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第四季度纪检监察机关专题党课讲稿2篇:发挥纪检监察作用,推进清廉建设新征程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2024年第四季度纪检监察机关专题党课讲稿:发挥纪检监察作用,推进清廉建设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推进清廉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深刻认识推进清廉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推进清廉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
2、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进清廉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推进清廉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推进清廉建设,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清廉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清廉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
3、的条件。一方面,推进清廉建设可以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清廉的干部队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纪检监察在推进清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在推进清廉建设中,要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推动清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
4、)严格执纪问责,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执纪问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要坚持有腐必反、 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 特别是对那些在推进清廉建设中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 要坚决予以问责。通过严格执纪问责,形成强大震慑,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推进清廉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纪检监察机关要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加强对党员干部作风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
5、,以良好的作风推进清廉建设。 (四)推进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推进清廉建设的根本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流程,防止权力滥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推进制度建设,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为推进清廉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当前清廉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一)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6、,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四风”问题时有反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建设的大敌。虽然经过多年的整治,“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四风”问题的反弹, 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清廉建设的推进。(三)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监督的合力还不够强,监督的方式方法还不够科学,监督的效果还不够明显。特别是对一些“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四)廉洁文化建设有待加强廉洁文化是推进清廉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廉洁文化建设还存在
7、一些不足,廉洁文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一些党员干部对廉洁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廉洁自律的意识。 同时,廉洁文化的传播方式还比较单一,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 四、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推进清廉建设新征程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在推进清廉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加强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保
8、持高压态势加强日常监督。要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通过日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严肃执纪问责。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在推进清廉建设中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要坚决予以问责。通过严格执纪问责,形成强大震慑,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大惩治力度。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提高腐败成本,让腐败分子
9、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要加强对腐败案件的剖析,查找制度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推动源头治理。 (三)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党员干部作风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严肃查处那些在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严肃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持之以恒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加强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10、。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研究,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对作风建设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四)推进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流程,防止权力滥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健全反腐败协调机制。要加强反腐败协调机制建设,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11、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提高反腐败工作效率。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创新廉政文化传播方式,丰富廉政文化内容,提高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提高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觉悟,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加强业务能力建设。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加强对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
12、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作风建设。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做到廉洁自律。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作为,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管理,防止“灯下黑”。 五、结合实际,推进清廉建设的具体举措(一)在机关单位,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开展廉政专题培训。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廉政专题培训,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深入解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任务、政策法规等,提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法律素养。 举办廉政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廉政
13、演讲比赛、廉政书画展、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增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建立廉政档案。为机关干部建立廉政档案,记录干部的廉政情况,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在企业,加强内部监督,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监察等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制度,规范监督流程, 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法合规。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营造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廉洁教育,提高员工的廉洁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对企业招投标、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14、防止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在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对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教师,要严肃处理。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教育,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良好品德。 (四)在社区,加强民主监督,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建立健全社区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社区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监督委员会等
15、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制度,规范监督流程,确保社区干部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开展社区廉政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廉政文艺演出、廉政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廉洁意识。加强社区服务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规范社区服务管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推进清廉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进清廉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同时,要结
