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莲说课例评析夏坝中学 潘媛媛有幸聆听了我校余素兰老师执教的爱莲说一课,现将余老师这堂课的主要流程呈现如下,并就本堂课进行了评析: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出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二、组织活动:(一)听莲:听课文朗读,配画录音(二)读莲: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2、指名读,正音,出示PPT,领读生字。3、自读课文。4、齐读课文。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三)品莲:A 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过渡:莲花是美的。美在哪
2、里呢?我们先看课文:题目是爱莲说,指名介绍“说”这种文体,文章哪一段写“莲”?1、读第一段: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4、师: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生:有,攀附权贵的人。莲是不是这样?不是。5、师:香远益清,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生:
3、美名远扬。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生:仪态端庄。 7、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亵玩一词的含义。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特点?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生:不是!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刚才我们说过,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活环境
4、又是怎样的呢?污浊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 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我们说,只有具备了这七种高尚的品德,我们才称之为“君子”。 11、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生:托物言志。B 品文之美:12、师: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学生讨论回答)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
5、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赞赏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视的态度。(屏幕显示板书设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13、小结:第一段以总述开头,接下来对莲花进行描写。第二段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开头三句构成排比是议论的写法,后面以“噫!”字开始,是抒情的写法。全文仅119个字,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不愧是“说”文体中的精品。14、下面让我
6、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老师(带头起兴说一句):我特别喜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艳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美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因此,我爱牡丹。生:我特别喜爱梅花。
7、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许多中华儿女都拥有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与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为首。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爱梅花,更喜爱梅花的精神。15、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诵课文。(屏幕显示莲花菊花牡丹花莲花慢慢出现,背景音乐)16、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积累背诵历代文人笔下的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
8、里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 轼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师: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积累有关诗句。三、布置作业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评析:本堂课,余老师准备充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并且教学流程有新意,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开始,余老师放了荷花颂的歌曲将学生带入情景。接着,学习课文,先听录音,再听录音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三个字音读不准:“涤”“蔓”“鲜
9、”,当堂有学生予以正音。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余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从莲花的形象分析君子的品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能概括出来。对于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余老师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然后适时作了比较,这种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莲的高贵品质。关于托物言志的写法,余老师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来实现的,很多同学都能够说出自己所喜爱的事物。这堂课,学生预习扎实,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听完这堂课的感受是,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