像及文件扫描,能增强安全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顸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预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提出的资料清楚可靠,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目的。结合评价对
2、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 2.评价依据。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 3.概况。被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规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 5.评价单元的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6.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选定的安全预评价方法;阐述选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
3、性、定量评价过程;对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以及预防事故扩大的应急预案的建立内容,应明确给出相关的评价结果;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8.安全预评价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要求的客观评价。 (三)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格式应符合AQ8001—2007标准要求。
4、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验收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简洁、精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符合性评价的数据、资料和可预测性计算过程等可编人附录。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1.目的。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目的。 2.评价依据。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初步设计、变更设计或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相关的批复文件等评价依据。 3.概况。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
5、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工业园区规划等概况。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明确在安全运行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5.评价单元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6.评价方法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描述符合性评价过程、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分析计算;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8.评价结论。列出评价对象
6、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说明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明确评价结论。 (三)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格式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格式应符合AQ800l一2007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一)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比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更详尽、更具体,特别是对危险分析要全面、具体,因此整个评价报告的编制,要由懂工艺和操作的专家参与完成。 (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般具有如下内容: 1.目的。包括项目单位简介、评价项目的委托方及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 2.评价依据
7、列出法规、标准、规范及项目的有关文件。 3.评价项目概况。应包括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工艺过程、生产运行现状、项目委托约定的评价范围。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应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工艺布置、总图位置、公用工程的内容,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确定的评价单元、评价要素,参照有关资料和数据,并运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逐一分析。 5.评价单元的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6.评价方法。说明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特点选用的评价方法,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分析计算;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8、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行或同类生产的事故案例分析,统计其发生事故的概率,必要时,应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 8.评价结论。明确指出项目安全状态水平,并简要说明。 (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格式应符合AQ8001—2007标准。 四、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一)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 1.封面 2.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4.前言 5.目录 6.正文 7.附件 8.附录 (二)评价报告的规格要求 安全评价报告应采取A4幅面,
9、左侧装订。封面要按照AQ8001—2007标准采用统一的格式。 封面的内容应包括: ——委托单位名称; ——评价项目名称; ——标题; ——安全评价机构名称; ——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 ——评价报告完成时间。 安全评价管理 第六节 安全评价管理 为了加强对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原国家安全监管局颁布了《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安全评价人员考试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覃和文件,对安全评价机构实行资质许可制度,对安全评价人员实行资格管理。 (一)基本要求 1.对评价对象的要求 (1)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所规定的,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的或
10、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应进行安全评价,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自愿进行安全评价。 (2)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3)应为安全评价机构创造必备的工作条件,如实提供所需的资料。 (4)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5)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指定评价对象接受特定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2.对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的要求 (1)安全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单位存在投资咨询、工程设计、工
11、程监理、工程咨询、物资供应等各种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其关联项目的安全评价活动。 (2)安全评价机构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安全评价业务。 (3)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并自觉维护安全评价市场秩序,公平竞争。 (4)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保守被评价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5)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科学、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安全评价。 (6)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真实、准确地做出评价结论,并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 (7)安全评价机构应自觉按要求上报工作业绩并接受考核。 (8)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
12、的监督检查。 (9)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对在当时条件下做出的安全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二)安全评价机构 安全评价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相应的资质,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安全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从事安全评价必须依法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许可,并按照取得的相应资质等级、业务范围开展安全评价。安全评价资质需通过安全评价机构年度考核得以保持。 1.获取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程序 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需经过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定等程序。 (1)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 (2)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材料核查2
13、人为1组;现场核查3-5人为1组,并设组长1人。 (3)条件核查应使用规定格式的核查记录文件。核查组独立完成核查、如实记录并作出评判。 (4)条件核查的结论由专家组通过会审的方式确定。 (5)政府主管部门依据条件核查的结论,经许可审查合格,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做出资质许可决定;对公示期间存在异议或受到举报的申报机构,应在进行调查核实后再做出资质是否许可决定。 (6)政府主管部门依据社会区域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安全评价机构发展规划,对总体规模进行科学、合理控制,以利于安全评价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2.业务范围 (1)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类别和安全生
14、产监管工作的现状,安全评价的业务范围划分为两大类,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安全评价业务分类 一类: 1.a)煤炭开采;b)煤炭洗选业 2.a)金属采选业;b)非金属矿采选业;c)其他矿采选业;d)尾矿库 3.a)陆上石油开采业;b)天然气开采业;c)管道运输业 4.a)石油加工业;b)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c)医药制造业;d)燃气生产和供应业;e)炼焦业 5.a)烟花爆竹制造业;b)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c)武器弹药制造业 6.a)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b)仓储业 7.a)水利工程业;b)水力发电业 8.a)火力发电业;b)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核工业设施 二类:
15、 1.a)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b)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a)铁路运输业及其附属设施;b)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c)道路运输业;d)航空运输业;e)水上运输业 3.公众聚集场所 4.a)金属制品业;b)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a)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b)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d)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e)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f)邮政服务业;g)电信服务业 6.a)食品制造业;b)农副食品加工业;c)饮料制造业;d).烟草制品业;e)纺织业;f)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g)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7.a)
16、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b)造纸及纸制品业;c)家居制造业;d)印刷业;e)记录媒介的复制业;f)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g)工艺品制造业 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注:1.公众聚集场所包括:住宿业、餐饮业、体育场馆、公共娱乐旅游场所及设施、文化艺术表演场馆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 2.在业务范围内可以从事经营、储存、使用及废弃物处置等企业(项目或设施)的安全评价。 (2)工业园区的各类安全评价按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实施。 (3)安全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的专职安全评价人员的人数、基础专业条件和其他有关设施设备等条件
17、确定。 3.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要求 (1)安全评价机构应编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用于规范安全评价过程和行为、保证安全评价质量。 (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主要包括:机构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内部资源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等内容。 (3)安全评价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应遵循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并依据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及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安全评价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三)安全评价人员 安全评价人员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并经从业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所登记服务的机构建立法定劳动关系,专职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安全评价人员称为专职安全评价人员。 获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通过后才能获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 对安全评价人员的管理要求: 1.安全评价人员需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评价人员继续教育保持资格。 2.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在履行从业登记、取得从业登记编号后,方可从事安全评价工作。安全评价人员应在所登记的安全评价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3.安全评价人员不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从事安全评价。 4.从业的安全评价人员需参加安全评价人员的业绩考核。 小结:本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评价方法和安全评价报告。注意对安全评价方法的区分以及安全评价方法运用时的区别;注意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