16、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清廉建设在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等各个领域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第四季度纪检监察机关专题党课讲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二十届三中全会审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基层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党的XX大从战略高度把“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作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内容,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
17、会都对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作出部署。新征程上,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必须依靠改革,破除基层监督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基层监督体系化水平,增强监督质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监督保障。 一、深刻认识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是强化基层治理、巩固执政根基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当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基层矛盾最复杂、问题最突出、治理任务最艰巨, 抓好基层打好基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强基固本的长远之计。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推动构建完善
18、的基层监督体系,将监督融入基层治理,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保障作用、纠偏作用和促进作用,持续营造基层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见效, 有效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二)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是维护群众利益、回应人民呼声的现实需要。基层干部离人民群众最近,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基层也是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易发高发“重灾区”,如果监督缺位,基层“微权力”不受约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不受严惩,必然导致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呼声得不到回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将大打折扣。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建立完善惩治“微腐败”、管住“微权力
19、”的制度机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有力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有保障、急难愁盼问题有盼头。 (三)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激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神经末梢”的实践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尤其是监察法的出台,实现了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层监督力量薄弱、协作配合不畅、监督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
20、“最后一公里”依然薄弱。因此,强化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推进监督责任下压、 监督力量下移、监督重心下沉,整合监督力量、补齐制度短板、 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质效,促进监督的“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有助于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着力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二、准确把握基层监督体系结构特征及其运行梗阻(一)准确把握基层监督体系的结构特征。县级以下的乡镇、 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机构及力量相对薄弱,其监督结构、监督权限不如中央和省、市的监督体系完善,各监督要素表现出不同特征。基层监督体系具有主体性结构和制度性结构双重结构特征。基层监督体系的主体性结构主要包括上级党委巡察监督、纪
21、检监察监督、行政部门职能监督、村级内部监督、群众监督等方面,具备多样性、多线条监督的特点,且各类监督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稳健的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监督效能;基层监督体系的制度性结构包括了党内法规、国家法律、乡规民约或社会规范等制度要素,共同在基层监督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特点,同时乡规民约或社会规范发挥道德约束功能,对前二者起到补充作用。 基层监督体系的双重结构具有耦合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准确把握基层监督体系的运行梗阻。一是基层监督体系的结构性困境。如,人大、政协、审计、财会等监督在乡镇一级较弱,且在村(社区)一级缺位,巡察、纪检监察、职能部门等上级监督离
22、得远、难深入,村级自我监督虚化,群众监督能力不足。二是基层监督体系的机制性不足。实践中,各类监督主体开展单项业务监督较多,统筹监督做得不够,在既保障各类监督主体独立履行监督管理职权,又实现力量同频共振方面,还缺乏可操性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存在各类上级监督的介入机制受阻、乡村同级监督机制不健全、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虚置等问题。三是基层监督体系的功能性虚弱。由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监督与治理互动等方面不足,特别是囿于“熟人社会”,基层监督制度的预防、校正、制约、救济等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影响基层监督体系绩效。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新时代基层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乡镇和村级的监督薄弱是导
23、致乡村治理中村庄和村民利益受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迫切需要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新时代基层监督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一)构建县统筹抓乡促村的基层监督体系,健全基层监督格局。由于基层机构设置简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基层面临上下衔接问题,加强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监督,应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完善基层监督体系需要统筹县、乡、村三级力量,坚持“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遵循现有法规制度要求,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贴近基层、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县统筹抓乡促村的监督体系。具体来说,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以村民自
24、治为基础,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坚持纪律监督、法律监督、村规民约相结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功能,辅以信息技术支持的县统筹抓乡促村的基层监督体系。 (二)理清各级监督主体的职能职责,有效实现上下联动。 基层监督体系涵盖县、乡、村三级多类监督主体。县级监督力量相对强大,但县级以下的乡镇、村的监督力量则十分薄弱。 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监督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党的领导摆在监督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基层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基层监督工作中引领方向、组织推动、检查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梳理各级各类监督主体的法定监督职能和监督权限,明确重点监督任务,压实
25、监督责任。压实各镇街区党(工)委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属地监督有利优势,认真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督促组织、巡察、民政、农业农村、审计以及财政等部门充分厘清在村级组织领导、权力运行、管理、监督、 保障等方面的职能职责,明确监督责任主体和监督内容,解决“由谁监督、监督什么”的问题。规范和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同级监督作用, 有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三)建立健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科学整合监督力量,处理好各类监督的互动关系,是增强基层监督体系综合绩效和治理效能的体制机制保障。注重发挥好县级党委对各类监督主体的领导和统筹作用,通过党内监督这个1”,贯
26、穿人大、民主、行政、司法、财会、审计、统计、 群众和舆论9类监督主体,打造协调各方、有效衔接、规范高效的监督平台,推动责任下压、重心下沉、力量下移。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优势,以区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为主导,进一步整合县级巡察机构、派驻机构、机关纪委、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和村级监督组织力量,推动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组织形成信访联办、案件联查、监督联动、问题联解的工作格局。 强化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公安、司法、审计、财政、统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建立协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监督力量,推动各职能部门专业优势更好转化为监督效能。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村级权力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解
27、决相关部门各自为战的问题。建立乡镇纪委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定期联系制度,保证农村信访渠道畅通。 (四)因地制宜挖掘监督资源、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形成监督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每一类监督制度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和逻辑,同时受当地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 提升基层监督体系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把监督融入治理。要结合各地基层实际,依据地方特色,挖掘当地监督资源,探索将监督体系融入本地治理的机制,创建行之有效的本地监督模式。监督融入治理,需要做到三个融合:其一,价值融合,实现监督目标与治理目标融合、监督制度与治理制度融合等;其二, 行动融合,实现监督行为与治理行动融合、监督事项与治理事项融合、监督过程与治理过程融合互促;其三,结果融合,如, 基层监督与治理绩效考核一体化,使基层考核中的监督绩效与治理绩效互为支撑,真正做到监督融入治理、监督促进治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